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浊积储层注气开发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剩余油挖潜研究

来源 :非常规油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深水浊积储层注气开发油藏流动单元分布及剩余油挖潜方向,以A油田K油藏浊积朵叶为例,综合分析沉积相、构造、断裂、储层构型、隔夹层、储层品质、开发方式以及井型井网等动静态资料,探讨了朵叶注气开发油藏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1)浊积朵叶横向连片分布,纵向叠置连通,储层品质及连通性较好;2)将靶区划分为8个流动单元(2个受断层和井网控制,4个受到断层和相带的控制,2个受相带及动态影响),整体上东部以断层控制为主,西部以相带及井网控制为主;3)研究区剩余油富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单元5和单元7、西部单元2和单元8,东部剩余油潜力整体优于西部;4)单元7为一级潜力目标,剩余油地质储量大于10百万桶,是部署调整井的优选目标;单元5为二级潜力目标,剩余油地质储量为5~10百万桶,可考虑作为调整井接替目标;单元2和单元8为三级潜力目标,剩余地质储量小于5百万桶,可考虑邻近单元联合部署调整井、邻井侧钻方式提高区域开发效果。以上成果认识,对浊积朵叶注气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报纸
大角度转流线是特高含水后期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以TS8区块为研究对象,利用流线数值技术开展了特高含水后期油田大角度转流线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目标区块大角度流线调整前后剩余油的分布特征,从流线、压力梯度、构造形态、储层相对渗流阻力(饱和度)差异、工作制度等角度总结了已实施矿场井不见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TS8区块的剩余油以形成流线但未有效驱替类为主;压力梯度是
期刊
报纸
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在常规稳定水驱下采收率提高幅度有限。砂岩模型室内模拟实验表明,周期不稳定注水可促进储层毛管力和弹性力作用发挥,引起非均质储层间渗吸置换。通过对储层特征、剩余油分布及周期注水适用性分析,认为非均质性强、渗透率极差大、含油饱和度高的亲水油藏适合周期不稳定注水。双河油区井组数值模拟结果证实,在合理的注水参数下,周期不稳定注水比稳定注水能提高采收率8.86%。
期刊
半导体发展到现阶段,摩尔定律可能已经失效,传统计算技术的发展面临瓶颈,例如计算速度受限、能量消耗高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来突破这些瓶颈。DNA计算凭借着高存储、并行性、能耗低等天然优势已经成为代替半导体计算的最佳选择之一,并广泛应用于数据安全领域和组合优化问题的求解。本文的研究分为以下两部分:(1)在数据安全领域,加密算法作为一种安全保护措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已有的基于DNA计算
学位
P油田L区块具有较强非均质性,属于中低渗油藏,目前已进入中高甚至特高含水阶段,含水率达到96.6%,采出程度仅为33.57%。该区块目前存在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动用程度和储量控制程度低,注水效果比较差等问题。因此,针对该区块高含水和低采收开发现状,根据中低渗、非均质储层特性,开展井网调整和后续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非常必要。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现场实际生产动静态资料,选择二元复合驱作为后续提高采收率技术,
学位
如何准确评价当前油层潜力直接影响着开发中后期复杂断块注水油藏剩余油的挖潜工作。通过静态油藏地质特征与动态开发效果综合分析,确定了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并利用基于未确知数学理论和属性测度理论的层次分析+未确知测度评价方法进行油层潜力评价。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精确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利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判定评价空间,最终得到油层潜力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层次分析+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
期刊
报纸
报纸
断层的精细表征对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井-震标志层对比、地震同相轴变异识别与断层叠合模型验证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生界复杂断块油田开展了断层精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沾化凹陷复杂断块油藏断层两侧岩层的对接关系复杂,断层组合样式多样,继承性小微断层发育,通过断点定位、断面解释、断层平面组合与空间叠合建模等,实现断层特别是小微断层的精准识别、定位与表征。(2)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