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有所见,不止于此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ward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办于2002年的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莆田二小”),位于莆田市主城区,是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现代化小学。学校基于发展背景、地域特色、对未来教育的深度理解和自身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的资源优势,凝练出了“创见”教育文化,践行“智启童蒙,创见未来”的办学理念,匠心打造“趣创”环境、慧心研拓“智创”课程、悉心打磨“创见”课堂,致力于构筑“以创为趣,知微见广”的未来学校。“创见教育”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品质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处处透射着“有所创、有所见”的生命与活力。
  匠心酝润“趣创”校园
  校园环境是师生教学、生活的日常空间,是学校精神与价值共识的外在体现。在“创见教育”理念下,莆田二小的校园环境着力于细节建设,将有形的“科技信息化+趣味”风光和无形的“文化气息+育人”色彩相融合,让校园处处体现着文化气息。
  景观文化,养眼润心。正对校门的主墙面上,“去见,所未见”的口号赫然醒目,激励着广大师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中心广场的学校精神石上,“心存他人 超越自我”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是师生的精神指引,让“心存他人见自己,超越自我创未来”的情怀在师生心中驻留;中庭的创园里,青灰石子励志路上的榜样故事、古色古香民俗廊里镌刻的古今礼节、鸟语花香实践园里的梅兰竹菊、传承传统棋艺天地里的养德启智、中国风假山秀水的温婉秀美,趣韵十足,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楼里,各有特色的“微阅读”、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图书借阅机、成排的电子墨水屏阅读器等信息化阅读景观,让学生随时享受以阅读助力成长之乐;学校墙壁上,定期更新的多彩电子屏、滚动播放的校园电视台云屏都是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以此延伸出的墙壁文化俯仰可拾:“戏曲之乡、蓓蕾吐芳”“海滨邹鲁、礼仪之乡”“摄影之乡、光影童年”等主题专栏,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师生可以通过扫描墙角的二维码深入了解专栏知识,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墙壁文化的动态拓展。
  中队文化,蕴创于行。学校少先队坚持履行“争当二小创见少年”主题特色教育,以《“创见少年”标准十一条》为准绳,搭建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平台,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渗透其间。其中,教室作为中队的温馨小家,硬件布置科学且有趣,于细节处见真情,五大主题版块和谐共生:少先队角展示中队个性口号及“创见少年”队员风采;安全教育栏宣传安全保健知识;学海拾贝区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书海泛舟区设置阅览架,张贴名言警句,引领孩子遨游书海;主题宣传区创作每月一主題的黑板报,开辟德育天地。教室的各版块风格不一,或创新有趣,或活泼可爱,或励志向上。此外,教室中还有适当留白,让师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可设置符合班情的评比栏,可呈现别具一格的“笑脸墙”,可张贴规范学生言行的“班级公约”……
  莆田二小的校园环境趣创相宜,以学校育人精神为魂,让整个校园充盈着灵动气息、彰显着气韵之美,默默引领着学校师生着眼当下、创见未来。
  慧心研拓“智创”课程
  课程是践行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和渠道。以拓展“见智于创”的课程为引领,发现每个生命个体的潜能和个性,培养思创行合一、德艺体并举,言有规、行有范,言行一致、与时俱进的人,是莆田二小的育人目标。
  课程建设1.0阶段——突出学科课程和拓展课程。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莆田二小围绕想象力、行动力、创造力、品学力、体美力五个维度,充分挖掘莆田丰富的文化资源,精心设置56门校本课程,内容涵盖人文与表达类、体育与艺术类、生活与实践类、数学与科技类等。
  课程建设2.0阶段——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教材的阅读课程体系。在原有课程体系框架下,学校开始思考如何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变革、如何营造新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良性生态。以教材倡导“全阅读”为契机,学校任命语文教师为课程实施的先锋团队,着力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教材的阅读课程体系;以语文阅读课程设计体系为范例,梳理各学科教材中的阅读课程体系,逐步开发全学科阅读课程。教育专家朱永新说: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可以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象。学校以阅读为精品课程,将“爱国情、仁爱心、诚信品、责任感”等德育内容巧妙地融合在阅读课程中,浸润出一批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创见少年。
  课程建设3.0阶段——探索“跨学科主题教学”。学校在不打乱各学科教材基本逻辑体系的前提下,别出心裁地统筹多学科知识,每学期设计4-8个跨学科主题活动。“选择主题、制定目标、主题启动、主题实施、成果展示”的流程有序又完整,让学习与生活联结,保障了跨学科主题课程学习的有效性。聚焦学科融合,触发各学科知识间的关联,学科课程得以与活动课程优势互补,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如六年级的《探索“家国情怀”》主题项目学习,发挥各学科优势,将阅读朗诵名篇、学唱欣赏名曲、参与体育活动、设计科学航模、探索国旗比例、英文回溯历史等融为一体,让学习不拘泥于校内,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大环境,锻炼了学生新时代所需的技能。
  课程不断丰富升级,是莆田二小“创见教育”精神的写照。将凸显学生“人性”、遵循教育“本性”和发展学校“个性”相融合的适性课程,给予学生生命滋养,促进其个性张扬。
  悉心打磨“创见”课堂
  课堂文化是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总和。基于对儿童天性、学习本质以及未来教育的理解,莆田二小总结了“创见课堂”的三个基本特征:人际关系和谐、聚焦核心素养、关注个性发展。创见课堂建设追求品质和质量,内外兼修,培养有创意、敢创行、会创造的新时代少年——
  课堂的外在品质上,学校提出课堂“三礼”,即仪态之礼、交往之礼、学习之礼,引导学生做谦谦君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自由平等对话、互相欣赏与接纳。
  课堂的内在质量上,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让课堂教学围绕“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三个核心要素展开。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概括出课堂“创见”理念——阅读力培养“三步曲”,即课前靶向导读法、课中文本精读法、课后延拓精读法;思考力培养“五转变”,即变“快思考”为“慢思考”、变“暗思考”为“显思考”、变“浅思考”为“深思考”、变“独思考”为“共思考”、变“怕思考”为“乐思考”;表达力培养“四大策略”,即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力”。
  为了切实改变学校教与学的方式,让课堂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学校重塑课堂结构、借力信息技术,创建了富有校本特色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搭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开展“电子书包”实验。教师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做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即时反馈与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时空。“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将“一对一”个性辅导扩大化,真正实现“少讲多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巧妙而深度的融合,实现了“创见课堂”中学生学习能力上质的提升。
  创有所见,不止于此——学校“创见教育”理念的建设与施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借信息化之翼,学校将立足校本,“慧心”开垦、“悉心”浇灌、“匠心”雕琢,打造“满架蔷薇一院香”的趣创校园,培育“有所创,有所见”的创见少年,书写品质校园的一路华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雨萱
其他文献
徐明杰:我认为,做好评价是实现“五育并举”的动力保障。我校的“梅石育人模式”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教师“五育”落实情况的评价、对课程“五育”涵盖度和融合度的评价三个方面。  我校建立对应德智体美劳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通过听评课、视导课,检验教师“五育融合”的落实情况,提高教师在学科教
期刊
徐世锋:不可否认,“五育”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长期失衡的问题,究其原因,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体制机制的制约,也有教育观念层面的问题。  教育投入不足。基础教育领域人、财、物力投入的不足,导致教师工资待遇不高,高素质人才不愿从教,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科目教师缺乏,出现结构性缺编现象。此外,相关教育场所和设施配备不足、标准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五育”平衡发展。  评价手段单一。高
期刊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指示要求。我们从弘扬家规家训教育着手,调整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  调整课程体系,构建家规家训育人目标。我们从2002年起将中华传统美德和经典文化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期刊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在办学实践中开展“知书达礼”“修身行道”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研究,通过中华优秀礼仪的回归,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礼”之体系,构建课程。学校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高中阶段学习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亲情师恩的尊重,进而建立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成道德判断力和优良品质,而且能提高学生经典综合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礼仪修养。  我们依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
期刊
王慧芳:我们当前的思政课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不少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很难引起情感的共鸣,所以思政课的实效性很低。当然,这也与思政课本身的学科特点有关——纯理论性知识比较多,所以如何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传统的课堂情感化,让学生真正入耳、入心,是当下思政课的教学难点。  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迫切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期刊
“五育并举”的教育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在2020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年要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  有人说,“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是对当前学校教育中“五育”失衡状况的总结和概况。“五育”
期刊
1999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第一届队员怀揣着教育理想和对乡村孩子的热爱,走进宁夏西吉,在缺水少电、教室破陋的学校,努力为乡村孩子开辟一条通向更广阔天地的道路。2020年,研支团的支援覆盖宁夏西吉、贵州乌江、新疆拜城、云南永平,已有300余名队员赶赴7所对口学校,开展支教和扶贫服务。  一路走来,研支团给教学点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  当地从水里能喝出虫子、家访全靠双脚、晚
期刊
“米都文化”是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党委倡导的弘扬北大荒精神、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力、推动米都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域性文化。我校作为农垦人自己的高中,承担着为建三江垦区培养人才的重任。在佳木斯教育研究院的指導下,我们开展“高中课堂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弘扬米都文化,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育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扎根家乡的情怀。  黑土文化入眼,校园绽书香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小融入幼儿的血脉,需要幼教工作者创设适宜幼儿的学习载体。研究构建适合幼儿园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根据《3—6岁儿童學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年龄阶段发展目标、学习特点、认知水平的把握和教育建议,幼儿阶段的学习要注重直接体验和感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尊重幼儿兴趣和学习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技能、陶冶学生劳动情操,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一直在实践探索劳动教育课程。  劳育当先,家务先行。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做事、劳动等各种活动是人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北师青附以学生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