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南方政策”为何向美国“印太战略”靠拢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gens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1月2日,出席东盟系列峰会的韩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尹淳九,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史迪威共同发布一项简报,题为“韩美为增进新南方政策与印太战略之间的合作而努力”。这是韩国首次就参与印太战略明确表明立场。这份篇幅为七页的简报包含了能源合作、基建与开发融资、数字经济、良性治理与公民社会、和平与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韩国向美“印太战略”示好的背景


  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文在寅执政初期,韩国对“印太战略”总体上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基本不闻不问。从去年起,韩国开始向“印太战略”发出积极信号。2018年8月,韩美两国外交部门在首尔就“新南方政策”和“印太战略”进行磋商,双方认为两个战略均追求开放性、包容性和透明性,具有较强互补性。2019年6月30日特朗普访韩期间,两国首脑在会晤中也阐明了对接“新南方政策”和“印太战略”的意愿。11月2日达成的协议可以视为6月韩美首脑会晤成果的一次具体落实。
  2017年5月文在寅就任韩国总统后,于同年11月在访问东南亚国家时首次提出了“新南方政策”。这一政策的指向本是寻求加强与东南亚和南亚等“南方国家”的经济合作,但将之与美国“印太战略”对接,显然是扩大了这一政策的内涵。
  韩国寻求“新南方政策”与美国“印太战略”的对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背景。
  第一,外交工作“费力不讨好”,文在寅政府需要新的成果和亮点。自上台以后,文在寅在首脑外交方面不可谓不努力。根据青瓦台1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文在寅在执政前半期(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初)总计出访23次,访问42国,总里程37.469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九圈。相比于同一时段长度的朴槿惠,文在寅的行程距离多出了约11万公里。美中日俄是韩国外交最重视的“四强”,文在寅在执政前半期与“四强”首脑实现24次会晤(与美国领导人九次,与中日俄领导人各五次)。尽管比前任付出更多努力,但文在寅的外交政策在国内并未获得充分肯定。在韩国舆论看来,半岛南北关系陷入僵局,美韩、中韩关系不温不火,日韩矛盾集中爆发,韩国的整体外交环境不容乐观。2019年7月23日,发生三架俄罗斯军机飞入韩国“防空识别区”,其中一架在独岛(日称竹岛)附近上空“两度闯入韩国领空”事件。事件发生后,韩国部分民众将时局形容为“人见人欺”“四面楚歌”。在此情况下,文在寅政府需要拿出一个能让韩国国民眼前一亮的东西。
  第二,“新北方政策”碰壁,“新南方政策”的地位显著提升。“新北方政策”“新南方政策”“朝鲜半岛新经济地图”是文在寅执政后主推的对外战略。直到2019年年初,由于对朝美对话前景比较乐观,韩国政府的着力点主要放在了“新北方政策”和“朝鲜半岛新经济地图”上面。“新北方政策”主要由直属总统的北方经济合作委员会推动,由执政党内的实力派人物、前仁川市长宋永吉担任第一任委员长(现任委员长为经济学家权九勋),可见当时的重视程度。但由于河内峰会后朝美对话举步维艰,对朝制裁无法缓解,被寄予厚望的中朝韩、俄朝韩合作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导致“新北方政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就使韩国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东南亚和南亚,着力推动“新南方政策”。文在寅于2017年11月访问印尼、菲律宾,于2018年3月和7月分别访问越南和新加坡,2019年3月访问文莱、马来西亚、柬埔寨,9月访问泰国、缅甸、老挝,完成了就任两年四个月就遍访东盟十国的“韩国历任总统之最”。在2019年6月的访印过程中,文在寅与印度总理莫迪就韩国“新南方政策”与印度“东向政策”对接达成共识。而在11月25?27日,韩国将在釜山举办韩国与东盟特别首脑会议和第一届韩国—湄公河国家首脑会议,力争把“新南方政策”提升至“2.0”阶段。
  第三,在中韩关系“不尽人意”,韩国对“一带一路”兴趣下降的情况下,靠拢美国“印太战略”可以为韩国争夺东南亚市场提供外力。韩国在野的保守势力看衰中国,质疑中国在“中美博弈”中的抗打击能力。执政的进步势力虽然有众多“知华派”和“友华派”,但对中韩关系现状不甚满意,对中国领导人尚未实现访韩感到焦虑。此外,韩国经济界对“一帶一路”倡议的兴趣有所下降,对参与“一带一路”的获益空间心存疑虑。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在韩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提升,但韩国与中日两国在该地区面临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尽管2019年8月中日韩外长会议通过的“中日韩 X”概念文件体现了三国共同开发第四方乃至多方市场的精神,但韩国始终担心自身的弱势地位。韩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额从2010年的44.48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61.36亿美元,在规模上约为中国的1/2、日本的1/3。通过“新南方政策”与“印太战略”对接,韩国可获得一定“外力”,有助于提升其在东南亚的地位。
2019年11月15日,第51次韩美安保会议在首尔举行,美国防长埃斯珀(左四)和韩国防长郑景斗(右四)出席了会议。

  第四,美国“印太战略”本身发生了一些变化,增加了韩国“选择性”参与其中的空间。“印太战略”刚出炉时侧重军事、安全领域,务实性略显不足。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印太战略”增加了不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内容,加大了相关国家在“印太”框架内与美国开展基建、金融、高科技、社会治理等经济社会领域合作的选择空间。这就使韩国看到了既可巩固韩美同盟关系,又可避免过多刺激中国的可能性。
  第五,韩国在一些双边和地区问题中饱受美方压力,需要可供减压和交换的筹码。在日韩矛盾激化的过程中,韩国对美国的“不作为”感到失望,而美国则对韩国终止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大为不满。在驻韩美军费用方面,美方要求韩国承担比目前多出400%的费用,总额直逼每年50亿美元。韩国在上述问题上连日遭到美国高官施压,苦不堪言。而“新南方政策”与“印太战略”对接与否和对接程度正好可以给韩国提供与美国周旋的筹码,减轻其在日韩关系和驻韩美军费用方面受到的压力。

韩国会加入共同牵制中国的战线吗


  从美国的意图上看,11月2日达成的协议意在通过“新南方政策”这一连接口将韩国纳入共同牵制中国的“印太战略”。但出于国家利益考虑,韩国很难满足美国的如意算盘。
  首先,重视韩美同盟关系的同时也重视中韩战略伙伴关系,这是韩国现政府的基本立场。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中美之间保持均衡性依然是韩国的利益所在,毫无保留地搭上美国遏制中国的战车只会百害而无一利。即便今后保守势力上台执政,这一基本利害关系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其次,韩国对韩美同盟关系的认识已今非昔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国将韩美同盟视为国家安全的基石,而韩美同盟本身则被视为共同守护自由民主价值的理念共同体。冷战结束以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认识到,韩美同盟在构筑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过程中是不可回避的调整对象,它不再是保护韩国国家安全的前提条件。而特朗普上台后更是让韩美同盟的“价值观”色彩大打折扣,使其逐渐转向纯粹的“交易关系”。
  因此从韩国的立场上讲,此番“新南方政策”与美国“印太战略”的对接与其说是意在牵制中国,不如说是通过靠拢美国的姿态“调动”中国,从而在中韩关系中争取更多主动。
其他文献
202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现身“拯救集会”现场,并发表演讲。理想主义的终结  四年前的这个时候,在奥巴马总统即将离任之际,笔者为《世界知识》杂志撰写了一篇文章,回顾了奥巴马八年任期的成就和影响。在文中,笔者将奥巴马总结为“美国最后的理想主义者”,没有掩饰对奥巴马的尊敬。  在那篇文章中,笔者对比了奥巴马和他的继任者之间的反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奥巴马这位在美国历史上可能是仅次于威尔逊的理
6月8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人民日报、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辉煌百年与崭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100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副部长郭业洲,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地方外办、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单位共1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宋涛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020年9月24日, 美国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罗伯特·梅内德斯在参院外事委员会会议上。  4月8日,在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之际,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伯特·梅内德斯宣布了一项被外媒称作“与中国开展全面战略竞争”的法案。这个法案名为《应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问题》(To Address Issue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编号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增大  进入2021年以来,随着全球疫苗接种加速以及经济复苏形势的好转,实体经济风险有所降低。但受美国通胀抬头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预期升温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第一,美国通胀预期升温驱动美债长端收益率上行。随着美国疫苗接种速度快于预期,新冠疫情新增病例逐渐从高点回落,叠加拜登政府推出的1.9万亿美元财政纾困措施,美国经济复苏形势改善,通胀水平上行。2021年2月美国
2020年6月15日,日本防卫大臣河野太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将停止在秋田县和山口县部署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并给出了“技术和成本”方面的理由:为确保拦截导弹发射后分离的助推器落入安全地点,必须对其进行软硬件改造,而改造的时间、经济和技术成本过高。6月25日河野又正式宣布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就此作出的决定。两年多以前日本政府决定引进该系统时就曾展现出“力排众议”的姿态,希望该系统与现
3月6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八届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OPEC)与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OPEC )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正式拒绝了欧佩克再度深化减产的建议。作为“报复”,欧佩克领导国沙特阿拉伯打响全面石油油价战,宣布增产并大幅下调官方原油售价。  受新冠肺炎疫情拖累石油需求和沙特宣布增产等因素影响,3月9日至15日当周,国际油价上演暴跌行情。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开盘暴跌31%,报32.1
“后疫情”时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中国为其他国家的抗疫提供援助,使它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友善。一些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和外长等能亲自去机场迎接中国提供的抗疫物资和疫苗,充分说明对中国的重视。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说,中国疫苗挽救了非洲人民的生命,中国不仅是赤几最好的朋友,也是非洲最好的朋友。  第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需要引进大量外资和扩大出口市
2月16日,西班牙说唱歌手巴勃罗·哈塞尔因涉嫌侮辱西班牙王室及歌颂分离主义,被警方抓捕入狱。事件随即在西班牙多地引发抗议示威和街头骚乱,动荡直到3月上旬还未彻底结束。说唱歌手被捕引发的大规模抗議将矛头直指西班牙君主制和糟糕的抗疫效果,折射出西班牙社会面临的多重问题:老国王出走削弱君主制权威;抗疫不力导致民众对政府积怨增多;统一力量与分离主义势力斗争激烈。抗疫形势异常艰难  西班牙是受疫情冲击最为严
最近一段时间,印度一些高官频频向公众宣介牛排泄物的“实用价值”,例如政府高官称牛粪做成的芯片可以防止手机辐射,或是以牛粪牛尿制药可以防治新冠肺炎等,吸引了不少眼球。事实上早在2006年,英国知名记者爱德华·卢斯就曾记载了一次让他印象深刻的那格浦尔“牛产品研究中心”之旅。在这个中心里,受印度教右翼组织印度教大斋会资助的研究者宣称牛尿可以治疗癌症等各种疾病,还推出了牛粪为原料的洗发剂等产品。但昔时与今
美国纽约大都会棒球队主场花旗球场新冠疫苗接种点。  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已经夺去了超过300万人的生命,全世界确诊病例超过1.6亿例。为了抑制疫情的蔓延,全球加快了疫苗的研制。尽管全球目前已有多款疫苗问世,但是疫苗的供应始终紧张,特别是疫苗生产大国美国间接对疫苗采取出口限制措施,严重影响了疫苗的生产和供应。是否放开疫苗出口限制取决于美国国内需求能否得到保障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截至5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