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始终都有学困生。学困生既然存在,那么,我们总得面对吧。更何况说,转化学困生是每一所学校乃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老师经常性的工作。虽然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大多数属于后天外部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作为老师有可能也有能力,争取用后天教育的多种多样方法,使学困生转化,即使“不成才,也能成人。”那么,怎样才能转化学困生呢?在不同的环境,对不同的对象,应当有不同的方法。下面我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的爱心、耐心,信心是促进学困生转变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很重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善待学困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教育的成功,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动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灵产生内存活动,从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而这种激发,教师的爱心、耐心,信心十分重要。学困生由于学业差或者思想表现有些不良,平时常遭人白眼、冷落,在心理上往往有自卑,自暴自弃等特点。因而需要教师的“偏爱”。对于学困生,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每个学困生都能转变成才的教育理念,相信他们是可以转化的,用热情的态度去逐步消除他们的戒心。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这样他们就会相信老师,听老师的教导,会将更多的精力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有了这态度,学困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品质,道德认识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现象,考验教师的耐心。学困生有动荡性的心理特征,其通病就是在转化中容易出现反复。正因为如此,转化学困生的任务就显得尤其艰巨,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在出现反复时,教师决不能认为其“朽木不可雕”,而失去耐心放弃转化工作。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到不气馁,不性急,反复地帮他们克服缺点,鼓励他们一点点进步。这时,教师如果对学困生横加指责,必然会前功尽弃,甚至使他们返回原来的状态。教师要明确,学困生反复并不意味着倒退,克服反复,对他们的转化才会巩固。
二、深入了解学困生,分析学困生学业后进的具体原因,把学困生当作朋友,当作知己
要教育学困生,就得先了解他们。对思想品德表现差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特征,找出差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对于学业差的学困生,要摸清他们的知识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找出造成他们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以作为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据。深入了解学困生,就是要针对学因生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有的是单科差,有的是多科差,有的是短期的或间断性的学业不良,有的是长期的。从程度上看,有的是真正的“不良”,有的只是接近“不良”的边缘。即使是同类型,同程度,各自所在的家庭心理承受能力等也可能不同。了解这些,采用的方法才会恰当,转化效果才会明显。另外,学困生往往讲义气,重感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千方百计,走进学困生的心灵,“攻心为上”。把学困生当朋友,当知己。给学困生讲道理时,一定要具体,明了,形象,生动,感人肺腑,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切忌摆架子,一言堂,我是老师我说了算,说教空洞。做学困生工作要反复抓,抓反复,磨破嘴皮,不厌其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一步一步地转化,直到彻底转变。
三、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赞美如冬天的阳光,直到表扬得学困生“好意思”
学困生的问题特别多些:上学喜欢迟到,来校就好象“上班式”,头天玩深夜手机,第二天在校打瞌睡,上课喜欢插嘴,看手机,看杂志,小说,作业马虎,纪律涣散,对学习无兴趣,甚至打架斗殴,谈恋爱……因此,少不了挨某些地老师的批评,讥笑,甚至挖苦,辱骂。其实,学困生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很渴望老师的表扬和认可。那么,作为老师,就要抓住一切机会,给予该学困生的表扬,甚至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改变学困生许许多多。特别顽固的学困生甚至可以运用反复表扬,直到他不意思。但必须有可以表扬的“闪光点”,否则,他可能认为你在讽刺他,注意表扬的时机和场合。
四、树立榜样,一视同仁,发挥集体力量,争取多方支持
班集体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场地,老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合群要求和交往需要,有选择地安排,指导一些品德较好,对学困生关系融洽的同学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让优等生发挥榜样的作用,随时随地影响和带动学困生。同时,利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创造机会,让学困生的“闪光点显现出来,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始终要用榜样的正能量去影响和感染学困生,促其向好的方面转化。
五、倾注真情,付出爱心
作这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既要关注学困生的生活,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和帮助他们。只有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要时刻为学困生加油。因为我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并不是单纯的只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使教育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通过交流和对话,更能接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学困生的心理活动更加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创设转化的良好氛围
家庭是施教的第一站,学校是直接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熔炉。要转化学困生,就必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况且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与家长沟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心理负担大,整天闷闷不乐而成为学困生的;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失去家庭温暖才成为学困生的;有的是因为与同学闹矛盾或者是对前途渺茫而放弃学习而成为学困生的;有的是一时对游戏机,网吧或某件事物感兴趣而对学习放松了,不感兴趣了,课堂上无心听课,有时甚至逃学而成为学困生的......而对这些只有联系家长,社会共同管理,才能转化他们。
总之,时代不同了,学生不同了,要与时俱进,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我们不应该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而采取了不理智的训斥甚至惩罚行为,要转化他们并不难,只要我们思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重与学困生的心灵交流,注重发现他们的成功点,闪光点,就一定能转化学困生。
一、教师的爱心、耐心,信心是促进学困生转变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很重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善待学困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教育的成功,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动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灵产生内存活动,从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而这种激发,教师的爱心、耐心,信心十分重要。学困生由于学业差或者思想表现有些不良,平时常遭人白眼、冷落,在心理上往往有自卑,自暴自弃等特点。因而需要教师的“偏爱”。对于学困生,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每个学困生都能转变成才的教育理念,相信他们是可以转化的,用热情的态度去逐步消除他们的戒心。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这样他们就会相信老师,听老师的教导,会将更多的精力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有了这态度,学困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品质,道德认识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现象,考验教师的耐心。学困生有动荡性的心理特征,其通病就是在转化中容易出现反复。正因为如此,转化学困生的任务就显得尤其艰巨,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在出现反复时,教师决不能认为其“朽木不可雕”,而失去耐心放弃转化工作。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到不气馁,不性急,反复地帮他们克服缺点,鼓励他们一点点进步。这时,教师如果对学困生横加指责,必然会前功尽弃,甚至使他们返回原来的状态。教师要明确,学困生反复并不意味着倒退,克服反复,对他们的转化才会巩固。
二、深入了解学困生,分析学困生学业后进的具体原因,把学困生当作朋友,当作知己
要教育学困生,就得先了解他们。对思想品德表现差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特征,找出差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对于学业差的学困生,要摸清他们的知识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找出造成他们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以作为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据。深入了解学困生,就是要针对学因生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有的是单科差,有的是多科差,有的是短期的或间断性的学业不良,有的是长期的。从程度上看,有的是真正的“不良”,有的只是接近“不良”的边缘。即使是同类型,同程度,各自所在的家庭心理承受能力等也可能不同。了解这些,采用的方法才会恰当,转化效果才会明显。另外,学困生往往讲义气,重感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千方百计,走进学困生的心灵,“攻心为上”。把学困生当朋友,当知己。给学困生讲道理时,一定要具体,明了,形象,生动,感人肺腑,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切忌摆架子,一言堂,我是老师我说了算,说教空洞。做学困生工作要反复抓,抓反复,磨破嘴皮,不厌其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一步一步地转化,直到彻底转变。
三、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赞美如冬天的阳光,直到表扬得学困生“好意思”
学困生的问题特别多些:上学喜欢迟到,来校就好象“上班式”,头天玩深夜手机,第二天在校打瞌睡,上课喜欢插嘴,看手机,看杂志,小说,作业马虎,纪律涣散,对学习无兴趣,甚至打架斗殴,谈恋爱……因此,少不了挨某些地老师的批评,讥笑,甚至挖苦,辱骂。其实,学困生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很渴望老师的表扬和认可。那么,作为老师,就要抓住一切机会,给予该学困生的表扬,甚至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改变学困生许许多多。特别顽固的学困生甚至可以运用反复表扬,直到他不意思。但必须有可以表扬的“闪光点”,否则,他可能认为你在讽刺他,注意表扬的时机和场合。
四、树立榜样,一视同仁,发挥集体力量,争取多方支持
班集体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场地,老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合群要求和交往需要,有选择地安排,指导一些品德较好,对学困生关系融洽的同学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让优等生发挥榜样的作用,随时随地影响和带动学困生。同时,利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创造机会,让学困生的“闪光点显现出来,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始终要用榜样的正能量去影响和感染学困生,促其向好的方面转化。
五、倾注真情,付出爱心
作这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既要关注学困生的生活,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和帮助他们。只有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要时刻为学困生加油。因为我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并不是单纯的只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使教育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通过交流和对话,更能接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学困生的心理活动更加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创设转化的良好氛围
家庭是施教的第一站,学校是直接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熔炉。要转化学困生,就必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况且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与家长沟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心理负担大,整天闷闷不乐而成为学困生的;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失去家庭温暖才成为学困生的;有的是因为与同学闹矛盾或者是对前途渺茫而放弃学习而成为学困生的;有的是一时对游戏机,网吧或某件事物感兴趣而对学习放松了,不感兴趣了,课堂上无心听课,有时甚至逃学而成为学困生的......而对这些只有联系家长,社会共同管理,才能转化他们。
总之,时代不同了,学生不同了,要与时俱进,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我们不应该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而采取了不理智的训斥甚至惩罚行为,要转化他们并不难,只要我们思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重与学困生的心灵交流,注重发现他们的成功点,闪光点,就一定能转化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