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野下的现代理论创新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根植所在。现代社会风风火火的“创新运动”背后却是创新理论思路的严重混乱。直面社会现实,如何进行现代的理论创新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关键。借助深刻的哲学视野,重新厘定创新活动的内在层次,以及各层次内容的不同地位;充分尊重和借鉴中华传统文明,并且在广泛的社会实践和深刻的生活体悟积淀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反思和社会现实的批判,这才是进行现代理论创新的根本理路所在。
  [关键词]理论创新;哲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4 — 0040 — 02
  
  “创新”俨然成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个时尚词汇,不论何种场合抑或时机都不乏“创新”言谈的存在。然而,社会好像给众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大凡有思想觉解之人,言必谈创新,不管你认可与否。“创新”运动的开展与高涨,着实是一件弥足珍贵之事,毕竟创新能力才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和关键。吊诡地是,在热闹的“创新”运动背后,透显出的是我们时代生活中真正创新活动的匮乏。原因很简单,倘若一个政治清明的社会可能会听见改革之声吗?答案不言自明。除非是出于不怀好意的政治目的。藉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时下风起云涌的创新活动?如何进行真正的创新活动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创新活动进行深入的学理透析,揭示创新活动各层次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真正的创新活动提供学理支撑。
  一、创新活动的内在层次
  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性的活动,它主要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理论活动的创新和现实实践活动的创新三个层次。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整个创新体系的根本
  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根本,主要是就思想是理论和活动的先导层面的意义而言(即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当然,这并不能否认人的思想的社会现实性。按照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理论思想,“思想属社会意识的范畴,其根源于社会的现实存在。思想并不是个人的单纯抽象物,而是有其深刻社会现实根据的,其源于不断的社会实践劳动。”〔1〕但是,思想相对于人的现实活动而言,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或者超越性),而正是这种源自而又独立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才构成了人类世界不断发展前进的真正向导。俗语讲“没有做不到,唯有想不到”亦是此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事实阐释了思想创新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不过,需要指出,这里的思想有别于一般的感觉思维能力,它是一种比较深刻的思想观念,是经过一些思维处理后而达到的一种思维境界,主要指一种批判和反思的真精神。
  (二)理论创新是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中阶
  在整个创新活动体系中,理论创新居于中阶地位,是衔接思想观念和现实实践活动的中间环节。这种衔接作用体现为:思想观念的超越性需要借助于理论活动来表达和传承,而任何现实实践活动的展开则有赖于理论的有效指导。需要说明,理论的表达和传承主要是以文本的形式来实现的。理论(文本)凝结着一个时代先进思想的全部精华。众所周知,人的思想(记忆力)是短暂的,很可能转瞬即逝,而文本则是思想的史官。理论活动的彻底与深刻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思想先导性传达的有效性,更影响到现实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于此而言,理论活动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关键环节。十六大报告精辟概述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2〕
  (三)现实实践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具体化和成果
  现实实践活动的创新则是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最终归宿,当然也是另一创新活动的起始。现实实践活动作为思想和理论的具体化成果,不仅是对先进思想理念的一种的认证,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思维的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而且也是对先前思想理论的修正和深化,这也意味着新的思想和理念的孕育。从这一点来看,现实实践才是人类创新活动的真正根源所在。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层次不是彼此分离的,只是因行文分析的需要而做的强行拆解。实际上,思想、理论和活动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但是,切不可等而视之,三层中还必须注意思想境界的开拓。同时,也不能忽视广泛实践活动。
  创新体系的层次既已理清,作为衔接思想与活动的理论创新甚是重要。本文主要是针对文化理论方面的创新而言的(这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因为作为反映现实的理论之创新,是我们现实实践活动创新的先导)。换句话说,即是如何对待我们同时代、前辈的著作(文本)的问题。
  二、传承是理论创新之基
  任何民族的创新活动都脱离不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尤其理论方面的创新更是如此。正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所言,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没什么了得。自然科学的发展本身就在诠释这个不争之理,社会科學的发展亦是如此。一个民族所传承下来的文化,是经过无数暴风疾雨社会现实洗礼之后的历史积淀。纵使其中可能会存有一些瑕疵,但其大体(精髓之处)是值得我们民族吸收和借鉴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慎重地对待历史,持一种温情和敬意的态度来审视民族的历史文化。为此,我们要对历史传承的文化典籍进行仔细地研究和审慎的梳理,同时注意对其文化思想进行现实地批判和反思。而我们当今文化理论创新就需要建立在这种现实性的批判和反思基础之上。在此,需要特别做出说明的是:在文化创新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两种迥异的理论创作风格。
  (一)“我注六经”
  “我注六经”顾名思义,是指面对传承文化经典《六经》,其内容已是不刊之论,作为后来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对其理论进行作注、作解而已,这是一种传统的创作思路。这是一种唯史为上的思想,可以成为文化保守主义。当然这种思想固有其可取之处:对待传承历史文化的敬重之意;尊重传承文化的历史价值性和延续性。然而历史的脚步并不会停滞,始终在一往无前的前行,社会生活也在不断地积累、进步,文化的进取之势亦在情理之中。著名诗人、哲学家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常青。事实很简单,作为文化理论创新之源的社会生活,决定了文化的进取之势。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以具体地社会现实为依据,勇于突破传统形式的限制,推陈出新。
  再者,文化理论的延续性,也要求我们尊重、承继历史传承文明。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文化理论的创新是建立在我们对社会之生活现实充分反思、批判基础之上的。把握社会的时代主题精神、承载传承文明的精髓进行理论创新,此情形下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二)“六经注我”
  “六经注我”,很明显是与前一种风格截然相反的创作范式。这是现时代人们进行社会文化理论创作的常经之路,其要义是指一切文化理论创新都要以我为出发点,认为传统文化经典的价值在于为我的理论论证、注释。这显然是文化理论创新的另一极端。固然此创作思路也有其合理可取之处:关照当下社会现实之人——自己。不过,此创作模式有失于其客观性。 时下之人在创作之时已很少有人能秉持古代学者所执的审慎、诚实态度。这可能与当今的社会现实有关:世界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全球化趋势,使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功利价值取向俨然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标准。这社会现实造成了今人少有独立反思之空闲,精心求实之毅力,卫道传承之雅致。王国维所说:“今之学者,于古人之文物制度学术无不疑,独不肯自疑其立说之根据。”〔4〕这可能是国人的通病。此语直中社会现实之利害,确值今人彻心体会与反思。
  优秀地创新成果,不是个人任凭思想单纯运思而织就的空中楼阁,而是始源于对传承文化充分理解消化基础之上的,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式的关照。
  三、文化理论创新之路的沉思
  文化理论的传承与创新着实是一件艰苦的事业。“艰”在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的研究与梳理、理解与吸收得过程。“苦”在只身一人在繁文褥字境遇中进行跨越世纪阻隔的思想对话与会通。真正地文化理论创新是实为一长期的血与汗交融的历程。但这艰苦历程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所企及于创新。事实如此,我们该如何走上真正的创新之路呢?
  首先,生活是文化理论创作(新)之源,这就要求我们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刻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经验并及时地进行反思。思想尤其是独具匠心性之思是可欲而不可求的。正如一位作家所言,真正的思想是不会主动去找你的,而是需要在广泛的实践中思想与思想、思想与活动的碰撞、共鸣中产生的。列宁说得好:“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5〕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处的“学”同“习”不仅是理论之学,还在于社会生活的体验。由此可见,孔子的寓意所在:学和思(尤指批判反思意)是同一过程的两面,二者不可偏废。
  其次,我们要以一种温情与敬重的态度对待历史,审慎地研习、体悟和反思历史传承文化的精髓。现代化的继续,全球化的加速,创新逐渐变成在全球这同一境遇中的活动。但是这并不能泯灭民族性的存在,从根本上讲,在实际和逻辑层面全球化和民族性是不相冲突的。这是一种哲学上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创新虽然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但仍不能脱离民族的语境,毕竟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其他方面都保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也是传承文化存在的意义所在。所以,我们有必要而且也必须尊重传承文化。这不仅是出于我们是华夏子孙的情脉,而且是一个民族出于现实性创新的需要。
  其三,我们要时刻进行思想的自我批判反思,以保证自我思想的公允性和深刻性。追求“形上之思”是西方哲学的传统:巴门尼德认为“真理性知识只有思想才能把握”〔6〕;苏格拉底坚持“未经慎思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我们追求的”〔7〕;近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坚信“我思故我在”(通过思维的确定性来为人类追求真知奠定前提);古典哲学大师康德断言“人(理性)为自然界立法”〔8〕。中国古代亦有这种追求,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思想,老子“德有所长,形有所忘”以及王船山对人的本真性灵的探寻。“形上之思”追求的真谛在于发现人生本真地性灵,也就是西方现代哲学所讲的“祛蔽”过程。思想的公允性和深刻性是创新的基本追求和以一貫之的原则。
  总而言之,文化理论创新之关键在于保持思想的公允和深度:对文化典籍的慎思、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自我思想的反思,当然这一过程不能脱离现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化理论的创新成果就是上述思想真正的会通与融通。文化创新精神实为一种批判和反思之精神。最后需说明的是:理论创作者,要做一个思想的发生机,而不仅是一个思想的传声筒。
  〔参考文献〕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37-138.
  〔2〕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02-11-1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4〕侯外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9.
  〔5〕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29.
  〔6〕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1.
  〔7〕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61.
  〔8〕赵敦化.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4.〔责任编辑:敖红〕
其他文献
有效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基于声信号的储粮害虫检测法凭借其环保、无损、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日渐受到重视。从早期使用单一传感器检
幸福感是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统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很多,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重要的收入分配手段,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经济因素。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状况和幸福感水平
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正确解读是其本土化实现的前提。《公司法》第五条的立法表述值得商榷,同时公司法缺乏具体制度支撑。完善公司立法,变革公司治理结构是其本土化实现的基本的和
目的:观察超脉冲CO2激光点阵疗法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对6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超脉冲CO2(能量50至100mJ/脉冲,频率10至20脉冲/min)每间隔0.5cm麝削增性瘢痕0.5*O.5
通过与传统CO2激光疗法比较,评价点阵CO2激光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优劣。方法: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116例,其中A组60例,接受传统CO2激光疗法,B组56例
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力学效应的研究对推动激光冲击强化处理、激光冲击成形、激光诱导核聚变和激光推进等高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国以来,中国政府的决策模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对中国的政治权力架构和运行机制产生重大影响,使中国的政治体制从非正规的潜规则逐渐向明文的
本文试以《大学英语英汉翻译百日通》一书为例,旨在说明应以及其严肃的态度对待翻译,原译文有瑕疵或不当之处,编者有责任对其修改校正以提高译文质量,而不能不负责任,以讹传
心身问题演化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课题,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和斯宾诺莎的"身心两面论"不满,一是以科学主义审视传统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整体突现论
研究了在蕨根淀粉、葛根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中添加食盐、碳酸氢钠、蔗糖、油脂后微波加热效果、物料膨化效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食盐、碳酸氢钠、蔗糖对淀粉糊化的影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