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教材缺乏专业性、教学时间缺乏灵活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今后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应采取分级教学的创新模式,将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进行分级教学,从而促使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素质得到根本性提高。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作者简介:殷小翠(1983-),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助教;王龙飞(1978-),男,满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河南开封475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154-02
全球化时期,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日益凸显。英语更是成为新时期人才必备条件之一。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期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体育人才的培养自然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须。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与其他院校相比偏低,再加上体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生除了要完成大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要花费大量体能在运动训练类课程上,因此能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与普通院系学生相比。然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所以现今急需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调整,以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提高综合应用水平,以适应社会需求。本研究旨在遵循英语学习规律,结合网络多媒体的优势,探索并建立适合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学的现状
我国英语教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型教学模式,即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方法,[1]它片面地强调学习者对语言形式进行直接学习和记忆,这种方式难以为学习者提供促使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相结合的机制,导致语言形式变成空洞的教条,使学习者难以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形式处理语言内容或思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把语言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做法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渐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自由地运用语言内容。长期以来,各院校纷纷结合自身的教学长处和学习者使用语言的最终目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迄今为止,主要有任务型、文化导向型、互动型和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新型模式的探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与其他院校相比偏低,再加上体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生除了要完成大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要花费大量的体能在运动训练类课程上,因此能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与普通院系学生相比。然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所以当前急需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调整,以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提高综合应用水平,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
教材内容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影响很大。太难,会使学生心理感到挫败和压抑,无法继续学习;太易,又使学生感觉学不到新东西,没必要学。目前,全国各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各不一样。以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为例,我们使用的是由董亚芬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第三版《精读》和《听说》教材。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套教材学习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鲜有涉及体育文化或者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内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英语素质很难提高。
2.教学时间安排缺乏灵活性
当前虽然有一些大学对体育专业学生根据其入学的英语水平进行了分级教学,比如英语基础较好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可以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进行同等难度的大学英语教学,而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以及运动员则运用难度较低的教材进行教学。虽然这种做法兼顾了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由于授课时间与其他专业一样较为固定,而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学生以及运动员比赛任务较多,经常外出比赛势必影响英语课学习。因此,由于体育专业英语课教学时间安排缺乏灵活性,直接影响了这些专业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
3.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恰当的教学方法又是教学组织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要求,以灵活机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目前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却很少组织适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活动,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上课感觉痛苦压抑,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呆板无变化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4.教学观念滞后
体育院校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没有合理处理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英语实用能力的人才。[2]另外,有的老师不能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不够自觉。常因顾及学生的基础差而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基础知识,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训练基本技能,一成不变地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灵活变通,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使个性自由活跃的体育专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3,4]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存在的个体差异及认知水平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级,重新组班实行分层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在全国许多高校都有了比较成功的先例。体育专业作为大学中较为特殊的专业,其学生在读书期间要承担为学校、省市打比赛争荣誉的任务,因此学校应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选用难易适度的教材,并且在不减少其英语教学总课时和难度的基础上,灵活安排教材与教学时间,进行分级教学。
1.提升与融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教育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之一。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最早开设的体育专业之一,高中学生毕业时在高考成绩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体育考试成绩也要具备一定的水平才可以攻读这个专业。目前很多地方体育教育专业的文化课录取成绩已经接近或超过大专分数线。因此,体育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较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水平较高。因此,现在一些学校创新地将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英语教育直接与全校普通专业进行接轨,比如河南大学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其他学院的学生一起学习,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数据显示其大学期间通过CET4级考试的比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国家提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政策下,体育教育的英语教学完全可以融入到大学普通专业之中,促使该专业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
2.因材施教:民族传统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来看,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两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具备二级运动员以上的运动员,他们往往是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高校学习的。其技术能力相对于体育教育专业较强,而文化课成绩则相对较低。进入高校后,他们虽然不像高校运动员一样需要参加大量的比赛为校争光,但也有一定的比赛任务。对于以上两个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我们一般是采用比体育教育低一个级别的英语教材,如体育教育专业是从《大学英语第一册》开始学起,而以上两个专业则从《大学英语预备级》学起。但是,预备级的教材是否就适合这些专业的学生还值得研究,因为这些学生很多并没有接受完整的高中英语教育,基础较体育教育专业要差很多。所以,很多学生认为所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与他们的水平脱节,对所学内容也提不起兴趣。[5]因此,当前我们急需探索出适合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大学英语教材。教材难度的适中必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3.灵活性与针对性:高校运动队学生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运动员进入高校,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训练及备考上,进入大学后,由于专业学习实践性很强,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用来进行实践训练,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7]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停留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基础薄弱,听说读写能力较低。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运动员之所以离开专业运动队来高校求学,其求知欲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应把握住运动员对提高自身英语素质的需求,根据其训练、比赛的特点灵活进行英语教学。上海理工大学的运动队建设在国内享有盛名,该校在运动队训练与文化课学习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创新。运动员CET4级通过率非常高。其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乒乓球队,该校的乒乓球队曾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冲进了我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在1996年便开始尝试将特招的乒乓球运动员编在同一专业班级,根据运动员自身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英语学习计划,学制为4年,力争在4年的时间内,使这些大学生运动员在提高运动水平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8]2000年在原有运动员班级的基础上将运动员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统一划归体育系管理,该组织负责运动员班的学习等日常管理。上海理工大学这种积极、灵活但保质、保量的英语课管理模式非常适合专业体育院校的运动队英语课管理。专业体育院系完全可以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制定灵活的英语课教学方案,在其比赛时允许其间断一定时间学习,比赛之余,平时训练的时候再补足学分。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运动员训练与英语学习的矛盾,提高了大学运动员的英语素质。
四、小结
体育专业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文化强国之时,高校体育专业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高学校知名度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英语素质作为体育专业学生重要的素质之一,一直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弱项。本研究就是立足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学、语言学、体育学等方面的理论出发,提出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以期为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晶.探索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科学检验的有效途径——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例[J].外语学刊,2010,(5).
[2]王华华.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4]陈红平.从语言学习规律来理解《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深刻含义[J].中国学术研究,2007,(3).
[5]李迎新.浅谈高校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
[6]高广未.浅议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7]张亚兰,孙俊生.高校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2).
[8]朱迅华,何志林,虞重干.乒乓球俱乐部建设对高校体教结合的启示——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体育科研,2008,29(1):86-88.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作者简介:殷小翠(1983-),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助教;王龙飞(1978-),男,满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河南开封475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154-02
全球化时期,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日益凸显。英语更是成为新时期人才必备条件之一。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期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体育人才的培养自然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须。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与其他院校相比偏低,再加上体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生除了要完成大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要花费大量体能在运动训练类课程上,因此能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与普通院系学生相比。然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所以现今急需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调整,以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提高综合应用水平,以适应社会需求。本研究旨在遵循英语学习规律,结合网络多媒体的优势,探索并建立适合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学的现状
我国英语教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型教学模式,即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方法,[1]它片面地强调学习者对语言形式进行直接学习和记忆,这种方式难以为学习者提供促使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相结合的机制,导致语言形式变成空洞的教条,使学习者难以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形式处理语言内容或思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把语言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做法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渐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自由地运用语言内容。长期以来,各院校纷纷结合自身的教学长处和学习者使用语言的最终目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迄今为止,主要有任务型、文化导向型、互动型和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新型模式的探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与其他院校相比偏低,再加上体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生除了要完成大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要花费大量的体能在运动训练类课程上,因此能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与普通院系学生相比。然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所以当前急需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调整,以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提高综合应用水平,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
教材内容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影响很大。太难,会使学生心理感到挫败和压抑,无法继续学习;太易,又使学生感觉学不到新东西,没必要学。目前,全国各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各不一样。以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为例,我们使用的是由董亚芬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第三版《精读》和《听说》教材。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套教材学习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鲜有涉及体育文化或者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内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英语素质很难提高。
2.教学时间安排缺乏灵活性
当前虽然有一些大学对体育专业学生根据其入学的英语水平进行了分级教学,比如英语基础较好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可以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进行同等难度的大学英语教学,而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以及运动员则运用难度较低的教材进行教学。虽然这种做法兼顾了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由于授课时间与其他专业一样较为固定,而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学生以及运动员比赛任务较多,经常外出比赛势必影响英语课学习。因此,由于体育专业英语课教学时间安排缺乏灵活性,直接影响了这些专业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
3.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恰当的教学方法又是教学组织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要求,以灵活机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目前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却很少组织适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活动,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上课感觉痛苦压抑,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呆板无变化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4.教学观念滞后
体育院校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没有合理处理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英语实用能力的人才。[2]另外,有的老师不能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不够自觉。常因顾及学生的基础差而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基础知识,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训练基本技能,一成不变地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灵活变通,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使个性自由活跃的体育专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3,4]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存在的个体差异及认知水平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级,重新组班实行分层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在全国许多高校都有了比较成功的先例。体育专业作为大学中较为特殊的专业,其学生在读书期间要承担为学校、省市打比赛争荣誉的任务,因此学校应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选用难易适度的教材,并且在不减少其英语教学总课时和难度的基础上,灵活安排教材与教学时间,进行分级教学。
1.提升与融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教育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之一。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最早开设的体育专业之一,高中学生毕业时在高考成绩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体育考试成绩也要具备一定的水平才可以攻读这个专业。目前很多地方体育教育专业的文化课录取成绩已经接近或超过大专分数线。因此,体育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较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水平较高。因此,现在一些学校创新地将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英语教育直接与全校普通专业进行接轨,比如河南大学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其他学院的学生一起学习,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数据显示其大学期间通过CET4级考试的比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国家提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政策下,体育教育的英语教学完全可以融入到大学普通专业之中,促使该专业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
2.因材施教:民族传统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来看,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两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具备二级运动员以上的运动员,他们往往是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高校学习的。其技术能力相对于体育教育专业较强,而文化课成绩则相对较低。进入高校后,他们虽然不像高校运动员一样需要参加大量的比赛为校争光,但也有一定的比赛任务。对于以上两个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我们一般是采用比体育教育低一个级别的英语教材,如体育教育专业是从《大学英语第一册》开始学起,而以上两个专业则从《大学英语预备级》学起。但是,预备级的教材是否就适合这些专业的学生还值得研究,因为这些学生很多并没有接受完整的高中英语教育,基础较体育教育专业要差很多。所以,很多学生认为所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与他们的水平脱节,对所学内容也提不起兴趣。[5]因此,当前我们急需探索出适合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大学英语教材。教材难度的适中必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3.灵活性与针对性:高校运动队学生英语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运动员进入高校,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训练及备考上,进入大学后,由于专业学习实践性很强,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用来进行实践训练,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7]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停留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基础薄弱,听说读写能力较低。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运动员之所以离开专业运动队来高校求学,其求知欲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应把握住运动员对提高自身英语素质的需求,根据其训练、比赛的特点灵活进行英语教学。上海理工大学的运动队建设在国内享有盛名,该校在运动队训练与文化课学习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创新。运动员CET4级通过率非常高。其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乒乓球队,该校的乒乓球队曾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冲进了我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在1996年便开始尝试将特招的乒乓球运动员编在同一专业班级,根据运动员自身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英语学习计划,学制为4年,力争在4年的时间内,使这些大学生运动员在提高运动水平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8]2000年在原有运动员班级的基础上将运动员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统一划归体育系管理,该组织负责运动员班的学习等日常管理。上海理工大学这种积极、灵活但保质、保量的英语课管理模式非常适合专业体育院校的运动队英语课管理。专业体育院系完全可以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制定灵活的英语课教学方案,在其比赛时允许其间断一定时间学习,比赛之余,平时训练的时候再补足学分。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运动员训练与英语学习的矛盾,提高了大学运动员的英语素质。
四、小结
体育专业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文化强国之时,高校体育专业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高学校知名度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英语素质作为体育专业学生重要的素质之一,一直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弱项。本研究就是立足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学、语言学、体育学等方面的理论出发,提出体育专业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以期为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晶.探索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科学检验的有效途径——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例[J].外语学刊,2010,(5).
[2]王华华.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4]陈红平.从语言学习规律来理解《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深刻含义[J].中国学术研究,2007,(3).
[5]李迎新.浅谈高校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
[6]高广未.浅议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7]张亚兰,孙俊生.高校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2).
[8]朱迅华,何志林,虞重干.乒乓球俱乐部建设对高校体教结合的启示——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体育科研,2008,29(1):86-88.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