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学“圣贤”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u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便具有教育意义。三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感知观察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也能够对自己的生活作出初步的观察。因此,我反复思索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有所得,以真实的事例代替刻板的说教,让学生有所受益。
  一、三年级小学生生活观察
  尽管三年级学生不是低年级的队伍,但客观来说,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三年级学生还保留着很多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例如,一般来说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稳定在二十分钟左右,二年级学生注意力稳定在二十五分钟左右,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稳定在三十分钟左右。但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水平远不能达到三十分钟的水平。通过课堂观察,我发现当课堂进行到二十五分钟之后,很多学生即使看上去十分专注,实际上早已神游天外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上,其“正在成长”的特征也十分明显。以下我将从我的日常观察出发,阐述我观察到的孩子们的生活问题。
  1.晨间观察
  每个周一的早晨,教室里许多学生都显得很慌乱。时常就有一个小朋友跑到我身边,说道:“韩老师,我作业没带来。”又或者“韩老师,我英语书带错了。”就整理书包这件小事,仿佛就把孩子们难倒了。三年级的小朋友们仍免不了频繁忘带作业本、练习纸,更有甚者连英语书也忘在家中。当我询问他们为什么会忘带这些本册,整理书包时怎么没发现时,小朋友们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却说:“老师,我爸爸妈妈没帮我放进书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反复强调要自己整理好书包,而孩子们却还是依赖着爸爸妈妈整理书包。放学时这些孩子就把作业、课本随便往包里一塞,也不管本子是不是被折出了痕迹、试卷是不是出现了裂痕。
  最令我头大的就是作业整洁问题。三年级语文课开始要求孩子们使用钢笔写字了。初获钢笔的他们拿着钢笔反复把玩,小小的手上全是蓝色的钢笔墨水,哪里一碰就是一个小手印,不仅语文书、语文作业本都是墨水,连英语作业本也难逃其害。还有些孩子一边把英语作业本摊开在桌子上写作业,一边拆解他的钢笔,自然,钢笔墨水飞溅到他的作业本上,洇透了几层纸页。写作业心切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操起钢笔橡皮想要挽回残局,结果却是把作业本擦出了一个个带着墨水香气的洞。
  2.午间观察
  以最简单的吃饭问题为例。在学校日復一日的德育工作下,孩子们能脱口而出“光盘行动”,也能对饮食礼仪侃侃而谈。但在每天中午的就餐时间,我观察到,在实践中很多孩子对他们口中的“就餐礼仪”“光盘行动”并没有什么践行的意愿,也没有践行的意识。嬉戏打闹者有之,口若悬河者有之,神游天外者也有之。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个男孩子,他用勺子盛了一勺饭,一边和同学打打闹闹一边把饭塞进嘴里,塞了三次那勺饭一粒米也没有减少。学生“吃不好饭”“不好好吃饭”这一现象时有发生。
  3.课后观察
  本学期,班主任安排了小值日生每天专人打扫教室。新的问题立刻又出现了。孩子打扫前信誓旦旦地说:“我会扫地的,我在家做得好极了。”实际操作时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好不容易扫到一起的垃圾,小值日生小手一挥又立马四散开来。负责室外值日的小值日生一个个就像得到了什么狂欢的机会,上上下下地撒欢,而值日的任务早被他们忘之脑后了。我一去问他们,“你们值日做好了吗?”他们立刻眨巴着眼睛看着我:“老师,室外值日要做什么呀?”
  三年级的孩子,特别是调皮的男孩子之间,时不时会闹些“矛盾”。我在办公室里坐着,一个孩子跑进来:“韩老师,韩老师,小A他故意打我,打得我特别疼。”问问小A,小A又说:“是他先来拍我的。”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但是到了下一个课间,他们又手拉着手玩在了一起。
  基于这些三年级学生的生活观察,我认为很有必要从他们的生活出发,为他们“指指路”。但是单纯的说教学生们已经听够了,怎么能让他们在教育中得到启发、有所进益呢?我决定选择合适的文本、合适的“圣贤”之言作为教育的资料,带着学生们从生活出发读圣贤之言,再回归到生活中来。
  二、“圣贤”之言:《朱子治家格言》
  朱柏庐先生作为“昆山三贤”之一,其著作《朱子治家格言》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便是出自朱柏庐先生。当我又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我意识到《朱子治家格言》便是我教育孩子的好文本材料。
  首先,《朱子治家格言》是朱柏庐先生用来教育子孙后代的格言式家训,其内容围绕家庭德育展开。也就是说,《朱子治家格言》也是朱柏庐先生从生活中感悟出的道理,正好契合了我用生活教育孩子的目的。
  其次,《朱子治家格言》的内容并非泛泛空谈,无论是持家、修身还是处事,甚至于环保,朱柏庐先生都基于生活有所感悟。文章开头第一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印证着朱柏庐先生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我们在喝粥吃饭的时候,都要明白每一粒米。都是农夫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而我们身上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纺织工人勤勤恳恳工作做好的,这也十分辛苦。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朱子治家格言》的生活教育
  确定了教育文本,我决定利用晨会时间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式教育。我选取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这几段话,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与餐饮之礼
  我选择的第一句格言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对于孩子们来说十分熟悉,并不需要我作过多的讲解,孩子就脱口而出“光盘行动”这几个字。这时候,我就适时引导孩子们回忆本月以来各自光盘了几次。有的孩子就很自豪地说他几乎次次都完成了光盘,而有的孩子就不说话了。我请了一位陷入沉默的孩子起来聊聊为什么没能光盘,是因为吃不下、饭菜不合胃口,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孩子表示,他很喜欢学校的饭菜,在家这些饭菜也差不多能吃完。那么问题出在哪呢?为什么每次都吃饭吃得慌慌忙忙呢?孩子想了一会说,他在吃饭的时候也不专心,经常和同学打闹、说话,等到别的同学都吃完饭了,擦好桌子了,他才匆匆忙忙想要快点吃完饭和同学一起回教室,所以没吃两口就去倒餐盘了。他的描述和我的观察也是一致的,除了个别小朋友的确因为挑食、胃口小还留下了许多饭菜外,大部分没法光盘的小朋友都是在吃饭时特别“活跃”的。打闹活跃、聊天活跃,就是疏忽了好好吃饭。这时候我就开始模仿起了孩子们吃饭的样子,比如他们吃饭时打打闹闹,等到看到同桌的小朋友吃完饭才惊觉时间过去了很久,匆忙离开食堂。   除了模仿孩子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回忆自己的生活细节之外,我还让孩子们思考生活中该做什么。有个小朋友说要“食不言,寝不语”,我请他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食不言,寝不语”。孩子只能解释出它的含义,却说不出为什么。我就启发大家思考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会发生什么。这时候就有小朋友恍然大悟,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会呛到自己。
  在当天中午,我观察了孩子们吃饭时的状态,有些孩子吃饭时依旧在大声讲话,我走到他们身边轻轻提醒“食不言”,有几个机灵的小孩立马接嘴道“寝不语”,我“嗯?”了一声,孩子们立马明白了,乖乖坐定好好吃饭。
  2.“黎明即起,灑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与家务技能教育
  我选取的第二句话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我和孩子们解释了,让他们学习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要他们大包大揽家里家外的所有家务,而是希望他们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持整洁。我让他们说说都做到了哪些方面的整洁。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远比我想的要能干!有的能帮助爸爸妈妈清理餐桌,有的能自己洗袜子,有的能自己整理好房间、书房。我又问了几个小手上时常沾着墨香的孩子,他们能做到什么,或者他们愿意做到什么,他们发表的看法也大多和他们做的不好的地方息息相关。例如作业邋遢的小朋友说会把自己作业上的手印擦干净,手上全是墨水的小朋友则说会下课去洗手。
  3.“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与书包整理教育
  我选取的第三句话是“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这句话对孩子们就有些陌生了,我向他们解释,这句话是说天暗了,睡觉前要关好门窗仔细检查。我是在鼓励他们关门关窗吗?显然不是的。我提醒孩子们,他们还小,不能亲自检查门窗,但是他们可以检查什么呢?我立刻得到了不同的答案,比如检查书包、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看看天气预报第二天需不需要带雨衣等等。根据孩子们说的这些,我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一张“检点表格”,每天在自己做到的项目打勾加分,每周进行考核是否合格。
  整理书包对于一部分孩子也是一道难题,我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书包,并相互提些怎样整理好书包的小建议,利用“同伴”的力量进行同伴教育,让孩子们共同成长。
  4.“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与自省教育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这句话是孩子们发生口角的最好诠释。孩子们发生矛盾时,往往会着重描述别人的行为,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情往往会避重就轻。但是,光和孩子们耳提面命这句话显然是在做无用功,三年级的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是有限的,思考问题往往也是从自我这个中心想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十岁左右的孩子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有去自我中心性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生活教育对孩子进行引导,有利于学生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在孩子们发生矛盾时,在大致了解矛盾之后,我会让孩子描述自己做了什么,让孩子在描述的过程中“平心”“暗想”,孩子们往往在描述中就能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再和朋友“和解”。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而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教育应从生活中来,也应该最终走向生活。
其他文献
新課标指出,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在单元序列之外均增设了“古诗词诵读”模块,此模块的教学决不能仅仅立足于应试的背默需要,部分诗文是对传统选篇的合理补充,同时凸显
期刊
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实践中,自发性游戏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游戏开展的实际情况,形成支持性的教学策略,让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到游戏的活动中。幼儿年龄小,难以自主性地开展游戏,需要在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新时期幼儿自发性游戏中教师的支持策略,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从而助力我国幼儿园自发性游戏长远及可持续发展。幼儿
期刊
支架式语文阅读是指在语言文字的依托下,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搭建动态支架,将复杂的任务细化为小问题让学生理解,激趣促学,引领学生完成独立完成有难度的任务。支架式语文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备受关注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支架式阅读教学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被很多教师所应用。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较大比例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对中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不同的学生要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双新”国家级示范区示范学校,我校一直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真,立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五育并举。围绕着“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一目标,不唯分数导向,因材施教,努力探索一条以“阶梯式作业”为切入的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期刊
数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意识,而数学实验是一门开放性、发散性的课程,既可以运用于数学专业知识进行数学学习,同时对于学生来讲也有增强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数学实验可以促进教师更加充分地掌握当下创新型数学教学手段,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对于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来讲具有很大的推动意义。  一、高度重视数学实验的推演过程  高中的数
期刊
自主游戏,主要是以幼儿的需求而展开的游戏。在自主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幼儿享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可以在游戏中充分地释放自己,获取快乐以及满足感。老师适时地介入与支持,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还很低,做游戏等都是凭借自己的本能,在游戏中的收获会很少,而老师的支持,则会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日后形成健全人格奠定
期刊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将儿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生活中“教训”“道理”等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起到一种告诫的作用。但时下的一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却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只局限于课本的世界,而回避了真实生活。学生所经历的“纸上世界”无法与真实的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道德”“法治”的概念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更要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活,让
期刊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通过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因此将游戏运用于教育当中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在儿童的视野当中,游戏即生活,生活即游戏,并没有太多成年人之间的复杂,对于幼儿而言只存在着纯粹简单的看法,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当中去体验生活,同时还能在游戏当中学到不少知识,有效提升自身的能力。在自主游戏当中,幼儿通过老师的指导可以在游戏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能动性,不仅仅能在游戏进行
期刊
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走进小学课堂,课程关注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更突出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随着低年级法治教育相关教学内容的发展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低段儿童法治教育的核心已成为老师的共识,即在儿童观下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这提醒我们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促进“规则”的内化,为其形成法治意识打下基础。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法治教育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年段
期刊
新时期,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方法,深化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学生数学素养不断提升。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師应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将其应用于重难点数学知识的教学当中。实践表明,运用数形结合方法开展数学知识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和抽象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