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食百億大餅馬拉松經濟 掀大陸城市淘金潮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進入新世紀以來,大陸的馬拉松賽事呈井噴式增長,從上世紀末全年不超過10場,到2014年的53場,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在300億元人民幣左右。馬拉松賽事熱度逐年升溫,包括體育場館設施、體育旅遊、運動功能飲料、營養保健食品研發製造,馬拉松所帶來的產業鏈內容極為豐富,商業大餅也正在不斷被分食。
  2011年,大陸一共舉辦了22場馬拉松;2014年,這一數據上升到了53場。現在,幾乎每個城市都在大力打造自己的馬拉松品牌。同時,諸如女性馬拉松、親子馬拉松等特色路跑賽事也層出不窮。馬拉松火爆的背後,離不開資本運作的支持。嗅覺敏銳的商家、負責運作的賽事策劃公司……火爆的馬拉松運動背後,究竟有哪些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大陸城市
  掀起馬拉松熱潮
  近幾年在大陸但凡舉辦一場馬拉松,官網因點擊率過高而癱瘓、成千上萬名額不到一小時被搶空的狀況屢見不鮮。資料顯示,大陸在田協註冊的馬拉松賽事2011年為22場,2012年為33場,2013年39場,2014年就有53個,增長趨勢明顯,其中27個全馬、10個半馬,其餘為其他距離的跑步比賽。2013年大陸馬拉松年會曾透露,全大陸39場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的參賽者達到75萬人次,其中參加半程和全程馬拉松的也有20萬人次。馬拉松在大陸進入供不應求的爆發期。
  同樣地,國外馬拉松熱也在持續升溫中。2011年美國馬拉松賽事200場,2012年780場,2013年1100場,逐年增長趨勢明顯。但相比2013年美國馬拉松賽事1100場,台灣211場,大陸與之差距較大。
  目前開展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已經涵蓋了大陸4個直轄市、17個省、自治區的34個大中城市。大陸已有70%的省市擁有1場或多場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近3年大陸省市覆蓋率年漲幅穩定在10%左右,2014年省市覆蓋率將接近80%。
  2011年,北京馬拉松3萬個名額在啟動報名第6天被報滿;2012年,縮短到4天;2013年,只用了13個小時;2014年,主辦方採取兩次搖號方式,搖出參加半程馬拉松的人。2012年,李寧10公里路跑聯賽在大陸只有3站比賽,平均每一站的報名人數為1000人左右,而2014年,已經擴大到10站,平均每站報名人數約為5000人。2014年4月,上海浦東金橋8公里賽迎來了超過6000名參賽者,其中40%以上是外籍人士,而2002年第一屆,僅有200名參與者。
  馬拉松為何如此火爆?據大陸體質健康調查數據顯示,現階段大陸以走、跑形式鍛煉的群體占總體育人口的60%。跑步已經從單調、乏味的運動逐漸演變成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人們跑步既是強身健體、減肥去脂,也是進入一種社交場景。名人們會在書籍或社交媒體中介紹他們的路跑體驗;普通人也在跑步過程中拍照分享成績或者心情,並成為習慣。而參加長距離的跑步——馬拉松,還能讓參賽者體會自我超越、克服極限和挑戰自我的感覺。這讓馬拉松被貼上了一種「炫酷」的標籤。
  在北京、四川、香港、芝加哥等多地舉行的馬拉松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知名公司的總裁們加入。比如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毛大慶、曾經供職於李寧等公司的關鍵體育價值研究院院長張慶等。在他們看來,馬拉松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提升品牌的美譽度,一舉兩得。也正是看到了這樣的趨勢,特步早在幾年前就已進入跑步市場,成為馬拉松贊助商。
  百億蛋糕
  馬拉松產業方興未艾
  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體育產業規模大概8000億美元左右,業內人士估算,跑步市場占全部體育產業的1/8,即1000億美元。參照其他行業(比如IT),中國區一般占全球營收的5%~10%,保守估計大陸跑步市場會在50億美元,即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
  「杭馬」承辦商智美公司數據顯示,「杭馬」成本1200萬,收入2000萬。按每場馬拉松利潤800萬元估算,2014年全大陸53場馬拉松將有4億多利潤空間。相比美國2013年1100場馬拉松,中國大陸還有1047場的差距,存在著近84億的利潤空間,而且中國人口遠超美國,未來馬拉松賽事利潤上百億並非天方夜譚。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指出,2025年大陸體育產業將達到5萬億元規模。而此前,國務院在2009年頒佈實施了《全民健身條例》後,又在2011年頒佈實施了《全民健身計畫》。
  根據相關部門公佈的數字,大陸體育產業呈總體上升趨勢,在2005年的規模是約1000億元人民幣,2009年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2013年3500億元人民幣左右,2014年估計可以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
  美國媒體公佈的數字顯示,2013年全球體育產業年增加值在8000億美元左右,美國為3000億~4000億美元。同年,美國的GDP是16.8萬億美元,體育產業占GDP的4%左右;而大陸2013年GDP為9.24萬億美元,體育產業約554億美元,約占GDP的0.6%。2013年,全美跑鞋銷量4625萬雙,銷售額30.9億美元。公開材料顯示,目前大陸人均運動鞋擁有量為0.4雙,距美國人均4.3雙、歐洲3.7雙、日本4.4雙相差甚遠。
  種種數據表明,大陸馬拉松賽事對應的產業空間非常大,而且《意見》也指出:「通過市場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承辦賽事,鼓勵大型體育賽事充分進行市場開發。」
  政府力推
  馬拉松運動「寸土寸金」
  如果對於跑步愛好者們而言,馬拉松是一個聚會的好方式,那麼對於品牌商而言,馬拉松就是一塊好的看板,比賽現場更可謂「寸土寸金」。廣告業人士分析稱,在馬拉松賽花1塊錢可以達到3塊錢的廣告效果,尤其是跑步相關產品。特步在2014年贊助的馬拉松大約有十幾場,包括廈門、香港、重慶、廣州、鄭州、杭州、揚州、合肥、天津、尚湖馬拉松及貴州的黔東南超跑等,約占全大陸馬拉松賽事20%的份額。
  經濟收益是賽事運營商和贊助商瘋狂投入馬拉松賽事的內在驅動力。有媒體估計,目前大陸排名靠前的馬拉松賽事(如北馬、廈馬、上馬等)合計贊助費在2000萬~3000萬。而2014年的杭州馬拉松,以1200萬元的成本,2000餘萬元的收入,高達67%的毛利引起廣泛關注。獨家買斷杭馬4年運營權的智美集團在2014年的中期報告中稱:「體育賽事進入高增長期,體育文化市場是中國文化市場的下一個藍海。」僅在過去的一年中,該集團的賽事運營收入就上漲30倍,從230萬元增至7130萬元,占智美集團總收入的22.8%,毛利率從31.6%增至65.8%。此外,包括體育場館設施、體育旅遊、運動功能飲料、營養保健食品研發製造,馬拉松所帶來的產業鏈內容極為豐富。
  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馬拉松辦公室主任張永良在首屆「深馬」新聞發佈會上就曾坦言,世界上評選最佳居住城市,擁有一項大型體育賽事必不可少,馬拉松就是首選。「馬拉松比賽到底能帶來什麼?每年到美國參加夏威夷馬拉松賽的日本人有1萬人,實際上到馬拉松比賽那天是3萬人。廈門辦馬拉松前後一個月,全市創收7000萬元,你拿出1000萬元,還賺了6000萬元,餐飲、旅遊這些隱性收入更多。」短期地來看,馬拉松對促進GDP的增長是一時的;但從長期來看,馬拉松賽事對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增強居民城市滿意度以及促進其他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意義重大。
  「相比其他賽事,通過賽道設置和廣泛的市民參與,馬拉松可以在短時間內集中展現深圳人文面貌和市民對於健康生活的追求。」深圳國際馬拉松賽運營商安琪集團總裁助理鐘偉呈認為,「馬拉松經濟不只在當天,通過賽事將深圳面貌更好地對外展示出來,今後也能正面帶動和吸引外商投資。」
其他文献
預計2020年大陸中等收入人口將達 6億左右,總消費是2010年的3倍以上,需求成長和消費將更穩定,成為成熟的全球市場。  解析:  據估計,大陸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在7.3%至7.4%左右。目前,經濟新常態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發展方式轉變,由傳統的投資驅動逐步轉換成創新驅動,首要表徵是經濟成長率減速。  大陸經濟正向中高速發展回歸,高成長內外部的條件發生變化,成長潛力也在下降,經濟
期刊
工業和信息化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大陸手機市場累積出貨量4.52億部,與2013年的5.79億部相比,年減21.9%。其中2G手機出貨量6049.7萬部,年減64.4%;3G手機2.2億部,年減46%;4G手機1.71億部。此外,2014全年,大陸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3.89億部,年減8.2%,市場占有率達86%。大陸國產品牌手機2014年出貨量為3.54億部,年減23
期刊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大陸商品房銷售面積120649萬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7.6%,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6個百分點,2013年為增長17.3%。商品房銷售額76292億元人民幣,下降6.3%,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5個百分點。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稱,整體來看,2014年大陸新房累計成交面積、銷售金額等多項指標下滑趨勢明顯。但隨著2014年下半年限購、限
期刊
30個城市、50家商協會、1000位企業家參與……「2015兩岸經營者俱樂部年度論壇」於1月16、17日在上海舉辦。本年度的「兩岸經營者俱樂部年度論壇」,定位於健康產業、文化創意、現代農業與食品深加工、連鎖經營以及青年領袖5大主流趨勢主題。  廣禾堂創始人鍾宇富在16日的健康產業論壇中,作為論壇嘉賓與嘉賓進行高峰對談。另外,來自台灣的近200家企業在2天的活動中與大陸業者交流,尋求合作機會。
期刊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未來大陸經濟要保持平穩增長,仍需主要依靠投資驅動。  解析:  近年來大陸關於經濟增長的投資驅動模式爭議較多,然而,綜合各方面因素看,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中,投資最具備擔當繼續拉動經濟增長引擎的條件,只是在投向上需更加仔細甄別,提高投資效率,注重彌補經濟發展短板。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除美國復甦形勢較好外,歐盟、日本以及大部分新興經濟
期刊
新常態是大陸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的必經階段。實現這一階段演化的重要標誌,一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二是結構調整及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三是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基本形成。  解析:  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必須依靠新動力,而創新應該作為形成新增長動力的根本途徑。在新的技術領域,如數字機器人、分佈式能源、智能電網、物聯網、新材料等領域,大陸有機會走在創新的前列,
期刊
2014年,電動汽車頂尖廠商特斯拉宣佈開源所擁有的全部專利;2015新年伊始,豐田公司宣佈開放約5680項燃料電池相關專利。全球電動汽車產業正在形成大開放、大變革的新發展格局。  解析:  電動汽車的當前發展階段與產業地位是特斯拉和豐田開放專利的基本動因。在全球汽車產量中,電動汽車產銷量的比例遠不到百分之一。  在豐田看來,2015~2020年是第一代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關鍵期,汽車生產商、政府、
期刊
溫柔競爭力,即同理心。它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可以引發人際關係的革命;它不單單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能為社會帶來根本的變遷和正能量。  最近跟Maggie一同參與了兩岸的幾個諮詢項目,過程中明顯地感覺到客戶高管跟他總是有說有笑,互動融洽得不行……上星期我跟項目負責人去客戶公司開2015年度項目會議, 沒想到對方推開會議室門,開口的第一句話居然是:「Maggie老師有來嗎?」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親和
期刊
回顧2014,果然萬馬奔騰,跌宕起伏。有人乘勢迎來了事業高峰,有人因勢收縮了向前的腳步,也有人順勢創造了精彩生活。無論成敗得失,都是豐富的人生回憶。此刻,我們暂时束馬懸車,四方眺望,為的是調整心情、確定前進的方向。  這一年,台灣社會並不平靜。以「反服貿協議」為核心訴求的太陽花學運,突破以往靜坐抗議的尺度,激烈攻占立法及行政兩大最高機關,衝擊警察局,創下「恃『學』而驕、造反有理」的不良先例,也凸顯
期刊
有家企業主帶領5位高階主管一起找我請教經營問題,當他們用半小時解說完自己目前的狀況後,問我:「吳老師你聽完了報告,是否請你給我一點評論及建議好嗎?」老實說,我常常被人家這樣「考」。  天下沒有不能做到的  我反問他們:「你們這樣苟延殘喘已經幾年了?」他們說已經連續6年這樣「要死不死要活很累」,所以很有無力感,不知道還要不要做下去?如果未來還是要這樣活,真的不如死得痛快算了!最後補了一句:「我們大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