伤湿祛痛膏治外感咳嗽

来源 :中医函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ly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将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部位洗净揩干,以此点为中心贴伤湿祛痛膏一帖,一侧即可。每日一次,每次12小时。轻者两天即愈,重者4~5天治愈。共观察20例,全部治愈。
其他文献
<正> 李××,女,46岁。患者有风心病史五年,经常胸闷气短,发喘,咳嗽,吐白稀痰,不能平卧,下肢及双足浮肿明显,每感冒则症状加重,发作时常不能活动,听诊有吹风样杂音(四级),西医诊为"风湿性心瓣膜病"。经常服心舒平等药,症状时轻肘重,舌苔白薄,舌质暗淡,脉弦紧而有结象。证为支饮,心阳不振,水湿不化,治以益气通阳,清化痰饮,缓医缓图,冀求一效。苓桂术甘
期刊
<正> 咳嗽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素问·咳论》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医学三字经》解释云:“然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即是说肺脏本身有病,或其他脏腑有病累及于肺时,都可能发生咳嗽。一、病因病机咳嗽发生的原因,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中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现临证施治
期刊
<正> 笔者用桂枝厚朴杏子汤加味治疗寒咳23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23例中男18例,女5例;14岁以下10例,14~34岁8例,34岁以上5例。病程最长者2月,最短者3天。咳嗽有痰者18例,无痰者5例。有表证者9例,均无热象。处方:按仲景原方,咳剧者加百部,表虚者加生黄芪。疗效:23例全部治愈,服药最多者6剂,最少者一剂,平均2.5剂。病案举例例一:张××,男,23岁,教师。患者19
期刊
<正> 咳嗽虽为临床上常见的病证,但其病机颇为复杂,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同病异治的治则,不同干固有的治咳方药,而重辨征用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兹特举验案二则如下:
期刊
<正> 治疗方药:石膏40克,知母、杏仁、紫菀、大黄、元明粉(冲服)、甘草各10克,鱼腥草、蒲公英、板蓝根、元参各30克,鲜芦根60克。发病初期以表证为主者,基本方减大黄、元明粉,加银花、连翘、牛子、苏叶;痰盛加半夏、草蒲;瘀血加白茅根、丹参。以上为成人量,小儿减量。水煎服日一剂。治疗效果: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其它临床症状消失,胸透炎症吸收共194例。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共45例。
期刊
<正> 清代名医叶天士,以其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荣为温热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于杂病的施治方法,无论是运用温热理论別出新意,还是胎息化裁古人方法,都能达到“运古法而仍周以中规,化新奇而仍折以中矩”(《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评语) 的境界,论证辞简理达,文仿汉魏;处方简洁明净,罗罗清疏,颇为后世业医者所效法。近读叶氏《温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对其治疗咳嗽的经验略有体会,兹举数则,以就正于大家。一、风温
期刊
传统的翻译理论把原文本和译文读者看成是孤立静止的客体,忽视了译者和译文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积极能动的创造作用。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理论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与传统的翻译文论不同,接受理论以现象学和阐释学为理论基础,其代表人物一一姚斯和伊瑟尔把读者作为文学研究的重心。接受理论的主要观点有期待视野、视野融合、召唤结构和具体化等,将作家、作品和读者这三个要素紧密连接起来。《菜根谭》成书于晚明时期
学位
1999年以来,高校连年扩招,就业压力增大,体制内工作以其稳定、体面、福利好、有保障等特点,深受就业者的青睐,但是由于岗位数量有限,加上连年减编,公考竞争日益增强,从而产生了公考培训行业。保山市A教育培训机构瞄准这块蛋糕,于2011年成立,并迅速扩张市场,当前市场份额达到30%左右,在保山公考培训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发展后劲不足,管理不够规范、产品趋于同质化、机构形
学位
<正> 邓××,女,49岁。1986年9月12日入院。两周前因受凉而咳嗽,咽痒,无痰,微恶寒,头痛。经服中、西药治疗6天,症状加重,咳引胸痛,日夜不止,夜间尤甚,遂以“支气管炎”收住院。服中药及肌注青、链霉素二天仍无好转,乃延余诊治。查患者神
期刊
<正>引起咳嗽的原因甚多,因而咳嗽的病情性质亦就不同,但总不离“寒热”二字。治疗要求针对咳嗽的寒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