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学特点的现状,通对课程技能要求、课程岗位分析及任职要求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根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能力。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一、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目标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三年制高职现代物流管理,货贷专业必修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线,突出强调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应用与管理,兼顾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改革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在物流中心中产品入库、保管加工、出库、运输的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物流设备为载体,通过叉车、起重机、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和信息设备、输送机械、包装设备的应用为主线,分析岗位所需的技能、态度和真实工作任务形成基础知识、装卸与搬运设备、连续输送机械、物流运输设施与设备、集装化技术与设备、仓储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与电子设备、包装与流通加工设备、物流企业设施与设备管理9个学习情境,如图1所示。根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能力。
图1 岗位工作流程图
(二)课程教学实现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形成“工学交替”的课程架构
在校内实训室中形成生产型的实训基地,由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负责进行项目化教学,针对物流实训中心各种设备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操作,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每个学生就像企业中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设立组长,教师充当部门经理,负责分配工作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达到知识和技能的统一。边学边做到最后学生能达到“预顶岗”。
三、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案例引出应用特点-市场状况(前沿技术)-分类-结构组成-动作原理分析-动作功能的实现(操作或设计)-综合实训,每个学习情境均与实际任务及应用结合起来,理论实践相结合,使理论和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二)授课与实训相结合:老师利用学院优秀的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可以边看边学边练,直观地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应用,如通过学生校内叉车操作技术的学习,能将货架上的托盘和货物装卸到指定的地点,货物无损坏,叉车不碰撞货架为标准完成叉车工作任务单,消化基本概念与理论。通过开放型实训室参与、日常实训室设备维护管理,掌握设备的应用、操作和维护管理,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
(三)课堂与基地相结合:课堂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模拟仿真实训室学习,同时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提供产学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基地进行课程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通过生产现场的设备操作、维护与管理,加强学生解决实际现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四)职业行为与技能认证相结合:为证明学生通过在产业学院的学习是否达到相应任职资格,按相应职业行为标准要求开展技能认证鉴定活动,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一)教学方法
1、分组研讨式教学法——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时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利用讨论教学法进行任务的计划制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演练的训练、工作任务单的完成、分享、总结工作经验,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培养团队沟通、相互协作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出所学的设备应用,特点及适用场合等,激发学生对此设备作用、操作等学习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件、视听媒体,将抽象的内容采用动画等方式,结合物流设备实物进行现场教学,把设备的结构,动作原理在实物上表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各设备真实的动作过程,直观地了解其原理。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实训室内有自动化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备、包装设备、分拣设备等各种物流设备,学生直接体验物流实训室设备真实的动作,直观地了解其应用和操作,通过学生边看边学边做,在生产性的实训中心感受工作现场的氛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5、项目导向型教学法——以生产现场的实际任务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完成任务步骤和技巧,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通过“下发任务单对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进行任务计划制定及任务分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物流中心模拟实训室相应实物进行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完成工作单→通过现场教学、实物演练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任务完成效果的展示→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做出最终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同时提前得到职业岗位的体验,沟通与表达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6、以赛促教法——组织部分基础比较好、有能力的学生参加物流技能大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的串连并综合应用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应用。由课程组成员开发和制作了PPT课件和相关教学视频,版面设计美观、教学直观、易于理解,让学生能直观地掌握各种物流设备的结构、动作状态、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
2、仿真技术。购买了物流仿真软件,对无法进行现场实训的内容,进行仿真实训。如全自动立体仓库、堆垛机、POS系统、电子标签分拣货架、AGV小车、JIT生产线,让学生从动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同时也为学生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网络教学。课程组成员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更新了课程网站及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大量配套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增加了学生学习课程的途径。
五、考核方法改革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考核由课堂抽查、平时作业、能力型作业、期末综合鉴定按一定比例组成。各类型考核的分值比例和标准如下表所示。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中,学生以书面形式提交实习报告,实行学生自查和公司反馈相结合,通过考核其工作实绩来考核其实践成绩。这种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明显的冲击,避免传统单一试卷闭卷考试中学生作弊,厌恶学习,缺乏创新思维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总之,在《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课程教学中,如果没有实训硬件设备的支持,仅仅凭借多找一些图片和演示视频让学生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理论上的教学固然重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让学生亲自动手,不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作模拟环境,很难达到教学大纲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是一成不变得,根据具体的学习情景,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把这门原本枯燥的课程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参考文献:
[1]梁川,田红英.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88-90.
[2]龚隐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J].物流教学,2007,(4):94-95.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一、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目标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三年制高职现代物流管理,货贷专业必修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线,突出强调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应用与管理,兼顾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改革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在物流中心中产品入库、保管加工、出库、运输的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物流设备为载体,通过叉车、起重机、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和信息设备、输送机械、包装设备的应用为主线,分析岗位所需的技能、态度和真实工作任务形成基础知识、装卸与搬运设备、连续输送机械、物流运输设施与设备、集装化技术与设备、仓储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与电子设备、包装与流通加工设备、物流企业设施与设备管理9个学习情境,如图1所示。根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能力。
图1 岗位工作流程图
(二)课程教学实现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形成“工学交替”的课程架构
在校内实训室中形成生产型的实训基地,由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负责进行项目化教学,针对物流实训中心各种设备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操作,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每个学生就像企业中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设立组长,教师充当部门经理,负责分配工作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达到知识和技能的统一。边学边做到最后学生能达到“预顶岗”。
三、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案例引出应用特点-市场状况(前沿技术)-分类-结构组成-动作原理分析-动作功能的实现(操作或设计)-综合实训,每个学习情境均与实际任务及应用结合起来,理论实践相结合,使理论和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二)授课与实训相结合:老师利用学院优秀的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可以边看边学边练,直观地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应用,如通过学生校内叉车操作技术的学习,能将货架上的托盘和货物装卸到指定的地点,货物无损坏,叉车不碰撞货架为标准完成叉车工作任务单,消化基本概念与理论。通过开放型实训室参与、日常实训室设备维护管理,掌握设备的应用、操作和维护管理,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
(三)课堂与基地相结合:课堂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模拟仿真实训室学习,同时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提供产学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基地进行课程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通过生产现场的设备操作、维护与管理,加强学生解决实际现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四)职业行为与技能认证相结合:为证明学生通过在产业学院的学习是否达到相应任职资格,按相应职业行为标准要求开展技能认证鉴定活动,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一)教学方法
1、分组研讨式教学法——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时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利用讨论教学法进行任务的计划制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演练的训练、工作任务单的完成、分享、总结工作经验,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培养团队沟通、相互协作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出所学的设备应用,特点及适用场合等,激发学生对此设备作用、操作等学习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件、视听媒体,将抽象的内容采用动画等方式,结合物流设备实物进行现场教学,把设备的结构,动作原理在实物上表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各设备真实的动作过程,直观地了解其原理。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实训室内有自动化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备、包装设备、分拣设备等各种物流设备,学生直接体验物流实训室设备真实的动作,直观地了解其应用和操作,通过学生边看边学边做,在生产性的实训中心感受工作现场的氛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5、项目导向型教学法——以生产现场的实际任务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完成任务步骤和技巧,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通过“下发任务单对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进行任务计划制定及任务分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物流中心模拟实训室相应实物进行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完成工作单→通过现场教学、实物演练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任务完成效果的展示→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做出最终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同时提前得到职业岗位的体验,沟通与表达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6、以赛促教法——组织部分基础比较好、有能力的学生参加物流技能大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的串连并综合应用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应用。由课程组成员开发和制作了PPT课件和相关教学视频,版面设计美观、教学直观、易于理解,让学生能直观地掌握各种物流设备的结构、动作状态、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
2、仿真技术。购买了物流仿真软件,对无法进行现场实训的内容,进行仿真实训。如全自动立体仓库、堆垛机、POS系统、电子标签分拣货架、AGV小车、JIT生产线,让学生从动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同时也为学生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网络教学。课程组成员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更新了课程网站及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大量配套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增加了学生学习课程的途径。
五、考核方法改革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考核由课堂抽查、平时作业、能力型作业、期末综合鉴定按一定比例组成。各类型考核的分值比例和标准如下表所示。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中,学生以书面形式提交实习报告,实行学生自查和公司反馈相结合,通过考核其工作实绩来考核其实践成绩。这种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明显的冲击,避免传统单一试卷闭卷考试中学生作弊,厌恶学习,缺乏创新思维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总之,在《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课程教学中,如果没有实训硬件设备的支持,仅仅凭借多找一些图片和演示视频让学生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理论上的教学固然重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让学生亲自动手,不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作模拟环境,很难达到教学大纲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是一成不变得,根据具体的学习情景,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把这门原本枯燥的课程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参考文献:
[1]梁川,田红英.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88-90.
[2]龚隐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J].物流教学,2007,(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