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入学前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guo3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方来,男,安徽安庆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课程学。
  关键词:历史学习兴趣,新课程,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457-6241(2008)07—0020—03
  
  在传统的有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一般比较注重教育理论,却往往忽略了学习主体对课程的认知对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中心应把学生对历史课的认知和评价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此次问卷调查是安庆二中历史组向安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的《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起源、发展及培养的问题的研究》课题的初期研究阶段部分,希望使研究者了解安庆二中高一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及历史教学各个环节的认知评价的基本情况,对学习历史课程的意义和功能的认识程度,特别是了解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动机。安庆二中是安徽省新课程样本学校,作为“新课程样本学校”的教学实践者们,企图通过分析和研究影响历史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各种可能的因素,找到历史教学中具有规律性或时代性的东西,并为中学历史新课程在安徽省及在安庆市的推广和实施提供建设性意见。
  此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学科兴趣及兴趣点;历史知识的来源;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学科的社会价值;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系。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安徽省安庆二中高一学生。使用分层抽样方法,即在高一学生中选择两个层次的班级一两个实验班和两个普通班,四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5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兴趣方面
  1.在问及“进高中前你对历史有兴趣吗?”时,49%的学生回答有兴趣,44%的学生回答一般,7%的学生回答没兴趣。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对历史有兴趣,说明学生对历史课还是有相当大的学习兴趣。
  2.影响学生历史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历史兴趣的源头是多样的。在回答“进高中前你对历史的兴趣源于什么”时,53%的学生源于课外读物的引导,49%的学生源于影视作品的激发,33%的学生源于历史课吸引。进一步分析表明,要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对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回答历史兴趣源头时,父母的职业和情趣的影响仅占5%,这说明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历史兴趣的激发或引导是不大的,公民的历史人文素养不高,历史学科长期被家长和社会视为“副科”“小科”,甚至是无用的学科。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历史的轻视直接导致年青一代对历史学科兴趣的淡薄,导致历史学科地位边缘化。
  其次,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动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历史的教育功能和现时价值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主要动因。调查中有56%的学生认为历史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51%的学生认为历史为自己提供了与人交流的谈资,4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为人处事时可以借鉴历史上的人和事,36%的学生认为历史可以起到辅助语文等其他学科学习的作用。历史学科的人文性质,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在于弘扬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精神。事实表明,虽然社会上对历史学科有种种偏见,但在潜意识里,人们对于历史教育的功能和学习的价值及意义仍是不可否认和抹杀的,这正是历史学科有顽强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另一方面,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在问到“进高中前你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什么”时,79%的受调查者认为来源于历史教科书,而同时问到“进高中前你对历史的兴趣源于什么”时,仅仅33%的学生认为是历史课的吸引。在回答“进高中前的历史课最使你郁闷的是什么”时,6l%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历史知识记不住,25%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不生动。
  进一步分析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来源于历史教科书,同时仅有1/3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历史课;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感到头疼的是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1/4的学生受教师上课不生动的影响。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受教育者应被动接受知识,把儿童当做知识的容器,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受教育者,表现出来的就是知识的死记硬背。可见,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把握好历史课堂这个小舞台,教学目标不仅仅重视基础知识的实现,也要把教学过程与方法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而非仅仅是手段,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到教学的和谐统一,这样,教师不仅上课生色不少,而且历史知识也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死东西,而是鲜活的。
  
  (二)对教科书的期望方面
  在受调查的对象中,79%的学生认为进高中前历史知识主要来自历史教科书;在问及“你曾经最喜欢的历史是什么”时,55%的学生选世界历史,52%的学生选中国历史,其中,33%的学生喜欢政治斗争史,29%的学生喜欢文化发展史,17%的学生喜欢经济生活史;在问及“进高中前的历史课最使你郁闷的是什么”时,有24%的学生认为历史课本不好看。
  深层次的分析表明,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科书虽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最直接的教学资源,因此,教科书的编写不应只是呆板枯燥的,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新教材要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便于自学方面下工夫,如导语引人入胜、内容图文并茂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过程中大胆处理教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历史课程评价方式的认知方面
  在问及“历史对你曾经有过哪些帮助?”时,39%的调查对象回答:为进高中挣了不错的分数;在问及“进高中前的历史课最使你郁闷的是什么”时,有20%的受调查者选择是“经常考试”,11%的受调查者认为是“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进一步分析表明,如果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让学生自主地自如地学习,仅仅是为了升学挣分,或仅仅是为了考试,仅指望应试研究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主张,会违背了历史教育的基本主旨,既不会使历史教师更接近历史教育的本质,也不会使学生增加一些学习历史的真诚和志趣,相反,过分强调应试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势必会加剧历史教学的功利性,进一步缩小历史教育的视角,使它与学生的智慧和人生无缘,自然也与学生的发展无缘。一句话,历史教育可以不需要应试,但不能没有文化。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 施的新的评价模式。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测验试卷中体现和反映的那些分数。由于评价对教育教学在现实实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因此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兴趣,就必须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不以学生试卷中的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而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准绳,强调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
  
  二、建议
  
  综上所述,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下几点需注意:
  首先,要注重学科课程建设,课程资源的自觉开发和利用已迫在眉睫。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历史课程资源是指相关的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遗址等。其实,在过去的课程实施中,一些教师已经在不自觉地使用,也就是说课程资源是一直存在的,而且被开发和利用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更要主动自觉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其次,历史老师要提高自身修养,要多读书,走专业化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介绍到中国教育界的“行动研究”理论的实质是“教师即研究者”,是以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为主体的一种主动性和反思性研究理论,其特征是参与、改善、行动和反思。行动研究的理论对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问卷调查中,认同历史课吸引力的仅有33%;另有25%的受调查者认为郁闷是因为老师讲课不生动。这一切都给历史老师提出新的要求。一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离不开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的教师,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他的水平和风格直接决定课程资源使用的质量。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读自己的专业书,还要多读适应新课程的理论书籍,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自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这是专业化最基本的要求。
  再者,坚定不移推行和实践新课程,努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和谐课堂的形成。这与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兴趣直接相关。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要特别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能像传统教育那样一家言、一堂言,而不注重学生的反应,课堂教学方式要尽力多样化。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中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历史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有着千丝万缕、颇为复杂的联系。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不仅受到历史教育改革各个环节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其他环节的改革,因此,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促进和谐课堂的形成。
  附录:有关进入高中前历史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总共调查样本255份)
  对以下提问,你只需在认可的答案后面打上对勾。有的问题可以多选。
  1.高中前你对历史有兴趣吗?
  A.有(125人)49%
  B.没有(17人)7%
  C.一般(113人)44%
  2.进高中前你对历史的兴趣源于
  A.历史课的吸引(84人)33%
  B.课外读物的引导(135人)53%
  C.影视作品的激发(125人)49%
  D.父母的职业和情趣的影响(13人)5%
  E.同伴的感染(26人)10%
  F.其他因素作用(55人)23%
  3.进高中前你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
  A.历史教科书(202人)79%
  B.课外读物(145人)57%
  C.影视作品(119人)46%
  D.老师的讲授(159人)62%
  E.网络游戏(24人)9%
  F.其他途径(38人)15%
  4.历史对你曾经有过哪些帮助?
  A.为人处世借鉴过历史上的人和事(118人)46%
  B.辅助过语文等其他学科的学习(91人)36%
  C.丰富了精神生活(144人)56%
  D.提供了与人交流的谈资(131人)51%
  E.为进高中挣了不错的分数(99人)39名
  F.其他作用(45人)18%
  5.你曾经最喜欢的历史是
  A.中国历史(133人)52%
  B.世界历史(140人)55%
  C.经济生活史(44人)17%;
  D.政治斗争史(84人)33%;
  E.文化发展史(74人)29%
  F.其他历史(63人)25%
  6.进高中前的历史课最使你郁闷的是
  A.对历史知识记不住(1 56人)61%
  B.老师讲课不生动(64人)25%
  C.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27人)11%
  D.经常考试(52人)20%
  E.历史课本不好看(60人)24%
  F.其他原因(65人)25%
  
  责任编辑:豆艳荣
其他文献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小调皮和爱捣蛋的孩子,常常会做一些搞怪的事情引得其他孩子哄堂大笑继而纷纷效仿,整个班级会因为他们的“杰作”显得无比吵闹,根本停不下来。面对这种状
在二十一世纪谈论诗性,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是迟到者:与屈原、荷马、李白、莎士比亚相比,当代人似乎已经错过了诗性丰盈的时代。的确,诗集已经缩减为书店里的少数族裔,但这必然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一种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因此也具有单调性.单调性是数列的一个重要性质.一般地,如果数列{a_n}满足:对任何正整数n,若a_(n+1)>a_n(或a_(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者,出其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问题的提出设{an}是公差为d(d≠0)的等差数列,{bn}是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求{an·bn}的前n项和Sn.这种类型的数列求和其常规的解法是“错位相减”.教学反馈中,我们发现
凡在我班任教过的老师都会认为,这是“刺头”爆多的一个班级。初一刚进来时,“刺头”宝宝们尚年幼,陌生的环境,新奇的事物,通常老师板起脸来,训斥一顿,还能被唬住一阵儿。但现在初二了,宝宝们个头儿长了,胆子也大了,就没那么好糊弄了。因此,经常有科任老师来向我抱怨、告状,而且戏言:“刺头”宝宝们只有在我的课上才会装成乖乖小绵羊。而每每这时,我只能在心底苦笑。有很多事情,其实并不为大家所知。  伟,就是一个
暑假期间,2008年暑期毕业的一批学生来看我。一个学生说:“我记得您说过的一个故事,是一位记者与一位放羊娃的对话。视野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一定的视野,生命只能是在放羊
本文在建立了五种被动的动力减振器 (TMD, TLCD, LCVA, C TLD, R TLD)对高层建筑结构脉动风振反应控制的统一方程的基础上,导出了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脉动风振反应控制效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注重讲的作用。本文论述了课堂教学中“讲”在开端处、精当处、关键处、最难处、每一处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In class teaching, full attention sh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