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则思,思尤定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h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孩子去海外求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孩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1.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坚持的。
  2.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3.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4.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林徽因曾有言:“真正的平静不在于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中,人们常因眼前繁华而迷失思力,抑或在人声喧嚣、千夫所指中丧失定力。其实,定力与思力相辅相成,定则思,思尤定。
  定力,是思考的体现。佛道修行者坐禅,是在静中求安定,定中求思考。《金刚经》中一句“因无所往,而生其心” ——定能生慧,着实中肯。因心中平和无杂念,思想之地纯净,智慧所以产生。因此以定力为基础,方有丰富思考;以定力为源头,方有活水。
  思力,是静心的延续。陈先发诫子:“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的世界”,意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然后才会更加坚定,拥有自己的世界。要知道,唯有善思,才能敏行,先贤之言甚为精辟。试看中世纪神学禁锢主义下的欧洲,可曾有智慧、科学之光照及之处?唯有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人才能借思考所得之灵感,勾勒未来蓝图的轮廓。
  定与思,二力不可分割,正如源与流息息相关。人若在安定中假寐或真寐,未产生思考,便仅存一个笑谈了。人若在思考的火花中不辨方向,也只是徒劳。无源之水不可长流,无本之木难敌风霜。
  因此,如何使“源头”涌出“活水”来,成为古今学者竞相钻研的问题。我想,这需要我们理清二者的精髓,看到二者的关联。
  学会保持定力,方能发展思力,人就能踏前一步。蔡元培曾多次遭反对派恐吓,却依然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旗。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在批斗中仍坚守科学的精神,不容许强权玷污……正是这不可摧折、坚持自我的定力,方能为独立的思力保驾护航。人若心浮气躁,必会缺乏定力,思考的严密程度则大打折扣。
  学会加深思力,方能提升定力,人就能愈加沉稳明智。生活中,我們常常赞叹“坐怀不乱”的人,殊不知,这份沉稳明智来源于定力,更是因为思力的加深。“高铁学士”王梦恕,在温州动车事故后为高铁奔走呼号,呼吁人们不能对中国高铁丧失信心,面对汹涌的指责,他直言:“中国高铁不是技术的问题”。而这定力的背后,恰恰是他对中国高铁冷静的思考与调查。试想,倘若没有思力,他又怎能在指责中保持一份定力?由此可见,加深思力,方可有“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既有思力,我们就可在其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在放松懈怠时提醒自己,于一筹莫展时更换方法。这样,定力就会提升,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了。
  当今社会,既有人潮汹涌、百家争鸣,亦有碎片洪流、速食思考。在这个最好和最坏的时代中,人们呼唤坚守自我的定力,呼唤独立思考的思力,于是我们能在复杂世界中觅得一方思想天地,也因日益增强的定力而逐渐不受干扰;此后,将方寸之心涵养成清澈的水源,敏捷的才思方能从中汩汩涌出、细水长流。
  世界喧嚣纷杂,心底的正念才智便愈加可贵。正念自定,智慧自思;定则思,思尤定。如此循环,源头常清,流水常活,人生在其中,百般滋味尝遍,归于甘甜。
  (编辑:于智博)
   评点:莫笑君
  本篇的结构为议论文写作树立了较好的范式。首先,准确扣题,从“四力”中择“两力”。第一段总起,二、三两段对所选的“定力”“思力”分别“下定义”。四段过渡,五、六段从正反两个方向对“定力”“思力”的内在关系进行论证,七、八段总结升华。特别是每段开头就将本段中心写明,这对分钟级阅卷速度的高考作文来说,是一种可取的也较为严密的议论结构,结构之外,作者既有论证案例,也有表意抒情,说理令人信服。
其他文献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嘛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
不知你是否想过,几千年前的古文字,经一番独特的设计,竟能引起一股热浪,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近日,由美术学院陈教授和他的团队推出的“甲骨文”表情包,凭其独特的几何审美效果,俘获了万千网友的芳心。令我感受到,与时俱进的甲骨文文化融入新时代的思想,从而引领新潮流。  古老文字,不經雕琢,“无人问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又何止甲骨文字?这些文化,之所以古老,是相对于历史不断前进的脚步
大师对现代发明有一种孩童般的痴迷,他第一次看到袖珍计算器,就急于想得到一个。  后来,大师说:“许多人似乎都有袖珍计算器,不过他们口袋里可没有值得计算的东西。”  几个星期过后,一来访者问大师他教弟子什么内容,大师说:“最好拥有钱而不去数,最好拥有经验而不去定义。这段时间我教他们这些道理。”  爱因斯坦说:“我们的社会其方法越趋完美,其意义却惨遭忽视。”  素材立意点睛:正如大师所说,很多人都拥有
文化读书类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成为荧屏上的一股“综艺清流”。近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朗读者》节目同名图书与来自俄罗斯、印度、阿爾巴尼亚等国家的出版社签订了版权合作协议,推荐经典、推广阅读、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人说:6个国家,8种语言,中国文学之灯点亮了法兰克福。  文学是透视中国的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秦砖汉瓦,看到时代的脚步,感受到发展的脉搏。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月有阴晴圆缺,世人悲喜因之而生,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具有思辨性、比喻性的作文材料,三个分句之间彼此关联,形成张力。  “月有阴晴圆缺”,说的是客观现实和自然规律,有变化流动的特性。“世人悲喜因之而生”,是说世人触景生情,主体情感随客体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是说客体并不因主体认知、情感的变化而变
在两千多年前的川上,那微微一声叹息映出了水中老人花白的两鬓,随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昔时已逝,无道无情。曾經“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誓言确乎已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从吗?  重踏故道,我仿佛看见孔子的眼神不再迷惘,他远离了镜花水月,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自信远处就能寻到光明的古之时代——周。  他渴望战伐无度之春秋能固礼为准,恢复如常。天下黎民各司其职,各守其业。可春去秋来,土地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读诗时间:从诗的写作年份和诗中语气来考察,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屬于闲官,且诗人所居之地又远离朝廷,因而诗的首句说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下句“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意思说自己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颔联具体描写潇洒的生活:“云外有
1.在我们的生命里,希望并非聊胜于无的东西,而是生活中最平凡的日常。希望是温暖的早餐,是夏日的啤酒,是上班路上带着晨曦气味的衬衫。它支撑着我们日复一日的梦想,让平凡的我们,升到朴素生活的上空,飞向一种更辉煌和壮丽的人生。充满希望的生活,总会有一条路能带我们走向最想去的地方。  ——《人民日报》  2.好诗都有水晶一样的光辉,就像星星。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
我们不应过于功利心,要鼓励和支持科学家的好奇心,  谁知道下一个改变社会的科学研究,会不会就是看似“无聊、无用”的呢  一篇名为《手擀面加工过程中的非线性力学及热力学原理》的文章在高校朋友圈火了。文章将和面、擀面、煮面的全过程展示出来,从科学角度解答了为什么要饧面、为何要卷着擀、擀面翘边是什么原因、煮面时又为什么要加少量凉水等问题。  作者张亚辉是西北工業大学的留法博士,专业为固体力学。张亚辉说,
大约一百年前的某一天,北京的总理衙门曾发生过这样一次“问话”:军机大臣荣禄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不能变。康有为不卑不亢地回答:“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言罢拂袖而去,荣禄被驳斥得哑口无言。  同样约一百多年前,从山河破碎的中国遥望向太平洋彼岸,北美的土地上也将爆发一场战争。北部,大街上人来人往,店家从商店里探出头来,与客人大声交谈着生意;南部,农妇从窗子俏皮地探出头,将目光投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