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职业院校开展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情况,以厦门市同安区乡村医生为调研对象,采取行动研究法,分析得出职业院校开展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中的困境包括乡村医生参加培训动力不足、培训对象未分层、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等,并提出开展培训前收集数据、实施分层培训、重视师资和多维度评价培训效果等改进策略,提高了同安区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效果。
关键词: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职业院校;困境;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249-02
基金项目: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度课题“同安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ZZXXKT3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农村卫生工作,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年增长,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与农村可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能让农村居民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广大农村居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是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社会培训是职业院校的职能之一,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本校”)从2005年起作为厦门市乡村医生培训分中心的教学点为同安区全体乡村医生提供了集中面授培训。
一、本校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实践情况
福建省在2004年8月就成立省级乡村医生培训中心,2005年开始对乡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厦门市成立了厦门市乡村培训分中心,本校是厦门市乡村医生培训分中心同安教学点,乡村医生都要接受定期的在岗培训。福建省乡村培训包括理论培训、集中面授培训和临床跟班学习[2]。集中面授培训(含技能培训)和临床跟班学习分别由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乡村医生培训点和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培训任务。本校主要承担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培训和理论培训及考核。本校每年根据上级要求举办相应期数的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在接到福建省乡医培训中心和厦门市乡医培训分中心相关培训文件和通知后,本校开始制订同安区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工作计划,包括成立乡村医生培训领导小组,选送部分授课教师参加福建省乡村医生规范培训师资班等。集中面授主要依托本校师资力量和实训室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也会选聘及协调部分医院专家前来授课。学校有安排专门的教师担任培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考核。每年省乡医培训中心都有规定具体内容,各培训分中心和培训点按要求执行培训。由于培训人数较多,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两期或以上次数的培训,授课基本以大班教学为主,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
二、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面临的困境
开展乡村医生培训为提升全省乡村医生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职业院校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安区近几年在本校接受乡村医生培训的人数都稳中略增,也说明了职业院校开展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有一定效果和优势。职业院校在教学组织管理严格,学习氛围浓厚,授课手段多样化,教学场所较为充裕,拥有较先进的仿真设备,弥补了医院只能看难以动手操作的缺陷[3]。
第一,乡村医生参加培训动力不足。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内容都是根据上级培训中心指定,能很好地满足部分区域的培训需求,但也存在有些培训内容跟部分地区的乡村医生培训需求不符的情况。比如,卫生诊所没有学校培训需要的设备;部分培训讲解药品超出了乡村现有的医保报销类药品目录,而村民一般接受医保能报销的药品和项目,常会出现授课讲解中的药品,乡村医生那没有,乡村医生那里有的几种可以医保报销的药品,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授课老师又没讲的尴尬局面。而职业院校和教师没有更改培训计划的权限,无法针对乡村医生的需求和乡村医疗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这也导致乡村医生来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是被动地完成卫生部门考核等硬性要求,而不是主动学习提升。
第二,乡村医生培训对象未分层[4],培训时间缺乏选择性。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年龄从二十几岁到七十岁不等,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培训需求也不全一样,但都只能编在一起培训,原因是乡村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脱产培训,会影响乡村医生的收入和病人的看病需求。集中培训可降低相关培训成本,同安区每年所有乡村医生虽分两期以上培训,但每期统一集中面授人数仍多,只能开展大班教学。时间和分在哪期都由乡村医生主管部门指定,弹性和选择性都有待提高,导致未划分到适合培训时间段的乡村医生部分业务受影响,从而影响了乡村医生培训的积极性。
第三,职业院校开展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师资和地点对乡村医生的吸引力不够。医疗卫生行业的培训有其特殊性,职业院校培训师资虽多为双师型教师,但大多授课强于技能,相比临床医师实践经验不足,培训学习接触真实病人的机会少,导致乡村医生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任度不高,对实践技能培训效果存疑,部分乡村医生更愿意接受高级别医院的资深医生指导;培训地点放在职业院校,有些乡村医生基于传统观念认为学校是读书的地方,他们来学的是看病,而看病显然去医院学习效果更好,这样的心态也会影响乡村醫生集中面授培训效果。
第四,职业院校进行乡村医生集中面授考核评价体系单一,培训完马上开展理论或技能考核,之后结束培训。这样可能导致培训重形式,轻实效,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培训效果。
第五,培训中部分乡村医生反馈基层应付检查的材料整理时间多,村民健康数据收集登记等需耗费大量精力,相关政策材料用品发放也是比较大的工作量,提升业务能力的时间和精力就很有限了,有的甚至担心资料完成不了,没有心思在职校接受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也让培训质量受到影响。
关键词: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职业院校;困境;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249-02
基金项目: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度课题“同安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ZZXXKT3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农村卫生工作,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年增长,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与农村可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能让农村居民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广大农村居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是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社会培训是职业院校的职能之一,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本校”)从2005年起作为厦门市乡村医生培训分中心的教学点为同安区全体乡村医生提供了集中面授培训。
一、本校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实践情况
福建省在2004年8月就成立省级乡村医生培训中心,2005年开始对乡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厦门市成立了厦门市乡村培训分中心,本校是厦门市乡村医生培训分中心同安教学点,乡村医生都要接受定期的在岗培训。福建省乡村培训包括理论培训、集中面授培训和临床跟班学习[2]。集中面授培训(含技能培训)和临床跟班学习分别由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乡村医生培训点和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培训任务。本校主要承担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培训和理论培训及考核。本校每年根据上级要求举办相应期数的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在接到福建省乡医培训中心和厦门市乡医培训分中心相关培训文件和通知后,本校开始制订同安区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工作计划,包括成立乡村医生培训领导小组,选送部分授课教师参加福建省乡村医生规范培训师资班等。集中面授主要依托本校师资力量和实训室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也会选聘及协调部分医院专家前来授课。学校有安排专门的教师担任培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考核。每年省乡医培训中心都有规定具体内容,各培训分中心和培训点按要求执行培训。由于培训人数较多,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两期或以上次数的培训,授课基本以大班教学为主,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
二、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面临的困境
开展乡村医生培训为提升全省乡村医生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职业院校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安区近几年在本校接受乡村医生培训的人数都稳中略增,也说明了职业院校开展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有一定效果和优势。职业院校在教学组织管理严格,学习氛围浓厚,授课手段多样化,教学场所较为充裕,拥有较先进的仿真设备,弥补了医院只能看难以动手操作的缺陷[3]。
第一,乡村医生参加培训动力不足。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内容都是根据上级培训中心指定,能很好地满足部分区域的培训需求,但也存在有些培训内容跟部分地区的乡村医生培训需求不符的情况。比如,卫生诊所没有学校培训需要的设备;部分培训讲解药品超出了乡村现有的医保报销类药品目录,而村民一般接受医保能报销的药品和项目,常会出现授课讲解中的药品,乡村医生那没有,乡村医生那里有的几种可以医保报销的药品,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授课老师又没讲的尴尬局面。而职业院校和教师没有更改培训计划的权限,无法针对乡村医生的需求和乡村医疗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这也导致乡村医生来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是被动地完成卫生部门考核等硬性要求,而不是主动学习提升。
第二,乡村医生培训对象未分层[4],培训时间缺乏选择性。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年龄从二十几岁到七十岁不等,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培训需求也不全一样,但都只能编在一起培训,原因是乡村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脱产培训,会影响乡村医生的收入和病人的看病需求。集中培训可降低相关培训成本,同安区每年所有乡村医生虽分两期以上培训,但每期统一集中面授人数仍多,只能开展大班教学。时间和分在哪期都由乡村医生主管部门指定,弹性和选择性都有待提高,导致未划分到适合培训时间段的乡村医生部分业务受影响,从而影响了乡村医生培训的积极性。
第三,职业院校开展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师资和地点对乡村医生的吸引力不够。医疗卫生行业的培训有其特殊性,职业院校培训师资虽多为双师型教师,但大多授课强于技能,相比临床医师实践经验不足,培训学习接触真实病人的机会少,导致乡村医生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任度不高,对实践技能培训效果存疑,部分乡村医生更愿意接受高级别医院的资深医生指导;培训地点放在职业院校,有些乡村医生基于传统观念认为学校是读书的地方,他们来学的是看病,而看病显然去医院学习效果更好,这样的心态也会影响乡村醫生集中面授培训效果。
第四,职业院校进行乡村医生集中面授考核评价体系单一,培训完马上开展理论或技能考核,之后结束培训。这样可能导致培训重形式,轻实效,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培训效果。
第五,培训中部分乡村医生反馈基层应付检查的材料整理时间多,村民健康数据收集登记等需耗费大量精力,相关政策材料用品发放也是比较大的工作量,提升业务能力的时间和精力就很有限了,有的甚至担心资料完成不了,没有心思在职校接受乡村医生集中面授培训,也让培训质量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