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节节麦的发生特点、特征特性及传播规律,介绍了节节麦的识别办法,并提出了防除措施。
关键词小麦田;节节麦;特点;识别;防除
中图分类号S451.22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114-01
节节麦自20世纪后期传入灌南县以来,因该草小穗头极易逐节自然脱落掉入土壤,成为田间主要感染源;加之分蘖力强,繁殖率高,遗传基因亲缘关系又与小麦相近,人工药后防除效果都不理想。致使其扩散蔓延速度较快,田间种群密度逐年增加,在麦田内与小麦争夺水肥和光照,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正确识别,及时防除十分必要。
1节节麦的发生特点
1.1出苗期长
冬小麦田节节麦出苗有2个主要时期:一是秋季出苗期,主要在小麦播种之后,于10月上中旬至11月初,形成冬前出苗高峰;二是翌年2月下旬至3月,仍有部分出苗。出苗深度不同,据在大田调查,发芽出苗的节节麦种子主要集中在3~8cm的土层中。
1.2以幼苗或种子越冬
节节麦在冬小麦田主要以幼苗越冬,也可以种子越冬。秋季出苗的节节麦冬前产生分蘖,一般分蘖3~4个,多者10个以上。分蘖幼苗和单株幼苗都可以越冬,很少死亡。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未出苗的种子还可出苗,越冬幼苗还可产生分蘖,主茎和分蘖一般都能抽穗结籽。
1.3生命力强
节节麦的分蘖能力强,生长旺盛。据调查,春季节节麦一般每株10~20个分蘖,最多达每株32个分蘖。且节节麦的
发生量随水肥条件的改善而增加。
2生物学特性及传播途径
节节麦以种子传播繁殖,种子发芽所需最低积温比小麦高,出草时间比小麦晚,10月下旬至11月形成出草高峰。节节麦分蘖力极强,单株分蘖一般3~12个,最多16个。抽穗及颖果成熟期比小麦早,每穗结实粒数一般28~40粒。其传播途径主要有3个:一是随小麦种子传播。尽管节节麦成熟期比小麦略早,并逐节脱落,但每年仍有部分成熟偏晚的节节麦混杂在小麦种子中,农民在自由购换这些未经严格机选和检验的麦种时,即可造成远距离传入。二是随风雨、水流传播。多数农户将从田间拔除的节节麦随意丢在田头、沟边、路边,其种子极易随风雨、水流近距离进入相邻农田。三是随土杂肥再入田间。清理出的节节麦种子倒入肥堆或沤粪池后,因其颖果外壳皮厚质硬,难以充分腐烂,随肥施入田间后,其种子能正常生长,继续造成危害。
3节节麦的识别
节节麦属禾本科山羊草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秆丛生,幼苗期及生长在路边的节节麦有时伏地,拔节后斜上或近直立生长。节节麦幼苗期基部呈紫红色,幼叶初出时卷为筒状,展开叶为长条形,叶片狭窄且薄,分蘖后的正常展开叶宽在3.6~5.6mm,不到小麦平均宽度的1/2;叶片厚在0.28~0.37mm,接近小麦平均厚度的1/2;抽穗后株高90~125cm,高于小麦3~10cm,成株期的茎秆有4~5个节间,节间长度自下而上渐长;叶片以倒2叶最长,基部叶片最短。穗状花絮,圆柱形,穗长11~12cm,每穗具8~15小穗。每小穗2~5粒种子。紧贴穗轴节间具长芒。成熟后的颖果外壳深褐色,皮厚质硬。籽粒卵状长圆形,黄褐色,腹面具纵沟,外形极似小麦粒,但其大小及粒重仅相当于小麦的1/3左右,平均千粒重14.5g。
4防除措施
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要有效控制节节麦的进一步扩散蔓延,并减轻其危害,应采取以下综合防除措施。
4.1加强检疫
严把种子关。植保部门和小麦制种单位要狠抓种子繁殖田的产地检疫及种子的机选工作,同时做到统一供种,从源头上杜绝节节麦随麦种传播。
4.2及早人工拔除
结合麦田管理,在节节麦苗期,最迟在其种子成熟前,拔除植株。为了做到不留后患,以防种子再次进入麦田,拔除要彻底,并将拔除后的节节麦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4.3开展高效安全的化学防除
连续3年多次田间试验和较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3%世玛是防除节节麦的有效除草剂。秋季小麦3叶1心以上、节节麦出土后,用3%世玛375~450mL/hm2,春季小麦返青期用450~525mL/hm2,对水450~600kg,用手动喷雾器进行茎叶处理。在施药时要严格做到不漏喷、不重喷,施药后2d内不得灌水;喷药时药要准,水量要足,喷雾要细,喷洒要均匀,否则会影响除草效果或对小麦及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5参考文献
[1] 李艳红,戴率善,刘宗泉,等.小麦田节节麦的识别及防除[J].杂草科学,2004(4):29-30.
[2] 袁宝财,达海莉.严防节节麦进入宁夏地区[J].宁夏农林科技,2000(4):12.
[3] 袁文焕,李高保,王保通.小麦条锈病菌的禾草寄主——节节麦[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3):75-77.
[4] 张金兰,柯汉英,蒋有良.有害杂草——节节麦[J].植物检疫,2000(1):28.
[5] 李晓娟,胡旭亮.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12):21.
[6] 林永岭.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发生及防除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1):30.
关键词小麦田;节节麦;特点;识别;防除
中图分类号S451.22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114-01
节节麦自20世纪后期传入灌南县以来,因该草小穗头极易逐节自然脱落掉入土壤,成为田间主要感染源;加之分蘖力强,繁殖率高,遗传基因亲缘关系又与小麦相近,人工药后防除效果都不理想。致使其扩散蔓延速度较快,田间种群密度逐年增加,在麦田内与小麦争夺水肥和光照,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正确识别,及时防除十分必要。
1节节麦的发生特点
1.1出苗期长
冬小麦田节节麦出苗有2个主要时期:一是秋季出苗期,主要在小麦播种之后,于10月上中旬至11月初,形成冬前出苗高峰;二是翌年2月下旬至3月,仍有部分出苗。出苗深度不同,据在大田调查,发芽出苗的节节麦种子主要集中在3~8cm的土层中。
1.2以幼苗或种子越冬
节节麦在冬小麦田主要以幼苗越冬,也可以种子越冬。秋季出苗的节节麦冬前产生分蘖,一般分蘖3~4个,多者10个以上。分蘖幼苗和单株幼苗都可以越冬,很少死亡。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未出苗的种子还可出苗,越冬幼苗还可产生分蘖,主茎和分蘖一般都能抽穗结籽。
1.3生命力强
节节麦的分蘖能力强,生长旺盛。据调查,春季节节麦一般每株10~20个分蘖,最多达每株32个分蘖。且节节麦的
发生量随水肥条件的改善而增加。
2生物学特性及传播途径
节节麦以种子传播繁殖,种子发芽所需最低积温比小麦高,出草时间比小麦晚,10月下旬至11月形成出草高峰。节节麦分蘖力极强,单株分蘖一般3~12个,最多16个。抽穗及颖果成熟期比小麦早,每穗结实粒数一般28~40粒。其传播途径主要有3个:一是随小麦种子传播。尽管节节麦成熟期比小麦略早,并逐节脱落,但每年仍有部分成熟偏晚的节节麦混杂在小麦种子中,农民在自由购换这些未经严格机选和检验的麦种时,即可造成远距离传入。二是随风雨、水流传播。多数农户将从田间拔除的节节麦随意丢在田头、沟边、路边,其种子极易随风雨、水流近距离进入相邻农田。三是随土杂肥再入田间。清理出的节节麦种子倒入肥堆或沤粪池后,因其颖果外壳皮厚质硬,难以充分腐烂,随肥施入田间后,其种子能正常生长,继续造成危害。
3节节麦的识别
节节麦属禾本科山羊草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秆丛生,幼苗期及生长在路边的节节麦有时伏地,拔节后斜上或近直立生长。节节麦幼苗期基部呈紫红色,幼叶初出时卷为筒状,展开叶为长条形,叶片狭窄且薄,分蘖后的正常展开叶宽在3.6~5.6mm,不到小麦平均宽度的1/2;叶片厚在0.28~0.37mm,接近小麦平均厚度的1/2;抽穗后株高90~125cm,高于小麦3~10cm,成株期的茎秆有4~5个节间,节间长度自下而上渐长;叶片以倒2叶最长,基部叶片最短。穗状花絮,圆柱形,穗长11~12cm,每穗具8~15小穗。每小穗2~5粒种子。紧贴穗轴节间具长芒。成熟后的颖果外壳深褐色,皮厚质硬。籽粒卵状长圆形,黄褐色,腹面具纵沟,外形极似小麦粒,但其大小及粒重仅相当于小麦的1/3左右,平均千粒重14.5g。
4防除措施
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要有效控制节节麦的进一步扩散蔓延,并减轻其危害,应采取以下综合防除措施。
4.1加强检疫
严把种子关。植保部门和小麦制种单位要狠抓种子繁殖田的产地检疫及种子的机选工作,同时做到统一供种,从源头上杜绝节节麦随麦种传播。
4.2及早人工拔除
结合麦田管理,在节节麦苗期,最迟在其种子成熟前,拔除植株。为了做到不留后患,以防种子再次进入麦田,拔除要彻底,并将拔除后的节节麦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4.3开展高效安全的化学防除
连续3年多次田间试验和较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3%世玛是防除节节麦的有效除草剂。秋季小麦3叶1心以上、节节麦出土后,用3%世玛375~450mL/hm2,春季小麦返青期用450~525mL/hm2,对水450~600kg,用手动喷雾器进行茎叶处理。在施药时要严格做到不漏喷、不重喷,施药后2d内不得灌水;喷药时药要准,水量要足,喷雾要细,喷洒要均匀,否则会影响除草效果或对小麦及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5参考文献
[1] 李艳红,戴率善,刘宗泉,等.小麦田节节麦的识别及防除[J].杂草科学,2004(4):29-30.
[2] 袁宝财,达海莉.严防节节麦进入宁夏地区[J].宁夏农林科技,2000(4):12.
[3] 袁文焕,李高保,王保通.小麦条锈病菌的禾草寄主——节节麦[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3):75-77.
[4] 张金兰,柯汉英,蒋有良.有害杂草——节节麦[J].植物检疫,2000(1):28.
[5] 李晓娟,胡旭亮.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12):21.
[6] 林永岭.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发生及防除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