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国下一个大跳跃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Orit Gadiesh、Luca Caruso、梁霭中、狄保莱
  
  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大跃进将把中国公司带向何方?海外市场!问题是,
  当拓展海外市场遭遇风浪或蹒跚前行时,中国公司是否将坚定地走下去?
  Orit Gadiesh、狄保莱、Luca Caruso、梁霭中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另一图景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的巨大市场,同时,中国公司也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在其核心市场上的新挑战者。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吸引着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学习并采纳西方先进技术,迎接下一轮的经济大跳跃。全球 500 强公司中,中国有望从 2005 年的 15 家增长到 2010 年的50家。
  很明显,全球性公司必须设法进入中国日益扩张的市场并巩固其全球地位——就像中国公司一样坚决果断。
  
  中国正奋起直追
  
  中国公司能跳多远?能跳多快?且看日韩公司是如何成为全球巨头的。
  日韩公司所形成的三阶段发展轨迹清晰可见,我们称之为“制造”、“借用”和“并购”。首先,日韩公司本地制造,通常是为了向跨国公司提供低成本外包服务。然后,它们通过技术许可和建立合资企业,借用生产制造能力提高质量、改善流程并开始出口。最后,收购国外资产和品牌、坐稳全球领先位置。
  中国公司也正面临着相同的发展道路——但其只要10~15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其邻邦日本和韩国公司25年才实现的全球巨头梦。中国如何能实现?中国制造厂商们将会通过“借用”而巧妙地融入“制造”和“并购”之中。
  首先,中国公司正通过向大公司(如沃尔玛)提供产品与服务,来学习它们的能力和技术。为加快这一进程,中国的决策制定者积极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包括在中国创建研发基地。
  正是这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玩具、游戏和服装的主要出口国家,办公和电信设备供应也已居世界第一,机械和运输设备供应居全球第四。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出口国,而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使得这一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其次,中国公司同时通过并购来获得管理知识与技能,以及全球品牌。例如:联想成功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参与竞购美泰。多年来,政府一直推行分阶段发展、按区域推进,以及确保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政策,这颇有利于中国公司采取上述行动。与此相应的是,2010年将出现1亿多国内中产阶级消费者,年人均收入将达到2万美元,人均资产达到7.5万美元。
  比起日韩公司,便可发现:中国公司的发展有独特的微观经济特征。一般来说,公司依次经历制造、借用和并购资产三个阶段,但中国的领先企业却同时且浓缩推进着这三个阶段。
  
  看丰田、现代和上汽
  
  跨国公司在成本竞争中落败,汽车行业充分表现了这一发展趋势。日本丰田是全球赢利最好的汽车制造商,历经34年才具备全球制造能力,才在质量和技术,以及产品设计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丰田征服国内市场后,1957年踏上全球出口之旅。到1974年,丰田花冠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车型。韩国现代起步于1968年给福特做OEM,1976年首次出口,2004年(28年后)成为最畅销汽车品牌,占全球5%的市场份额。无论是丰田,还是现代,都是让产品在国外站稳脚跟之后,才购买外国资产。
  现在轮到中国了。1985年,上汽刚成立时也是OEM模式,目前已建立18家合资企业。同时试图并购英国罗孚集团,最终购得两款车型,计划以自主品牌实现出口。而中国南汽整体收购罗孚。随着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和德国大众)在中国开展业务而赚钱,中国也将凭借其庞大的大众市场、廉价劳动力和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挤入美国和日本之列而成为全球汽车制造领导者。
  
  看索尼、三星和联想
  
  在亚洲的高科技行业,也正在上演相同一幕。1960年,索尼进入美国,1979年凭借随身听的成功而登上世界舞台。同时,索尼通过并购,借用独特技术,带来了与核心业务邻近的新细分产品和新细分客户群的协同效应。如:1988年,索尼收购CBS唱片公司,1989年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韩国本地市场相对比较小,三星却通过“面向全球制造”这一战略而迅速崛起。出口17年后,三星成为了液晶显示器、存储芯片、彩色显示器、彩电和 DVD/VCD播放器的全球最大制造商。
  中国的联想呢?仅仅花了一半的时间便实现了这一目标。1984年,11位科研人员在北京的一家研究所创建联想,开始是做国外品牌电脑(包括:IBM和惠普)的分销商。1989年成为主板供应商。20 世纪90年代末,联想与国外公司(例如:美国在线和微软)一起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公司的知识技能。2003年,联想英文名更名为Lenovo。2005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实现了一个大的跃进。
  
  中国发展的“软肋”
  
  中国加速发展和专于制造,与跨国公司形成优势互补。但是,除银行资本化程度不高及股票市场混乱之外,中国公司还面临着“软性”问题:了解客户、创建品牌、创新,以及如何开发人力资源与设计组织架构等。
  对于像零售巨头沃尔玛这样的公司来说,中国公司强调低成本制造,就意味着它们还缺乏在成熟市场直接面对西方客户,或在各种零售分销渠道销售产品的经验。2004年,中国仅将1.5%的国民收入投入研发,约为美国(2.7%)和日本(3.2%)的一半。诚然,如果考虑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成本低廉,差距是不大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国研发还仅仅是瞄准本国市场。目前,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尚未完善,这阻碍了跨国公司和中国公司在该国共同从事研发活动(基础性研发除外)。
  中国公司在培养高素质经理人方面也落后于成熟市场。政府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有 70万工科大学毕业生,但最近才开始投资商学教育。
  
  跨国公司应对策略
  
  无论中国的强势地位何时到来,跨国公司现在就必须做好准备。那么,现有全球性领先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
  第一,将开拓性营运发展成独立的赢利性业务。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必须学习如何运作。例如:高露洁注重削减制造成本,并将这些好处转移给消费者,从而成为中国顶级口腔保健公司。其他跨国公司也需要借鉴高露洁成功的战略。
  第二,重新设定成本竞争力的标准。致力于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将使跨国公司更具有全球竞争力。为了获得成功,它们必须重新学习如何具备成本竞争优势、如何摒弃原有的旧体制、如何更新技术,甚至要考虑全新外包战略或地区选择(例如:东欧或印度),这是一个艰巨但却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三,保护核心市场中价值导向的细分市场。跨国公司还必须密切关注价值导向的细分市场。亚洲有先例预示:中国公司将在任何新进入的市场里,从价值导向的细分市场找到立足点,并逐步赢得关注价格的核心客户,从而向高端细分市场迈进。
  第四,将人力资源管理视为全球性战略部门。跨国公司必须确保其人力资源部门在组织的各个层面都得到发展并提供领导力。在这方面,公司必须在参与竞争的每个国家里都成为业内最佳企业,从而在招聘、激励、聘用、培养和保留管理人才方面赢得先机。
  第五,加快研发步伐并实现研发全球化。为持续保持领先优势,跨国公司必须加快研发步伐,并拓宽研发的地域范围。持续创新并缩短产品生命周期,让中国公司难以步步跟进。
  第六,确保每项业务履行向核心客户所做的承诺。跨国公司应努力拉近与核心客户的关系、创新运作模式,更好地服务核心客户并增强客户忠诚度。这需要完善可执行的客户细分机制,从而在整个组织框架内向合适的客户提供合适的购买与使用体验。还必须在组织内建立客户反馈机制,持续改善客户体验。
  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大跃进将把中国公司带向何方?海外市场!问题是,当拓展海外市场遭遇风浪或蹒跚前行时,中国公司是否将坚定地走下去?
  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国公司目前的作为。
  
  看跨国公司与中国公司下一步
  
  自从中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全球CEO都积极关注中国发展的成功案例,将中国视为低成本外包的基地。最近,还发现了潜力颇大的销售市场。
  让我们看看统计数据,2005年多项调查表明:尽管存在早期亏损和合资失败,但70%的在华美国企业是赢利的——赢利水平与它们在美国本土市场持平甚至超过。在跨国公司访谈中我们发现:80%的制造企业赢利,并从2000年起,外企在华销售额翻番。大约50%的跨国公司认为:2009年的在华销售额将占公司全球销售额的10%。
  跨国公司逐渐掌握了在华成功的六大要素:产品差异化、在本地成本框架内进行生产、设计并提供符合本地风格的产品与服务、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紧密的政府关系、雇用优秀的本土或海归“中国通”管理人员。中国已经成为摩托罗拉和百胜等公司的最大市场,摩托罗拉2004年在华收入高达30亿美元;百胜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其在华销售额已逾10亿美元。
  我们再看中国公司。上海高楼大厦栉比林立,其间的中国公司正积极培养下一批亚洲技术密集型关键行业的全球冠军。中国对于美国和日本,有95%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且劳动力总量分别是日本的10倍和美国的4.5倍。中国正借此大展宏图,商业领袖们正大力推进现代化,而非西化。
  中国办公和电信设备出口发展势头迅猛,超过日本和韩国,比肩美国。这些惊人的增长却以中国的亚洲邻国为代价,并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大规模生产。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等中国公司的诸多行动表明:中国下一步将致力于品牌全球化。
  对于迎接中国下一个经济大跃进,要想实现全球化的公司,不仅需要重新掌握关键的工程和采购技术以应对成本竞争,还必须强化客户关系。在发展渐趋平稳的商业社会里,了解并服务好核心客户,才能打造最有效的竞争壁垒来应对低成本竞争。
  
  (Orit Gadiesh 是贝恩公司董事长。狄保莱是贝恩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常驻上海。Luca Caruso,联合领导贝恩欧洲工业产品咨询业务,常驻斯德哥尔摩。梁霭中是贝恩上海合伙人。作者真诚致谢贝恩布鲁塞尔合作人 Luc Luyten 对本文所作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 缨
其他文献
适时“卡位”是否是阻止竞争对手成长的重要手段?两家互补性强的企业的合并是否更容易成功?并购上游厂商获得关键技术果真是一条发展捷径吗?更有效的联盟是否会取代并购成为更先进的企业扩张手段?    2006年的7月,不论对于全球还是中国商业,都是一个多事之夏。国美终于俘获永乐,不仅一举拿下了上海市场,更巩固了自己在家电连锁业老大的位置;几乎与此同时,芯片厂商AMD出人意料地收购了图形芯片厂商ATI,这一
期刊
联络,是把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到对方,并确认。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是执行力落地的惟一通路。    7. 避免“无言的联络”    M先生停宿在一家宾馆时,因为厕所抽水马桶的把手扳不下来,无法冲水,他外出时通知了前台,要求给修理一下。傍晚,他从外面回来,发现厕所马桶已经可以顺利冲水了,他知道是给修好了。不过他认为除此之外宾馆方面还会有张留条,上面写着:“厕所已经修好。因给您造成不便表示歉意。”但
期刊
从经理“返回”业务员?    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顶尖销售人员被提拔为营销经理。 遗憾的是公司很快发现那些使这一销售人员脱颖而出的技巧和见识,非但没有促成他(或她)作为营销经理的出色表现,反而成了他成功的障碍。  Wilson Learning Worldwide (维新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卓越的销售人员不能成功地转换为卓越的营销经理的原因多源于这两个角色的重要环境差异。
期刊
当中国车市羡煞全球时,宝马(BMW)2004年在中国大陆的销量比2003年陡降了15.3%,中国大陆竟成为宝马全球增长最差的区域!业界一片哗然。  然而转到2005年,宝马在中国的销量一举达到了23595辆,增长了52.4%。其中,宝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了近80%!而可资对照的是,宝马2005年在全球销量的平均增幅不过9.9%。中国大陆又一跃成为宝马在全球增长最快的
期刊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企业创新势在必行。但创新就是拿出新的或者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吗?创新是由内部研发人员产生的吗?创新仅仅是品牌经理和产品经理的职责吗?针对这些广泛存在争议的热点问题,IBM 开展了2006年全球CEO调研。  “IBM 2006全球CEO调研”共研究调查了20个不同行业的11个地区的765名CEO,对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访谈对象中也同时涵盖了成熟市场以及那些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期刊
领导能力    忠告19  执行长如果在公司里有“友谊”,就无法保持公正客观  杜拉克始终对前通用汽车执行长斯隆(Alfred P.Sloan.Jr.)赞誉有加。斯隆曾经说过:执行长必须不论个人好恶,一律包容部属的工作方式。朋友是造成不客观的原因,执行长看人的惟一标准就是绩效和品德。    忠告20  要知识工作者发挥生产力,便要视他们为、待他们为资源,而非成本  用人之短,是一项威胁;用人之长,
期刊
如果把历年来各种杂志评选的最佳CEO罗列在一起,其中一定有一些人名和公司是你不熟悉的。乔治·大卫和他的联合科技公司就一定在这个“他们是谁”的名单之内。  2006年1月,乔治·大卫在继2004年被《商业周刊》评为2003年年度最佳经理人之后,又被《机构投资者》评为美国航空航天业最佳CEO。同月,联合科技则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跨行业综合经营的七大最佳管理公司之一。    埋头干活,自有回报   
期刊
在纽约有一个”失败产品博物馆”,展出的”失败产品”高达8万多件,其中不乏有很多大公司的产品。仔细看看展品,反复比较,参观者会有同感:失败的产品并非都是一无是处,有的功能强大,有的还很新奇。可当初它们又怎么面世的?  博物馆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美国每年推向市场的新产品达54000多种,而真正受到青睐的只有20%。这些产品有许多是知名大公司推出的,遵循着严格的市场调研和前期规划,并不是”拍脑袋”的产物
期刊
鳄鱼的死因——别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哲理的故事  美国有一位叫格林特姆的专家,是专门研究鳄鱼的,他研究鳄鱼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了。有一天,他奇怪地发现:有一条鳄鱼竟然被树藤活活勒死了,于是他开始研究这条鳄鱼的死因。   人们都知道鳄鱼可以潜在水中一个多小时而不会被淹死,以便于它在遇到体形庞大的猎物时能与之进行殊死搏斗。因为被鳄鱼咬住的动物,都会拼命地挣扎,这时鳄鱼就会使出它的看家本领,紧咬住
期刊
近年来,营销领域的新名词层出不穷,浩如烟海。比如:会议营销、娱乐营销、事件营销、文化营销等等,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营销究竟有哪些模式?到底什么样的模式才适合我?”很多企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其实,这些营销的新名词、新方式只不过是营销的招术而已,并非模式。好比武术中的“降龙十八掌”,只有多个招术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为一个套路,才叫一个模式。营销模式就是营销策略的结构性组合。营销模式既是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