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设计作业,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才能让作业丰富起来,让作业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本文认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应用性的作业,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和设计互动性的作业。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的布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数学题,还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让作业丰富起来,让作业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成为一个热情和主动的学习者。
1. 故事型作业
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设计这样的作业:
轩轩出生于2001( )9( ),今年身高110( ),体重20( ),他的生活习惯比较有规律。每天早上7( )起床,用10( )刷牙洗脸,大约吃150( )的早饭。背起2( )重的书包,乘上爸爸的车,向4( )外的学校开去,大约10( )左右到达学校。放学后,轩轩一回到家,马上拿出2( )长的铅笔和1(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 )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 )。吃完晚饭后,再和爸爸妈妈散散步就上床睡觉了。
这样就把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改为富有故事性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游戏型作业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完《认位置》一课后,笔者布置学生放学后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教完《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绘画型作业
把绘画融入数学作业中,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如学完平面几何图形后,笔者让学生用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画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并将这些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把画成的美丽图案展示出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设计应用性的作业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學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外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笔者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实践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1. 设计型作业
数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能力。如在学完《四则运算》后,笔者让学生设计一个购票方案:“科技馆有三种参观门票,成人票每人每张20元,学生票每人每张10元,团体票(30人以上)每人每张15元。学校要组织25名教师和205名学生去参观。请为学校设计一个花钱最少的购票方案。”课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调整方案,最后得出让5名学生和25名老师去买团体票的最优方案。这种应用性实践作业的训练,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中让学生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 操作型作业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而且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操作型的作业不能忽略。如学完《年、月、日》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需要的年历,并标出各大重要节日和家人生日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 调查型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在学完“统计”后,笔者让学生调查家里一个星期扔掉多少塑料袋,并画出统计图,进而说说为了保护环境,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学生的生活为题材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强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时代气息。
三、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改革传统的“一刀切”的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应付的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精神。
1.“自助餐”型作业
按照难易程度,可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练习。 模仿练习:
(1)5.4×72 5.4×28
(2)(1.25 2.5)×4
变式练习:
(1)5.4×99 5.4
(2)7.5×10.1
发展练习:
(1)7.4×5.6 7.4×5.4-7.4
(2)8.4×7.2 0.84×28
这种“自助餐”型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全体学生在不同的目标下练有所得,促进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树立信心。
2.“自创”型作业
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所以笔者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适当让学生当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3.“多味”型作业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四、设计互动性的作业
如今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變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真正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
1. 亲情型作业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一些作业进行独立操作比较困难的时候,可以让家长或家中的长辈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味”。如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后,笔者让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边玩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包含的数字的和与差。
2. 友情型作业
搜集数学资料、办数学手抄报、进行数学实际调查、访问数学知识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的优劣互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学习的思考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并学会互相尊重和适当的妥协,从而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总之,要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让学生在作业中升华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的布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数学题,还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让作业丰富起来,让作业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成为一个热情和主动的学习者。
1. 故事型作业
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设计这样的作业:
轩轩出生于2001( )9( ),今年身高110( ),体重20( ),他的生活习惯比较有规律。每天早上7( )起床,用10( )刷牙洗脸,大约吃150( )的早饭。背起2( )重的书包,乘上爸爸的车,向4( )外的学校开去,大约10( )左右到达学校。放学后,轩轩一回到家,马上拿出2( )长的铅笔和1(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 )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 )。吃完晚饭后,再和爸爸妈妈散散步就上床睡觉了。
这样就把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改为富有故事性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游戏型作业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完《认位置》一课后,笔者布置学生放学后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教完《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绘画型作业
把绘画融入数学作业中,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如学完平面几何图形后,笔者让学生用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画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并将这些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把画成的美丽图案展示出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设计应用性的作业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學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外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笔者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实践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1. 设计型作业
数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能力。如在学完《四则运算》后,笔者让学生设计一个购票方案:“科技馆有三种参观门票,成人票每人每张20元,学生票每人每张10元,团体票(30人以上)每人每张15元。学校要组织25名教师和205名学生去参观。请为学校设计一个花钱最少的购票方案。”课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调整方案,最后得出让5名学生和25名老师去买团体票的最优方案。这种应用性实践作业的训练,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中让学生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 操作型作业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而且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操作型的作业不能忽略。如学完《年、月、日》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需要的年历,并标出各大重要节日和家人生日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 调查型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在学完“统计”后,笔者让学生调查家里一个星期扔掉多少塑料袋,并画出统计图,进而说说为了保护环境,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学生的生活为题材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强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时代气息。
三、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改革传统的“一刀切”的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应付的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精神。
1.“自助餐”型作业
按照难易程度,可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练习。 模仿练习:
(1)5.4×72 5.4×28
(2)(1.25 2.5)×4
变式练习:
(1)5.4×99 5.4
(2)7.5×10.1
发展练习:
(1)7.4×5.6 7.4×5.4-7.4
(2)8.4×7.2 0.84×28
这种“自助餐”型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全体学生在不同的目标下练有所得,促进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树立信心。
2.“自创”型作业
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所以笔者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适当让学生当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3.“多味”型作业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四、设计互动性的作业
如今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變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真正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
1. 亲情型作业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一些作业进行独立操作比较困难的时候,可以让家长或家中的长辈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味”。如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后,笔者让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边玩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包含的数字的和与差。
2. 友情型作业
搜集数学资料、办数学手抄报、进行数学实际调查、访问数学知识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的优劣互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学习的思考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并学会互相尊重和适当的妥协,从而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总之,要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让学生在作业中升华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