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开展好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夯实语文学习基础,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机智。因此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但是,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广大教师只有正视存在问题,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程改革阅读教学问题对策基础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强调通过阅读教学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经验积累和语感形成的目的。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把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作为判断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诚然,语文阅读教学体现着一定的复杂性,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语文教师只有重视阅读教学系统的平衡性,体现解决问题的意识才能实现阅读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剖析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关系错位
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客观存在着的固化教学思想以及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关系畸形发展,集中表现为教师兢兢业业教授文章、学生小心翼翼拾得知识。如此教学情形下,教师总是独揽课堂,一厢情愿地把文质优美、浑然一体的文章按照所谓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肢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完全忽视指导学生通过有效阅读消化、吸收文本知识,这种支离破碎教学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机会。不难发现,阅读教学中,教师这种把对知识的传授与归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漠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与语文新课程标注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背道而驰,又无法真正培养起学生阅读能力。
2.课堂提问乏力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阅读活动,其中教师针对文本内容提问是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泛泛而问、缺乏层次现象突出,教师提问要么十分简单,学生无需多加思考便能异口同声作答;提问要么过于复杂,学生思维不堪负重,从而难以有效回答。阅读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阅读问题设置不科学、所提问题缺乏层次性不但无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也无法提高学生阅读热情。同时,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方式的单调性还容易打击学生阅读热情,迫使学生阅读时的狭隘性,即学生往往带着教师所提问题进行文本阅读,并把找到问题答案作为阅读的终极目标,从而无法真正体验阅读的乐趣。
3.教学节奏紊乱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受到教学理念的支配,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过程的走向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缺少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缺乏教学执行力将无法有效完成阅读教学。反思阅读教学现状,教师“大而全”的心理普遍存在,教师膨胀教学心理使得课堂教学节奏紊乱。一方面,为了使阅读教学过程打动学生,教师不断变化课堂教学形式,致使教师在追求外在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淡化了阅读核心,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最大数量的阅读获取更多信息,不断拓展相关知识,从而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眼见预设目标无法完成时便草草了事,在学生没有充分把握文章内涵之时就匆匆结束教学过程。
二、探讨阅读教学问题解决途径
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
阅读是学生思维发展、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把阅读、感悟活动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對学生阅读过程的科学指导,首先,结合不同文体教授学生必要的阅读及分析方法,例如,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过去教师包办的教学任务分解到具体可操作层面,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弄清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学会分析、提炼观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其次,激活阅读与品鉴系统。教师只有打通学生阅读与品鉴的思维通道,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相关阅读经验,让学生自主概括阅读中常见信息,包括表达特征、修辞手法等,以此打开学生思维大门。
2.提高阅读提问效能
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的重要性既表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实现从新课教授到操练巩固的目的,又能通过提问确保学生注意力始终关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必须做到“两个必须”,首先,必须迎合学生心理。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表明了他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游离性,这意味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做到完全投入,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变化过程,设计和提出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其次,必须体现层次性。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决定了教师课堂提问必须兼顾全体学生,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此教师要尽量不提过于挑战学生求知欲的难题,避免学生产生阅读挫败感;教师也要避免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防止学生产生任何麻痹阅读心理。
3.把握课堂教学过程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学有个性,他们有着抵制机械学习的心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并确保所采用教学方式只是辅助性的,教师任何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只会喧宾夺主,无法帮助教师真正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同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拓展延伸必须体现恰到好处的思想,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文本知识理解有难度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知后对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外部延伸。当然,每堂课都有其确定的时间,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时应该体现一定的取舍意识,真正把那些对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有帮助的知识进行课堂呈现。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弄清文本知识点,而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因此,广大教师必须摈弃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自觉加强教学探索、勤于教学总结,真正构建起符合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的教学策略,争取通过文本阅读教学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阅读热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仙芹.动态生成式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学刊,2008.
[2]胡亚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王晓玲.阅读教学之我见[J].语文学刊,2009.
[4]杨开贵.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语文教学三维日标[J].教育教学论坛,2012.
[5]谭少元.论主体性原则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课程改革阅读教学问题对策基础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强调通过阅读教学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经验积累和语感形成的目的。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把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作为判断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诚然,语文阅读教学体现着一定的复杂性,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语文教师只有重视阅读教学系统的平衡性,体现解决问题的意识才能实现阅读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剖析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关系错位
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客观存在着的固化教学思想以及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关系畸形发展,集中表现为教师兢兢业业教授文章、学生小心翼翼拾得知识。如此教学情形下,教师总是独揽课堂,一厢情愿地把文质优美、浑然一体的文章按照所谓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肢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完全忽视指导学生通过有效阅读消化、吸收文本知识,这种支离破碎教学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机会。不难发现,阅读教学中,教师这种把对知识的传授与归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漠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与语文新课程标注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背道而驰,又无法真正培养起学生阅读能力。
2.课堂提问乏力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阅读活动,其中教师针对文本内容提问是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泛泛而问、缺乏层次现象突出,教师提问要么十分简单,学生无需多加思考便能异口同声作答;提问要么过于复杂,学生思维不堪负重,从而难以有效回答。阅读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阅读问题设置不科学、所提问题缺乏层次性不但无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也无法提高学生阅读热情。同时,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方式的单调性还容易打击学生阅读热情,迫使学生阅读时的狭隘性,即学生往往带着教师所提问题进行文本阅读,并把找到问题答案作为阅读的终极目标,从而无法真正体验阅读的乐趣。
3.教学节奏紊乱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受到教学理念的支配,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过程的走向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缺少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缺乏教学执行力将无法有效完成阅读教学。反思阅读教学现状,教师“大而全”的心理普遍存在,教师膨胀教学心理使得课堂教学节奏紊乱。一方面,为了使阅读教学过程打动学生,教师不断变化课堂教学形式,致使教师在追求外在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淡化了阅读核心,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最大数量的阅读获取更多信息,不断拓展相关知识,从而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眼见预设目标无法完成时便草草了事,在学生没有充分把握文章内涵之时就匆匆结束教学过程。
二、探讨阅读教学问题解决途径
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
阅读是学生思维发展、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把阅读、感悟活动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對学生阅读过程的科学指导,首先,结合不同文体教授学生必要的阅读及分析方法,例如,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过去教师包办的教学任务分解到具体可操作层面,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弄清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学会分析、提炼观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其次,激活阅读与品鉴系统。教师只有打通学生阅读与品鉴的思维通道,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相关阅读经验,让学生自主概括阅读中常见信息,包括表达特征、修辞手法等,以此打开学生思维大门。
2.提高阅读提问效能
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的重要性既表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实现从新课教授到操练巩固的目的,又能通过提问确保学生注意力始终关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必须做到“两个必须”,首先,必须迎合学生心理。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表明了他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游离性,这意味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做到完全投入,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变化过程,设计和提出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其次,必须体现层次性。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决定了教师课堂提问必须兼顾全体学生,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此教师要尽量不提过于挑战学生求知欲的难题,避免学生产生阅读挫败感;教师也要避免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防止学生产生任何麻痹阅读心理。
3.把握课堂教学过程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学有个性,他们有着抵制机械学习的心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并确保所采用教学方式只是辅助性的,教师任何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只会喧宾夺主,无法帮助教师真正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同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拓展延伸必须体现恰到好处的思想,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文本知识理解有难度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知后对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外部延伸。当然,每堂课都有其确定的时间,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时应该体现一定的取舍意识,真正把那些对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有帮助的知识进行课堂呈现。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弄清文本知识点,而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因此,广大教师必须摈弃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自觉加强教学探索、勤于教学总结,真正构建起符合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的教学策略,争取通过文本阅读教学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阅读热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仙芹.动态生成式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学刊,2008.
[2]胡亚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王晓玲.阅读教学之我见[J].语文学刊,2009.
[4]杨开贵.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语文教学三维日标[J].教育教学论坛,2012.
[5]谭少元.论主体性原则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