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的前世今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yd83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今天的主角是月亮。今天我们谈的月亮,不是天文学意义上的月亮,而是人文意义上、文化意义上的月亮;更直接地说,是想通过月亮这一面“镜子”,来反观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们最熟知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是什么?——嫦娥奔月。其中一个版本就是,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向月宫。如今,中国的探月计划就叫“嫦娥计划”。有这么浓厚神话色彩的月亮在中国人心中可以说是一个情结,可以称为“月亮神”。
   “月到中秋分外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中秋的月亮无疑是最圆、最亮、最美、最牵动人心的。细细品味起来,古诗词中的“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为一个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如果按月的意蕴不同而分类,“月”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月”的时间意象
   月有阴晴圆缺,又有固定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常多,如“二月春风似剪刀”“毕竟西湖六月中”等等。但朝代的兴衰、世事的更迭,与那亘古不变依旧东升西落的一轮明月相比,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出时光飞驰、人生苦短的感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追问。有人问其始,自有人问其终,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二、月的空间意象
   月掛中天,月光铺洒大地,或朦胧,或明亮,于是物质上的月又成了占据巨大空间的月,更在文人笔下拥有了文化的内涵。月,凭借那月光的普照,往往形成一种广阔的境界,给人以壮观的美感。杜甫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空阔,王维守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就在这一泻千里的月明中,多少故事在演绎着多味的人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那月下是有情男女的相视相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是失意之士的对月感叹。
   三、月的情感意象
   1.良辰美景的象征。月以其轻柔如纱而编织了一个令人遐想的境界,古人早就以月来代良辰美景。李白有月必有酒,他想“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也说“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2.知情可人的象征。在诗人与月共存的时空,月不再是宇宙间的一颗行星,而是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可人。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的默默无语,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痴情相伴,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中,明月更可以代人相伴相随。
   3.离愁别恨的象征。月圆喻团圆,月缺自然就是离别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能做的只有望月饮酒,倒头酣睡,却不免夜来清醒,辗转反侧,孤寂中,看“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分离的一方“无言独上西楼”,看“月如钩”。
   4.望远思归的象征。正因月到中秋这个团聚的日子分外明,月必然要担起望远思归的职责。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千古绝唱写尽了思乡之情。千里共婵娟时,更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月亮这一创作主题,真是从传说、诗歌、散文、民族性格等多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她独有的魅力。所以,明月的前世今生,你现在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呢?当你下晚自习的路上,抬头望月时,是否对月亮有了更深的体会呢?
其他文献
人生如棋,我愿为卒,行动虽慢,可谁见他退后一步。  ——题记   我正在回家的路上慢慢地走着,天空突然下起了雨。抬头望了望从天空掉落的小雨滴,又看了看自己,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就这样在雨里站了十分钟,甩甩头,好像终于找回了自己,终于知道心里在想什么——我在想这糟糕的成绩该如何去跟爸妈讲。我好懊悔,为什么当初不再努力些?我很自责,为什么我就不能克制自己贪玩的心?这可怜的分数,让我怎么有脸面
期刊
对学生来说,文言是一种比较陌生的语言,他们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觉得读不顺、难理解。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多元平台,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呢?对于刚开始系统学习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先要“迷”住他们。“迷”,是指“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迷住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精神力量,苦也可能变成了甜。“迷”住学生,学生就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了。   下面,我就以教学
期刊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还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无法把握好互动时机、互动交流不够流畅等问题,影响了互动交流的效果,导致课堂教学难以通过互动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交流呢?本文从三方面进行了思考探究,希望能够给小学语文教学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乐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   一、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要想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首先必须做一个使学生感兴趣的老师。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班里有一位学生特别调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这一情况后,我多次找他谈心,对他说:“你知道老师姓什么吗?”“老师和你一个姓,论起来
期刊
有人说,浮躁的社会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我认为,是我们自己没有在心中放一张安静的书桌。在互联网时代,怎样才能在心中放一张安静的书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守住一方净土,让自己爱上阅读,在心中放一张书桌   还记得在一个温暖的假日午后,我拒绝了同学的娱乐相邀,捧读毕淑敏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在《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一文里,第一次听到“重要他人”这个概念,得知那个“梳
期刊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信服老师的教导。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位老师教学努力,备课精心,教学态度和教学设计都很好,却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喜欢他的课,课堂效率可想而知。那么,到底如何才能真正接触到学生的内心呢?   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要和学生交流,用平等的视角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由于年龄与阅历的不同,我们与学生之
期刊
提起秋天,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秋的美丽,但是,秋天是什么时候偷偷藏进我们的生活中的呢?你是否发现过秋天来去时的踪迹呢?   秋天是忙碌的季节。正因为忙碌,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些生活中的变化。你是否发现,在夏天还未离去时,秋天就已经来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蝉鸣已经渐渐消失,那专属于夏天的乐曲已经停止,直到过去许久后,才发现此时与盛夏相比有了些许不同。释放了一个夏天的阳光似乎也疲惫了,温度都降了一些。调皮
期刊
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余力”,再去学习文化。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即让学生在
期刊
茂密的大森林里,生活着一只天生胆小的孔雀。它经常被凶猛的老虎欺负。看着好朋友都被老虎欺负得敢怒不敢言,孔雀伤心极了,长长地叹着气,梦想着有一天能教训一下老虎。   那天夜里,孔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梦中遇到一位神仙,得知神仙能把自己变得很勇敢,孔雀开心极了,顿时,它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   第二天清晨,孔雀远远就看到老虎又在欺负小动物,还把别人刚剛猎取来的食物据为己有。它快步上前,大声呵斥
期刊
【摘要】   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小学书法教育是书法发展的前提,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分析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教育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一、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   很多人容易忽视书法教育的作用,觉得书法教育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其实,书法教育与学习成绩并不矛盾;相反,书法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认真了,作业本和试卷上的字迹工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