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等现象,影响其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教师应找准原因,帮助幼儿减少焦虑,获得安全感,并逐步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具体的应对策略包括:给予幼儿母爱般的温暖,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帮助幼儿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组织精彩有趣的游戏活动,鼓励家长积极配合。
【关键词】小班幼儿;分离焦虑;依恋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8-0034-02
【作者简介】姚希,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附属城南幼儿园(江苏苏州,215100)教师,一级教师。
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难免会因为内心的焦虑出现哭闹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离开亲人,失去了情感依托,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与不理解的事件,缺乏安全感,破坏了幼儿的情感依恋,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分离焦虑”。以下是几则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哭闹型
甜甜今年3岁,上小班。她第一天进幼儿园就不停地哭,不愿意参加活动,也不愿意吃饭,午睡时经常惊醒。一开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甜甜可能是不适应,过几天就会习惯。但过了一个星期,甜甜的情况并没有好转,还发展为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哭,紧紧地抱住家长不放。在班级里既不和别的小朋友玩,也不愿和老师在一起,只是一个劲地哭喊,直到奶奶来接她才能停止哭泣。家长很忧心,老师也很无奈。
小班开学初,这类哭闹型的幼儿占多数。幼儿与家人分离时,首先表现为抱着家人号啕大哭,不愿意松手;当教师接过来时,有的推却、反抗,甚至因哭闹情绪激动而出现呕吐等,有的顺从,但仍哭闹。
案例二:形影不离型
扬扬是班级中年龄最小的,他从开学第一天就认准了一位老师,从早晨进幼儿园开始就跟着那位老师,不管是上课、做游戏,还是吃饭、上厕所,总是形影不离,甚至睡觉都要那位老师坐在他的身边,握着他的手。
这类幼儿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对某位教师有特别的依恋,常常表现为:拒绝一切活动,对某位教师形影不离,教师一离开就会急躁不安、大声哭闹。
案例三:自闭压抑型
妞妞第一天来幼儿园就是个不声不响的孩子,老师忙于照顾哭闹的幼儿而忽略了她,后来发现她常常抱着自己带来的布娃娃默默流泪。老师多次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她都不愿意,只是一个人坐在窗口抱着布娃娃等妈妈。
这类幼儿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接受外来事物,来园后不说话或默默流泪,拒绝与其他小朋友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精神寄托,如从家里带来的物品或幼儿园的图书等。
1.教师扮演好“妈妈”的角色。
小班新生入园伊始,教师不仅是“教师”,更要扮演好“妈妈”的角色。让幼儿感受到“妈妈”般的爱,以此增加他们对陌生环境的安全感。刚入园的幼儿触觉较为敏感,教师要常常与幼儿肌肤相亲,抱一抱,摸一摸,蹲下身同他们亲昵交谈,热情地回答幼儿的问题。
2.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
对于哭闹型的幼儿,可以提供他们感兴趣的玩具,带领他们玩有趣的游戏等,从而使幼儿体会到愉快、开心,释放焦虑的情绪;对于自闭压抑型的幼儿,教师可以让适应快且外向的幼儿带领他们一起游戏,并且用温柔的语调、热情的拥抱、关切的语言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同伴和教师的爱,减少焦虑感,获得安全感,并逐步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
为激励幼儿变得勇敢,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他們喜爱的贴画、糖果,在活动后作为奖励发给他们,这有助于增强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我们对形影不离型的扬扬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用他喜爱的零食、汽车贴纸等鼓励他,使他渐渐能从一直拉着教师的手进步到只是眼睛看着教师;午睡时,从需要教师陪伴过渡到独自睡觉;用餐时,从需要教师喂饭到尝试自己动手吃饭。与此同时,逐步扩大扬扬的依恋范围:从最开始依恋一位教师,慢慢过渡到依恋几位教师,再到依恋幼儿园的玩具、同伴等,引导扬扬逐步融入集体生活。
3.帮助幼儿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毫无概念,如何喝水、用餐、洗手、大小便、玩玩具等,对于那些自理能力差、任性又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来说困难重重。教师应教会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可以幼儿的生活活动为契机,帮助幼儿解决盥洗、如厕、进餐、午睡等生活难题,这样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减少焦虑和不安感,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
4.组织精彩有趣的游戏活动。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户外游戏,精彩纷呈的户外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融入新环境。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户外游戏,从感官认知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优美整洁、运动器具种类多样、活动场地开阔,亲眼看到中大班哥哥姐姐们愉快游戏的身影,这些都能激发小班新生更快融入新环境、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放学后,家长可以向幼儿了解其当天在园的情况,引导其回忆美好的情绪体验,巩固对幼儿园生活的美好体验,促进其顺利过渡。
5.鼓励家长积极配合。
很多家长是带着严肃或忧心忡忡的表情来送孩子的,家长的焦虑也会感染幼儿,使之出现入园困难等情况。事实证明,家长良好的心态,对幼儿、教师的信任,有利于幼儿克服困难,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小班幼儿;分离焦虑;依恋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8-0034-02
【作者简介】姚希,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附属城南幼儿园(江苏苏州,215100)教师,一级教师。
一、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现象及案例分析
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难免会因为内心的焦虑出现哭闹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离开亲人,失去了情感依托,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与不理解的事件,缺乏安全感,破坏了幼儿的情感依恋,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分离焦虑”。以下是几则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哭闹型
甜甜今年3岁,上小班。她第一天进幼儿园就不停地哭,不愿意参加活动,也不愿意吃饭,午睡时经常惊醒。一开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甜甜可能是不适应,过几天就会习惯。但过了一个星期,甜甜的情况并没有好转,还发展为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哭,紧紧地抱住家长不放。在班级里既不和别的小朋友玩,也不愿和老师在一起,只是一个劲地哭喊,直到奶奶来接她才能停止哭泣。家长很忧心,老师也很无奈。
小班开学初,这类哭闹型的幼儿占多数。幼儿与家人分离时,首先表现为抱着家人号啕大哭,不愿意松手;当教师接过来时,有的推却、反抗,甚至因哭闹情绪激动而出现呕吐等,有的顺从,但仍哭闹。
案例二:形影不离型
扬扬是班级中年龄最小的,他从开学第一天就认准了一位老师,从早晨进幼儿园开始就跟着那位老师,不管是上课、做游戏,还是吃饭、上厕所,总是形影不离,甚至睡觉都要那位老师坐在他的身边,握着他的手。
这类幼儿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对某位教师有特别的依恋,常常表现为:拒绝一切活动,对某位教师形影不离,教师一离开就会急躁不安、大声哭闹。
案例三:自闭压抑型
妞妞第一天来幼儿园就是个不声不响的孩子,老师忙于照顾哭闹的幼儿而忽略了她,后来发现她常常抱着自己带来的布娃娃默默流泪。老师多次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她都不愿意,只是一个人坐在窗口抱着布娃娃等妈妈。
这类幼儿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接受外来事物,来园后不说话或默默流泪,拒绝与其他小朋友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精神寄托,如从家里带来的物品或幼儿园的图书等。
二、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
1.教师扮演好“妈妈”的角色。
小班新生入园伊始,教师不仅是“教师”,更要扮演好“妈妈”的角色。让幼儿感受到“妈妈”般的爱,以此增加他们对陌生环境的安全感。刚入园的幼儿触觉较为敏感,教师要常常与幼儿肌肤相亲,抱一抱,摸一摸,蹲下身同他们亲昵交谈,热情地回答幼儿的问题。
2.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
对于哭闹型的幼儿,可以提供他们感兴趣的玩具,带领他们玩有趣的游戏等,从而使幼儿体会到愉快、开心,释放焦虑的情绪;对于自闭压抑型的幼儿,教师可以让适应快且外向的幼儿带领他们一起游戏,并且用温柔的语调、热情的拥抱、关切的语言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同伴和教师的爱,减少焦虑感,获得安全感,并逐步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
为激励幼儿变得勇敢,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他們喜爱的贴画、糖果,在活动后作为奖励发给他们,这有助于增强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我们对形影不离型的扬扬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用他喜爱的零食、汽车贴纸等鼓励他,使他渐渐能从一直拉着教师的手进步到只是眼睛看着教师;午睡时,从需要教师陪伴过渡到独自睡觉;用餐时,从需要教师喂饭到尝试自己动手吃饭。与此同时,逐步扩大扬扬的依恋范围:从最开始依恋一位教师,慢慢过渡到依恋几位教师,再到依恋幼儿园的玩具、同伴等,引导扬扬逐步融入集体生活。
3.帮助幼儿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毫无概念,如何喝水、用餐、洗手、大小便、玩玩具等,对于那些自理能力差、任性又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来说困难重重。教师应教会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可以幼儿的生活活动为契机,帮助幼儿解决盥洗、如厕、进餐、午睡等生活难题,这样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减少焦虑和不安感,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
4.组织精彩有趣的游戏活动。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户外游戏,精彩纷呈的户外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融入新环境。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户外游戏,从感官认知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优美整洁、运动器具种类多样、活动场地开阔,亲眼看到中大班哥哥姐姐们愉快游戏的身影,这些都能激发小班新生更快融入新环境、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放学后,家长可以向幼儿了解其当天在园的情况,引导其回忆美好的情绪体验,巩固对幼儿园生活的美好体验,促进其顺利过渡。
5.鼓励家长积极配合。
很多家长是带着严肃或忧心忡忡的表情来送孩子的,家长的焦虑也会感染幼儿,使之出现入园困难等情况。事实证明,家长良好的心态,对幼儿、教师的信任,有利于幼儿克服困难,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