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

来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iu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在英国发端的“低碳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波及全球,世界各国纷纷出台规划和政策,从国家层面推动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实用化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应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之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交易;碳竞争力;低碳消费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3-85-03
  
  一、引言
  瑞士达沃斯会议上,“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产业”等一系列新概念被频频提及,再加上逐步走入实践阶段“碳交易”、“碳标签”、“碳关税”等措施,欧洲多个工业国家已抢先一步发起了打造“低碳经济”的浪潮,将世界经济带入低碳时代。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形态。其特点是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发展模式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适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其本质是通过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的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重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地讲解低碳经济。首先给低碳经济合理的定义,简述低碳经济在市场机制下的运营方式:碳交易。其次,浅谈中国以外欧美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行动。然后,重点介绍中国对低碳经济的态度,战略与行动,并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方面来分析应如何积极的面对,努力引领低碳经济潮流。
  二、在市场机制下低碳经济的运营方式
  低碳经济最重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但目前大部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成本高昂,远远低于市场追逐的基本回报率。在技术商业化尚不成熟,而减排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一方面政府采用传统的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之外,另一方面采用市场化的机制来引导私人资本投向低碳行业,正成为各国极为重视的手段,其中主要的方式为碳交易。
   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简称,最初是由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帮助发达国家履约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机制,中国正在参与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即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碳交易机制之一。
  碳交易的运行机制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配额的交易。一种是基于项目的交易,即通过项目合作,买方向卖方提供资金或技术支持,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度,CDM即是这种排放机制。
  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由于碳市场在整个低碳经济中的引导性地位以及碳金融的巨大潜力和战略意义,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筹备本国的碳交易系统。碳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优化升级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列如CDM涉及附件——国家(发达国家)与非附件——国家(发展中国家),允许附件——国家的投资者从其在非附件——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非附件——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得核证减排量(简称CER)。例如如美国加州政府正在建立州内碳排放交易系统,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企业效能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州的经济竞争力。而美国政府也在步加州后尘,筹划全国性的碳交易系统。
  三、欧美国家的低碳进程
  1、英国
  据英国商务部统计,目前全球低碳产业产值已达3万亿英镑并还在不断增长。对此,英国首相布朗明确表示,英国将用“低碳经济”模式帮助经济复苏,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英国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英国低碳过渡计划》的实施,正是要抢占21世纪新增长领域的制高点,打造英国的核心竞争力。
  《英国低碳过渡计划》对能源、工业、交通、住房等各领域的发展提出了详细的减排要求,将有效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英国政府在今年的预算中专门拨出4.05亿英镑,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旨在扶持关键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包括海上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碳捕获及储存。英国还将投资600万英镑,开发智能电网;向地方政府拨款1120万英镑,加快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审批程序;将1.2亿英镑投入海上风力发电,6000万英镑投入海浪及潮汐发电;将600万英镑投入地热探索,仅英格兰西南部的地热资源就能满足全英国每年2%的用电需求;将400万英镑用于帮助制造业,包括核电制造业。英国将力争到2020年创造12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
  另外,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欧洲投资银行已准备与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劳埃德银行及BNP Paribas Fortis银行联手在未来3年内放贷10亿英镑,支持英国陆上风能发电,以满足50万家庭用电的清洁电力需求。这些投入将纳入欧洲投资银行对英国能源业40亿英镑资金支持的一部分,预计欧洲投资银行今年向英国提供的总放贷额将达100亿英镑。
  英国抢先布局低碳经济战略,为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扩大低碳服务和技术产品以及低碳制造业产品抢夺了先机,为其重振昔日全球贸易大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2、德国
  德国作为发达的工业国家,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德国政府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将气候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列入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并通过立法和约束性较强的执行机制制定气候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德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
  为实现气候保护目标,最新一期计划从2005年开始实施,以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通过德国“高技术战略”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又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
  (2)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节约
  ①征收生态税
  ②鼓励企业实行现代化能源管理
  ③推广“热电联产”技术
  ④实行建筑节能改造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政府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补贴,平衡了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高的劣势,使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广泛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德国也确定了以下几个重点领域:
  ①促进现有风力设备更新换代、发展海上风力园
  ②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①发展低碳发电站技术
  ②降低各种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
  ③排放权交易
  (4)开展国际合作
  德国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开展了气候保护领域的合作。近年来,德国积极主张将美国这一、二氧化碳排量大国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并将此作为跨大西洋对话的重点之一。此外,德国政府也认识到德国在国际清洁发展机制中所占比例很低(仅为3%),表示今后将加大在该项目中的投入。
  3、美国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一向与多数国家相左。由于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美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但是在可持续能源发展方面,美国吸引的风险资本和私人投资最多,生产税收减免等联邦法规也对开发和利用可持续能源、发展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6年9月,美国公布了新的气候变化技术计划。美国将推动在新一代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研发与创新,尤其是将会提供资金用于开发燃煤发电的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并鼓励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先进的电池技术的应用,通过减少对于石油的依赖来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美国在当前和未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可能获取全球优势。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低碳技术与新能源经济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振兴计划的重要战略选择。
  四、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
  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当今全球经济日益复杂多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裁也越来越隐蔽,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战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是高能耗类的,也将会越来越多受到“碳关税”之类的压力。
  发展低碳经济,还有来自我国经济内部结构调整的动力。另外,我国经济的支柱目前都是高能耗的产业,经济发展对高能耗资源依赖很高。低碳经济是结构调整的必然方向。
  中国特色低碳之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政府要大力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维护其衍生金融市场的秩序
  1、重视环保产业,节能产业,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减排的发展。
  环保产业,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固定废弃物的处理等。目前环境压力较大,为了支持绿色革命,环保产业必须得到迅速的发展,其中固定废弃物的处理已成为一个迅速成长的产业,合加资源将此产业作出奋斗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节能产业,包括工业节能,比如说余热回收发电、工艺改进以及节能材料,也包括建筑节能、智能建筑、节能电家、节能材料与节能照明均可归结这一产业路线。另外,汽车节能也可包括在节能产业中,比如说混合动力汽车。
  减排,这包括余热余收、余热循环与余热发电,涉及到清洁燃煤、IGCC、CCS、农业减排增汇等。
  清洁能源,包括新能源的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也包括清洁能源的水电、核电等。更包括能源的传输方式,比如说高压、超高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智能电网业务。重点突出以太阳能这个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此方面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政府要适当地支持向世界推广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
  2、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资源国家,在碳交易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到2012年,仅通过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中国就有望获得18亿吨的碳交易份额,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所以要积极维护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衍生的金融市场。
  (1)要充分认识碳市场在引领节能减排技术和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那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充分认识积极参与构建全球性碳交易市场的战略意义,要尽快构建一整套与发展全国统一碳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因为碳排放权交易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之上,同时碳市场的运行更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3)利用CDM机制的经验,提高各省市对碳交易的认识和碳资产的管理能力。不仅要发挥现有的排放权交易所,CDM服务中心机构在构建区域性的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的作用,而且要鼓励全国各个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极构建碳交易区域市场,因为没有众多的区域市场,就不可能有未来统一的国内市场。
  (4)要认识构建信息平台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为碳交易市场一方面是与虚拟资本、金融创新、绿色技术、低碳信息咨询、新经济所需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等等相关的信息。经济市场另一方面是与低碳经济的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市场相关的企业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市场;因此,只有构建真实而强大的信息平台,才能最终构建碳市场。
  (5)积极构建作业碳市场之雏形的碳交易试验平台;即一方面在目前排污权交易——主要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试点交易不断完善和推进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节能量等其他创新产品的交易,从而为进一步进行碳交易做好前期准备;另一方面在这种交易平台的技术基础上,加快与国外先进交易体系的合作。总之,通过积极开展区域性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的构建,使中国未来的碳市场具有区域碳市场形态,并将其链接起来,进而构成统一的国内碳市场。
  (二)积极培育和提升低碳竞争力,进一步优化现有后发优势
  低碳竞争力是企业和国家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的有力武器。在国际社会广泛呼吁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碳关税、碳标签等概念随之提出,这一方面起到了监督减排责任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新的潜在贸易壁垒。由此衍生出的税收成本和技术性壁垒,将给中国出口产品增加沉重的生产成本负担,严重影响出口产业的发展。
  当今世界仍处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碳排放为主要限制指标的贸易保护主义尚未成熟,中国必须抓住这一阶段特点,探索和创新形成低碳竞争力的方式和途径,结合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基础,降低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以低碳竞争力来冲破碳关税、碳标签带来的潜在封锁。
  (三)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材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分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在形成低碳消费方式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1、政府引领低碳消费方式。一是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二是完善政府激励低碳消费的法规政策,如制定奖励措施,对开发低碳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资低碳生产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三是政府机构应从自身入手,带头节能减排,如推行政府节能采购。
  2、企业主导低碳消费方式。企业全社会推行低碳消费方式的“桥梁”。“桥梁”是指企业也是低碳消费产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只有企业提供了低碳节能的消费品,使公众在超市或其他商场购买产品时根据低碳化程度有所选择 ,才能有更广泛、深入地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的物质基础。
  3、 社会组织积极推进低碳消费方式。社会组织是现代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主体,对促进低碳消费方式的全民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分布广且深入社会各阶层,以其自身的布局优势比政府能更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活动。
  4、公民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毋庸置疑,公民的消费方式会在点滴之处积少成多,成为新时代社会价值取向的“风向标”。
  五、总结
  综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及推进产业结构的改变,有利于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就业,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要积极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努力控制碳排放增长率,逐步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契机,充分利用碳减排、能源安全和环保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我国低碳技术与低碳产品的竞争力,减少潜在的“碳锁定”影响;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通过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促进生产与消费模式以及全球资产配置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陈晓春,谭娟,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9.
  [2] 陈晓春,陈思果,低碳”竞争是压力更是动力[N].光明日报,2010.
  [3] 陈晓春,李胜,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N].经济日报,2009.
  [4] 杨志,郭兆晖,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发展与中国的对策[D].中国经济报告,2009,(07).
  [5]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气象出版社,2007.
  [6] 吕学都,刘德顺,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 State and Trends of the Carbon Market 2009. Karan Capoor, Philippe Ambrosi . World Bank. Media Workshop. Vienna, 2009.
  [8] 王涛,英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复苏[N].经济日报,2009.
  [9] 德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J/OL].国际能源网.
  [10] 美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行动[J/OL].干部学习网.
  [11]中国宜及早规划低碳发展之路[N].经济参考报.
  
  作者简介:
  陈文玉,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
  李欣珂,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系。
其他文献
与其说是在采访冯亚丽,不如说是去体验这位女企业家忙碌的工作。间隙有几个大的产品合约让她审阅,等到工作安排好了,她还热心得给记者介绍进来的下属,谦虚地说自己不可能对公司的
近年来我国港口建设有了飞速发展,港口企业作为传统产业走上了新经济的快车道,即使在世界经济遭受金融风暴蹂躏的时期,港口物流也能成为"以港兴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
<正> 1 分辨可能的顾客 如果你想招揽新顾客,关键在于确认可能成为你顾客的人。这些人是:有购买意向者;有购买资金或筹措资金能力者;具有购买意思与能力者。以这个原则对购买
编者按:关税降低了,但地方保护主义措施——非关税贸易壁垒却越满越烈.众多国内中小企业欲进入国际市场,虽有雄心却又苦于无门,每年50多亿美元的联合国采购订单逐步成为企业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以该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81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和心肌酶谱进行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50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释说明阴道、肠道的术前准备工作,以及基本的营养支持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健全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将对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英国是科技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