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文明离我们还有多远?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uisenlin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饕餮盛宴——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快步向我们走来,眼下方方面面都在紧锣密鼓做着各项精心准备,大到体育场馆建设、城市功能提升,小到路牌指示、菜品译名等等。其中曾被人们不屑提起却又无法忽视的存在——厕所,逐渐成为中外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让我们看一看中国的厕所与国际文明的标准还差多远,能否适应奥运会接待的标准和需求呢。
  一提到厕所,很多人都会皱眉头,联想到肮脏、污秽。一直以来厕所问题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又是解决生理问题的必须所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中国上厕所,曾经是让外国游客最头疼的问题。中国的山美水美,在享受了视觉盛宴后,解决方便问题时却带来强烈的心理反差。十年前,外国人将在中国上厕所的感觉,诙谐地总结为“一跳二叫三笑”。这“一跳”是因为污水横流,“二叫”是因为蛆虫满地,“三笑”是因为没有隔板令人尴尬而笑。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外商对投资环境意见最大的便是环境卫生太差,矛头直指厕所。
  
  一、老外如厕的尴尬
  
  中国人到外国去或外国人到中国来,都对厕所发出感慨,其间的差异就是国人产生羡慕,而老外感到尴尬。
  


  尴尬之一:没有隐私。Annie与男友在北京鼓楼附近的胡同里游逛,需要方便时,在胡同里找到了一处厕所。Annie往厕所里刚一探头立即就缩回来了,里面只有水泥坑,每一个坑都是开放式的没有门,入厕者得在别人眼皮底下方便!对西方人来说这实在太不习惯了,连起码的隐私保护都没有。Annie站在厕所门外恭候里面的3位女士都出来后,央求男友在门外 “放风”,禁止任何人入内。Annie说:“如果旁人蹲在我对面,那样我会紧张得失去感觉。”
  尴尬之二:厕所里没手纸。在国内,上厕所自带手纸,国人习以为常。可在国外,厕所必备手纸,老外形成了如厕不带手纸的习惯。可老外到了中国却常常被困在厕所里,许多老外刚来中国时总是办完事才发现里面没有手纸。
  尴尬之三:蹲坑。在外国,厕所都是坐式的。中国是个例外,大多是蹲坑。John初来中国时很不习惯,蹲一次坑,腿部肌肉要疼好几天。无论年纪多大,残疾与否,不管你蹲得下蹲不下,蹲式厕所都要劳您大驾,让您屈尊。另外,有些设施简陋的厕所,四壁透风,解手真有大风吹屁股,冷气入膀胱之感。方便是为了痛快,不想却遭受痛苦。
  尴尬之四:卫生状况差。老外曾嘲弄地说,在中国找厕所,闻着臭味找就行了。老外认为中国厕所一是臭,二是脏。中国大多数厕所没有专人负责打扫,污物满地,粪便不冲,感觉非常难受。
  
  二、国内厕所现状
  
  虽然近些年来我们已经将厕所问题提升到映衬国家文明程度的高度,各地加强厕所建设,出现了智能型、时尚化的新型厕所,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城市的厕所良莠不齐,总体不容乐观。
  1.在北京天坛医院西南角有一间公厕,远看挺干净,可一走近,异味呛人。女厕中,3个便池并排设在15厘米高的水泥墩上,之间没有遮挡;便池黑乎乎一片,地上散落着纸巾和塑料袋;厕所里没有水龙头,无法洗手。
  


  2.在繁华地段西单,找到一个卫生条件不错的公厕:地板非常干净,连个脚印都没有;设有隔间,便池周围打扫得很干净,纸篓刚倒过,洗手池旁装着洗手液和干手器,厕所里充满消毒水的味道。但这个厕所很不好找,需从一个胡同穿行约500米才能找到,而且四周没有指示标识。
  3.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座厕所,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墙上还有大屏幕,显示厕位的占用情况,非常现代化。
  4.目前在大都市出现了智能型厕所,只要投入一枚一元硬币,厕所门便会自动打开;在免冲水厕所,高泡覆盖剂让一切在白色泡沫中瞬间消失得了无踪迹;生化环保厕所通过生物发酵、循环使用,省却了环卫工人掏粪的劳顿……新型厕所让人们“方便”的同时还体会到一种乐趣。
  其实后两种厕所少之又少,只是作为城市的点缀和引领厕所未来发展的一种典型,离普及还差很远。大多能接触到的厕所,还存在许多水泥面、无隔板、无定人定时清扫的情况。在一些旅游区或国道公路上,厕所少、入厕难也是事实,致使一些导游不得不嘱咐游客:出发前一定要上好厕所,路上尽量不要喝水。
  
  三、外国厕所什么样
  
  常有从国外回来的人夸外国的厕所好,说人家发达国家的厕所,干净得跟饭店似的。外国厕所什么样?我们来看看:
  


  在欧洲,尤其是机场、饭店等游客繁多的区域,各国特别注重厕所形象,因为这里通常是游客对该国形成“第一印象”的地方——比如法国尼斯机场的厕所,每次使用后,都有自动设备进行冲洗和消毒。在欧洲出行不用带厕纸,所有厕所都装有免费手纸,并备有洗手液和烘干设备。而且,不论商场、学校还是写字楼,几乎所有公厕都有专供残疾人或腿脚不便者使用的、墙上装有金属扶栏、较低矮的坐便器;女厕有给婴儿换尿布的平台。在一些饭店、酒店或博物馆,厕所甚至成了艺术创作、公益活动或商品广告的展示空间。
  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也是以厕所洁净雅致而闻名。
  日本人从小就教孩子注意如厕礼仪,比如尽量不让液体溅到外面,弄脏了要打扫干净,用后把坐便器的盖子盖上,发现厕纸没有了赶紧补充等。日本有句俗话:“看一家的厕所就知道这家人怎么样。”国人刚到日本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朋友家的厕所:芳香四溢,坐便器上铺着垫子,脚下是松软的地毯,还有一双拖鞋;水箱上堆满了鲜花,墙上挂着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小窗也装饰过,让人心情放松。整个空间一尘不染,便池更是擦得干净明亮。在日本,不仅家庭厕所如此,公厕也十分干净,很少看到污迹。
  近几年来,几乎每篇中国人的访韩游记中都要提一提韩国的“化妆间”。一位游客在游记中写道:汉城(现称首尔)的公共设施很完备,最感慨的是公厕。不要说宾馆饭店的厕所,就是小到只有几张餐桌的小店,其厕所都十分干净。我没有见过有收费的厕所,但所有公厕都提供卫生纸、洗手设备和镜子,大单位的厕所还有供残疾人用的专位,设计得十分周到。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公众场所的厕所简直可怕。人家那把厕所称为“化妆间”,真是名副其实,我在那总能看到韩国妇女在镜前描眉画目。
  
  四、摘掉“脏厕大国”的帽子,我们该做些什么
  
  厕所虽是小事,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在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中,有一些是关于厕所的报道,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英国的BBC、《卫报》,德国的《镜报》等许多西方媒体都有这方面的报道或文章。
  西方媒体为何会如此关注中国厕所的变化呢?这是因为一国之厕所的建设水平、清洁与否,国民如厕习惯如何,大体上可以体现出该国的现代化程度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水平。
  


  不少西方媒体的报道都谈到了中国各大城市正努力改造厕所,促使民众改变如厕习惯。德国记者为发自北京的报道写下了这样的题目:“中国正在经历厕所革命”。用革命来形容今天中国的厕所改造和国人如厕习惯的变化真是恰如其分,因为这不仅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跃进,更意味着文明观的提升。
  确实,中国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厕所革命”。从2001年起,北京市就着手对城区公厕进行全面规划和改建。按规划,北京公厕在2008年前将达到“8分钟内能找到”的新目标,这意味着每300至600米的半径范围内就必须有一个公厕,商场、餐馆卫生间一律对外开放。此外,市政管委还考虑要求新建的大型项目在首层建设相应面积的公厕,对外开放;北京市还将进一步加快主干道及繁华商业区的公厕改造速度,每年改建的总数将达到400座。
  目前上海平均每万人拥有2.22座公厕,低于全国3.18座的平均水平。针对此种情况,上海市加强公共厕所的建设,不仅保证数量,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现在“上海市公共厕所信息查询系统”已运行,咨询人只要拨电话或发短信,就能立刻找到最近的公厕。这一做法值得全国效仿。
  近年来,广州市每年平均投入2000万元,以年均修建百座厕所的速度向前推进。而且把厕所的“人性化”设计提上日程,在设计理念上与国际接轨。从增设隔断板到设立残疾人通道,轻音乐、壁画、盥洗台上的一枝鲜花,使每个“光顾”的人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衣带挂钩、手纸、洗手液给如厕者以方便;便民箱里配置的针线、药油、指甲钳、婴儿床、休息角等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色彩。
  但是,再好的硬件设施,没有如厕人的精心维护也是不行的。奥运临近了,我们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功夫,还应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改掉我们自身的陋习。例如,有些人用厕后不冲,或是用脚踹冲水按纽;有些人嫌坐便器脏,习惯于蹲在上面方便;还有的人不将厕纸扔在纸篓里,随意丢弃在外面;有的男士小便池下是一片片尿迹等等。如果一个人不文明,后面的人都有心理障碍。公共设施需要公众来维护,只有每个人都能文明使用,那么公厕才能做到常用常新。
  另外,公共厕所的管理也应进一步改进,例如,有的厕所缺少所在位置的指示标牌,路人难解应急之需;还有的厕所标识不准确,给人误导;有的收费厕所,没带钱者难过把门关等等。管理部门应加强责任意识,随时修整完善,从细微处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奥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厕所问题不容忽视。一百多年来,落后的如厕习惯已经让中国人在世界面前蒙羞。此次借奥运的东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厕所革命,有望能摘掉“脏厕大国”的帽子。希望我们的国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维护公厕的卫生环境,就像欧洲公厕一句常见提示语说的那样:“如果你希望别人留给你的洗手间是洁净的,那也请你留给别人洁净的洗手间。”
其他文献
以 古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回首来路、不忘初心,眺望征途、再写辉煌,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作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
期刊
2021年3月24日,2021年度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对“十三五”时期全省地方志工作进行总结,对“十四五”主要任务及2021年重点工作作安排部署。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总结回顾了“十三五”期间全省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绩。“十三五”期间,全省地方志部门坚持志鉴编纂与开发利用、宣传弘扬同推进,留存史实与服务社会、资政辅治相结合,牢固树立“三个服务”(服务中
期刊
摘 要:疫情期间线下公共文化设施闭馆,各种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在云端荟萃,而疫情犹如一面棱镜,真实地折射出了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发展不平衡、资源总量匮乏等问题。后疫情期我们需要不断凝炼地方特色,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并升格为品牌,全面构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凝炼特色;提升品质;打造品牌  2020年的春天是让人揪心的一个春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国家各
期刊
2021年3月19日上午,2021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组长谢伏瞻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中指组常务副组长高翔主持会议,中指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主任冀祥德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中指办党组书记高京斋出席会议。  会议对四川省理顺依法治志体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
期刊
地 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始终坚持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发挥德治教化、彰善瘅恶、引领风尚作用,多举措推动地方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深挖史志资源,做好整理保存,让优秀传统文化“传”下来。加强珍贵旧志及史料文献整理点校,将深埋在志书中的哲学思想、道德文化
期刊
摘 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的文化惠民项目,陕西省韩城市文化服务品牌项目“欢乐送基层”有幸获得第四批示范项目创建资格,两年来项目通过探索、创新、实践,取得了具示范引领价值的成果,推动了韩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本文从项目的创建设计和具体做法,谈谈示范项目的创新性、引领性。  关键词:示范项目;创新;融合发展;服务品牌  韩城市位于陕西东
期刊
盛世文章  盛唐之时,文化兴盛。唐开元十八年(730),西蜀梓州铜山县(今中江县广福镇)的几名基层官员,在离铜山县城东北5里的玉江边(郪江正源),修了一座石头离亭,取名“石亭”。  离亭又叫驿亭、长亭,古人常在这里举行送别仪式。“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这首弘一法师(李叔同)作词、广为传唱的歌曲《送别》,充分展现了长亭送别的场景与心绪。  古人更加看重离别之情。那
期刊
发 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关键在于深化机制改革,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主动顺应区域协调发展的演进历程,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有益经验,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破解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突出问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准确把握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要坚持以习近
期刊
远方的家乡——沱江岸边龙门镇  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是一座千年古镇,设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的和义县县治就在龙门镇。它地处婉转迂回的沱江右岸,临江而建,背靠山岭,离内江市中区30多公里。龙门镇南面山势逶迤,沱江冲开口子奔涌而出,形成一峡口,号为龙门,龙门镇因此得名。相传,龙门镇是福建曾氏移民的聚居地,现在曾姓还是这里的大姓。300多年前,福建长汀移民的到来,不仅带来沱江两岸蔗糖业的兴旺,也开启了
期刊
“起初我想,我的40岁会是什么样的呢?人老珠黄,无人理睬,而且还是个单身妈妈!难道不是地狱吗?可事实并非如此。与我约会的都是22岁到39岁的小伙子。哈哈,我这个年纪的女人也可以很性感。”  上面这段话是莎朗·斯通说的。  毫无疑问,因为莎朗·斯通是莎朗·斯通,所以即使年逾不惑,依然光彩夺目。这就像麦当娜是麦当娜,不是随便谁穿过的内衣都可以拍卖出13800美元的好价格,但麦当娜的就可以。当她成为全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