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裂谷系的沉积-构造演化及其有关的油气聚集

来源 :中国科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hengf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区,本区几个第三纪沉积盆地组成了渤海裂谷系.该裂谷系的演化阶段可以划分为:(1)张裂前的区域上隆阶段.(2)初始张裂阶段,(3)早期裂陷阶段,(4)强烈裂陷阶段和(5)衰亡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其不同的构造活动方式和不同的构造岩性组合而相互区别.这些构造岩性组合可以划分为:(1)火山岩-红色碎屑岩组合,(2)蒸发岩组合,(3)构造砂岩-泥岩组合和(4)类磨拉石组合. 这些裂谷盆地在快速沉积作用下,充填了巨厚的沉积岩.由于生油母岩巨厚,地温梯度较高,并具备良好的圈闭条件.所以它们是
其他文献
本文求出了大雷诺数平稳湍流中悬浮颗粒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及速度平方的平均值,讨论了湍流脉动对颗粒的“带动程度”与湍流特征参数及颗粒参数的关系.给出了“完全带动”(即流体的速度与悬浮颗粒的速度相等)的统计判据.
期刊
本文对淮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综合研究.文中首先描述了几个新种,继而对地层和动物群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地层名称,一个过渡型生物区和一个宿县动物群(古菱齿象——披毛犀动物群),并进行了论证. 最后,文中总结出一个原则——性状接引,它的部分内容受分子生物学的启示和运用,指出了“新征先驱”和“祖征孑遗”之间的关系.
期刊
本文报道了北京、四川郫县和西藏拉萨地区的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所用仪器是阿斯卡尼亚GS-15(No231)重力仪.北京地区观测378天,四川地区观测94天,西藏地区观测194天.资料分析采用363个波的Venedikov调和分析法.所得结果单位权中误差σ小于5微伽,主要波潮汐因子δ及相位滞后κ的中误差M.S.E(v)一般小于0.5%及0.3°.三个地区观测结果表明:主要波δ值的区域变化不大,各个地区
期刊
从流感噬血杆菌三个株系中分离到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命名为HinP_1 I,HinS_1 I和Hin S_2I.通过聚乙撑亚胺去除核酸,硫酸铵沉淀,依次通过磷酸纤维素柱层析和肝素琼脂糖柱层析,已把HinP_1 I初步纯化.在纯化的酶中,测不到掺杂的核酸酶活性.如同限制性内切酶Hha I,Hin P_1 I的识别顺序是GCGC,但是两者的切点不同.HinS_1 I和HinS_2 I酶解λDNA的图谱也同
期刊
本文提出了在黑洞吸积盘中有可能存在受激复合发射机制,这种机制将出现于具有迅速冷却区的吸积盘中.这种盘将有相干的H及HeI的线发射.这一模型可以用来自恰地解释所有迄今得到的关于SS433的观测事实.
期刊
为了微波遥感大气温度、湿度、压力层结和云雨要素,用5毫米-3厘米微波辐射计接收大气微波噪音。用5毫米波段遥感10公里以下大气温度、压力层结,与无线电探空仪探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在5公里以下,温度偏差为2-3K,气压偏差<2毫巴.用1.35厘米波段遥感大气湿度层结和水汽总含量,与探空资料比较,水汽总含量偏差为3%。并用5毫米(54.4千兆)和1.35厘米波段联合观测进行了大气温度和湿度的遥感实验。最后
期刊
亚欧大陆区地震以浅震为主,散布成面,其地震频度、b值和复发视周期等均与环太平洋地震系显著不同,称其为亚欧大陆地震系.按地震的强弱和疏密的分区以及密集的排列,可分出地震的区、带.中蒙、伊阿巴、地中海三个地震区东西连接横贯大陆.它们又以经向中轴线分左右半区,在地震的多少、地震带的走向和地震机制等方面均表现左右反对称的关系.关于大陆地震的动力问题,本文强调惯性力等体力的主因地位.
期刊
本文在静态延展外源的情况下,得到了SU(N)杨-Mills方程的广义静态解对时间依赖的一般形式.文中证明了存在一个规范交换,它使变换后的势与时间无关,即为狭义静态解.也证明了,只要静态球对称的延展外源在空间某一区域是不均匀的,SU(N)静态广义球对称解就是库仑解.
期刊
本文对1979年3月27日日面西边缘上的拱状耀斑的形态特征和其中出现的很少见的H_α亮核“对”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H_α亮核“对”出现的形态特征和磁流力学不稳定性的关系,认为它可能为腊肠型不稳定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观测证据.
期刊
本文用细胞内记录方法系统证明了在维生素A贫乏条件下培育的丽蝇视细胞的光谱灵敏度随蝇龄而增长的规律.并证明了变异型白眼丽蝇及维生素A丰富的条件下,所发育的丽蝇紫外灵敏度与蝇龄无关.文中还讨论了昆虫紫外视觉的机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