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不同温度及处理方式对食用百合贮藏效果的影响

来源 :农业科技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以探索高海拔地区食用百合贮藏方式为目标,研究不同温度、处理方式对食用百合冷库、阴凉库贮藏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贮藏条件下百合贮藏箱层间温度、百合糖含量、褐变情况三项指标,分析得出食用百合最佳贮藏方式为真空包装,冷库最佳储存温度为0.5℃。
其他文献
在小麦拔节初期喷施不同抗倒剂,研究其对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植株长势、农艺性状、产量构成三要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抗倒剂能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缩短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增加穗粒数与粒重。其中多效唑(25%悬浮剂)施药量为375 mL/hm2、挺立施药量为450 mL/hm2、10%多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施药量为600 mL/hm2时增产及抗倒效果较佳。
为明确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药后14 d叶片防效,43%氟菌·肟菌酯SC和42.4%唑醚·氟酰胺SC处理防效较好,分别为87.08%和82.88%;其次为30%氟菌唑WP、30%醚菌酯WP和4%四氟醚唑EW处理,防效分别为73.05%、72.18%和71.03%。第2次药后14d果实防效,42.4%唑醚·氟酰胺SC处理防效最好,为73.13%;43%氟菌·肟菌酯SC、30%醚菌酯WP防效次之,分别为67.99%和61.86%。综合试验结果分析,防
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大,马铃薯晚疫病易发生。通过选择目前市场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进行组合喷施,筛选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组合和喷施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80%代森锰锌100 g/亩+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 g/亩+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 g/亩+52.5%恶酮·霜脲氰(抑快净)水分散粒剂40 g/亩+68.75%银法利悬浮剂75 mL/亩+52.5%恶酮·霜脲氰(抑快净)水分散粒剂40 g/亩,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好,晚疫病的发病率最低,平均为9.5%,较T5(CK)处理低11
为筛选小麦蚜虫高效防治药剂,对3种杀虫剂进行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均能够有效防治小麦蚜虫,且防效相对稳定,具有速效性和长效性,对小麦植株生长没有影响,其中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处理速效性和长效性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防治效果好,是兼具速效性与长效性的理想药剂。
在滕州市以春播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起垄—不覆膜、不起垄—全膜、起垄—不覆膜、起垄—半膜、起垄—全膜5种栽培模式,对春马铃薯物候期、农艺性状、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起垄半膜栽培作为春播马铃薯的主要栽培模式。
为大面积推广华油杂72,开展旱地、水田不同施肥量与习惯施肥和不施肥作对照的对比试验,探索最佳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油菜专用肥(旱地、水田)最佳施肥量为750 kg/hm2,比不施肥分别增产75.6%和50.9%,比习惯施肥分别增产23.0%和26.6%,增产效果显著。油菜简化施肥可以释放出更多劳动力,本试验研究为油菜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文作者以5年生的灰枣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种植密度为8325株/hm2的密植灰枣园进行隔行隔株间伐,进而研究灰枣园疏密前后对灰枣的单株枣吊数、木质化枣吊数、叶片数、单株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植灰枣园在经过有计划的间伐后,灰枣的叶片数、枣吊数都有明显增加,特别是木质化枣吊数间伐前后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区比对照区木质化枣吊数增加53个;相比密植园,第一年间伐后灰枣的平均亩产量有所下降,亩产量下降了191.34 kg;间伐前后灰枣果实品质有所变化,疏密后灰枣果型指数、单果重有一定增加,果实单果重增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近几年发生频率明显上升,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是确保小麦安全生产的前提。2020年利用祥辰牌第三代脉冲云智能孢子捕捉仪,在山东东明对小麦条锈病病原菌夏孢子进行捕捉试验,初步实现了小麦条锈病病原菌的自动识别与分析,对指导田间小麦条锈病的精准监测与防控意义重大。
运用AMMI模型分析了2017-2018年国家北方片小粒花生多点试验荚果产量数据。结果表明,试验地点、品种、品种与试验地点互作、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试验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和不同花生品种在各个试验点的稳定性差异较大,18个试验点中山西汾阳和山东临沂分辨力较差,山东烟台和河南濮阳分辨力强。13个花生品种中高产稳产的是花育6802和冀5059,产量高而稳定性一般的是开农92和金花19,稳产但不高产的是郑农花23号。
Objec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are efficacious against ulcerative colitis (UC).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R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