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经济改革中制止通货膨胀

来源 :财贸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国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改革时期普遍发生了通货膨胀,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关系到经挤改革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即究竟通货膨胀是不是经济改革引起来的?如何在改革中制止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主要的并不是来自改革,恰恰相反,是来自旧的经济体制,经济改革不过使隐蔽朌通货膨胀明显化
其他文献
<正> 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近几年,在我国比较流行的“赤字无害论”、“通货膨胀有益论”、“最佳通货膨胀率论”、“短缺难免论”、“紧运行论”等,其共同点是主张逆差和膨胀,否定平衡,可以概括称之为“膨胀论”。“膨胀论”体现在财政上,是主张财政赤字有益无害,有的进而明确提出3%是“最佳通货膨胀率”;体现在货币发行和银行信贷上,主张通货膨胀能扩大积累、发展生产、增加建设;体现在物价上,主张物价上涨势不可免,而稳定物价是一种陈腐观念;体现在商品和物资的供求上,主张短缺和供不应求是难免的,供应紧张是正常
<正> 1987年和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与世界银行合作,对中国城市土地问题,重点是城市土地有偿使用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考察了上海、烟台、抚顺、济南等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并在济南、烟台两市对1000余个工商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搜集了约14万个数据和若干地图,作了详细的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财贸所研究组与以世界银行顾问罗伊·保尔为首的世界银行研究组共同进行调查和分析,交换意见。最后,罗伊·保尔撰写了代表双方研究组的报告,财贸所研究组撰写了此报告,
<正> 目前,一个以债券市场为主的长期资金市场的雏形在我国已经形成,长期资金市场的发展已经到了战略抉择阶段。然而,理论界对于发展长期资金市场问题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因此,探讨长期资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已显得极为必要。由于银行长期信贷市场在我国早已存在,故本文所分析的长期资金市场,仅指长期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一、长期资金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建立和发展长期资金市场是健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从发展目标看,发展长期资金市场应符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
<正> 疑难和症结之一1978—1986年,我国货币平均年增长率为21.5%,同期社会总产值平均只增长1.03%’。1985—1987年我国物价总水平平均年上涨率超过7%,高于同期的年平均利息率。1988年1至6月,全国货币净投放88.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投放17.16亿元。8月1日至15日,净投放货币7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75亿元。通货膨胀会严重地障碍和多方面地损害价格改革。但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在改革、放开、搞活的情况下展现和加剧(具有旧体制的原由)的。可是,治理通货膨胀又不能也
<正> 本文试就通货膨脓和经济成长的关系问题作一次再讨论,以求获得学界前辈与同仁们的指教。一、货币供给与经济成长的相关分析:已有成果的归类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成长有没有作用的问题,人们更多地是从实证的角度来回答的,而实证的主要方法又是通过计算货币供给与经济成长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来进行的。然而,由于各人所搜集的统计资料不同,以及分析方法上的差异等原因,学者们得出的绪论都大相径庭。这里略捡一些,归为三
<正> 为了及时宣传报道各地财贸经济理论界、企业界的理论动态和典型经验,反映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繁荣财贸经济理论研究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服务,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同意,《财贸经济》杂志社记者站已正式成立。第一批记者站是:北京记者站,站长郭志军;上海记者站,站长朱
<正> 建设财源,发展经济,是充裕财政,增强国力,富国富民的根本所在。本文是对财源建设模式的一种探索。一、梯级财源建设的理论依据所谓财源,指的是财政牧入的泉源,即各种财政收入的最始出处。财政收入与财源的关系,归根到底是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梯级财源是对由客观存在的资源(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差别
<正> 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过量供应,超过了社会生产流通的正常需要,以至有一部分货币没有相应的商品和劳务作为后备。这部分过量供应的货币,对于个别货币持有者来说,似乎象征着资金,可以到市场上,任意去同某种商品和劳务进行交换,从全社会来看,正常的货
<正> 随着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商贸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业务经营量也随之增大。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加之为平抑物价和控制“两个基金”的增长,采取了“紧缩银根”的政策,随之导致商贸企业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工副食品、生产资料和生产加工
<正>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通货膨胀态势的日趋加剧,特别是其危害性的日渐显现,举国上下对它的“关切度”也越来越高。理论界和经济工作部门对此的不同学术观点及认识上的歧义在所难免。本文试图对涉及通货膨胀的几个“关系”问题,进行扼要的理论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