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qs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载体,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与信息媒介,因此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致力于提升全体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要通过阅读教学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发展思维、积淀语感,并通过阅读教学学习写作,增强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途径
   阅读就是借助文本的语言文字,从中获取诸多信息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认识世界的丰富多彩,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享受审美体验,接受某种熏陶与教育,提升语文素养。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字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要倾吐,当然要有倾吐的东西,腹内空空,怎么吐都吐不出东西来,所以,吸收存纳唯一好办法。对于阅读来说,吸收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积累语言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语言的学习,学生的基础不是零,因为学生上学前就能够很熟练地应用口头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了,但文字的学习就不是这样了,他们虽然在上学前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但对其音形义的准确把握还是很浅薄的。语言先于文字,它是文字产生的基础,也是文字就像的基础,文字属于书面语言的范畴,学生的口头语言为他们学习书面的文字有非常大的帮助。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集中识字,在生字教学中拓展语言,还要在规范化的语言文本中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规范文本不仅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还包括经典的文言文。语言文字的积累,方法多样又灵活,其中,识字教学中除了按照汉子造字中的象形、会意、指示、形声等方法外,还有拼音识字法、换偏旁法、形近字比较法,生活识字法、随文识字法等,教师都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处的学段选择最佳方法进行教学的。当然,语言文字的积累光靠识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识字工程中,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语言文字的应用,比如,用生字进行拓展性的说话训练,用一组词进行写话训练。比如背诵课文,积累语言也是非常好的方法。真正的阅读教学,都是借助文本进行的,文章中不仅有需要识记的生字,需要学会的词语,还有需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又如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等。这些句子的学习就是在文本中感知、领悟后通过尝试应用而积累的。识字量越大、词汇越丰富,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就阅快越准越深,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教材中课文熟读成诵,还要鼓励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最起码要把标准中规定的课外阅读篇目读完,完成标准规定的最低阅读量,还要鼓励学生不光学习规范的文本语言,还需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学习他们的乡言土语,感受他们的表达情趣,以此拓展自己的语言积累渠道,丰富自己的积累,绝不能在推行普通话的时代,鄙视方言,鄙视乡村人的语言方式与语言应用技巧,要在他们的淳朴表达中感知语言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及其语言应用的灵活性。
   二.在阅读中丰富文化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人类在生活中创造的许多文明,形成了许多不朽的灿烂文化,这些灿烂文化,一是靠口头语言代代相传,一是靠文字永远留存并不断传承。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独特的语言文字,汉语是在我国是应用人数做多的语言,所以,我们的民族以汉语为主体,包容少数民族语言。要毁掉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方式摧毁他的民族语言。语言一旦摧毁,文化就没有传承了,文化断裂了,一切就不复存在了。汉语是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热爱汉语,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就是热爱爱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就是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来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经典的文章,传承的不仅仅是故事,不仅仅是风土人情,还有深厚多元的民族思想、民族创造、民族价值。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还能够让学生体验人文情怀。它的人文情怀说到底就是文化的熏陶。我们在爱的关怀中学会爱己爱人,在恨的情境中明辨是非,除恶扬善,促进人类文明。我们在阅读中,不仅认识了自己,还认识了古今中外,提高着自身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精神成长。小学阅读教学,不是要我们专门进行文化教育,而是透过文本的阅读,在一点一点的感知中了解文化、理解文化,自觉不自觉地传承文化。文化是附在语言文字中的,我们通过阅读所得到的体验,常常不是语言文字本身,而是语言文字里蕴含的某种文化,比如,我们为什么阅读后会哭泣、会愤慨、会大笑、会激动、会热血澎湃?是因为那里的人物与故事触动了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久存着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起到了催化作用,而我们的价值观是从何而来的呢?是从长期的阅读或者生活中得到的,这种价值观的真谛是一种文化。小学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或者思想教育,重点落在文化的感知与领悟上。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文化意识,有文化传承的责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开拓学生视野,宽广学生胸怀,促使学生提升思想修养与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在阅读中发展思维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即没有思维也就没有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结果,所以阅读教学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只有思维高度发展了,语言才能随之高度发展。思维是大脑活动的心智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始于客观事实与客观形象,比如,面对自然中的景物,大脑就会在自然景物的刺激下活动起来,思考“这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从何而来”、“有什么作用”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这种发问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的,先天的属于生物本能,后天是有意培养下的结果。因此,发展思维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凡语文学得好的人,思维能力都比较强,因为,思维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语言,语言是语文的特质属性,因此,课程标准说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無怪乎人们常说“人生聪敏识字始”。阅读文本的产生,是思维驱动下的语言结果,作者描写的、叙述的、说明的、议论的,都是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是思维过程的展示,有经验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问学生:课文写了什么?这个问题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能引领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而文章内容常常不是一个点,而是许多点连成的一条线,一条线线统领下的面,只有把点找出来,形成线,把线上的东西构成面,才能对文章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这就是思维活动。有经验的老师还会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呢?这个问题就是透过内容的深层思考,我们称之为理性思考。这种思考揭示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如果说“写了什么”是形象思维,那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就是抽象思维,而这两种思维就是思维的一对翅膀,这一对翅膀煽动起来,思维才能飞翔。因此,阅读教学要借助语言发展思维,反过来要借助思维发展语言。问题教学法之所以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母法,就是因为它是开启思维活动的闸门,又是促进思维活动的驱动器,只有思维活跃起来,教学工作才能有效推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学与思的关系,突出了积极思维在学习中重要性。当然,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属性,语文教学不是囊括百科的问题解答,它要解决的是语文问题,而语文问题主要还是语言问题、文化问题,要用思维推动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与理解,用思维推动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切莫过多的纠缠于其他学科的一些关乎科学的问题,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语文的道路上运行。
   四.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语言具有模糊性和多样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所以,它常常是教师讲不清楚讲不明白的,比如一个“红”字,本义是色彩的表达,还有许多引申义,其中“红遍全球”就是某种现象的表述,也有心绪的表达,如“心中红火燃烧”,等等。再比如,一个“爱”字,到底是淡淡的愁绪,还是浓浓的快意,还是切肤的感受,需要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体验。所有这些,就是语感,即对语言的直接而又敏捷的感悟。这些感悟,是老师无法给学生教会的,只有学生阅读的多了,对生活的体验深了,才会增强这种感悟能力,也就是说,语感是教不会的,它是阅读与生活积淀中自然生发的。阅读教学中,同样一句话,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读法,这说明他们对句子中的词语有不同的感知,即语感内容不同。比如“我看见他笑。”这句简短的话语,有的同学重音读“我”,强调生发行为的主体是“我”,即“我”发现了“他笑”这一现象;有的学生重音朗读的是“看见”,强调的是“我”的行为方式“看见”;有的学生重音朗读的是“他”,强调的对象是“他”,说明“笑”的对象是谁;有的学生重音读“笑”,强调“他”的情态。这种语感,就是生活体验所得的。阅读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常常通过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字一词总关情!教师在朗读中,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强调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内涵,这就是语感训练的好方式。
   语文素养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阅读教学要在每个节点上选择重点内容,螺旋式的推进。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全球化的发展,文学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全人类的瑰宝。因此,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加强翻译的准确性以及艺术性都是十分紧要的。不同的地区有着天差地别的文化背景,这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地域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原著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情感在转换了一种语言后与读者产生截然不同的化学反应,大大降低了原著的文学性及艺术性,甚至
内容摘要:“大名冠小名”现象已然为学界广泛认同,此文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溯源《古书疑义举例》,举出“以大名冠小名例”条目中各用例间的矛盾现象,加以考辨,提出猜测。同时尝试回应部分学者对于将“大名冠小名”现象归入“正偏式”分类的质疑,并提出新的分类建议,以期进一步明确“大名冠小名”词的内部结构。最后,汇总学界对于“大名冠小名”这一词汇现象的研究现状,并加以评析。   关键词:大名冠小名 综述 古
路易斯·德·贡戈拉(1561-1627)是西班牙“黄金世纪”的杰出诗人,是西班牙“夸饰主义”诗派的创始人,也是欧洲巴洛克文学的重要人物,其诗歌在西班牙语文学及世界文学领域影响
高效高质量完成《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观目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是高校的通识课,课程的核心要素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信息时代,打造大学语文“金课”,建设高校一流课程是中国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对实现华夏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课” 语文 教师 学生 信息   随着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信息对全球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处理及传播的速度以成倍的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21世纪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人类的生活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于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幼儿园开始的相关教学也被提到了重点关注的地位。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语言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既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是能够帮助完成其他学科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和方式。通过在当下幼儿园语言文学教学的调查现状来看,我国幼儿园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开端,其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方向.语文作
双字调是语音组合中的最小单位,也是语流教学的基础形式.为探究双字调教学的有效策略,文章以6名孟加拉国留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行双字调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模态教学法、
内容摘要:基于《诗歌朗诵技巧》中“词的朗诵”要求,我们对词义浅易的《行香子》进行朗读脚本设计:先从词牌名入手,体会该词的上、下片换韵、对仗工整、结构严谨的特点。再重点品读上、下片的尾句,指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读出该词尾句点情的韵味。接着根据“正向强化”和“反向强化”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赏析该词的意象及其修饰语的运用。最后,抓关键词“兴”研读出该词中词人秦观的“豪兴徜徉”,意在诵读中理解词义、欣赏词风。 
内容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整本书阅读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阅读教学应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个体素养展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师们普遍理解并接受新课标的相关规定,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困难重重,推进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发展,需要明确其教学特点,论证其教学价值,规范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