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渗透情感教育的语文课,是枯燥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者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适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尽心尽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情感渗透,就有可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渗透;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笔者通过近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只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适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尽心尽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情感渗透,就有可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一)精心准备一个励志故事,帮孩子们树立信心
开学第一课除了向新生真诚地表示欢迎之外,建议给他们讲一个真实励志故事。比方说,可以讲讲美国丹佛市全球第四大微软公司技术总监王其善的人生经历:王其善15岁时,是学校尽人皆知的后进生,逃课逃学,打架斗殴,无“恶”不做,可他偏偏又喜欢上了当时的校花,于是给人家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情书”。谁知第二天早上,他的这份“情书”就被公开“发表”于学校的玻璃宣传栏里,供全校师生“欣赏观望”,那“情书”上面的所有错别字都被“校花”用红笔打上了鲜艳醒目的“×”(错)号,他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王其善15岁的这个经历让他明白,一个人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首先要自尊。于是他转学去了别校,发奋读书,终于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并学有所成,觅得一份理想稳定的职业。22岁时,他去朋友家做客,他看见朋友将一只狼和一只狗关到了同一个笼子里,只是时间久了,这只狼已经不像狼而狗也不像狗了。于是,他回单位果断辞掉令人艳羡的机关工作,他怕自己在安逸中失去自我。后来历经无数次求职,每次被拒之后他都会真诚地请对方留下他自己的简历以便他日之需。24岁,他终于求职成功!王其善22岁的经历告诉人们,狼之所以在笼子中失去了狼性,是因为他没有学会自立;24岁的经历告诉人们,想要谋职成功,首先要学会自信,即永远相信自己……因此,成功的万能公式就是:自尊 自立 自信 自强=成功!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彻底明白: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何时,无论做什么,只要有信心,只要够自尊,只要够自立,只要够自强,均有可能获得成功!
(二)认真筛选一段演讲,唤起孩子的孝心
中学生守则的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试想,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和家庭都不热爱,何谈爱祖国爱人民爱我们的党?因此,首先应该对孩子进行“孝亲”“爱家”的感恩教育。因此,在开学的第一课上,建议当堂播放著名演讲家教育家邹越同志的感人演讲《感恩父母》,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写篇观后感,然后自习课上全班交流。同时。每人周末回家,真诚地为父母洗一次脚,洗一回衣服等,做一些真实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往,在播放这段视屏的过程中,我会发现很多孩子泪光闪烁情不自已,他们边听边流泪,看来是真正受到了刺激和感染。教者要借此机会让他们真正懂得:孝顺父母,乃做人的根本!一个人,一旦有了孝心,那么,爱民心,爱党心,爱国心,感恩的心,也都将会有!
二、精心教好每一节语文课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课前导语,犹如节目开始之前主持人的开场白一样,要能贯穿全场,活跃气氛;要能串联新旧两课,辅助衔接知识点;要典雅诗意且具有极强的现场感,能够唤起并点燃学生情感。因此,教者在语言表达上要下足功夫,精心设计,用心讲解。如讲授《世间最美的坟墓》这课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确是这样,记得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里有这样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想,如果把这个“来”和“走”,定义为人的生和死的话,那么,可能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地“轻轻”地走!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有许多人对自己生命的终结做了不同的诠释:埃及的法老,在金字塔里用木乃伊期待着复活;而秦始皇,带着他的千军万马在地下构建着他的万世王朝;在印度,泰姬陵的白色大理石纪念着一段美好的爱情……其实,一座坟也好,一个碑也好,总寄托着墓主人想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美好愿望!可是,今天我们要去瞻仰的这座坟墓,却跟我刚才列举的坟墓截然不同。那么。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坟墓,又透露着墓主人怎样的人格追求呢,让我们跟随茨威格的脚步去寻找答案,一起来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吧!
(二)让文本说话,让感动常在
文字是会说话的,教读一篇文章,其实就是在研读一段人生,品读一种心情。比如陈启佑先生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文字本身就很感人:一个雨天,“我”年轻貌美温柔可爱的未婚妻樱子冒雨帮我寄信,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瞬间夺去了她的生命……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悲情很哀婉,教者可以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强调情感渗透,让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名家精读视频展示等,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然后巧妙设置课堂拓展练习题:这篇文章最让你肝肠寸断的地方在哪里?假如没有这场车祸,文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将是怎樣的?鼓励学生深思、多想、勤学、好问。然后得出结论:世事无常,生死一瞬,唯有珍惜,才配拥有!
(三)重温“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央一台),让爱在感动中升华
感动、感激、感慨、感叹……央视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年度颁奖盛会,总让人双目含泪、情转百回,激动难忘荡气回肠。那些撼动了我们内心的伟大情感伟大行为及伟大人物,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敬意太多的崇拜!而专家们写给他们的颁奖词,恰当得体淳厚精彩,可算得上是最鲜活最灵动的语文教材,怎容错过?因此,语文课上,教者在教学生练笔的同时,不妨以此“颁奖词”为例,让他们重温感动,再唤真情,即学作文,又学做人。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能深深陶冶学生思想情感的语文课,才是完整的、有深度的、有美感的,有灵魂的语文课。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渗透;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笔者通过近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只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适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尽心尽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情感渗透,就有可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一)精心准备一个励志故事,帮孩子们树立信心
开学第一课除了向新生真诚地表示欢迎之外,建议给他们讲一个真实励志故事。比方说,可以讲讲美国丹佛市全球第四大微软公司技术总监王其善的人生经历:王其善15岁时,是学校尽人皆知的后进生,逃课逃学,打架斗殴,无“恶”不做,可他偏偏又喜欢上了当时的校花,于是给人家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情书”。谁知第二天早上,他的这份“情书”就被公开“发表”于学校的玻璃宣传栏里,供全校师生“欣赏观望”,那“情书”上面的所有错别字都被“校花”用红笔打上了鲜艳醒目的“×”(错)号,他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王其善15岁的这个经历让他明白,一个人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首先要自尊。于是他转学去了别校,发奋读书,终于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并学有所成,觅得一份理想稳定的职业。22岁时,他去朋友家做客,他看见朋友将一只狼和一只狗关到了同一个笼子里,只是时间久了,这只狼已经不像狼而狗也不像狗了。于是,他回单位果断辞掉令人艳羡的机关工作,他怕自己在安逸中失去自我。后来历经无数次求职,每次被拒之后他都会真诚地请对方留下他自己的简历以便他日之需。24岁,他终于求职成功!王其善22岁的经历告诉人们,狼之所以在笼子中失去了狼性,是因为他没有学会自立;24岁的经历告诉人们,想要谋职成功,首先要学会自信,即永远相信自己……因此,成功的万能公式就是:自尊 自立 自信 自强=成功!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彻底明白: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何时,无论做什么,只要有信心,只要够自尊,只要够自立,只要够自强,均有可能获得成功!
(二)认真筛选一段演讲,唤起孩子的孝心
中学生守则的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试想,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和家庭都不热爱,何谈爱祖国爱人民爱我们的党?因此,首先应该对孩子进行“孝亲”“爱家”的感恩教育。因此,在开学的第一课上,建议当堂播放著名演讲家教育家邹越同志的感人演讲《感恩父母》,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写篇观后感,然后自习课上全班交流。同时。每人周末回家,真诚地为父母洗一次脚,洗一回衣服等,做一些真实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往,在播放这段视屏的过程中,我会发现很多孩子泪光闪烁情不自已,他们边听边流泪,看来是真正受到了刺激和感染。教者要借此机会让他们真正懂得:孝顺父母,乃做人的根本!一个人,一旦有了孝心,那么,爱民心,爱党心,爱国心,感恩的心,也都将会有!
二、精心教好每一节语文课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课前导语,犹如节目开始之前主持人的开场白一样,要能贯穿全场,活跃气氛;要能串联新旧两课,辅助衔接知识点;要典雅诗意且具有极强的现场感,能够唤起并点燃学生情感。因此,教者在语言表达上要下足功夫,精心设计,用心讲解。如讲授《世间最美的坟墓》这课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确是这样,记得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里有这样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想,如果把这个“来”和“走”,定义为人的生和死的话,那么,可能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地“轻轻”地走!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有许多人对自己生命的终结做了不同的诠释:埃及的法老,在金字塔里用木乃伊期待着复活;而秦始皇,带着他的千军万马在地下构建着他的万世王朝;在印度,泰姬陵的白色大理石纪念着一段美好的爱情……其实,一座坟也好,一个碑也好,总寄托着墓主人想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美好愿望!可是,今天我们要去瞻仰的这座坟墓,却跟我刚才列举的坟墓截然不同。那么。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坟墓,又透露着墓主人怎样的人格追求呢,让我们跟随茨威格的脚步去寻找答案,一起来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吧!
(二)让文本说话,让感动常在
文字是会说话的,教读一篇文章,其实就是在研读一段人生,品读一种心情。比如陈启佑先生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文字本身就很感人:一个雨天,“我”年轻貌美温柔可爱的未婚妻樱子冒雨帮我寄信,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瞬间夺去了她的生命……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悲情很哀婉,教者可以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强调情感渗透,让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名家精读视频展示等,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然后巧妙设置课堂拓展练习题:这篇文章最让你肝肠寸断的地方在哪里?假如没有这场车祸,文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将是怎樣的?鼓励学生深思、多想、勤学、好问。然后得出结论:世事无常,生死一瞬,唯有珍惜,才配拥有!
(三)重温“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央一台),让爱在感动中升华
感动、感激、感慨、感叹……央视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年度颁奖盛会,总让人双目含泪、情转百回,激动难忘荡气回肠。那些撼动了我们内心的伟大情感伟大行为及伟大人物,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敬意太多的崇拜!而专家们写给他们的颁奖词,恰当得体淳厚精彩,可算得上是最鲜活最灵动的语文教材,怎容错过?因此,语文课上,教者在教学生练笔的同时,不妨以此“颁奖词”为例,让他们重温感动,再唤真情,即学作文,又学做人。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能深深陶冶学生思想情感的语文课,才是完整的、有深度的、有美感的,有灵魂的语文课。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