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私立高校董事会管理制度与借鉴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uangwu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形成了独特的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该制度立足于西方大学的先进经验,借鉴了美国的大学董事会管理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私立高等学校董事会的形成并不是一味地抄袭西方的经验.而是结合了当时中国具体的文化背景,这就使得该制度得以在中国逐渐成型,其呈现了鲜明的中国本土化色彩。研究民国私立大学董事会的外发与内生性因素.对于我国教育管理制度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发展碳汇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森林碳汇投资是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热点经济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省碳排放和森林碳汇总量的分析.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江西省碳排放、森林碳汇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并利用脉冲分析方法对碳汇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宏观经济发展对其它因素的脉冲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江西省现有的碳汇总量已经远高于其碳排放总量.表明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江西省具备森林碳汇投资的空间。
流域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流域农业系统中,社会、经济与生态因子之间以及这些因子与外界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流域农业系统要素与结构分析,要达到流域农业系统的功能耦合。就必然要进行生态补偿。流域农业补偿是多元化的补偿。补偿的核心是水资源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即流域农业水资源的受益方要支付相应成本,受损方要得到合理的补偿。以湘江流域为例。分析生态补偿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究湘江流域农业系统优化的对策建议。
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中国大陆地区的规模以上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就此展开研究。整个研究采用计量经济的研究方法.通过指标确定、数据收集、模型构建、模型分析这四个步骤,从VEC模型角度确定了中国大陆地区规模以上企业融资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对策与建议。
中国近代律师制度是清末改制效仿西方法制的产物。该制度的引进既是源于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内在诉求。也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刺激,并且有着力倡律师的观念和思想氛围作为精神支撑。清末律师制度滥觞于《大清民事刑事诉讼律草案》,但因过于激进,该草案遭致流产,致使其后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不得不后退一步。之后律师的法律地位在《法院编制法》中得到正式承认。1911年《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和《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正式确立了律师制度。中国近代律师制度的发展史对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清末实施强迫教育过程中.弥漫着的是急于求成的气息,操之过急成为最主要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学部、栽沣等要员及各地三个方面。促动强迫教育实施的动力中.活跃着舆论界的身影,舆论界成了关键推手.这对清政府政策抉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清末社会中一方面是舆论界极力倡导强迫教育,另一方面则是民众毁学风潮泛起,清政府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受制于舆论势力,力压民意,急于推行强迫教育,其结果则是欲速则不达,并最终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和快车道。
对待和处理会遗门问题。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处理会道门问题的过程中,中共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群众工作政策与策略.有效地保证了斗争的顺利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孤立首领与争取群众并举,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以及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三方面。孤立首领与争取群众并举.体现了对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正确区分,决定了处理会道门问题应该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是从思想上瓦解会道门组织的重要途径;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正确地区分了会道门问题与宗教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斗争的针对性。
公共领域理论为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同时也为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群众基础。然而哈贝马斯论述的公共领域理论是特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公共领域。在国家和社会一体化的过程中,公共领域也发生了结构上的转型,从而导致曾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公共领域也发生了功能的转变。本文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欠缺与重建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唯有培育出具有真正批判性的公众.才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公共领域.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当前世界思想文化多元趋势不断强化,要重建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审美话语,就必须明晰“道”之要义。本文试图在阐明“道”的传统哲学要义基础上,回溯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路径.以此恰切把握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的历史源流.进而克服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的失语症,建立一套属于自身而非西方“拿来”的话语体系。
本文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弘扬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补益当今存在割裂知识弊端的“学科教育”或“专门教育”,通过充分挖掘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并将其转换为大学“道德个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推进为我国大学的人文建设。
中国现代文学抗战叙事中塑造了一批挣扎在个体爱欲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女性.她们最后关头虽然选择了民族主义,但个体爱欲的受挫使她们陷入疯癫或濒临死亡的处境中.这种发生在善与善之间的悲剧冲突导致女性“精神的分裂和自我损耗”.显示出战争蕴含的极端性和矛盾性所带来的全部残酷性,以及侵略战争本身的反人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