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往往被其他科目所挤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人们不够重视,为了发挥品德与社会的育人功能,一定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改变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学生身边的育人素材,使品德与社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品德形成;社会影响;生活;素材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人们嘴里喊的重视品德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课程安排难以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把品德与社会当作所谓的“副科”,课时经常被考察科目占用,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教师来教学这个科目,品德与社会只是课程表上的文字。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一方面要提高人们的认识,真正认识到品德与社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品德与社会的育人功能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开展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
  在教育活动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矛盾,如教育目标和实际行为的矛盾、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矛盾等。造成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就是品德与社会教学游离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教育教学资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事情作为教育的蓝本,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带着在课堂上形成的良好品质走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来固化学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人奠定基础。
  三、改变传统模式,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
  人们通常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的授课模式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從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目前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仍略显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了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从理论和现实的层面论证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必然带来的文化变迁,同时,提出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整个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
摘 要:体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学科,而分层教学法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本文深入分析了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并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体育;分层教学;问题;策略  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需要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为了确保体育教学为每位学生都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分层教学法已经成为了广大体育教师的首选。但是分层家教学法在实
目前,国内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各大运营商都在努力扩大业务范围、增加自身市场份额,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运营商中新的竞争格局已全然形成.本文
摘 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制定教育目标,挖掘学生所熟悉的先进事例,用正能量去影响学生,积极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品德的积极效应,固化学生的良好品德。  关键词:生活;体验;感悟;榜样作用  品德的形成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
北京市人社局近日发布了该市201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确定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一般水平(即基准线)为10.5%,最高水平(即上线或预警线)为16%,最低水平(即下线)为3.5%。
简化解答虽不是突破性的进展和创造 ,却也是对已经取得成果的改造和推进 .对学生来说 ,则是一种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高超驾驭基础上的创新 ,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和对数学美的
随着汉语热的出现,语文教学必然逐步升温。担负起全面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和阅读能力的历史重任,当代中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为避免教学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能力培养的实效
体育赛事的举办是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当前,许多城市都在为争取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的主办权而努力。如何将体育赛事的举办与发展群众体育
本文概述了单元式幕墙的内涵和特点,重点对建筑工程中单元式幕墙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深入地探讨,以供参考.
在高校历史课的教学中,史料教学具有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重要作用。而在史料教学中也会涉及“历史悬疑”问题,文章即以宋初宫廷疑案“烛影斧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