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成功地突破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会成为该课时的“亮点”,就像飞上夜空的烟花,美丽绽放!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突破课文重难点的方法可从多方位、多角度突破。
关键词:三语;朗读;中心词句;多媒体
一、 设计好“三语”突破
“三语”是指课堂的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设计好“三语”,可使整节课的教学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进而使课堂教学有序通畅,便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比如上S版四年级课文《语言的魅力》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像春雨,滋润心田,又如微风,能拨动人的心弦,它又像春天的太阳,融化人们冰冷的心!不信,就请大家看看让·彼浩勒这位法国著名诗人是怎样用语言的魅力,感动行人,让他们为行乞的盲者慷慨施舍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学习的热情高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在整体感知后,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我们可以如此过渡:同一木牌,为什么诗人添了几个字后,行人的态度会与之前的冷漠大相径庭?一个质疑的过渡,激发了学生深入研读文章的兴趣,学生们就会在不经意间向课文的重、难点发起冲锋。学生在初步体会诗人所添句子的魅力后,我们就要用过渡语着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仅仅多了“春天到了”这几个字,效果就与没有这几个字完全不一样,因为,春天到了,我们的头脑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在交流中,老师再适当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春天这么美,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你会怎么想?这样,课文的难点就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突破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那么小结语就是点睛之笔了:“诗人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将行人美好的生活与老人不幸境况作了对比,让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对老人产生了同情之心瞬间迸发。所以,行人纷纷解囊相助!这就是语言的魅力!”通过“三语”的穿针引线,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下子就凸现出来,课文的重难点就顺理成章地得到了突破。
二、 在朗读中突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倡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也是突破课文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比如在古诗教学中,很多都能通过朗读来理解、感受古诗意境,突破重难点。如教学《江雪》一诗时,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一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有画,诗画不分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漫天飞雪中,连绵山岭,条条幽径,鸟飞绝,人踪灭。二是巧抓住关键词朗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千万孤独”,这是何等的孤苦啊!三是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朗读。满腹经纶的柳宗元,滿怀治国拯民之心,却遭权臣迫害,被贬永州。一腔报国热情无人理解,但他又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我一次次地引导学生朗读,学生由浅及深,渐渐读出了味道,慢慢感受到了那种空旷、凄清的环境,诗人处境孤独但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情怀。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自然也就突破了。
三、 抓住中心词句突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入选教材的文章中,大部分都有关键词句,只要我们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突破重难点。例如,我在执教语文S版第十一册的《永远的歌声》时,就注意到课文有这样的一个句子:“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读了课文,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这是一个好老师!”再引导:“课文那个句子直观地告诉你这是一个好老师呢?”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这个中心句。找到中心句后,我开始发散引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至5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老师好”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通过引导读书思考,学生们有的回答:“老师年轻又漂亮,好!”有的回答:“老师会教我们唱歌,好!”课文有一个省略号,我再次择机引导:孩子们想想,除了课文描写的之外,老师的好还会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的想象力被瞬间激活,纷纷回答:“老师还会教我们写字,真好!”“老师会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就像姐姐一样。”“老师会教我们画画,老师画画可漂亮啦!”......我趁机引导回归中心句:“是呀,老师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又懂得关心照顾我们,真是——”学生一起读:“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就这样,课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四、 巧用多媒体突破
科技一日千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不断地进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代的发展决定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执教《詹天佑》一课时,本课其中一个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开凿隧道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要突破这样的教学重难点,单靠老师教或者让学生读,都很难收到好的效果,毕竟这些知识太深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太多。而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的手段进行直观展示。通过多媒体演示,既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含义,又让学生通过具体画面体会到了詹天佑过人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恰当运用多媒体,对突破重难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老师的智慧是无穷的,课堂教学的精彩是无限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成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必将是课堂的“亮点”,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张志军.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策略浅谈[J].新课程(上),2017(2):59.
作者简介:
陆森,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水口镇中心学校。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突破课文重难点的方法可从多方位、多角度突破。
关键词:三语;朗读;中心词句;多媒体
一、 设计好“三语”突破
“三语”是指课堂的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设计好“三语”,可使整节课的教学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进而使课堂教学有序通畅,便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比如上S版四年级课文《语言的魅力》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像春雨,滋润心田,又如微风,能拨动人的心弦,它又像春天的太阳,融化人们冰冷的心!不信,就请大家看看让·彼浩勒这位法国著名诗人是怎样用语言的魅力,感动行人,让他们为行乞的盲者慷慨施舍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学习的热情高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在整体感知后,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我们可以如此过渡:同一木牌,为什么诗人添了几个字后,行人的态度会与之前的冷漠大相径庭?一个质疑的过渡,激发了学生深入研读文章的兴趣,学生们就会在不经意间向课文的重、难点发起冲锋。学生在初步体会诗人所添句子的魅力后,我们就要用过渡语着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仅仅多了“春天到了”这几个字,效果就与没有这几个字完全不一样,因为,春天到了,我们的头脑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在交流中,老师再适当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春天这么美,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你会怎么想?这样,课文的难点就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突破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那么小结语就是点睛之笔了:“诗人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将行人美好的生活与老人不幸境况作了对比,让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对老人产生了同情之心瞬间迸发。所以,行人纷纷解囊相助!这就是语言的魅力!”通过“三语”的穿针引线,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下子就凸现出来,课文的重难点就顺理成章地得到了突破。
二、 在朗读中突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倡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也是突破课文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比如在古诗教学中,很多都能通过朗读来理解、感受古诗意境,突破重难点。如教学《江雪》一诗时,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一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有画,诗画不分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漫天飞雪中,连绵山岭,条条幽径,鸟飞绝,人踪灭。二是巧抓住关键词朗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千万孤独”,这是何等的孤苦啊!三是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朗读。满腹经纶的柳宗元,滿怀治国拯民之心,却遭权臣迫害,被贬永州。一腔报国热情无人理解,但他又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我一次次地引导学生朗读,学生由浅及深,渐渐读出了味道,慢慢感受到了那种空旷、凄清的环境,诗人处境孤独但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情怀。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自然也就突破了。
三、 抓住中心词句突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入选教材的文章中,大部分都有关键词句,只要我们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突破重难点。例如,我在执教语文S版第十一册的《永远的歌声》时,就注意到课文有这样的一个句子:“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读了课文,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这是一个好老师!”再引导:“课文那个句子直观地告诉你这是一个好老师呢?”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这个中心句。找到中心句后,我开始发散引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至5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老师好”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通过引导读书思考,学生们有的回答:“老师年轻又漂亮,好!”有的回答:“老师会教我们唱歌,好!”课文有一个省略号,我再次择机引导:孩子们想想,除了课文描写的之外,老师的好还会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的想象力被瞬间激活,纷纷回答:“老师还会教我们写字,真好!”“老师会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就像姐姐一样。”“老师会教我们画画,老师画画可漂亮啦!”......我趁机引导回归中心句:“是呀,老师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又懂得关心照顾我们,真是——”学生一起读:“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就这样,课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四、 巧用多媒体突破
科技一日千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不断地进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代的发展决定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执教《詹天佑》一课时,本课其中一个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开凿隧道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要突破这样的教学重难点,单靠老师教或者让学生读,都很难收到好的效果,毕竟这些知识太深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太多。而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的手段进行直观展示。通过多媒体演示,既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含义,又让学生通过具体画面体会到了詹天佑过人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恰当运用多媒体,对突破重难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老师的智慧是无穷的,课堂教学的精彩是无限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成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必将是课堂的“亮点”,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张志军.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策略浅谈[J].新课程(上),2017(2):59.
作者简介:
陆森,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水口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