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春天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3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鸟鸣叽叽喳喳,梦做得零零碎碎,老人又累又乏,决定还是醒来,到门口去坐坐。
  找出他的代步轮椅车,朝门口的人行小路推去,道路规整洁净,行进并无大碍。即便如此,老人患肺心病已多年,走不了几步路就喘得厉害。老人推推停停,累了,就坐在上面歇歇。而老伴还在屋里,就着还没移走的阳光,磕绊着继续摸索那些仿佛永远都干不完的活儿。
  阳光披拂,顿时轰轰烈烈、铺天盖地向着老人翻涌。鹅黄,灿烂,和风与蓝天,在浓郁的花香里,在殷切的熙攘里,老人高兴了,微微仰起脸,脸庞也年轻了。然后,他像个小孩,摸摸头,把戴了一冬的棉线帽子摘了下来。
  “爸,你怎么出来了?”身后,传来大惊小怪的埋怨。不用转身,老人就听出来了,是小儿子的声音。不容分说,他被扶着,再次坐到轮椅上。
  “你怎么又穿这双破旧的棉鞋?”儿子半跪在他的轮椅前,有心疼,更多的是责备,“我前几天给你买的新鞋呢,还有二姐她们也都买了好多双,你怎么不穿,留着新的落灰、变旧,被老鼠咬的可是?你看看这,都脏成什么样了,扔吧,你又不舍得,别人看了,会怎么说我们做子女的?”
  老人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不敢对视儿子的眼睛,只偷偷掀动眼皮,瞅着局促的双脚,不自然地搓着,却又无处可藏。
  “还有这衣襟子,我的天,爸……”儿子站起来,叉着腰,有点气急败坏,又有点无可奈何,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原地转了两圈,然后把腰弯到老人胸前,试图用手揩掉胸前衣襟上吃饭沾上的红芋泥、饭粘子。
  “你……今天怎么来了,不是……得上班吗?”老人依然把头低到胸前,看儿子的大手在眼前来回擦拭,想转移话题。
  “有个朋友住院了,我去看一下,一会儿还得回单位……这样,爸,咱回屋去,路上不安全,还有风,别再吹感冒了。”
  一样的不由分说,又把老人往回推。
  小区新房子的门前空地上,阳光朝着西北方向移动,前排的建筑阴影如一片阴云覆盖过来,光,所剩无几。
  “爸,你坐着好好歇息,困了就回屋里睡觉,我跟饭店打过招呼了,每天专门有人给你送,你要按时吃,别吃甜的,买的牛奶也要记得喝,那个棉鞋,还有身上的破夹袄该扔的赶快扔了,你不舍得,下次来我们给你扔。爸,我走了,过两天再来看你,别到处乱跑,就在门口坐着,哪都别去……”
  老人望着车子绝尘而去,低头重新看看脚上的棉鞋,他不生气儿子对他的埋怨,活到九十岁,老旧的他,过着老旧的日子,穿着哪怕老旧的棉鞋,能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闻闻花香,吹吹野风,对他已是莫大的恩赐,新鞋子的幸福应该留给儿孙。
  老人又低头看看衣襟,也学着刚才儿子的动作,用袖口试着来回擦拭,饭渍已经浸入布的纹理擦不掉了,他知道自己吃饭费劲,这费劲也不知是从哪天开始的。汤汁、菜叶、饭粘子哩哩啦啦从下巴一直到胸口衣襟。当他吃完饭随便找了块不知道是擦桌子的抹布,还是别的什么看不清布纹的毛巾擦拭的时候,他才不气的,甚至有点和这“费劲”老来伴的感觉——生活里相伴他的,不就是越来越多的“费劲”吗?吃饭费劲,穿衣费劲,走路费劲,年轻时提枪上马的爽利日子过完了,他岁月无多。
  隔着一条路,油菜花的香气仍试图顺着风朝这边刮,可是老人闻不到了。不远处,行道树下,国粹麻将的声音噼里啪啦,可是老人听不到了。他在刚才擦拭衣服的时候,擦着擦着迷糊着了,头歪向一边,样子更老了、更老了。
  老人有六个子女,他们都在相应的时候,如蒲公英的种子,飘散着纷落在皖北相城各处,只剩下他和老伴,頂着突兀的空虚,固守原地——所谓的原地也只是老两口彼此身旁而已。真正的原地老家,早就在十多年前的大拆迁、大开发、大建设中被夷为平地,那承载着数代人气息的土墙、青砖、泥瓦,那在晨光的熹微中袅袅升腾着的炊烟,以及被岁月打磨得光滑锃亮的石板井口,都只能在余生的记忆中找寻了。对于一个已经彻底消失了的村庄,一旦出发,此生将再无返回的可能。回忆,连个落脚点都没有,只能从此在梦里悬浮着、漂泊着,眠而不休,筋疲力尽。
  就在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晌午,老人坐在轮椅上,逆着阳光安睡,恍惚的影子缩在脚底,小小的一团。也许是头低得太久,被憋住了,他突然抬起头,眼睛并未睁开,只是长长地换一口气,这口气,不轻不重,仿佛,也只是仿佛,惊落了这万顷春天里的一片花瓣。
其他文献
城市的早晨,来得特别早。  这是一家三甲医院,门诊大楼外,门诊大厅内,到处人头涌动,有那么一瞬间,竟以为自己仿佛置身于春运期间的火车站。上午的就诊号很快就放完,拿到号的人涌向候诊大厅。大厅的长椅上,早已挤满了人。那些没抢到座位的,或站着,或蹲着,或直接坐在地上。楼道里闹哄哄的,闷得人有些头疼。避开人群,靠在墙角,默默地盯着LED 屏上滚动的名字,等待叫号。  终于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赶紧起
期刊
在儿时,我最喜欢去的地方,要算是宜山老影剧院旁担水巷里的宜山兽医站了。最喜欢的人,除了母亲,就是宜山兽医站的站长——银花阿姨。母亲当村妇女主任时,银花阿姨是临村妇女主任的朋友。  每次银花阿姨到我村里给猪看病时,即便我家里的猪没病,她也会到我家坐坐,跟母亲拉拉家常。她好像特别喜欢我,每次过来总会带一些糖果之类的给我吃,即便有时忘记带了,当我习惯性地伸出小手向她要时,这时她便会忙不迭地满药箱里翻寻,
期刊
我忧心忡忡地路过洋湖小学旁边时,突然,一种敦厚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小文,你从哪里来啊?”是舒大爷在喊我,虽然离开舒大爷家四年多了,但他的声音依然很熟悉。  “爷——”我连忙停住双拐,扭头喊了一声,说,“我从公社来。”  “找公社干吗?”舒大爷迅速走出屋子,来到我面前,关切地问,“你不是在读书吗?应该读高中了吧?”(舒大爷家就在小学边,读小学时,我寄宿在舒大爷家)“是的,高一刚读三个月,我妈妈就病
期刊
黄花子、曲曲菜、猪耳朵,看起来土气,听起来老旧,但在那过往的饥荒年,生活在西北这片土地上的庄户人,却把它们当作全家的救命菜呢。  我也是从饥荒年过来的一员,对于黄花子、曲曲菜、猪耳朵,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一见到它们,便感到亲切,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知不觉间,便勾起了我对过往饥荒年的种种回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乡下娃,虽然没有经历过饥不果腹的苦难岁月,但也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
期刊
刚刚立秋,白天还是酷热,可是时节就是有情。到了傍晚時分,微凉的风开始吹散白天的燥热。窗外明晃晃的日光,在秋风起时,收起了热度,留下温和的余光。这是一个冷热开始交替的时节,白天的热情不减,夜晚的凉风已轻轻而至。  天气一天天在渐变,变化之微,以至于人们不易察觉出来,而只有秋高气爽的天气到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入秋。此时,热烈激情的夏,已渐行渐远,肃杀萧瑟的冬,还在后面。秋天正天蓝云淡、宁静清凉,乃是一
期刊
平时我们是住校,高考前半个月,学校一放假,我就搬上铺盖卷准备回乡下,正发愁高考期间没处住时,班里一个女同学邀请高考三天可以住在她家。我高兴极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飞奔回家。  从学校回来,原计划好好把课程复习一遍,可是看到父母每天下地干活,自己于心不忍,便骗了不识字的母亲,说自己的课程已倒背如流,不用复习就能上大学,每天随父母下地劳动,晚上回来浑身散了架似的,倒头就睡。那段时间是农村最忙的时候,
期刊
清晨的阳光得跨过高高的山峰,才能将窗户敲开。  牛铃声传来,是爷爷赶牛进山食草。  山里到处是湿润的泥土和青嫩植物的气息。山里的青草得天独厚,出生环境优渥,见风长,野性足,满山坡跑,茎硕,叶肥,茂盛。但以牛的智慧,还没有聪明到能像人一样,饿时亲手做汤羹,自觉走进大山,再回归牛舍。牛的表现自始至终就像一位路盲,或横冲直撞,或磨磨叽叽,或误入田间菜园,没有一回能好好朝着山道的方向走。后来,我细心观察牛
期刊
时针拨回到六年前的国庆节,白天,我帮家里平整一块地。一个下午,我挥汗如雨,将一块巴掌大的高低不平的地整得平坦,累是累了点,心中却是快乐的,因为劳动最光荣。晚饭后,我准备去洗澡,却感觉身体在“闹脾气”,肚子极不舒服。当我蹲在厕所里时,却又没有了要如厕的想法,只是莫名地想呕吐。“这是什么鬼病?”痛不那么痛,胀不那么胀,一个词概括:难受!  我下楼去喝水,想缓解病情,刚喝一小口水,便一顿呕吐。老婆叮嘱我
期刊
她的一生应该是被嫌弃的吧!  那年,她到了入学的年纪,外公外婆却不曾有送她入学的意思,她反复哭求,并许诺每天放学后割一背箩草回来。遗憾的是,两位老人冷冷地甩出一句:“一个女孩读什么书!”每每说到此处,她的眼睛总是微微泛红。或许,这是她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男孩与女孩之间,生来就有着云泥之别。望着同龄的男孩背着书包走进神圣的学堂,她的泪一定一次又一次往心里倒灌如海水吧?  决定不顾一切嫁给父亲时,她的悲
期刊
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的西郊。  可是你晓不晓得离草堂不到100 米的訇然问世的唐代市井遗址呢?时光之云回溯到2001 年,辛劳的人们在成都杜甫草堂挖掘地基铺设下水道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迄今为止巴山蜀水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处唐代文化遗址,今天我站在围栏外面,注视三口砌有井沿的水井和7 处面积工整的唐代房屋遗址,想象着当地原住居民的来来去去。  一妇人在井口汲水,有几孩童在街沿上嬉戏打闹,清癯而孤高的杜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