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_C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提问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还有另一层意思,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有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质疑。在语文课中恰当地组织开展提问,既能集思广益,使问题迎刃而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多向信息传递、丰富自我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一、精设问题,提高提问质量
  
  学习一篇课文,学生会有许多疑问,精心设置选择提问的问题,关系着提问的质量、学习的效果。精心设置的问题应充分考虑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问题要有针对性,有思考的价值,有助于增长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课堂提问,防止以下几个问题的发生:1.提问过于简单。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学生答完了事,根本没有动脑筋,这种提问是一种无用信息。2.提问不分轻重,过于烦琐。比如在教学话剧《雷雨》(选场)时,提问:“《雷雨》的作者是谁?他的原名叫什么?”等。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这种提问混淆了教学重点,耽误了教学时间。这种提问就是一种干扰信息。3.提问过于空洞,不着边际;或者过深过难,学生不知从何答起。这种提问是有害信息,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4.提问过于雷同,毫无新意。比如:这篇课文分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写作特点是什么?老是问那几句,千篇一律。就算是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在编排上、体裁、题材上都大同小异,也不应该设置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因为过于雷同的提问就是一种抑制信息,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5.提问过于含混,模糊不清,有时教师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比如这样提问:“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有一句话是文眼,你们看是哪一句话呀?”学生猜了半天,还是不能使教师满意,时间浪费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全无了。这种提问就是一种错误信息。6.提问搞竞赛抢答,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平常很多教师都存在这种误区,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回答得越快,在有限的45分钟里回答完原先教案设计的所有问题,老师们就认为这节课没有遗憾了,认为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殊不知,这种提问在很多情况下是迁就了学生的答案,贬低了提问的教学价值,是一种迁就信息。
  精设问题,就要讲究提问的策略性。不能一到提问时就心血来潮,“捞到什么就装什么”,而应是依据教学重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疑难点来提问。同时,提问要有的放矢,有思考的价值。反之,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教学是毫无作用的。例如,我在教学鲁迅的《药》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说中的‘药’是一种能治好华小栓痨病的药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药?作者把小说命名为《药》有何作用?”这样设计问题就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的结构﹑线索和主题给牵出来了。而且设 计的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 
  
  二、精简提问次数,有效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浅出,精简提问次数。因为提问要达到预期目标就要有充裕的时间做保证,使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回答和提问的机会。频繁的提问只能使课堂看似活跃,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使学生一知半解。因此,设计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古诗云:“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教师就像高明的裁剪师一样,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的问题要问得“精”,问得“少”,把课文的精华所在呼唤出来,把教学重点,学习难点拎出来,以达到促进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的目的。例如,我以前在上初中八年级课文《俗世奇人》时,考虑到《俗世奇人》包括两篇文章《刷子李》和《泥人张》,篇幅较长,要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是简单的事。于是,我就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刷子李》和《泥人张》两篇课文分别讲了怎样的故事?(设置目的:了解文章大意);2.“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他们的性格特征各有什么不同?(设置目的:分析人物形象);3.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文段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设置目的:品味语言写法)。三个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又精炼得当,突出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注意提问语言,学会尊重他人
  
  要使提问出成效,“尊重”是前提条件。进行提问时,往往有一些学生歧视、排斥成绩较差的学生,不给他们发言的机会,或对他们的发言不以为是,甚至嘲笑他们,使这些学生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这时,教师应该言传身教,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发言都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当有的学生提出不在点、不在关键处的问题时,教师首先要耐心倾听完后才能发言,不能指责、嘲笑或中途打断,而是要鼓励学生勤思敢说,尊重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的潜力。只有在教师良好言行的潜移默化下,学生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提问氛围。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我给你提个建议”、“我认为”、“你觉得”之类的语言,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提问。
  
  四、提高提问层次,升华提问结果
  
  赞可夫曾说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内三五秒钟就有多数人‘刷’地举起手来,这是不值得称道的。”这说明提问要拐个弯儿,要有一定的思维“坡度”,要达到引导学生拾级而上,达到循序渐进的层次。例如,我在教鲁迅的小说《药》时,为了要弄清华老栓这个人物形象,我设计了以下若干小问题:1.文中哪些语句描写到了华老栓?2.这些语句分别属于什么描写?
  3.这些描写分别刻画了华老栓怎样的形象特征?
  这种提问设计由易到难、由大领小,学生回答则可以从小到大,小问题弄清楚了,大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提高提问层次,不仅体现在问题设计的循序渐进上,还可以体现在多种形式的提问上。比如,采用创造式提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采用比较式提问提高学生的鉴别力,采用情境式提问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发散式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还有学生互问、师生互问、学生驳问等。
  总而言之,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可以少走些弯路,多一些轻松快乐。
  
   (责任编辑 吕 行)
其他文献
失眠^[1],中医谓之“不寐”,即不能入睡,或睡眠间断、多梦、早醒,甚至通宵不寐。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俄语教育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俄语教学不断随时代发展的现状与实际,探索出一条在基础阶段以自觉实践法为主导、在提高阶段以功能法为统领、全程教学突
2011年11月,我国某外贸公司出口苹果到孟加拉,金额约36000美元,客户先T/T预付45%的订金。双方谈妥价格并签订合同后,客户发来了信用证草稿,我方审证之后发现有2个单据无法做,一个是辐
肱骨髁间骨折为高能量损伤,属于关节内骨折,常残留不同程度的肘关节功能障碍.我科自2002年11月-2008年1月,共收治肱骨髁间骨折24例,其中14例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克氏针固定,配
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对过去1000年的世界经济分析后指出:近50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成果绝大部分是由通信和运输成本降低带来的,经济自由化以及运输和通信成本的日益下降将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对作文无兴趣,提起笔来没东西可写,写起文章来词汇贫乏,叙事无条理,内容不具体,言之无物,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胡编乱造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对此我有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积累写作材料、丰富作文内容    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写作文时,常常觉得难以下笔,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题材缺乏
温胆汤因其疗效确切,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历来对温胆汤争议颇多,对其方名及其功用、证治。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全国统编教材1985年版《方剂学》(即“五版教材”)称其
新课程已实施多年,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教师都感到有些困惑,不清楚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施教。其实纵观这几年各地课改的中考试题,就会发现试题更加注重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即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重视基础知识,对传统教学有所继承  任何改革都是对传统的继承与革新。因此,对于新课程
利用AutoCAD手工绘制地质柱状图时,需要绘制大量的线、输入文字和填充岩性图案,操作上比较麻烦,高级语言编程对普通使用者要求比较高。此文利用EXCEL对柱状图数据进行录入并使用其简单的脚本语言计算并得出AutoCAD的运行命令组。然后在AutoCAD中运行命令组达到快速绘制柱状图的目的。
中俄双边投资合作规模一直滞后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后金融危机时期,双方均意识到深化投资合作对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2009年中俄两国批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