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语文实践性作业就是在教师的监控下让学生能独立地运用语文知识,体验语文知识、技能的使用,通过各种新颖的形式,在语文实践中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学生自己的语文技能,增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的作业。通过语文实践性作业,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从机械重复的传统作业中解放出来,展现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践作业 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近年来,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有很大进展,但是,在学生作业练习方面,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还大量存在。反复的听、读、写、练虽然能够识记大量语文课本知识,但难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难以孕育实践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飞扬学生的个性?下面谈谈在实施实践性作业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造课本,开发创造智能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课文材料设计了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
1.仿写。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迷人的张家界》主要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这篇课文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家乡的美景。
2.续写。此举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种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学了《去年的树》后,让学生想象写:化为了灯火的大树在听完小鸟的歌声后,心里会有哪些话想对小鸟说?你能代他说出来吗?请你以大树的身份给小鸟写一封信……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超越文本,拓宽知识面
在教学实践中,应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1.预习性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通常在课前进行,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如上《猴王出世》一课前,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就让学生选读《西游记》的有关章回。
2.课文内容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比如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梗概》后,学生被鲁滨逊的那种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学会生存的精神所感动。教师抓住时机布置学生阅读语文选学读本中的《鲁滨逊漂流记》。读完故事,鲁滨逊的坚强意志、学会生存的事迹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更全面、更进一步地了解了鲁滨逊 。再让学生深入到鲁滨逊的内心世界,写一写鲁滨逊在荒岛上会想些什么。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这种创造性的拓展延伸,深化了课文内容,给课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例如:在学习了古诗《鸟鸣涧》、《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后,在班上开展“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这些实践活动,既达到了运用知识去认识同类事物、扩大知识范围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弥补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2.开展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可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实践活动,如猜谜语、做游戏、改编课本剧、成语接龙、校园模仿秀、创编故事、设计广告等等。学习了历史故事《晏子使楚》、《完璧归赵》、《半截蜡烛》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改编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编、自导、自演,最后评一评谁演得好,使学生在这些创作中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赏语文。
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其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实践性作业,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践作业 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近年来,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有很大进展,但是,在学生作业练习方面,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还大量存在。反复的听、读、写、练虽然能够识记大量语文课本知识,但难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难以孕育实践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飞扬学生的个性?下面谈谈在实施实践性作业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造课本,开发创造智能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课文材料设计了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
1.仿写。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迷人的张家界》主要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这篇课文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家乡的美景。
2.续写。此举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种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学了《去年的树》后,让学生想象写:化为了灯火的大树在听完小鸟的歌声后,心里会有哪些话想对小鸟说?你能代他说出来吗?请你以大树的身份给小鸟写一封信……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超越文本,拓宽知识面
在教学实践中,应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1.预习性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通常在课前进行,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如上《猴王出世》一课前,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就让学生选读《西游记》的有关章回。
2.课文内容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比如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梗概》后,学生被鲁滨逊的那种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学会生存的精神所感动。教师抓住时机布置学生阅读语文选学读本中的《鲁滨逊漂流记》。读完故事,鲁滨逊的坚强意志、学会生存的事迹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更全面、更进一步地了解了鲁滨逊 。再让学生深入到鲁滨逊的内心世界,写一写鲁滨逊在荒岛上会想些什么。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这种创造性的拓展延伸,深化了课文内容,给课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例如:在学习了古诗《鸟鸣涧》、《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后,在班上开展“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这些实践活动,既达到了运用知识去认识同类事物、扩大知识范围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弥补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2.开展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可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实践活动,如猜谜语、做游戏、改编课本剧、成语接龙、校园模仿秀、创编故事、设计广告等等。学习了历史故事《晏子使楚》、《完璧归赵》、《半截蜡烛》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改编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编、自导、自演,最后评一评谁演得好,使学生在这些创作中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赏语文。
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其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实践性作业,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