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迪克采、存、销数据问题多 能否过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迪克股份虽然在近日公布了新版招股书,但招股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采购数据偏差明显,营业收入匪夷所思,这为其将来能否成功过会埋下了隐患。
  曾在2015年取消上会审核的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斯迪克股份”)于近日公告了新版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在创业板上市发行新股。
  对比相隔数年的新旧两版招股书,《红周刊》记者发现,斯迪克股份在发行股数和募资金额上有了一定额度的减少,相比上一次的“拟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募集56540.89万元”,本次募资金额有一定幅度减少,“拟发行不超过2921万股新股,募集41118.51万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新版招股书中所存在的问题却似乎却未减少,报告期内(2015年至2017年)不仅原材料采购方面的数据得不到合理匹配,且与此相关的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也都出现了大额差异,若进一步深入分析,还可发现其存货与产销情况也是不相符的。

采购数据偏差明显


  招股书披露,斯迪克股份的主要产品是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和薄膜包装材料,其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BOPP膜、PET膜、丙烯酸丁酯等。在招股书中,公司虽然没有直接披露总采购金额,但从其披露的报告期内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和占比情况,还是可以推算出采购总额情况。


  2017年,斯迪克股份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为29986.29万元,占同期总采购金额的34.60%(如表1),由此可合理推算出2017年的总采购金额为86665.58万元,考虑17%增值税的因素,含税采购总金额达到了101398.73万元。从财务勾稽角度看,该金额必然与相关现金流和负债增减有着对应关系。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2017年“購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71568.36万元,剔除93.95万元不是本年度采购付款形成的预付款项新增金额的影响,则2017年采购实际形成的现金流量为71474.41万元。以之与含税采购总额对比,有29924.32万元未付现的采购需要形成新增负债,记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款项中。
  令人奇怪的是,斯迪克股份2017年年末的应付账款15703.73万元和应付票据9421.52万元合计金额虽然达到了25125.25万元,但相比上一年年末应付款项数据不但没有出现大额新增,反而减少了1914.84万元。
  2016年的采购数据也不正常。由斯迪克股份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的金额20454.90万元和占当期总采购金额的32.65%,以及17%增值税税率推算,当年公司的含税总采购金额达到了73299.34万元。与此同时,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2031.14万元,同期预付款项新增额为169.46万元,三者勾稽后,理论上将有21437.66万元未付现采购需要形成新增负债。可实际上,当年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合计仅新增了6475.73万元。很显然,真实新增负债与理论新增值相差了14961.93万元。
  综合起来,斯迪克股份连续两年有数亿元的采购得不到相关现金流量和经营性债务的支持,而招股书对票据背书的情况又没有清晰与详细的披露,这就给投资者留下了一个急需了解的疑问。

成本数据不准确


  原材料采购与营业成本关系密切,在公司近两年有数亿元的采购金额得不到相关财务数据支持的基础上,斯迪克股份营业成本情况又是否存在问题呢?


  招股书显示,斯迪克股份2017年的主营业务成本之中有78234.29万元是直接材料(如表2),占比达到82.72%。同时,根据2017年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及其占比可知,这年的总采购金额达到86665.58万元。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采购总额比主营成本之中的直接材料要多出8431.29万元,这意味着,公司这一年的存货在理论上会有相应规模的新增。
  然而事实上,存货中原材料8555.88万元和低值易耗品20.74万元合计比上一年的相同项目增加497.83万元;而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库存商品合计虽然也比上一年相同项目增加331.25万元,但以直接材料占主营成本的比例82.72%测算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库存商品的材料成本,则这三个存货项目新增金额之中实际上仅包含材料成本大约为274.01万元。整体核算下来,存货仅新增了771.84万元,即公司还有7659.45万元的采购金额并未能在存货之中体现。而如此情况下,有足够理由让人怀疑斯迪克股份所披露的主营业务成本是不准确的。
  2016年存在同样的问题。根据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及其占比可测算出,当年总采购金额为62649万元,相比主营业务成本的直接材料55599.46万元要多出7049.54万元,理论上这些会在存货中体现为新增。
  实际上,存货之中的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合计比上一年相同项目多出313.34万元,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库存商品新增的1761.86万元按直接材料占主营成本的比例79.36%计算,则多出来的这部分材料成本金额为1398.21万元。合计起来,即存货中原材料及材料成本合计仅新增了1711.55万元,显然这与前述理论上新增7049.54万元相,比仍有5337.99万元的采购金额并没有在存货中得到体现。
  存货数据不但和采购及主营成本数据对不上,其和招股书所披露的产销数据也是对不上的。

  2017年, 斯迪克股份“功能性薄膜材料”产量为11331.35万平方米,比销量11201.68万平方米要多出129.67万平方米(如表3),也就是说,这多出来未销售出去的材料必然体现为存货(库存商品)的新增。从招股书披露的产品单位销售成本每平方米2.94元测算,“功能性薄膜材料”的库存新增了381.23万元。用同样的方法进一步推算,“电子级胶粘材料”库存减少了75.29万元,“热管理复合材料”的库存增加848.47万元,“薄膜包装材料”的库存增加了322.31万元。综合上述四类存货库存数据的增减变化,推算出库存商品在2017年应该新增了1476.73万元。
  可事实上,2017年的库存商品有8866.97万元,而上一年的金额为8322.65万元,两者对比后可知2017年的库存商品金额仅新增了544.32万元。这就意味着,招股书披露的库存商品增加金额要比产销数据测出的结果要少932.41万元。
  相较2017年近千万元的差异,2016年的数据偏差明显大很多。将当年四类产品的产量和销量相比较,产销差分别为281.84万平方米、-67.64万平方米、8.19万平方米和-562.65万千克,以单位销售成本3.66元/平方米、4.39元/平方米、84.95元/平方米和7.75元/千克计算,这四类产品库存变化情况分别是1031.53万元、-296.94万元、695.74万元和-4360.54萬元,即库存商品整体上应该减少了2930.20万元。
  事实上,招股书披露的2016年库存商品8322.65万元和上一年同类项目相比,不但没有出现减少,反而还增加了811.63万元。一减一增,最后的结果是,根据产销情况测算的结果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相差了3741.83万元。

“匪夷所思”的营业收入


  产销情况跟存货不相符,其问题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如果深入分析斯迪克股份的营业收入与现金流量、应收款项之间的勾稽关系,不难发现前述所分析的产销与存货不相符正好“暗示”了公司的营业收入是存在问题的。
  2017年,斯迪克股份取得128914.26万元的营业收入,其中9.79%收入来自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也就是说,境内收入占比达到90.21%。剔除出口免税的影响,按17%增值税税率计算境内收入的销项税额,可知2017年含税营业收入有148684.17万元。
  同年的现金流量表数据显示,当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11582.28万元,剔除预收款项增加的影响(即预先收到现金但未确认为收入的金额新增了639.65万元),则这年与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入了110942.63万元。进而推算出,有37741.53万元的含税收入因未收现金需要形成相同规模的应收账款等经营性债权。
  有趣的是,斯迪克股份2017年年末应收账款原值为39126.91万元(含坏账准备2788.84万元)、应收票据为1796.89万元,40923.80万元的合计值相比上一年年末的应收款项11857.61万元而言,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减少了413.29万元。一来一去,意味着还有38154.82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既没有形成现金流入,也没有形成债权。
  2016年,在营业收入97864.13万元的基础上,再加上境内收入需征17%销项税额的影响,则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113205.01万元。同年,公司年末应收账款有38180.35万元,若加上坏账准备2564.77万元,应收账款的原值达到了40745.12万元,同时应收票据为591.97万元。综合起来,41337.09万元应收款项相比上一年新增了11857.61万元。同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76170.58万元、预收款项新增额为333.15万元。将应收款项新增金额和营收相关现金流量综合起来,一共有87695.03万元,与113205.01万元含税营业收入相比,有高达25509.99万元含税营收未得到应收款项及现金流量的支持。
  经过对营收按一般财务勾稽规则分析,发现斯迪克股份连续两年均有较大一部分收入是没有相关数据作为支撑基础的,同时招股书中也未能找到其他相关支持信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营业收入,其可信程度又有多大呢?
其他文献
《红周刊》:《我不是药神》凭借极佳的口碑成为日前最热门的话题,我还是通过文琳的微博较早的了解到了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现象级的影片。相关上市公司北京文化从最低点9.02元涨至最高14.66元,最大涨幅超过60%,今天暂不聊北京文化,先来说说影视剧板块受负面消息影响集体下跌之后,是否已具投资价值?  小徐:目前距传出涉税负面消息至今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月有余,影视剧公司所谓的偷漏税谣言没有一条被证实是真实
期刊
2018年7月3日,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简称:江苏新能,代码:603693)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江苏新能专注于新能源项目投资,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公司所处行业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江苏新能募集资金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份额,增强公司在风能领域的核心竞争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立足
期刊
拼多多的扩张也没有逃过互联网企业“以成本换流量”的老路。自2016年至今年1季度,拼多多累计亏损13亿元、其中今年1季度已亏损2.8亿元。而且拼多多与商家矛盾、占用资金、缺乏支付牌照等问题也陆续暴露。  近日,成立仅3年的拼多多发布招股说明书,拟在美国上市。拼多多依靠独特的零门槛入驻、拼团模式,在3年内做到了单季度成交额662亿元的优秀成绩(2018年一季度)。  但问题随之而来,多位拼多多商家也
期刊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推进制度改革、加快养老金市场化运作,新版养老型基金呼之欲出:2018年3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首次将养老基金单独列出;4月,首批养老目标基金正式申报;截至6月底,内地共有26家基金公司的53只养老目标基金上报证监会,其中目标日期基金25只,均以FOF形式运作。境内外市场养老基金情况迥异  目标日期基金也被称为“生命周期基金”,是一种将投资组合理论
期刊
七月股市开门再创新低,大有“五穷六绝七翻车”之势。股市低迷已久,向上向下都没人惊讶,反而近日房地产市场调控再出重拳更为值得关注。  近期《湖南日报》对长沙市房地产市场乱象进行了多篇重磅批评报道,进而长沙市政府出台了严厉的限购政策。与此同时,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行动,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对三四线城市,货币化安置的棚改政策也在悄悄收紧,对投机炒房、企业买商品房也开始全
期刊
6月20日以来,航空板块暴跌,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的股票无一幸免,10个交易日跌幅均超过25%。在6月25日那天,三只股票价格均触及跌停,收盘时只有南航打开跌停板,国航东航被牢牢地封在跌停板上。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航空股票的暴跌呢?个人认为原因大概有以下四点:  一、燃油涨价因素。6月20日,美国WTI原油8月期货报64.90美元/桶,7月4日,美国WTI原油8月期货报74.14美元/桶,涨幅约
期刊
股市投资的风险,不仅有投资的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也有资金运用不当的风险。理性的股市投资,离不开对资金的合理筹划、分配、使用。遗憾的是,不少投资者对股市的风险常常理解為选股不当,而忽视了资金来源和运用的问题。资金进入股市系统后,常常会跟随股市的波动而发生变化,投资者如果资金来源不当,将难以做到成功的股市投资。  一、突然获得的暴利资金。既然是突然获得的资金,投资者投入股市后,获得突然暴利的情绪就大,
期刊
常年盘踞公募十强的南方基金,上半年就遭遇了一系列的“变故”:首先是去年公司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李振兴遭遇滑铁卢;其次是南方军工改革,成为“最差”的军工基金。6月末,万德显示其在1727只同类基金中仅排在1716位;此外,南方权益团队中的刘霄汉离职,而她曾经挂帅的五只产品今年业绩也无甚亮点。  受上半年二级市场整体乏力的影响,权益类公募基金整体业绩惨淡,即使尚在襁褓中的独角兽基金首募喜人,也无法成为他
期刊
自年初以来的下跌,是轮跌,而非普跌。在笔者看来,这是市场对2014年-2015年5178点“杠杆牛”行情的全面否定。虽然在此期间最高管理层动用了巨额资金“救市”,但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一势)。笔者认为,市场已经被折腾得疲惫不堪,现在该到了认真找原因、建立“真正的市场规则”的时候了。市场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之所以说,年初的下跌是对之前“杠杆牛”的全面否定,究其原因有许多。从市场现象来看:没有严肃
期刊
反弹需出现新契机  主持人:本周盘面继续维持弱势,沪指周线已经7连阴了!  袁月:沪指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2008年6124点后的调整浪中,这次主要还是由于权重白马走势比较低迷,成交量也处在萎缩阶段,说明大多数资金都选择观望。本来创业板的走势会更强,只不过此次被主板所拖累。  单纯从技术上说,指数已经出现多次背离,理论上都是出现反弹的前兆。但不能忽略的是,目前盘面环境较差、人气较弱,在这种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