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用爱转换师生关系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关键的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长期终身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各项素质的综合培养,其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也是一直以来我们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新课改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爱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232-01
  
  我认为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来爱我们可爱的学生。
  
  1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渗透公平的思想
  1.1 要一视同仁
  教师劳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而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无论学生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如何、智力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需要关心和爱护。教师应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学生会感到受歧视,心理不平衡,对教师产生排斥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和身心发展。
  1.2 给后进生多一点关心爱护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赋予具体的爱,尤其对后进生多给予一些关心和爱护。教师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容易,爱某方面比较后进的学生困难,取得一些成功就更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成功者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爱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础和条件,是促进进步的精神动力。教师要分析原因,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多给后进生一点爱护和关心,通过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行动把教师的爱融入他们的心田,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教师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能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使他们产生追求进步的动力和行动。相反,讽刺、挖苦只能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影响教学的双边活动。
  1.3 多了解学生,加强心理沟通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教师在课上、课下,学习、生活中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学生内心世界的呼声,与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只有这样,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疏导、把爱给予每个学生,破译学生心理的密码、打通每个学生的心灵通道,排除他们各种心理障碍,师生间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会大大缩小,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己。赢得了全体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和支持,那么学生就会把感受到的爱连同自身纯洁的情感参与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主动与教师配合。
  2 尊重学生人格,体现平等的观念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一方面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是民主平等伙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教师既要热爱学生,又要充分尊重学生。
  2.1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企盼社会对自己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是今天所有成功教育的基础,尊严是每个孩子放飞希望的基石。
  尽管学生年纪小,同样需要亲人、教师以及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师的责任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诱导他们用积极的东西克制消极的东西,给予不同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的自尊得以强化。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孩子毕竟是孩子,允许学生犯错误,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要讲究策略,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既要使学生认识到错误,也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不是法官,学生不是被告,双方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统一体,利益是共同的,目的是一致的,没有理由相互不尊重。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量减少失误。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悉心呵护。作为一名教师,要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教师应采取宽容态度,适当加以疏导,不激化矛盾。
  2.2 充分信任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互尊互爱,还应该相互信任,尤其是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要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能够在品德和学业上取得进步,相信他们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还要相信他们有了过失能够认识和改正,这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年轻时也曾当过学生,渴望得到信任和依靠,应理解学生,如家长的过高期望、升学就业的压力、教师的严格要求、成长的苦恼和困惑等,能蹲下来换位思考,多替学生着想。这样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也信任教师,他们会把心理话全盘讲出来,把真心交给老师,便于老师对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了解、掌握,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和评价学生,为每位学生送去不同程度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从教师的理解和信任中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2.3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特长,教师应给予足够的尊重,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舞台、为其个性特长的充分展示创造必要的条件。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这不仅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提高升华,还能将这种体验迁移到其他方面,促进人格、品德及学业上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切记不能顽固地认为惟分有用,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赞赏和表扬学生
  哲人说:“使人前进的最大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做了一点事的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他尝着一点成功的快乐,便会渴望再次成功的光荣”。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让学生产生自信心,这份自信心可以来源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成为他们上进的动力。每个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关注和重视,希望教师的眼中、心里有他,其一切渴望得到表现和认可。这样就让我们在教育中给学生多一些欣赏吧!
  
  3 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形成方向感
  常言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严格不等于严厉,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身心和发展规律,基本适合学生的行为能力和认知水平,能为学生所接受、认可、遵循,而严中有爱、有情、有循循善诱。并以一贯之,善始善终,不怕反复,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把严格要求的目标落在实处,培养出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觉得严得可教,严而不怵,在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教诲。相反只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上,行为上,情感上的压力,多见行则难,行中有怨。通过要求加耐心,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避而远之。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爱,具体表现为教师特有的一种亲近感、理解感、尊重感、期望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本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情景;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来心灵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因。所以说,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我们要把理论落实到行动上,切实转变态度,关心爱护学生,以便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学校的音乐教育不容忽视,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充分感受到音乐对学生成长熏陶的重要性。对处在小学阶段,特别是音乐天赋还有可塑性的弦子来说,培养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是
人体消化道是成千上万种不同细菌的家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布罗德研究所目前已分离保存了近8000种人体消化道菌株的样本,并揭示了其遗传和代谢背景。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
模式,是一定历史时期、历史阶段形成和产生的具有某种约定俗成性质的标准样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辽宁省图书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和孕育了适宜于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模式.
双因素理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成果,借鉴到目前的图书馆管理中,必须考虑图书馆现有的管理机制,并需要对其中的个别因素作相应的调整,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经济全球化、以Internet为标志的高新技术及入世给我国法制建设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为我国图书馆立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世纪之交我国图书馆立法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具备特殊性.本文相应从馆藏、服务、市场方面提出三种管理模式,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actual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the value transformations of post-Soviet societ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中老年教师学习时间长,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是教育界的财富,是值得青年教师学习的对象。可是,在新课改中,中老年教师似乎并没有因为自己教学经验的丰富而成为香饽饽。相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而课堂语言又是课堂教学中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果,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