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奇、独特、流畅和变通的特点,其表现为思路开阔,打破知识局限,能迅速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I司的联系,富于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潜力。如何将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教师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
  1.明确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挑战以及日益严峻的全球性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的困扰,需要有符合21世纪的地理教育来提高公民的素质。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是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因为一切竞争都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但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造力的竞争,地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2.大力倡导和实施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去思考传统教育的得与失,要求大力倡导和实施创造性教育。因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依靠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教师和教材为教学的中心,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的内容、结果,而忽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最终要把课堂教学力度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创新能力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
  3.在地理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有创见的思维和创造个性,落实到地理教学中则是让学生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了解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创新的思维,在怎样解决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上能够勇于开拓,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因此,我们必须“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教师应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思维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1.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妙趣横生、乐于探索,那么,不仅有益于提高当前地理教学效果,而且能在学生心中种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当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一讲学生就懂,更应善于提出新颖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提倡探究教学。课堂思维训练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想方设法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调动思维。情境是问题的基础,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尤其是要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善于提出一些观点来引导学生思维,这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理解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地理课堂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来加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比较新旧知识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
  3.营造心理氛围,发挥情感作用。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并使学生处于心情振奋的状态。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情感的调节作用。(1)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2)重视情感对思维的激励作用,要多使用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中有宽松的心理氛围,学生有愉悦的心理体验,则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能够使学生思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精神状态。(3)用教师的激情感染启动学生的激情,以促使学生积极地调动思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语言贫乏、教学活动单调,无疑会造成学生情绪的疲惫、思维状态的疲软。因此教师拥有和保持一份激情,并在激情的推动下恰如其分地应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从而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作出示范,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自己读书读图,独立做笔记,并展开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我们还应当告诉学生,任何学习上的成功都不是信手得来的,实现任何一类问题的创造性解决都与他们平时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关。要求学生具备持久的学习热情和不断探索的自学精神,坚持主见知难而进。
其他文献
“游于戏”与“成于乐”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体验性学习的诠释.时至今日,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怎样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实施
【摘要】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开设的有关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内容展开了讨论。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开设实践提供一些指导,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课程 内容开设 理论导向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开设的理论导向趋势  (一)强调以竞技体育为导向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在20世纪70年代,竞技体育成为当时我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注重传统的语法教学,忽略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共识。然而教育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因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而导致课堂冷漠的现象还很普遍,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要重视教师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从教师自身着眼,寻求情感互动的途径。  【关键词】冷漠 教师情感 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气氛的压
全行业广告投放:网络广告市场小幅回暖,品牌主谨慎计划年终媒介推广方案根据艾瑞咨询网络广告监测系统iAdTracker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份全行业广告投入预估费用为21.6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中学数学改革的方向。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兴趣;展开联想,激发创新欲望;提供探索机会,发展创新能力;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创新素质。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结合《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这节课,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就必须先有创新性的教师  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所谓创新性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学成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制定,教育教学也随之产生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和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素质和观念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笔者通过学习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现谈谈课程观与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实际,力求做到教书育人,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以加强
【摘要】音乐新课改呼唤和谐的音乐课堂,提倡师生共同成长。调动学生情感的共鸣是和谐课堂的基础;音乐鉴赏多样性的实施是和谐课堂的保证(应当引起重视的是鉴赏形式的多样性与鉴赏内容的相关延伸与扩展);关于在音乐课堂贯穿实践活动的正确理解是和谐课堂的根本。看待音乐实践活动的视角应当是广义的,关键在于使学生乐于实践、主动实践。  【关键词】和谐 情感 多样性 实践     自高中音乐新课改开展以来,有关音乐教
【摘要】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历史上也是渊源颇深,加之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大致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中国与日本的社会改革运动。因此,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就在所难免,笔者将在本文初步探讨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改革运动 相同     中国的洋务运动,也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到1894年间,清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
一、参与式教学的含义与作用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主动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