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诊治分析。结果:本组110例患者经石膏固定40例,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3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进行正位、侧位及踝穴位的X线片检查对确定治疗方法、评价患者预后具有肯定价值,给予石膏固定、切开复位等综合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端愈合,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三平面;临床回顾性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047-02
三平面骨折是一种复杂的骨折类型,治疗较为困难[1]。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相关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110例患者中男73例,女37例;骨折位于左侧者68例,右侧者42例;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引起33例,意外跌倒45例,高处坠落21例,其余11例;致伤至就诊时间1-10h,平均5.5h。
1.2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所有患者均进行正位、侧位及踝穴位的X线片检查。位于矢状面的纵向骨折线从关节面开始,穿通骨骶后,沿着骺板向外侧延伸。纵向骨折线通常位于胫骨远端骨骺的中央,有时位于中线的内侧,通常出现更大的移位。踝穴位X线显示矢状面不同程度的骨折线及移位。按照Salter-Harris分型标准X线正位片表现Ⅲ型骨折73例,Ⅳ型骨折28例,阴性9例;X线侧位片表现Ⅱ型62例,Ⅲ型38例,阴性10例。
1.3治疗方法 对于无移位的三平面骨折、<2mm移位的骨折以及关节外骨折采用短腿管型石膏或长腿管型石膏固定,骨折位于胫骨远端的内侧,石膏固定时应保持足内翻的位置,反之,则保持足内旋的位置。对于骨折存在>2mm的移位时采用全身麻醉下的闭合复位。对于位于外侧的三平面骨折,将足置于内旋的位置,反之,如果骨折位于内侧的三平面骨折,将足置于外展的位置进行纵向牵引,之后用长腿型石膏固定,或者经皮穿人螺丝钉固定。对于闭合复位失败或骨折移位较大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法:患者仰卧于骨折手术床上,要求手术床的下肢部分能够透过X线,于患侧臀下垫枕抬高,常规消毒下肢皮肤和铺单。根据术前CT扫描确定的骨折位置选择手术切口,选择L形皮肤切口,切口起自内踝上方的4cm,经内踝前缘向下后延长,止于内踝尖端下后方1cm。线路骨折块后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血肿及卷入的骨膜组织。在直视下將骨折复位,并经X线透视证实复位满意。将直径4mrn螺丝钉从内侧向钋侧,或者从前方向后方穿入骨折块与骨骺或于骺端固定。完成骨折复位和内固定后,用短腿管型石膏固定6-8周,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1.4疗效评价标准[2]优:踩关节部位无疼痛及肿胀,踝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正常,X线检查无移位。良:踝关节部位基本无疼痛及肿胀,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活动范围≤30。可:躁关节部位遗留疼痛及肿胀,无畸形,肢体短缩≤1.5cm,活动范围≤20?。差:踝关节部位疼痛及肿胀严重,关节畸形,肢体短缩>1.5cm,严重影响生活。
2结果
本组110例患者经石膏固定40例,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3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1-2年,所有患者骨折端均愈合,达优者72例,达良者32例,达可者6例,优良率为94.5%。
3讨论
三平面骨折其骨折线可同时存在于冠状面、水平面和矢状面上。这种骨折相对少见,约占儿童胫骨远端骺板损伤的6%一8%。三平面骨折时冠状面骨折线从骺板向近侧通过于骺端后部,矢状面骨折线从关节面的中线至骺板,形成前内侧,更常见的为前外侧骨折块。水平面骨折线经过骺板。这些骨折线可产生两分骨折或三分骨折。在两分骨折中,内侧骨折块含有胫骨干、内踝和前内侧骨骺,外侧骨折块含有骨骺的其余部分和干骺端的后部。在三分骨折中,内侧骨折块与前者相同,外侧骨折块分成两部分,矩形的骨骺前外侧1/4形成单独的骨折块。此类骨折的其他类型有四分骨折和关节外三平面骨折,后者骨折线经过内踝。对于三平面骨折的临床诊断需要密切联合不同位的X线检查,其中以正侧位片最为重要,踝穴位X线检查可帮助正侧位片确诊。临床治疗上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移位大小进行复位及固定方法的选择,一般可先行手法复位,最终选择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法。本组110例患者复位均获成功,对其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骨折端均愈合,达优者72例,达良者32例,达可者6例,优良率为94.5%。恢复欠佳的11例患者可能由于过早负重引起,导致恢复缓慢且遗留疼痛及肿胀。
参考文献:
[1] 石青,杨建平.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0,15(9):68-69.
[2] 徐汉荣,范顺武.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诊治[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2):162-164.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三平面;临床回顾性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047-02
三平面骨折是一种复杂的骨折类型,治疗较为困难[1]。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相关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110例患者中男73例,女37例;骨折位于左侧者68例,右侧者42例;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引起33例,意外跌倒45例,高处坠落21例,其余11例;致伤至就诊时间1-10h,平均5.5h。
1.2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所有患者均进行正位、侧位及踝穴位的X线片检查。位于矢状面的纵向骨折线从关节面开始,穿通骨骶后,沿着骺板向外侧延伸。纵向骨折线通常位于胫骨远端骨骺的中央,有时位于中线的内侧,通常出现更大的移位。踝穴位X线显示矢状面不同程度的骨折线及移位。按照Salter-Harris分型标准X线正位片表现Ⅲ型骨折73例,Ⅳ型骨折28例,阴性9例;X线侧位片表现Ⅱ型62例,Ⅲ型38例,阴性10例。
1.3治疗方法 对于无移位的三平面骨折、<2mm移位的骨折以及关节外骨折采用短腿管型石膏或长腿管型石膏固定,骨折位于胫骨远端的内侧,石膏固定时应保持足内翻的位置,反之,则保持足内旋的位置。对于骨折存在>2mm的移位时采用全身麻醉下的闭合复位。对于位于外侧的三平面骨折,将足置于内旋的位置,反之,如果骨折位于内侧的三平面骨折,将足置于外展的位置进行纵向牵引,之后用长腿型石膏固定,或者经皮穿人螺丝钉固定。对于闭合复位失败或骨折移位较大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法:患者仰卧于骨折手术床上,要求手术床的下肢部分能够透过X线,于患侧臀下垫枕抬高,常规消毒下肢皮肤和铺单。根据术前CT扫描确定的骨折位置选择手术切口,选择L形皮肤切口,切口起自内踝上方的4cm,经内踝前缘向下后延长,止于内踝尖端下后方1cm。线路骨折块后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血肿及卷入的骨膜组织。在直视下將骨折复位,并经X线透视证实复位满意。将直径4mrn螺丝钉从内侧向钋侧,或者从前方向后方穿入骨折块与骨骺或于骺端固定。完成骨折复位和内固定后,用短腿管型石膏固定6-8周,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1.4疗效评价标准[2]优:踩关节部位无疼痛及肿胀,踝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正常,X线检查无移位。良:踝关节部位基本无疼痛及肿胀,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活动范围≤30。可:躁关节部位遗留疼痛及肿胀,无畸形,肢体短缩≤1.5cm,活动范围≤20?。差:踝关节部位疼痛及肿胀严重,关节畸形,肢体短缩>1.5cm,严重影响生活。
2结果
本组110例患者经石膏固定40例,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3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1-2年,所有患者骨折端均愈合,达优者72例,达良者32例,达可者6例,优良率为94.5%。
3讨论
三平面骨折其骨折线可同时存在于冠状面、水平面和矢状面上。这种骨折相对少见,约占儿童胫骨远端骺板损伤的6%一8%。三平面骨折时冠状面骨折线从骺板向近侧通过于骺端后部,矢状面骨折线从关节面的中线至骺板,形成前内侧,更常见的为前外侧骨折块。水平面骨折线经过骺板。这些骨折线可产生两分骨折或三分骨折。在两分骨折中,内侧骨折块含有胫骨干、内踝和前内侧骨骺,外侧骨折块含有骨骺的其余部分和干骺端的后部。在三分骨折中,内侧骨折块与前者相同,外侧骨折块分成两部分,矩形的骨骺前外侧1/4形成单独的骨折块。此类骨折的其他类型有四分骨折和关节外三平面骨折,后者骨折线经过内踝。对于三平面骨折的临床诊断需要密切联合不同位的X线检查,其中以正侧位片最为重要,踝穴位X线检查可帮助正侧位片确诊。临床治疗上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移位大小进行复位及固定方法的选择,一般可先行手法复位,最终选择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法。本组110例患者复位均获成功,对其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骨折端均愈合,达优者72例,达良者32例,达可者6例,优良率为94.5%。恢复欠佳的11例患者可能由于过早负重引起,导致恢复缓慢且遗留疼痛及肿胀。
参考文献:
[1] 石青,杨建平.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0,15(9):68-69.
[2] 徐汉荣,范顺武.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诊治[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2):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