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云平台资源规划流程研究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I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数字教育资源企业通过搭建教育云平台汇聚教学资源,成为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力量。为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资源建设规划流程是确保企业教育资源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文章针对企业教育云平台资源规划流程开展研究,从教学设计理论与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提出基于资源生命周期的五环节资源规划流程:(1)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业务需求分析、市场分析、需求确定;(2)资源内容组织:内容需求分类、资源内容分析、供应计划制定;(3)资源获取:资源收集采购或开发、入库、发布;(4)资源监控:确定资源监控框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评价;(5)资源优化与再生:标准比对、资源分流、信息反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环节操作步骤、流程输出与人员构成,提供相关阶段的辅助规划工具,帮助企业基于用户真实需求开展符合教育规律的、顺应生命周期动态改进的、不断螺旋上升的教育资源规划完整循环。
   [关键词] 数字教育资源; 规划; 流程; 教育云平台; 企业; 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刘美凤(1967—),女,河北唐山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人类绩效技术、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mfliu@bnu.edu.cn。刘希为通讯作者,E-mail:teresa722@126.com。
  一、引   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缩小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是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在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配置中,市场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2016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話会议上就曾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将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建设平台,培育社会化的资源服务市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资质的企业、机构开发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最新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对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供给提出新要求,明确提出要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建设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融合众筹众创,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因而,近些年一些有资质的企业纷纷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开发,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服务,成为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中重要的教育资源供给方。
   经过早期探索,国内涌现出不少由企业开发的开放式教育云平台,比较典型的平台有:中国移动“和教育”云平台、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三好网等。这些平台一定程度上利用其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或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背景,汇聚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与应用,如网络课程、电子教材、教案、学案、同步练习、试题库、拓展资源、资讯、社区和应用服务等,成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供给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这些平台也存在着不少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资源质量不高且同质化现象突出[1-2]、注重数量忽视质量[3]、对用户需求缺乏把握导致资源供求不平衡[4]、对资源应用效果和过程的关注不够[5]、资源制作不规范[6]等。
   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数字教育资源企业都亟待提高教育平台上的资源质量。为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资源建设的规划流程是十分关键的,它描绘了平台中资源汇聚、整合、重组、创新和有效利用的关键环节、具体步骤、流程输出以及人员安排,是确保能为各类用户提供足够的、适合的学习资源服务的前提。但目前,企业在实际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规划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盲目性,存在跟风现象,侧重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分析,而在如何结合教育教学规律方面缺乏思考;各模块工作零散分布在各个业务部门,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设计;资源建成后的质量评价无法反映用户主观体验和真实需求[7]。同时,已有的一些研究更多从宏观层面关注信息化资源建设,如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阶段[1,6]、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模型[8-9]、教育资源持续进化的主要环节[10]、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特征与供给模式[4,11]等,或提出教育资源要开展整体规划的建议[12],但这些研究更多属于理念层面的探索,较少有从教育云平台中资源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微观角度进行思考,难以直接应用于规划设计实践。因此,本研究重点针对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中的数字教育资源企业这个特殊的资源供给方,构建一套既符合市场需求又满足教育教学规律的平台资源规划流程,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步骤与工具,帮助企业对平台中的教育资源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资源建设的整体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最终提升我国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水平。
  二、理论基础
   (一)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是综合教学系统各个要素,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实施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13-14]。企业搭建教育平台汇聚教学资源与应用服务,相当于构建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层次的教学系统,也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且需结合教学设计理论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思考“将带领用户去哪里?”“如何去那里?”以及“如何确信是否到达那里?”等基本问题。要运用系统方法,系统分析:在起始阶段从分析学习需要入手,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明确问题的性质,形成规划设计的总目标;在教学策略设计阶段重点对资源内容组织与传输策略进行分析,确定用户所需内容的范围、深度与类型,并确定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平台上提供了相应的资源后,还需对形成的产品运行过程与产生绩效开展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衡量提供的资源与服务是否有效回应了用户需求等。    (二)信息生命周期理论
   信息生命周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提出,信息作为事物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的运动状态和方式是有生命的,信息资源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15],具有有机生命体的典型特征,其生命周期过程经历生产、发布、加工、利用和处置等不同管理阶段[15-16]。教育平台中搭建的教学资源的本质也是由承载教与学的各类信息构成,同样具有生命周期,涵盖着资源从需求确定、生成到其价值完全失去的整个运动变化过程,由若干阶段构成,这些阶段互相联系、彼此影响。从教育平台中资源的利用、管理以及交互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数字化平台教学资源需要围绕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着重对资源内容形态与构成进行组织,在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需资源并投入使用后,对使用状态和资源质量进行监控,在下一阶段将质量较差且没有进一步开发价值的资源下架,将具备潜在价值且可改进的资源作优化、完善。因此,本研究提出教育云平台中数字教育资源的生命周期是由分析、组织、获取、监控、优化与再生五个阶段构成。
  三、基于资源生命周期的资源规划流程
   对教育云平台资源建设质量而言,满足用户需求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17],这关系到用户的规模、满意度和忠诚度等,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厘清平台建设的定位与目标,要在整体规划之初结合用户需求和相关特征对教育资源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这个过程是教育资源规划的前端分析。随后要基于资源建设目标进行科学的内容分析,制定资源供应计划。在根据资源供应计划通过多途径获取资源且上架运行使用后,还要对资源使用过程的状态和效果进行监控,以动态改进优化平台资源,淘汰不合格资源。基于教学设计理论以及上文对数字教育资源五阶段生命周期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资源生命周期的资源规划流程,如图 1所示。
  
   以下我们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介绍: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环节通过分析组织外部和内部资源建设的需求,确定教育云平台资源规划的定位与目标。
   组织外部的需求主要指用户需求,组织内部需求主要为企业内部业务需求,是企业因战略发展需要和实现商业目的而提出的具体需求。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和业务需求分析可初步收集到较为全面的资源平台建设需求,但现实中企业可能会因技术、资金限制难以同时满足所有需求,或因差异化战略定位等因素有侧重地满足特定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开展市场分析,从打造竞争优势角度出发,对教育资源云平台整体行业现状、发展水平与发展趋势进行研判。需求分析阶段通过用户需求分析、业务需求分析和市场分析,最终确定教育云平台资源建设的目标。该阶段的输出包括:教育云平台资源规划的定位与目标、各类平台用户对资源内容和产品功能服务的需求。需求分析操作步骤如图 2所示。
   1. 用户需求分析
   针对教育资源所服务的目标用户,一次认真、规范、耗时的需求分析调查研究并辅以日常持续不断的需求观察是教育资源建设所必需的。用户需求分析是需求分析的关键环节,由以下阶段构成:(1)明确调研目标、确定目标用户。对不同类别的用户进行需求分析前,需要结合自身平台资源建设的目标和建设阶段,确定需求调研的总目标,从而确定目标用户。若是在平台建设初期第一次分析用户需求,需要全面调查所有潜在用户,并进行用户画像;后续再开展的用户需求分析则可从某个角度细化或完善补充调查某类用户,不必再作用户画像。(2)用户画像。对用户的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用户,使资源的组织、内容的选择、交互方式的设计能符合用户的需要。(3)期望分析。选择适合的期望分析内容十分重要,可依据内部、外部和内外部相结合的三类期望来源分别形成期望值参考系。例如当平台用户为学生时,可从教育规律、国家社会标准化期望、学校校本期望、教师家长基于经验的期望、学生对自身的期望等角度分析学生维度的期望值,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4)现状分析。依据前一步确立的期望分析内容,进一步收集目标用户现状。如通过观察、作品分析、测验分析学生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能力、态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教师、家长对学生现状的反馈意见。(5)确定差距。期望与现状的比较得到差距。(6)原因分析和需求获得。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若与教育资源或平台功能服务相关且云平台能够解决,则确定其为云平台的需求。以K12教育资源建設为例,当主要的用户群体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时,用户需求分析的操作步骤如图 3所示。
   2. 业务需求分析
   业务需求描述了企业基于战略定位和业务发展逻辑产生的资源内容需求,既包括业务部门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因各项业务往来衍生出的解决方案需求,也包括企业基于战略和核心用户诉求确定的需求。开展业务需求分析时,最重要的并非直接获取业务部门的需求,关键是对需求背景和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应了解业务人员“为什么提出该需求?”“需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可通过访谈目标决策者、查阅目标方案等方式了解公司发展规划、组织结构、不同业务内容和布局等,厘清需求提出的原因,进而与平台资源建设结合起来。业务需求分析工具见表 1。
   3. 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在用户需求分析和业务需求分析确立起资源建设内容以及功能服务的基础上,对照市场上已有平台的建设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产品基本情况和所处市场的宏观背景,从而针对所需资源采取正确的经营战略。市场分析主要从行业背景、市场现状、个体分析、商业模式四个维度展开。行业背景和市场现状属于宏观层面分析,帮助平台了解当下市场的规模和竞争程度,获得对目标资源所处领域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个体分析和商业模型分析从微观上帮助平台针对目标资源进行自身定位的分析和调整,掌握市场中已有商业模式的优劣及创新点,进行需求优先级排序。通过宏观与微观分析,最终获得目标资源市场分析结果,指导平台制定出合理的目标资源经营战略来满足市场需要。市场分析结构图如图 4所示。    (二)资源内容组织
   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资源内容或产品功能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对平台上资源内容开展科学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供应计划,关系到平台资源的质量和口碑,是资源平台规划的关键性步骤。本研究将资源内容分析及供应计划确定过程统称为资源内容组织。该环节首先将平台的资源内容需求按一定分类方式划分成不同模块,每个模块由专人负责并与内容专家合作开展内容分析,确定平台需要上架的资源。随后根据内容的属性特征形成供应计划,以確定资源获取的方式,把握资源供应的时机。
   该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是明确平台需上架的资源,并计划好资源的供应方案。该阶段的主要输出包括:(1)与用户每一项具体需求相匹配的资源内容。(2)各项资源内容所适用的资源供应计划,包括获取途径、排期、资金预算等。资源内容组织的过程如图 5所示。
   1. 内容需求分类
   对内容需求进行分类操作,是形成资源获取或开发具体内容的重要转化环节。不仅有助于与不同领域专家合作进行内容分析,同时,也有利于向用户提供清晰、准确的资源内容导航框架,最终形成资源内容模块并构建出整个资源体系结构。根据数字教育资源的特点[18],结合用户思维方式和使用过程,内容需求分类可按以下三种方式进行:(1)平台适用对象。例如学生、教师、家长。(2)专业属性。同样以K12教育资源建设为例,学生用户可按具体学科分类,教师用户可按照教师职业发展和日常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与资源等方式分类,家长用户可按家庭教育和辅助拓展学习相关的内容分类。(3)素材类型。可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教育软件六种媒体类型。
   2. 资源内容分析
   为保证资源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能够符合教育规律,平台上架的资源类别和具体内容应当由内容专家生成。因此,在资源建设的分类需求和体系结构确定后,相关内容专家启动各部分资源内容的具体分析工作,确定各分类模块下资源内容、类型、数量等关键属性,并通过对市场已有资源情况的评估,决定获取途径并完成资源内容采集。
   3. 资源供应计划制定
   经过资源内容分析确定需要在平台上呈现的具体资源内容和类型后,接下来需要解决这些资源如何获得、何时上架,以及供应与否、急迫性如何等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形成解决策略,生成资源内容供应的计划。资源供应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明确资源获取途径。主要包括通过作者或互联网收集、外部购买和自主开发三种方式,无论何种资源获取方式均需要对资源质量进行评估,因此,需要制定并遵循资源准入的相关标准,保证平台资源的高质量。(2)资金规划预算。主要为控制资源所需的数量和获取时间,防止关键时间节点资源供应不及时的现象发生,且配合企业的预算计划进行资金统筹安排。预算规划时要考虑资源需求的优先级,即可综合考虑资源排期紧急程度、同类资源缺乏程度、临时性重要需求和先到先规划等原则进行排序。(3)资源上架排期。上架和维护周期应遵循时效性、灵活性,在这一步骤需要输出资源供应计划书,详细地说明各项各类资源的获取途径、数量、预算和准备、审核、上架等关键时间节点,从而指导接下来的资源收集、质量评价与优化迭代等资源规划和建设流程。
   (三)资源获取
   在明确教育平台资源的定位和用户的具体需求,并针对需求完成资源内容组织工作后,平台需要按照供应计划的安排选择适合的资源获取途径,采用规范的资源获取流程,保证高效获取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质资源,并能够准确、快速地入库并发布。该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是根据资源供应计划,通过收集、采购或开发的方法,获取符合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该阶段的主要输出包括:(1)符合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2)记录了资源获取信息(包括资源类型、资源简介、审核结果、入库时间等)的资源准入清单。资源获取的操作步骤如图 6所示。
   1. 资源的收集、采购与开发
   资源的收集、采购与开发是教育云平台获得教育资源的三种有效途径,分别指的是在互联网中或从作者直接获取免费的资源、寻找内容供应商采购资源以及自主研发资源。资源究竟使用哪种获取途径,要通过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已有资源情况和获取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如果能在现有市场中免费获得满足需求的优质资源,则可以使用从作者处或互联网中收集的方法获得资源的版权;如果没有免费获得资源版权的途径,则需要从市场中现有供应商处购买资源版权;如果现有市场中没有满足需求的资源或资源质量较低,则需要平台产品经理和教研人员与专家合作进行资源开发。
   2. 资源入库
   获得符合要求的资源后,需要将资源存入教育云平台的数据库,即资源入库。可利用数据存储技术,单个或批量地将通过审核的资源存入数据库,入库时要对资源的所有属性进行预校验,确保资源库中数据的精确性。
   3. 资源发布
   资源入库之后要根据前期制定的资源上架排期,进行资源的集成测试及发布。集成测试指的是对资源发布流程进行联合测试,需要考虑服务器能力、网页生成方式等可控因素,以及用户浏览器、网络速度等不可控因素。确保网页和资源的可用性,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资源发布将可用、易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根据供应计划发布到平台上,供用户使用。
   (四)资源监控
   教育云平台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在资源上架后实时诊断资源运行状况并持续改进资源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是资源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监控获取的资源数据将成为资源优化或淘汰的依据,能够对后续资源的循环迭代提供支持,具体包括明确资源监控框架、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与评价三个环节。该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是收集并分析在架资源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资源的运行、教学效果和用户反馈信息进行评价。该阶段主要输出包括资源使用情况和用户反馈信息的分析评价结果。资源监控操作步骤如图 7所示。    1. 确定资源监控框架
   开展资源监控,首先要确定资源监控总体框架,即资源监控的对象与内容。教育云平台中的资源监控应当发挥诊断与改进的作用,既要监控资源上架后的运行情况、使用效果以及用户的反馈,以便实时把握资源的运行状态,还需要进一步针对后续的资源优化与再生环节中需要重点评估的内容,对资源是否达到初期规划时的目标进行评估。因此,资源监控的对象主要为以下三方面:(1)资源的运行情况。考察该资源在上架后的基本技术性运行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2)用户反馈信息。关注资源是否切实地帮助用户开展学习、教学或教学管理,还应该关注用户的使用感受,了解用户反馈的问题或使用偏好。③资源建设目标达标情况。分析资源整体上是否达到需求分析阶段的建设目标。资源监控的对象与内容见表 2。
   2.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环节根据资源监控框架进一步明确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及相应的收集方法。资源运行情况维度,基本运行情况可通过资源自身运行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实际使用情况可通过用户行为数据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维度,既可通过用户在平台中各类资源评价或反馈信息中获取,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访谈或调查得到用户反馈数据。资源建设目标达成情况中的平台资源与目标匹配度则需要由专业人员评定方式进行。开展资源监控可收集的数据类型见表 3。
   3. 数据分析与评价
   数据收集阶段得到的各类数据需要进一步开展诊断分析与评价。资源自身运行数据是运行情况的直接体现,可由平台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整理、分析和呈现。平台中用户行为数据和部分用户反馈数据的量化数据,虽然能够间接反映出用户在使用资源过程中的行为、态度、使用效果反馈等信息,但并不直接对应资源质量,因此需要建立衡量采集的数据对应资源质量的评价标准。后续可采用日志文件分析法、链接分析法、域名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量化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收集的相关质性数据可由专家或产品经理进行分析。数据分析与评价环节生成的资源使用情况报告和用户评价报告,可反馈给资源建设者和平台开发者,其中用户评价报告还可面向教育平台其他用户开放,为他们选择优质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五)资源优化与再生
   基于资源监控中的数据分析结果对平台资源进行优化与再生,关系到平台资源能否持续迭代完善,是形成资源完整生命周期闭环所必需的。资源优化与再生包括标准比对、资源分流和信息反馈三个环节。首先将资源监控阶段收集数据与资源理想状态质量标准进行比对,评定出资源质量等级,据此确定资源流向,从而保证平台上资源的质量,最后将资源分流结果反馈到资源规划的前端,为开展下一轮的规划提供支持。因此,该阶段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对资源质量进行二次评价和分流,将评判结果和分流依据反馈到资源建设的相关部门。主要输出包括反馈给资源提供方的《资源評价报告》和反馈给平台的《平台建设报告》。该环节需要教研人员、内容专家、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保证评定结果的科学性。
   资源优化与再生操作步骤如图 8所示。
   1. 标准比对
   标准比对是判断资源监控阶段收集的资源运行情况、用户反馈情况等数据是否达到初期规划阶段时理想的资源质量标准,这个理想的资源质量就是优化再生评价标准。该标准通常是基于前期需求分析阶段获得的用户群体需求、企业业务发展需要或教育资源市场的痛点等方面产生的主观标准。通过标准比对形成资源分流结果。
   2. 资源分流
   资源分流环节根据资源分流结果由技术人员对资源进行分类操作:优质资源保持在架,需要更新或改进的资源进行优化,不合格资源给予淘汰处理。
   3. 信息反馈
   资源分流后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后续在平台建设、资源规划中的改进做法,生成《资源评价报告》和《平台建设报告》,通过信息反馈环节形成资源规划生命流程的完整质量闭环。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将《资源评价报告》和《平台建设报告》分别反馈给资源提供方和平台建设人员,让其根据报告优化各自工作,促进平台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结   语
   本研究运用教学设计理论和信息生命周期理论,从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内容的互联网教育思维出发,研究数字教育资源企业基于教育云平台开展科学合理的资源规划的流程、操作步骤与相关分析工具。后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基于教育云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为个性化教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提供适切的资源与服务,以提升优质资源的建设质量与应用效率,促进教育资源的服务模式与供给手段创新。
  [参考文献]
  [1] 钟柏昌. 论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 2002(11):59-63,80.
  [2] 杨晓宏, 周效章. 我国在线教育现状考察与发展趋向研究——基于网易公开课等16个在线教育平台的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7,38(8):63-69,77.
  [3] 何克抗. 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0):5-9.
  [4] 柯清超, 王朋利, 张洁琪.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模式、分类框架及发展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3):68-74,81.
  [5] 蔡慧英, 陈明选. 智能时代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3):74-81.
  [6] 张一春. Web2.0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发展理念[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1):41-46.
  [7] 杨现民, 赵鑫硕, 陈世超. “互联网+”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J]. 中国电化教育, 2017(10):51-59.   [8] 王民, 顧小清, 赵春.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生态化视角及技术架构[J]. 开放教育研究, 2013,19(2):102-107.
  [9] 王晓晨, 陈曦, 卢婷婷, 等. 数字教育资源共创共享建设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4):58-63.
  [10] 杨文正, 徐杰, 李慧慧. 生态学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2):94-102.
  [11] 余亮, 陈时见, 赵彤.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内涵、特征和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17,38(4):66-71.
  [12] 张怀南, 杨成.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6):45-50.
  [13] 乌美娜. 教学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14] 皮连生. 教学设计[M].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5] 索传军. 试论信息生命周期的概念及研究内容[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13):5-9.
  [16] HORTON F W.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M].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985.
  [17] 高铁刚, 张冬蕊, 耿克飞.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基于1996—2018年教育信息化政策变迁的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9(8):53-59,69.
  [18] XIE K, DI TOSTO G, CHEN S B,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esign and technology components of educational digital resource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8(127):90-106.
  Research on Resource Planning Process of Education Cloud Platform:
  Taking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 Enterprises as An Example
  LIU Meifeng 1,  LIU Xi 1,  LI Sheng2,  LI Xi3,  ZHANG Xinyu4,  TAO Xinrong1
  (1.Research Centre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Technology,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2.Education Industry Solutions Center,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32; 3.Yucai NO. 3 Middle School, Shenzhen Guangdong, 518072;
  4.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ining Center, Shenzhen Guangdong, 518129)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China, the marke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resource allocation. Many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 enterprises have made efforts t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rough building education cloud platforms and accumulating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Therefore,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 process of platform resource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resources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attentions paid to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resource construction planning process in education cloud platform is relatively deficient. Based on theori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nformation life cycle, a resource planning process is proposed, consisting of five parts, namely "demand analysis, resource content organization, resource acquisition, resource monitoring, resource regen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also sorts out the specific operation steps of each part, together with analysis tools and personnel arrangement, helps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a complete cycl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planning tha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education, conforms to the dynamic improvement of the life cycle of resources and constantly spirals up based on the needs of real users in order to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service in China.
   [Keywords]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 Planning; Process; Education Cloud Platform; Enterprise; Resource Life Cycle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贯彻执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精准教学改革,实施因材施教,有效化解了班级授课制下规模化与个性化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由于其在制定精准教学目标、开展精准教学实践、进行精准教学交互、实施精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区域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在深入研究精准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准教学理论框架。同时,以丽水市基础教育改革
期刊
[摘 要] 基于探究社区理论,探讨影响在线学习认知形成的各种临场感因素,构建结构关系模型,并对各临场感的结构关系进行相关、多重中介、调节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利用Sakai网络虚拟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614名大二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线学习中教学行为与学习认知具有间接显著正相关,教学通过社交临场和学习者临场间接影响学习认知,自我调节学习对学习认知具有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在线学习中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理念及技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研究基于北京市“开放辅导”三年多的“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历程,从场域理论视角对其在线教育场域的生成、边界松动、重构扩容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和启示如下:(1)价值共识是“互联网+教育治理”顺利开展的观念性基础;(2)追求教育子场域自治是“互联网+教育治理”的实践演进方向;(3)面向多主体的教育资源建设是解决“互联网+教
期刊
[摘 要] 研究基于对武汉市从事机器人教育的26位一线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对机器人教育中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过程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计算思维培养实践的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研究利用共识质性研究方法和持续比较方法对教师的访谈数据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挖掘,发现在机器人教育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过程一般涉及四个阶段、八大环节,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策略;
期刊
[摘 要] 移动计算技术与各类信息终端的进步,极大促进了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发展。当前,纷繁的在线学习平台面临着用户不易接受、满意度和使用率低等诸多问题。基于信息系统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整合理论(UTUAT),结合移动情境和心流体验理论,针对当前用户群较为广泛的英语在线学习平台,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用户在线学习的情境和技术接受感知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移动学习平台的用户使用行为模型。数
期刊
[摘 要] 赵沁平院士从虚拟现实技术内涵、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虚拟现实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技术实现路径、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他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VR的3I特征已经演化为4I特征;与人工智能结合可能成为终极性的教育技术;VR技术构建的智慧学习环境,应建立在教学参与者较好的信息化素养基础上,具备体验性、交互性、可信性与可评价性等特征;深度结合教与学的过程要素,给出
期刊
[摘 要] 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专任教师1672.85万人、在校生2.76亿人,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全国亿万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在全球也属首次。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一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各类学校在线教学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难
期刊
[摘 要]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从融合应用步入创新发展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主要发展任务。文章采用典型案例测评的方法对我国当前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进行科学评价,旨在清晰地认识2.0时代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起点,为国家和学校层面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成绩显著: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综合创新水平逐步提升;信息
期刊
[摘 要]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重要任务。文章从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构建开发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指数调查问卷,对全国12省28市(区)2505所中小学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指数得分为63.83分,总体处于基本融合阶段;浙江省的融合指数得分最高,广东省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均衡;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信息化均处在基本融合阶段,小学的融
期刊
[摘 要] 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其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然而,现阶段尚缺乏将虚拟现实技术特性和教学理论有机整合的设计研究和效果检验。针对该研究的局限性和我国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具体需求,文章对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式交通安全教育模式进行了系统设计,结合实例分析了如何将真实性、开放探索性、关键决策点、问题空间和专家反馈等探究式学习原则应用在虚拟现实学习环境的情境、任务、交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