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建基地?匠师协同谋发展”探析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205205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学校教师和企业工匠队伍,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创设全真学习环境,实现四个结合,消除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共赢中的实际障碍。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一起制定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和共享环境资源;共同管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共同考核,提高评价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校企 基地 匠师 发展
  一、基本思路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由职教大国到职教强国转化。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加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亳州是中医药发源地之一,素有“药材之乡”的美誉,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之际,抓住发展机遇,全力培养中医药急缺人才。师资队伍是学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学校秉承“一专业 一基地 一实体”,企业工匠与专业教师相互协同,共谋校企发展,共同打造平台。教师队伍和企业工匠完美融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实施背景
  亳州中医药制造业尤其是饮片加工产业发展加快,初步形成了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中药饮片产量占全国的3/4左右,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通过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共有167家,在建企业200多家,中药销售公司600多家,着力建成世界中医药之都、世界中医药期货交易中心。
  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急剧扩张。新老教师与企业脱轨,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较慢,严重影响专业发展。中职学校仅凭自身积累的资金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十分困难,既无法保证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又易造成重复建设、低效运行。
  因此,利用校企双方优势,整合校企场地、设备、技术、人力等资源,在校企之间建立起联盟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实训基地共享工作,既可以解决学校师生企业实践、工学结合的迫切需求,又可以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使校企双方的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弥补现行校企合作育人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和不足,实现校企双赢。
  三、主要目标
  针对中药行业人才需求,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学校教师和企业工匠队伍。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创设全真学习环境,实现四个结合,即生产任务和教学任务相结合、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生产管理和教学管理相结合、产品质量考核和教师考核相结合。
  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双基地,解决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共赢中的实际障碍。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一起制定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和共享环境资源;共同管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共同考核,提高评价信度和效度。
  四、实施过程
  校企融合建基地遵循“校企联办、共同管理、市场运作、服务教学”的原则,在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师资培养、管理机制、评价方式等方面形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厂中校”
  学校牵头成立了亳州中药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通过股份制合作,学校投入210万元与富丽华商旅集团联合建设年产1500吨、产值8000万元的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成为可同时容纳100多名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厂中校”,企业既承担生产任务、又承担教师培训功能。教师既负责教学,又参与生产和技术服务,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2017年,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被评为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2.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和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合作,引入企业规划模式,全真地运营校内基地。中药检测中心和中药炮制实验室等都按照企业检验和生产车间流程设置,教学情景企业化。连续两年,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项目,学校成为重要的中药技能传承基地。学校和企业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3.匠师协同谋发展
  工匠师傅的传统经验与教师理论融合,不断提升研发能力。自2016年以来,开发和恢复传统中药炮制工艺九蒸九制熟地黄、酒黄精等,其中已經申报三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过研发,带动教师和工匠理论和技能快速融通,建立稳固的合作基础、良好的合作氛围和共赢的合作模式。
  4.匠师联合促生产
  企业工匠指导企业员工如何生产,如何保证产品质量。教师负责解决为什么这样操作的问题,如何能操作得更好的问题。教师和工匠师傅一起,边工作边学习交流,按照企业生产工序和产品特点逐渐形成趋于合理的工艺和技术革新的方案。这种模式打通了匠师技术隔阂,促进企业和学校整体水平攀升。
  5.匠师连心促教改
  匠师根据企业用人诉求和岗位技能需求,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体系,开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设计来自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着力做好生产运行和教学项目的融合工作,使生产任务能够有效地嵌入教学中。把工厂的生产任务列入教学计划,关键是要有柔性嵌入的能力,保障了教学和生产的有机结合。
  6.校企合力著教材
  校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出版贴合专业需求和企业需要的教材,先后出版《中药材及饮片真伪鉴别图鉴》(上、下册)、《中药检验技术》获亳州市优秀校本教材一、二等奖。
  7.共建多样化专精师资队伍
  共建共享双基地,企业工匠走进学校参与教学实践。匠师同授课,专兼互补充,着力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培养取得长足进展,培养学生全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骄人成绩。2017年,全国中医药知识电视大赛,亳州中药科技学校中药专业教师代表队获全国一等奖。   8.引领辐射作用彰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传统鉴定师职业技能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亳州市药业从业人员400余人。2018年,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通过验收,被评为全国实训管理50强,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五、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是前提
  学校和企业非常重视校企合作,促进匠师融合发展。成立以校长和企业领导为首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指导并协调校企合作的日常工作,充分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2.校企合作是基础
  学校先后与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等50多家中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作为中药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提供实训场所、技术专家、生产原料等资源。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完成企业认证顺利投产。
  3.合作共赢是关键
  学校共建企业,完成校企融合式发展。工匠和教师联合管理企业,在工作中磨合,在实践中融通。理论与技能碰撞,企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效益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得以凸显。学校培养教师和学生实践得以落实,企业用工得以解决,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六、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专精教师队伍初步建成
  教师与工匠融合发展,教师技能水平和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中药材及饮片真伪鉴别图鉴》(上、下册)、《中药检验技术》获亳州市优秀校本教材一、二等奖。《校企合一建基地 工学交替育人才》典型案例获安徽省二等奖。培养国赛、省赛和市赛选手,获得80多个奖项。2017年全国中医药知识电视大赛,亳州中药科技学校专业代表队获全国一等奖。学校主持参与开发研究的九蒸九制熟地黄、酒黄精制何首乌完成国家专利申请,并批量投产。
  2.专业育人成果突出
  通过校企合作、匠师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2017、2018年,参赛学生包揽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前三名。2017年,全国中医药知识电视大赛,本校毕业学生王永磊、王振远等代表康美药业、芍花堂药业等企业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学校成功举办二届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3.生产教学融为一体
  联办企业营造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环境。依托中药生产场景,针对全真的生产任务,教师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把生产任务转换为教学任务、把生产工艺流程转换为教学过程、把生产管理转换为教学场景管理、把生产产品的考核转换为学生成绩考核。教师完全掌握了将生产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的能力。通过实施全真实训环境下的教学工作,教師专业技术水平明显增强,一体化教学能力和生产经营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七、体会与思考
  校企融合建基地、匠师协同谋发展是未来职业教育校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专业教师摇篮,也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有效手段,是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改革的重要创新。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全新的模式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校企如何在产、教、研方面深化合作,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教学生产双丰收,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卜训琴.产教结合模式下的苗木生产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2018(11).
  [2]李丽华.“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2018(11).
  [3]刘忠彬,刘玉娟,张永敏.产教融合背景的教学方法研究[J].职业,2018(11).
  (作者单位:亳州中药科技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职教集团的法律属性是决定其成立和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职教集团更好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规范职教集团的法律文件,从法学的角度对职教集团能否定性为法人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得出了职教集团是职业院校、企业、政府和行业四方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联合体,属于《民法总则》规定的非法人组织的结论。  关键词:职教集团 法人 非法人组织  课题:本文系山东省
期刊
天津市蓟州区山村的聂鹏几年前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去了一所中职学校学习数控专业。之后,他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且拿到较好名次,顺利进入高职深造。毕业后,他被滨海新区一家知名企业录取,凭借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负责的职业精神,顺利升职加薪……  “职业教育为我打开一扇窗,只要奋斗,世界同样精彩。”如今,聂鹏对当初的选择充满自豪和感激。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甘肃考察时说:“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
期刊
摘 要:人社部、财政部等部委近年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等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文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完善多维教育机制,为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了一定的体制基础。校企融合共同育人的模式是现代化职业学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学徒制背景下培育中职生精益求精、敬业守信、乐于奉献的工匠精神,为社会经济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输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倡导“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以激发学生自主成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课程宗旨,以培育学生自信、自律、自觉、自立、自强为课程目标,以“三规”修身、内省自律、自主管理等为类别构建活动统整课程体系,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关键词:活动课程统整 “潜能德育” 核心素养 中职教育  课 题:本文为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自筹课题《中职学校“潜能德育”体系的整体构
期刊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地处“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四大药都”之首——安徽省亳州市,近年来,该校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弘扬工匠精神,抢抓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锻造教学模式、一流教师、立德树人和技能强校上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推进改革创新,打造一流教学模式  打造技能强校,教学模式是基础。  一是创新培养模式。
期刊
继山东化工技师学院被人社部确定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新增项目化学实验室技术中国集训基地后,2019年6月2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队63名参赛选手名单也最新出炉,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李华健同学为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选手,将代表中国出征喀山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1997年出生的李华健,高中时期学习刻苦,顺利参加高考并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因为录取专业与自己的理想相距太远,生肖属
期刊
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郑州财经技师学院于1979年4月应运而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历经40年的发展,郑州财经技师学院化茧成蝶,逐渐发展成为一所郑州领先、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和河南省政府首批认定的技师学院。  以党建为教育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发展日新月异令人惊喜  建校之初,学校大约300平方米的几间平房,就是校园的全部。50人的供销干部职工培训班就是全校规模。即使在如此艰难
期刊
鹤壁技师学院坐落于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河南省鹤壁市。鹤壁西依太行,东临沃野,南望河洛,北联京畿,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晋豫鲁铁路、范辉高速横跨东西。鹤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殷商曾在此建都,被誉为“中国诗河”的淇河穿境而过,淇水卫地自古就是歌乡乐海,《诗经》有39篇在此吟咏;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来此求学,鬼谷子王禅在此著书授徒,鹤壁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厚重。  六十年春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积淀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重视。河南经济贸易技师学院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深化“创新升级”行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工匠精神,实现高端引领,落实内涵发展。办学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突破9000人,年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