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的秘密小径

来源 :上海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青年作家沈大成的《花园单位》,看似平易,实则满布着枝蔓缠绕的小径。四位青年评论者于是四散开去,寻找各自的入口和出口。他们的短评似是作品的副本,耐人品读。

天启时刻

岳雯


  沈大成的《花园单位》属于那一类小说:它不以编织跌宕起伏的情节为己任,让读者在故事中获得某种想像中的安慰;它也不着力塑造人物,人物的性格、命运等并不是它真正关心的问题。我猜测,作者一定是被她头脑中的某个景象、某个画面所征服了,她必须要把这幅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继而繁衍出意义和隐喻。这一类小说,或许可以称之为场景小说吧,在读者心中,留下长久印象的,也是曾经打动过作者的那幅景象——现在,经由文字的渲染,它仿佛被一层神圣的光晕所环绕,散发出欲言又止的光泽,被不同的读者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怎么说呢,就像一个人遭遇天启时刻。
  现在,让我们略过小说之前的交代、铺垫与叙事,直奔那个场景吧。那是怎样的景象呢?时间是一个深秋的有月亮的夜晚,地点是在单位的花园里,此时正值大树的飘毛期。在白猫若有若无的引领下,他(是小说里描写的那个“他”,也可以是任何人,包括作者,也包括读者)来到花园中心的整个草坪。想想看,明月朗照,白絮飘飞,有缥缈的声音若有若无。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听懂了这声音说的到底是什么。大白猫叫着他,面朝大树站立,往藤蔓上磨它两只前爪,似乎进一步向他传达他尚不能读解的信号。这一场景的画面感是如此强烈,竟让人觉得仿佛是直接从动漫中幻化而来。在《爱丽丝漫游仙境》等作品的暗示下,我们几乎要疑心,那几只猫,大约是由他的前任,或者其他同事变形而来。而它们将他召唤至此,大约是他也即将展开变形。这时候,与其说是小说引领了读者,倒不如说,小说创设了一种情境,允许读者自由添加、想像各种情节,一如小说中的“他”所做的那样。这大约就是这一类小说的妙处了,它创设了某一种空间,邀请读者愉快地参与其中,或者成为小说的某个角色,或者成为作者本身。就在这一类想像即将弥散开去,逃离作者控制之时,一阵风结束了这极为诡异的情形,仿佛结界消失,日常生活卷土重来。而小说中的“他”却由此获得了关于生活的别样领悟。
  是不是许多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一时刻遭遇类似的情景。在遇到极大的生命困惑之时,经历了漫长的挣扎,突然之间,仿佛有什么超越性的力量向你展示它自身,你从中获得某种启示,从而得以摆脱困境。我们一般将这样的时刻称之为天启时刻。这意味着,你将从困扰很久的问题中摆脱出来,获得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新的眼光。那么,对于《花园单位》中的“他”来说,他的困扰是什么呢?
  不妨回到小说的开始,重新发现他是谁。看起来,他的生活实在是过分普通了。从一个与上司不合的公司离职,来到新的单位。他是一个孤独的人,在小说中,没有和任何一个人,也没有和任何一个地方建立深刻的情感联系。工作是单调乏味的,生活是刻板无趣的。他的前任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主动消失了。现在,轮到他瞥见了生活深不见底的深渊,并感到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他渴求“一种具有更多热情和希望的,物质与感情全都充实的生活”,可是这种生活在哪里呢?他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恰在这个时候,他遭遇了天启时刻。他意识到存在命运这样的更大的更厉害的力量,而每一个人,只是被命运随意摆弄。
  从这个意义上说,《花园单位》讲的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正如你我一样),在日复一日平淡枯燥的生活中觉察到了生活巨大的虚妄,设法自我矫正、自我治愈的故事。或者更明确地说,这是卡夫卡之后的故事。在意识到了生存的困境之后,人不再变成甲壳虫,或者猫什么的,而是刻意小心地将自己藏身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用生活掩盖生活,企望“俯瞰花园的某种力量”忽视他,避免不好的命运的降临。他成功了吗?小说没有交代。但是,在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能听见轻微的讽刺,与巨大的悲怆。

一个紧守分寸的小说家

李伟长


  唐诺先生谈到沈大成小说集《屡次想起的人》时,有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沈大成的作品“好就好在是出于对生命处境里某种状态的关怀而打开的想像,不断和生活有很自然的连接点”。唐诺还用了“紧守分寸”四个字来评价沈大成的写作。
  唐诺准确地描述了小说家沈大成的作品优点,而且用了“分寸”这样的词语来进行分界。有小说意识的人才可能有分寸,有小说技艺的人才可能做得到有分寸。沈大成写过不少奇谭故事。在文学的词典里,我们可以找到魔幻、想像力、灵异和创意等标签来界定和陈述这些故事。这些标签也只是完成了初步勘探,不能真正阐述清楚一个写作者在处理此类题材时所遭遇的困难,以及向上挣脱窠臼的努力。所以唐诺才会说,一些写作者用了魔幻的技法之后常常下滑而不自知,下滑到哪儿?到穿越、架空等胡编乱造的王国去了。魔幻必须既是文本的开始,也得是文本的结束。沈大成没有下滑,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与幻界之间找到了位置,而没有离开现实生活进入幻境之中,就像她找到了劉易斯的大衣柜,也打开了衣柜,并在衣柜里感受了一番,但没有穿过衣柜进入纳尼亚王国。
  在《花园单位》中,这个“衣柜”是一棵树,被爬藤植物缠裹着的一棵大树。前任同事消失于这个花园,也许就以某种方式从爬藤和树干中穿了过去,去了另一个空间。沈大成没有打开那个空间,没有坐实前任同事的去向,甚至没有继续讲述那只给他带路的猫。在沈大成看来,这几乎是一种叙事纪律,或者说关于那个消失的前任同事的故事,其重点根本不在于他去了哪儿,也不是他怎么消失的,而是这个不知去向的人如何被另外一个人所感知和理解。真正的理解只会发生在两个相近的人中间,不然其中的一个会被视为奇怪的存在。如果在树藤之间找到了暗门,那小说家之前所有的叙事都将失去了必要性。抵制住这种诱惑在沈大成不仅不是问题,甚至都构不成诱惑。重点是一个奇怪的人,如何识别另一个奇怪的人。这是一个小说家在写作技术上面临的选择,沈大成选择了让一个人慢慢走近并找到了这棵树。   《花园单位》讨论的主题也是“无聊”,只不过这种无聊为我们所熟知。小说里那个年轻男子,大学毕业之后空着一双手来到陌生的城市,大概也曾经满怀过希望。但是“原公司情况一般”,还有一个“与他不合的旧上司”,这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到,或认定自己永远在遭遇的那种无聊生活。于是就走异路逃异地,顺水推舟地去别的城市新的崗位尝试一下吧。但生活当中的惊喜总是少之又少,“花园单位”里旧痕斑驳的家具、未老先衰的同事、毫无创造性的重复劳动,在在预示了这位年轻人将要面对的会是更加无聊的生活——而这同样也正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或许的确出自作者的有意暗示,或者不过因为故事的时间设定,我们很容易将这样无法摆脱的无聊命运归罪于现代社会(资本、科层制、异化,等等),如此一来这篇小说便和工业时代以来无数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的艺术探索及社会批判诉求完美地合流了。但我总怀疑古典时代是否就真的更加有趣一些,抑或是所有优雅与精彩都不过是时间淘洗的结果,在唐诗宋词和金戈铁马背后,依然是看不见面目的芸芸众生在无聊地生活着。所谓生活,本来就是日复一日的苦役,其中绝少激动人心的时刻。久而久之,琐屑而无聊的重复落成尘埃,逐渐腐朽,令时间都变得缓慢、滞重却又空乏。就此而言,《花园单位》的叙述笔法实在精彩,在书写这样的无聊生活时,作者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持了一种略显疲惫、绝对平淡、少有变化的笔调,正跟时间的缓慢、滞重、空乏相配。就像是一只史前时代的恐龙,在冷漠地打量这个世界,但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
  但《花园单位》里也并非没有轻盈和活跃的笔触。每当进入花园,叙事的调子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女同事的第一次邀请当然得算是少有的意外;而此后每一次独自散步,也总像是从无聊生活和缓慢时间中短暂地逃离。花园里那些猫,和花园本身一样,像是一个个毛茸茸的小谜团,成为年轻男子机械乏味的生活与工作中唯一的期待,也成为故事叙述中少有的富神秘感和超越性的存在。当然,小说中最重要的戏剧性因素是前任的故事,它让沉闷的花园单位生活终于有了一点谈资。前任站在办公室的窗台上,面朝花园的那纵身一跃,似乎是第一次将小说的视角从地面拉向了高空——尽管这只是发生在年轻男人的想像之中——这一跳不能不让我们想起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轻逸》中提及的吉多·卡瓦尔康蒂,他同样轻盈一跳,便将沉闷的墓地甩在身后;而卡尔维诺对此的评价,似乎同样适用于前任的逃亡:“凡是能够通过智慧思辨而上升到普遍观照的人,都会克服个体肌体的死亡。”——我们当然都知道那纵身一跃是隐喻地指向死亡,这充分控诉了无聊生活之可怕,同时也表达了反抗的决心。
  如此一来,沈大成在《花园单位》中,似乎真是如工业时代以来无数现代主义艺术家那样,表达了对无聊生活的厌倦和批判。但是,我是在2020年的春节期间读到它,并写下这篇短评的。我本能地意识到,当年轻男人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外一个城市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严严实实地戴上口罩。文学需要陌生化的手段,才能让我们的感知更加敏锐;而生活本身何尝不是如此。正如小说中年轻男人在集团大会上与旧上司重逢,绝不是可有可无,那是小说的重要转折,让年轻男人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在花园单位的生活。而我身处十足陌生的生活之中,对《花园单位》所书写的无聊日常生活难免有不同感受。想到那些被我们称之为“英雄”的人在远方与瘟疫搏斗,则所谓无聊生活即便不至于显得弥足珍贵,似乎至少也没有那么糟糕。但转念一想,那些英雄又何尝不是在一种无聊的境遇中成为英雄?一次又一次的检测、输液、记录,繁重的工作和疲惫的身体,在我等看来壮烈之事,对于他们而言,或许只是一分复一分、一秒复一秒的机械重复,然而坚持。因此《花园单位》令我格外喜欢的是,年轻男人最终并没有纵身一跃。他搬家、恋爱,面对和接受生活。他没有放任自己沉溺于无聊之中,和同事们一样未老先衰;但他同样也克制了自己对神秘花园的虚幻依赖。他努力保持清醒,试着在无聊生活之中而非之外成为英雄——正如在2020年的春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那样。
其他文献
不论未来人们会如何评价2020年,我们至少能断言它有一个充满困难的开始。过去两个月,不只是新冠疫情在向人类发出威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近日向全球预警,一场沙漠蝗虫灾害正在肆虐,目前这种害虫已在东非、西南亚和红海周围地区广泛繁殖,其中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肯尼亚受灾最严重。FAO预测,若不加以控制,到6月东非的蝗虫数量可能还将扩大500倍。  蝗虫过境的同时,非洲大陆还被疫情困扰。1月以来
將自动驾驶与物流结合是近几年的大势所趋。2019年年初,百事可乐公司就用初创公司Robby Technologies制造的配送机器人在加利福尼亚的太平洋大学给学生们配送起了零食。这款机器人由一个储物盒和四个轮子组成,运转核心是自动驾驶和防盗技术。在美国,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然而只有几家公司获得交通部门批准可以上路。这些花大力气研究的机器人大多仅被投放在一个小范围区域内,用来配送零食、比萨或小件物品
新冠疫情出现后,比尔·盖茨在2015年埃博拉病毒爆发之后的一段TED演讲被翻出。他在当时表示: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更可能是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目前人类没有一套可以使用的系统来应对疫情,包括一群准备好的流行病专家、训练有素的医护小组。这些内容在当下看来仍值得反思。  2月10日,比尔·盖茨与夫人梅琳达成立的公益基金发布年度公开信,再次
自1月21日起,《瘟疫公司》在App Store付费游戏榜的榜首盘踞长达一个月。它的这次流行一定程度上源于现实世界中的疫情蔓延。这款游戏要求玩家将所选定的病原体散布到全球各地,从而制造一场超级瘟疫,最终让全人类死于该传染病。这个“反人类”的设定恰恰能够帮助人类填补认知空白。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认为,它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流行病学和疾病传播的认识。  事实上,过去8年间《瘟疫公司》不断融入了众
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克隆飞机大战》一课的外延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任务是用“克隆”控件结合“移动”控件模拟人群活动的分布,利用“侦测”结合条件语句实现健康者碰到感染者即被感染的效果。涉及的知识点有:克隆、重复执行、变量的计算和应用、颜色侦测、条件判断。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疫情逐渐地蔓延、扩散。开学后针对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杂志  你对2019年的薪酬满意吗?  张伟的答案是否定的。大学毕业后,张伟进入郑州一家银行工作,2019年是他入职的第二年。按照当地银行的平均薪资水平,张伟预计自己能拿到12万元年薪,但最终加上年终奖,他的年薪也没到10万元。他大概能猜到原因,“公司今年效益不好”,但依然意难平,“感到自己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  张伟算是第一次体验到了涨薪难,但在职场,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
2020年2月3日,是国家法定的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部分公司的复工时间。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打破了各大企业的招聘计划,也打乱了很多公司人的跳槽节奏。  疫情对于不少依赖线下业务的行业影响颇深,其中,旅游、影视、零售、餐饮、线下教育等行业内的公司几乎陷入停滞。前有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喊出的“现金流只够撑3个月”,后有开工第一天就宣布裁员10%的新潮传媒,而这些并不是个例。疫情
从“劳保公司”到“创新大厂”的3M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在疫情中因医疗耗材受到关注的国际品牌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最新财年数据及股票信息  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再次让生产“N95口罩”的美国3M公司在公众视野中曝得大名。  疫情发展尚不明朗,白色的“N95口罩”依然是消费市场上极为稀缺的防护用品,更不用提能够隔绝病毒、同时防血液、酒精渗透的淡蓝色“医用N95口罩”了。“3M是一家口罩
Radomevent上海旗舰店,由艺术家张权创作的兔子雕塑Karooro|图片来源:品牌提供  2019年年末,中国街头服饰品牌Randomevent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愚园路开设了品牌首家线下旗舰店,这里紧挨着国际知名商圈静安寺和中山公园,是文创基地和网红打卡圣地,许多人也对这个从淘宝走出来的品牌的门店很好奇。  色彩鲜明的装潢、店中店式的产品分区、便于日后举办活动的吧台和敞亮的空间,加上以新媒体艺
日本北海道札幌的研究机构内,机器人正在拾取土豆。  剔除土豆表面细小的凹坑是一项沉闷、重复又费时耗力的工作。在日本这个人口持续下降、劳动力日益短缺的国家,用机器人做这件事似乎是最理想的选择。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位于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一家生产土豆沙拉和炖菜的食品加工厂尝试用专门设计的机器人原型来剔除土豆表面的小坑,结果这样的机器却无法完成任务。  机器人的摄像传感器灵敏度不高,无法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