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全县辖23个乡镇、32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7.3万人,其中苗族占78.8%,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新的时期,麻阳发展面临着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湘西地区开发、20周年县庆等四大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以饱满的激情和百倍的努力,奋力赶超,大力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战略,力争“三年大变化,五年新跨越”,让全县的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裕、县城更具魅力、发展更具活力、社会更加和谐。具体要把握六个重点,实现六个推进:
一、以建设新农村为重点,推进“三农”工作
麻阳是个农业大县,建设新农村事关全局,至关重要。我们立足县情,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全面推进新时期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工作。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水果、蔬菜、养殖三大特色产业,逐步推进种养规模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重点把水果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特别是要做大做响“麻阳”牌冰糖橙、“东坡”牌脐橙等一批水果品牌,打入省城、京城及全国大超市,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今后五年,98%村通公路,75%的村要通上水泥路或柏油路,农村人口要全部解决饮用水问题,95%的村农电网得到改造,20%的农户用上沼气,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通信覆盖率达100%。努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卫生院、文化站等。今后五年要使全县100%的特困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0%的农民享受医疗保险,20%的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90%的乡镇建有敬老院。三是加强素质培训,培育新型农民。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使全县18-45岁的农民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技能,80%以上的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达到农业中级技术职称以上学历,40%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深入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新风尚教育,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的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法制意识。四是加强村级组织,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对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机制,做到责权利挂钩。选派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到农村任职,加强对农村党支部的领导力量,三年一轮,对工作出色、政绩突出的同志要破格提拔和晋级,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农村去,到最基层、最边远的地方去。
二、以建设工业园为重点,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是富民之源,强县之本。建设小康麻阳,必须咬定“工业强县”不放松,坚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麻阳特色的新型工业之路。一是壮大支柱产业。在争取引进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突出把现有的水电、食品、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做大。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3.2亿元,年创税收4000万元以上。二是建好工业园区。起点要高、特色要明、环境要优、速度要快,对外来企业执行一企一策,一厂一策,营造洼地,降低园区“门槛”,营造“小气候”,吸引项目向园区集中,资金向园区流动,企业到园区落户,外商到园区创业,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先行区,招商引资的集中区,机制创新的示范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区。三是加快体制创新。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速民营化进程,鼓励优势企业采取股份重组,走出困境。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装备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制止“三乱”行为,对抓工业成绩显著、招商引资贡献大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重奖。
三、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改造城北、提升城南、开发城东”的总体思路,突出山水生态、历史文化、民族特色,以锦江大桥建成通车为契机,构建两水三岸、三城鼎立的新格局,打造精品城市,做到人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画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发挥城市的聚合功能,培育和发挥房地产开发、建材、连锁经营、餐饮服务、物流配送、市场建设等优势,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具有辐射功能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围绕城市扩容提质,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经营城市理念,对“门前四包”要深化细化,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县城。2010年,城区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8万人以上。要合理调整行政规划,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加快以锦和、吕家坪、兰里、岩门、江口墟、板栗树、尧市、郭公坪、石羊哨等乡镇为重点的集镇建设,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四、以社会稳定为重点,推进“平安麻阳”建设
一是扎实开展行业创建活动。重点抓好社区、文化娱乐、金融税务、旅游餐饮、商场市场、机关学校、交通通信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行业,要通过各行各业的“小平安”,构筑全县的“大平安”。二是坚持严打、严防、严控,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预防各类犯罪。要实行警力下沉,提高基层治安的防控能力,加强重点人口管理,堵塞治安乱源。三是强化监督,规范政法机关的执法行为。把党委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政法机关内部监督结合起来,防止错案、冤案、人情案的发生。要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疏通言论渠道,减少上访重访和越级上访现象。扎实推进普法工作,提高和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五、以科教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从强化领导、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入手,把科教兴县作为一项战略,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推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群众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贯彻国土资源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换取一时的繁荣,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精心打造苗族文化、长寿文化、民间绘画等文化品牌,体育要打好武术、水上运动两张牌。整合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保”,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人文环境,公平、宽容、诚信、稳定的社会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使麻阳成为更加适合人居和创业的乐土。
六、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进党的建设
突出抓好班子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形成一个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大胆启用政治坚定、业务熟悉、有发展潜力的各类干部和人才,特别是要选准配强“一把手”;坚持和完善干部任免票决制,积极推行任期制、试用制、聘任制和辞职制,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不唯“本”取人,不唯“票”取人,不唯“考”取人。大力巩固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三级联创”的有效载体,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实用技术进农家、党员干部进农家、争当富民标兵为内容的“双进一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多办群众急需的“民心工程”,不断增进政府机关同群众的互信度和亲和力。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突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围绕管好权、管好钱、管好人,逐步建立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体制和机制,用公开透明的办法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使干部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作者系中共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委书记)
一、以建设新农村为重点,推进“三农”工作
麻阳是个农业大县,建设新农村事关全局,至关重要。我们立足县情,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全面推进新时期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工作。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水果、蔬菜、养殖三大特色产业,逐步推进种养规模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重点把水果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特别是要做大做响“麻阳”牌冰糖橙、“东坡”牌脐橙等一批水果品牌,打入省城、京城及全国大超市,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今后五年,98%村通公路,75%的村要通上水泥路或柏油路,农村人口要全部解决饮用水问题,95%的村农电网得到改造,20%的农户用上沼气,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通信覆盖率达100%。努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卫生院、文化站等。今后五年要使全县100%的特困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0%的农民享受医疗保险,20%的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90%的乡镇建有敬老院。三是加强素质培训,培育新型农民。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使全县18-45岁的农民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技能,80%以上的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达到农业中级技术职称以上学历,40%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深入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新风尚教育,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的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法制意识。四是加强村级组织,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对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机制,做到责权利挂钩。选派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到农村任职,加强对农村党支部的领导力量,三年一轮,对工作出色、政绩突出的同志要破格提拔和晋级,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农村去,到最基层、最边远的地方去。
二、以建设工业园为重点,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是富民之源,强县之本。建设小康麻阳,必须咬定“工业强县”不放松,坚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麻阳特色的新型工业之路。一是壮大支柱产业。在争取引进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突出把现有的水电、食品、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做大。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3.2亿元,年创税收4000万元以上。二是建好工业园区。起点要高、特色要明、环境要优、速度要快,对外来企业执行一企一策,一厂一策,营造洼地,降低园区“门槛”,营造“小气候”,吸引项目向园区集中,资金向园区流动,企业到园区落户,外商到园区创业,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先行区,招商引资的集中区,机制创新的示范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区。三是加快体制创新。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速民营化进程,鼓励优势企业采取股份重组,走出困境。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装备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制止“三乱”行为,对抓工业成绩显著、招商引资贡献大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重奖。
三、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改造城北、提升城南、开发城东”的总体思路,突出山水生态、历史文化、民族特色,以锦江大桥建成通车为契机,构建两水三岸、三城鼎立的新格局,打造精品城市,做到人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画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发挥城市的聚合功能,培育和发挥房地产开发、建材、连锁经营、餐饮服务、物流配送、市场建设等优势,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具有辐射功能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围绕城市扩容提质,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经营城市理念,对“门前四包”要深化细化,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县城。2010年,城区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8万人以上。要合理调整行政规划,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加快以锦和、吕家坪、兰里、岩门、江口墟、板栗树、尧市、郭公坪、石羊哨等乡镇为重点的集镇建设,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四、以社会稳定为重点,推进“平安麻阳”建设
一是扎实开展行业创建活动。重点抓好社区、文化娱乐、金融税务、旅游餐饮、商场市场、机关学校、交通通信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行业,要通过各行各业的“小平安”,构筑全县的“大平安”。二是坚持严打、严防、严控,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预防各类犯罪。要实行警力下沉,提高基层治安的防控能力,加强重点人口管理,堵塞治安乱源。三是强化监督,规范政法机关的执法行为。把党委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政法机关内部监督结合起来,防止错案、冤案、人情案的发生。要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疏通言论渠道,减少上访重访和越级上访现象。扎实推进普法工作,提高和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五、以科教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从强化领导、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入手,把科教兴县作为一项战略,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推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群众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贯彻国土资源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换取一时的繁荣,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精心打造苗族文化、长寿文化、民间绘画等文化品牌,体育要打好武术、水上运动两张牌。整合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保”,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人文环境,公平、宽容、诚信、稳定的社会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使麻阳成为更加适合人居和创业的乐土。
六、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进党的建设
突出抓好班子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形成一个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大胆启用政治坚定、业务熟悉、有发展潜力的各类干部和人才,特别是要选准配强“一把手”;坚持和完善干部任免票决制,积极推行任期制、试用制、聘任制和辞职制,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不唯“本”取人,不唯“票”取人,不唯“考”取人。大力巩固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三级联创”的有效载体,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实用技术进农家、党员干部进农家、争当富民标兵为内容的“双进一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多办群众急需的“民心工程”,不断增进政府机关同群众的互信度和亲和力。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突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围绕管好权、管好钱、管好人,逐步建立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体制和机制,用公开透明的办法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使干部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作者系中共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