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步舞曲”试探
1969年,中美双方都有融冰的意向,但信息如何传递?基辛格打趣说“与中国人跳了一场错综复杂的小步舞”。
5月,法国首任驻华大使马纳克向中国传达了尼克松的正式口信:美国想跟中国人缓和。11月,美国政府撤走了两艘在台湾海峡巡逻的驱逐舰。中方对这些信号沉吟不决之际,外交史上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在一场时装表演上,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赛尔看见两个穿中山装的中国外交官,快步走过去,两人注意到一个西方外交官走近,本能地迅速离开,斯托赛尔拔腿急追,在大门口堵住两人,请对方向上级报告尼克松的口信:希望和中国进行重大具体的会谈。
据说斯托赛尔得到的命令是,“即使追到厕所也在所不惜”。周恩来后来和基辛格开玩笑:“你如果要让我们的外交官得心脏病,就在社交场合找他们接触。”
相比美国人直接的“示爱”方式,中国人永远是含蓄而巧妙的,当然有时太过巧妙了。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参加国庆典礼,两人合照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显著位置。但是基辛格后来在回忆录里抱怨:“他们不幸对我们敏锐观察事物的能力估计过高,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拐弯抹角,以致我们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
1970年12月,毛泽东同斯诺长谈了5个多小时,表达了对尼克松访华的期待,“我愿跟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他当做旅行者来也行,当做总统来也行。”可惜斯诺的这篇专访直到次年4月才在美国《生活》杂志发表,错过了它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间中国又回了漂亮的一球——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一番试探后,某次宴会上,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带来一个重磅炸弹。“在一个只有我们三人在场、紧闭着门的僻静的会议室里,叶海亚·汗告诉周总理,他最近访问了美国,并在美国椭圆形办公室里见过尼克松总统。总统请他向中国转达一个信息,准备派高级人员,甚至是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与中国对话。”冀朝铸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作为周恩来的翻译亲历了这一幕。
当时中美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复杂而古老的方式——毛泽东周恩来给尼克松基辛格的信,由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亲自交给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舒尔坦,再由舒尔坦通过外交邮袋交给巴基斯坦驻华盛顿大使希拉里,由希拉里亲自送给在白宫的基辛格。
几经转折,中方的答复终于送到白宫,令热锅上的尼克松和基辛格解脱——“为了讨论撤出中国领土台湾问题,尼克松总统的一位特使将会在北京受到最热忱的欢迎。”
基辛格玩“失踪”
1971年7月,在巴基斯坦访问的基辛格上演了一出经典的“金蝉脱壳”。他称病躲到叶海亚·汗总统别墅去休养,悄悄玩起了“失踪”。
7月9日清晨,在大檐帽和墨镜的乔装下,基辛格一行匆匆来到巴基斯坦机场,一架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飞机上,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唐龙彬已经等候多时。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恰巧目睹了基辛格登机,但这条足以轰动世界的急电却被编辑签废。
“当年,我们探险似地神秘地飞过太平洋来访问北京……”基辛格的助手洛德,十几年后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时不忘以此作为开场白。
北京时间中午12点15分,飞机在北京郊区的南苑军用机场降落,叶剑英一行前来迎接,基辛格在叶帅陪同下乘坐大红旗轿车进城。与美国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同车的黄华晚年回忆,当时尚在“文革”高潮中的北京,从机场到钓鱼台的公路两边不时出现大幅标语: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等。
“霍尔德里奇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如实翻译,他马上不自在起来。”而叶帅原本打算安排基辛格一行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别墅,也被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占用了,只有两幢小楼可供使用。
下午,基辛格终于与周恩来见面,他的开场白琢磨了很久,“已经有许多人访问过这个具有几千年闻名的美丽国土了,对我们来说,确是一个神秘的国土。”
周恩来笑着回答,“你会发现,它并不神秘,你熟悉它之后,它就不会像过去那样神秘了。”
从7月9日下午到11日下午1点,基辛格和周恩来举行了6次会谈。黄华记得双方第一次交锋的场景,基辛格拿出一本足有7厘米厚的文件夹,读起他和尼克松一同起草的很长的一篇讲稿,周恩来只掏出一张纸放在茶杯边,纸上写着几行字。
基辛格事后回忆,在他的谈判生涯中,从未遇到过周恩来这样的对手。一般谈判者像切香肠一样,把他们的让步切成小片,切得越薄越好,而每作一点点让步,拖的时间越长越好。而周恩来总是一步跨到一个合理立场,明确无误地摆出无可改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