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办于2002年的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莆田二小”),位于莆田市主城区,是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现代化小学。学校基于发展背景、地域特色、对未来教育的深度理解和自身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的资源优势,凝练出了“创见”教育文化,践行“智启童蒙,创见未来”的办学理念,匠心打造“趣创”环境、慧心研拓“智创”课程、悉心打磨“创见”课堂,致力于构筑“以创为趣,知微见广”的未来学校。“创见教育”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品质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处处透射着“有所创、有所见”的生命与活力。
匠心酝润“趣创”校园
校园环境是师生教学、生活的日常空间,是学校精神与价值共识的外在体现。在“创见教育”理念下,莆田二小的校园环境着力于细节建设,将有形的“科技信息化+趣味”风光和无形的“文化气息+育人”色彩相融合,让校园处处体现着文化气息。
景观文化,养眼润心。正对校门的主墙面上,“去见,所未见”的口号赫然醒目,激励着广大师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中心广场的学校精神石上,“心存他人 超越自我”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是师生的精神指引,让“心存他人见自己,超越自我创未来”的情怀在师生心中驻留;中庭的创园里,青灰石子励志路上的榜样故事、古色古香民俗廊里镌刻的古今礼节、鸟语花香实践园里的梅兰竹菊、传承传统棋艺天地里的养德启智、中国风假山秀水的温婉秀美,趣韵十足,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楼里,各有特色的“微阅读”、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图书借阅机、成排的电子墨水屏阅读器等信息化阅读景观,让学生随时享受以阅读助力成长之乐;学校墙壁上,定期更新的多彩电子屏、滚动播放的校园电视台云屏都是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以此延伸出的墙壁文化俯仰可拾:“戏曲之乡、蓓蕾吐芳”“海滨邹鲁、礼仪之乡”“摄影之乡、光影童年”等主题专栏,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师生可以通过扫描墙角的二维码深入了解专栏知识,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墙壁文化的动态拓展。
中队文化,蕴创于行。学校少先队坚持履行“争当二小创见少年”主题特色教育,以《“创见少年”标准十一条》为准绳,搭建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平台,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渗透其间。其中,教室作为中队的温馨小家,硬件布置科学且有趣,于细节处见真情,五大主题版块和谐共生:少先队角展示中队个性口号及“创见少年”队员风采;安全教育栏宣传安全保健知识;学海拾贝区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书海泛舟区设置阅览架,张贴名言警句,引领孩子遨游书海;主题宣传区创作每月一主題的黑板报,开辟德育天地。教室的各版块风格不一,或创新有趣,或活泼可爱,或励志向上。此外,教室中还有适当留白,让师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可设置符合班情的评比栏,可呈现别具一格的“笑脸墙”,可张贴规范学生言行的“班级公约”……
莆田二小的校园环境趣创相宜,以学校育人精神为魂,让整个校园充盈着灵动气息、彰显着气韵之美,默默引领着学校师生着眼当下、创见未来。
慧心研拓“智创”课程
课程是践行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和渠道。以拓展“见智于创”的课程为引领,发现每个生命个体的潜能和个性,培养思创行合一、德艺体并举,言有规、行有范,言行一致、与时俱进的人,是莆田二小的育人目标。
课程建设1.0阶段——突出学科课程和拓展课程。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莆田二小围绕想象力、行动力、创造力、品学力、体美力五个维度,充分挖掘莆田丰富的文化资源,精心设置56门校本课程,内容涵盖人文与表达类、体育与艺术类、生活与实践类、数学与科技类等。
课程建设2.0阶段——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教材的阅读课程体系。在原有课程体系框架下,学校开始思考如何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变革、如何营造新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良性生态。以教材倡导“全阅读”为契机,学校任命语文教师为课程实施的先锋团队,着力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教材的阅读课程体系;以语文阅读课程设计体系为范例,梳理各学科教材中的阅读课程体系,逐步开发全学科阅读课程。教育专家朱永新说: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可以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象。学校以阅读为精品课程,将“爱国情、仁爱心、诚信品、责任感”等德育内容巧妙地融合在阅读课程中,浸润出一批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创见少年。
课程建设3.0阶段——探索“跨学科主题教学”。学校在不打乱各学科教材基本逻辑体系的前提下,别出心裁地统筹多学科知识,每学期设计4-8个跨学科主题活动。“选择主题、制定目标、主题启动、主题实施、成果展示”的流程有序又完整,让学习与生活联结,保障了跨学科主题课程学习的有效性。聚焦学科融合,触发各学科知识间的关联,学科课程得以与活动课程优势互补,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如六年级的《探索“家国情怀”》主题项目学习,发挥各学科优势,将阅读朗诵名篇、学唱欣赏名曲、参与体育活动、设计科学航模、探索国旗比例、英文回溯历史等融为一体,让学习不拘泥于校内,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大环境,锻炼了学生新时代所需的技能。
课程不断丰富升级,是莆田二小“创见教育”精神的写照。将凸显学生“人性”、遵循教育“本性”和发展学校“个性”相融合的适性课程,给予学生生命滋养,促进其个性张扬。
悉心打磨“创见”课堂
课堂文化是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总和。基于对儿童天性、学习本质以及未来教育的理解,莆田二小总结了“创见课堂”的三个基本特征:人际关系和谐、聚焦核心素养、关注个性发展。创见课堂建设追求品质和质量,内外兼修,培养有创意、敢创行、会创造的新时代少年——
课堂的外在品质上,学校提出课堂“三礼”,即仪态之礼、交往之礼、学习之礼,引导学生做谦谦君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自由平等对话、互相欣赏与接纳。
课堂的内在质量上,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让课堂教学围绕“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三个核心要素展开。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概括出课堂“创见”理念——阅读力培养“三步曲”,即课前靶向导读法、课中文本精读法、课后延拓精读法;思考力培养“五转变”,即变“快思考”为“慢思考”、变“暗思考”为“显思考”、变“浅思考”为“深思考”、变“独思考”为“共思考”、变“怕思考”为“乐思考”;表达力培养“四大策略”,即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力”。
为了切实改变学校教与学的方式,让课堂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学校重塑课堂结构、借力信息技术,创建了富有校本特色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搭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开展“电子书包”实验。教师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做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即时反馈与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时空。“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将“一对一”个性辅导扩大化,真正实现“少讲多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巧妙而深度的融合,实现了“创见课堂”中学生学习能力上质的提升。
创有所见,不止于此——学校“创见教育”理念的建设与施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借信息化之翼,学校将立足校本,“慧心”开垦、“悉心”浇灌、“匠心”雕琢,打造“满架蔷薇一院香”的趣创校园,培育“有所创,有所见”的创见少年,书写品质校园的一路华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雨萱
匠心酝润“趣创”校园
校园环境是师生教学、生活的日常空间,是学校精神与价值共识的外在体现。在“创见教育”理念下,莆田二小的校园环境着力于细节建设,将有形的“科技信息化+趣味”风光和无形的“文化气息+育人”色彩相融合,让校园处处体现着文化气息。
景观文化,养眼润心。正对校门的主墙面上,“去见,所未见”的口号赫然醒目,激励着广大师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中心广场的学校精神石上,“心存他人 超越自我”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是师生的精神指引,让“心存他人见自己,超越自我创未来”的情怀在师生心中驻留;中庭的创园里,青灰石子励志路上的榜样故事、古色古香民俗廊里镌刻的古今礼节、鸟语花香实践园里的梅兰竹菊、传承传统棋艺天地里的养德启智、中国风假山秀水的温婉秀美,趣韵十足,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楼里,各有特色的“微阅读”、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图书借阅机、成排的电子墨水屏阅读器等信息化阅读景观,让学生随时享受以阅读助力成长之乐;学校墙壁上,定期更新的多彩电子屏、滚动播放的校园电视台云屏都是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以此延伸出的墙壁文化俯仰可拾:“戏曲之乡、蓓蕾吐芳”“海滨邹鲁、礼仪之乡”“摄影之乡、光影童年”等主题专栏,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师生可以通过扫描墙角的二维码深入了解专栏知识,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墙壁文化的动态拓展。
中队文化,蕴创于行。学校少先队坚持履行“争当二小创见少年”主题特色教育,以《“创见少年”标准十一条》为准绳,搭建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平台,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渗透其间。其中,教室作为中队的温馨小家,硬件布置科学且有趣,于细节处见真情,五大主题版块和谐共生:少先队角展示中队个性口号及“创见少年”队员风采;安全教育栏宣传安全保健知识;学海拾贝区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书海泛舟区设置阅览架,张贴名言警句,引领孩子遨游书海;主题宣传区创作每月一主題的黑板报,开辟德育天地。教室的各版块风格不一,或创新有趣,或活泼可爱,或励志向上。此外,教室中还有适当留白,让师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可设置符合班情的评比栏,可呈现别具一格的“笑脸墙”,可张贴规范学生言行的“班级公约”……
莆田二小的校园环境趣创相宜,以学校育人精神为魂,让整个校园充盈着灵动气息、彰显着气韵之美,默默引领着学校师生着眼当下、创见未来。
慧心研拓“智创”课程
课程是践行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和渠道。以拓展“见智于创”的课程为引领,发现每个生命个体的潜能和个性,培养思创行合一、德艺体并举,言有规、行有范,言行一致、与时俱进的人,是莆田二小的育人目标。
课程建设1.0阶段——突出学科课程和拓展课程。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莆田二小围绕想象力、行动力、创造力、品学力、体美力五个维度,充分挖掘莆田丰富的文化资源,精心设置56门校本课程,内容涵盖人文与表达类、体育与艺术类、生活与实践类、数学与科技类等。
课程建设2.0阶段——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教材的阅读课程体系。在原有课程体系框架下,学校开始思考如何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变革、如何营造新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良性生态。以教材倡导“全阅读”为契机,学校任命语文教师为课程实施的先锋团队,着力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教材的阅读课程体系;以语文阅读课程设计体系为范例,梳理各学科教材中的阅读课程体系,逐步开发全学科阅读课程。教育专家朱永新说: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可以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象。学校以阅读为精品课程,将“爱国情、仁爱心、诚信品、责任感”等德育内容巧妙地融合在阅读课程中,浸润出一批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创见少年。
课程建设3.0阶段——探索“跨学科主题教学”。学校在不打乱各学科教材基本逻辑体系的前提下,别出心裁地统筹多学科知识,每学期设计4-8个跨学科主题活动。“选择主题、制定目标、主题启动、主题实施、成果展示”的流程有序又完整,让学习与生活联结,保障了跨学科主题课程学习的有效性。聚焦学科融合,触发各学科知识间的关联,学科课程得以与活动课程优势互补,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如六年级的《探索“家国情怀”》主题项目学习,发挥各学科优势,将阅读朗诵名篇、学唱欣赏名曲、参与体育活动、设计科学航模、探索国旗比例、英文回溯历史等融为一体,让学习不拘泥于校内,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大环境,锻炼了学生新时代所需的技能。
课程不断丰富升级,是莆田二小“创见教育”精神的写照。将凸显学生“人性”、遵循教育“本性”和发展学校“个性”相融合的适性课程,给予学生生命滋养,促进其个性张扬。
悉心打磨“创见”课堂
课堂文化是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总和。基于对儿童天性、学习本质以及未来教育的理解,莆田二小总结了“创见课堂”的三个基本特征:人际关系和谐、聚焦核心素养、关注个性发展。创见课堂建设追求品质和质量,内外兼修,培养有创意、敢创行、会创造的新时代少年——
课堂的外在品质上,学校提出课堂“三礼”,即仪态之礼、交往之礼、学习之礼,引导学生做谦谦君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自由平等对话、互相欣赏与接纳。
课堂的内在质量上,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让课堂教学围绕“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三个核心要素展开。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概括出课堂“创见”理念——阅读力培养“三步曲”,即课前靶向导读法、课中文本精读法、课后延拓精读法;思考力培养“五转变”,即变“快思考”为“慢思考”、变“暗思考”为“显思考”、变“浅思考”为“深思考”、变“独思考”为“共思考”、变“怕思考”为“乐思考”;表达力培养“四大策略”,即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力”。
为了切实改变学校教与学的方式,让课堂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学校重塑课堂结构、借力信息技术,创建了富有校本特色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搭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开展“电子书包”实验。教师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做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即时反馈与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时空。“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将“一对一”个性辅导扩大化,真正实现“少讲多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巧妙而深度的融合,实现了“创见课堂”中学生学习能力上质的提升。
创有所见,不止于此——学校“创见教育”理念的建设与施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借信息化之翼,学校将立足校本,“慧心”开垦、“悉心”浇灌、“匠心”雕琢,打造“满架蔷薇一院香”的趣创校园,培育“有所创,有所见”的创见少年,书写品质校园的一路华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