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窦娥冤》是不是悲剧的讨论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song83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18
  《窦娥冤》(人教版语文必修4)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位列世界十大悲剧之一。读到窦娥的冤情,很多人都为之动容。我在三年前与学生们一同学习过这篇课文,深刻地感受到悲剧的艺术魅力。然而在课后,有同学质疑:《窦娥冤》到底是不是悲剧?
  《现代汉语词典》“悲剧”词条上有具体阐述,介绍之后,也了解到這种写作手法是将现实与主人公的悲剧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学生疑惑的中心是“悲惨结局”。诚然,《窦娥冤》的结局着实大快人心,窦娥冤屈昭雪,恶人一一伏法。而在当时我没能给出明确答案。
  关于《窦娥冤》是不是悲剧,在学术界也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所谓西方悲剧的“tragedy”不等同于汉语中的“悲剧”,这就造成人们对“悲剧”的误解:“悲剧”一定要有一个不幸(最好是流血、悲惨)的事件做结尾。有的学者则主张,中西方拥有各自特殊的民族悲剧观;悲剧作品也各有其特点,应区别对待。有的学者还从民族文化心理角度出发,提出喜剧性的结局是因为中华民族要求在审美过程中,使由悲剧命运引起的心理倾斜得到平衡。结论如何,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答案,通过学术的探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文学的属性,知道这种设计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实,《窦娥冤》是不是悲剧,完全可在课堂上通过学生探讨、情景模拟、辩论等方式让大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都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也是现代语文课堂需要呈现的新思想和新方式。
  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有几点想法:
  第一,高中语文课不等同于大学的文学课,我们不是要讨论出什么确凿的结果,讨论只是一个方法、一个过程,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和探索精神。第二,阅读也要扫除学生的障碍,比如语言上的生僻字,还有一些繁难的字义,老师要在课上做好引导,课下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复习,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对于古代的剧本,老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做好细致讲解,让学生可以通过事例有所收获。第四,本课的讨论设计建议放在第二课时。组织讨论之前,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剧本“第四折”的内容,扩大论据范围。同时要提出高标准,要从中找到论点和论据。第五,为方便学生在探讨和学习的时候有相应的抓手,通过情节联想到人物的关系,了解悲剧故事中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教师要掌握好教学节奏,深入讲解这种创作手法的独特意义和文学魅力。
  纵观整个剧本,学生无论支持哪一观点,都会找到有力证据。
  【观点一】《窦娥冤》是悲剧
  这一论点的相关论据在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中已经得到很好的提示,但关于其分类和具体内容,我们有自己的想法。
  论据一:窦娥的身世命运本身就很不幸。
  父离母逝、早年丧夫、逼迫再嫁、含冤被杀。只要通读文章,这四方面自然很好总结。
  主人公的殒命无疑是悲剧的重要因素。窦娥被昏官桃杌刑讯逼供之后残忍冤杀,恶人逍遥,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心理,让同学们心生怜惜,又感到十分痛心。
  论据二:窦娥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但好人没好报。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窦娥的蒙冤杀害,可以看到这是一种毁灭性的。而窦娥身上的优秀品质正是剧本最有价值的东西。善良、孝顺、性情刚烈、坚持主见,除此之外,窦娥的抗争精神,更是人物形象的一大亮点。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剧本哪里表现了窦娥的抗争精神。从多个方面看到压倒窦娥的最后一根稻草有多重—流氓的无耻欺压、官吏的不作为展示出当时的政治的黑暗,这些都是酿成悲剧的主要推手。总之,在元代的大环境下,社会的黑暗和官员的不作为,让普通老百姓求告无门,只能任人宰割。
  论据三:窦娥是借助超自然力量来明冤复仇的。
  这一点同样是学生最敏感的话题。窦娥的三桩誓愿虽然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基本无法实现,因为在“第四折”中,窦娥也是通过法术倒换卷宗,并且现魂与父亲讲述冤情,后来又现魂于公堂之上,与张驴儿对质才得以雪冤。她虽然怒斥天地鬼神,但最后还是依赖于天地鬼神。也就是说,只有虚幻的才能帮助窦娥,其余的都没办法去帮助,这是一种美好的心愿寄托,也只能说人们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关汉卿的剧作一向以语言质朴著称,但作为戏剧,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是经常被使用的,如《汉宫秋》《长生殿》《梁祝》等。教师在此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剧本的艺术手法,并引用以往学习过的课文来对比讲解,如《孔雀东南飞》中焦、刘化作鸳鸯鸟的结局,就是以浪漫主义手法来处理的。还有《离骚》和李白的一些作品。
  【观点二】《窦娥冤》不是悲剧
  支持这一观点的学生一般是紧紧咬住剧本的结局,在阅读之后,本剧的确给人一种大快人心的感受,这就与大家以往理解的“美妙的开始和残忍的结局”的“悲剧”有很大出入。
  论据一:三桩誓愿的应验已经证明了窦娥的清白。
  这个剧本的高潮主要体现在三桩誓愿,这是窦娥不满现实做出的奋力抗争,在刑场上,通过天气的渲染,昏天暗地的氛围,以及吹去的凉风,更体现出一阵阵凄凉感。在刽子手行刑的时候,又有鬼神助力,可以看到第三条誓言也都应验了,大家都知道窦娥是真的蒙冤了。“第三折”是很多教师都青睐的经典章节,几乎成为每位教师的备课重点。从语言和篇章角度看,“第三折”确实精彩:三桩誓愿含义明确,指向性强;同时又富有层次感,顺序固定,一个比一个强烈。而我认为,戏剧不同于小说:小说是语言艺术,是给读者读的;戏剧是情节艺术,是演给观众看的。“第三折”固然精彩,但可以视课时需要而另做处理。
  论据二:邪恶势力罪有应得,最终伏法。
  如果说“第三折”让读者悲到了极致,那么“第四折”则是给读者一剂强烈的精神补药,让人大呼痛快。
  窦天章回到楚州重审此案:张驴儿被凌迟处死;桃杌和下属官吏行杖一百,罢官免职,永不叙用;赛卢医终身发配充军;蔡婆婆年迈,由窦天章收养。读到这里,可以看到是一个大欢喜的结局,虽然窦娥死了,也有人为她申冤,可是窦娥回不来了,她的命换不回来了,但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正义,让人从她的身世到结局都感到同情。
  论据三:窦娥思想保守,泄愤时也显出其自私的一面。
  有的学生会关注到这一方面。“贞洁观念”是违背人性、陈腐至极的鄙陋思想,窦娥却守之如命,它实际上对窦娥的人物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夏季下雪,对于农民来讲是致命的,庄稼绝收,这是农民不该承担的,可是窦娥为了证明自己是冤的,发了愿,最终也成了事实。如果仔细斟酌起来,人们会发现窦娥是自私的,这也是同学会产生的质疑。
  综上所述,学生会在这样一个大讨论中逐步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整堂课也会更有条理,更加紧凑。
  关于《窦娥冤》是不是悲剧,实际上已经不是《窦娥冤》剧本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传统戏剧的定性,以及如何理解“悲剧”这一概念的问题。问题没有解决,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法以悲剧的观念来阐释中国传统戏剧。人类精神层面的生产总是有相通之处的。在文艺创作上,作者也不总是根据某种观念来展开相应的创作—正如诗人不必知道“诗”的文体概念到底是什么也能写出好诗一样。
  同样,我也知道,每个人学习了这个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大家悲悯于主人公窦娥的身世和结局,更从中去反思人生,知道一个人无力反抗的时候,只能借助神力去促成大结局,然而,戏剧文学并不是生活,生活远比文学作品要现实,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懂得人活在世界上就会遇到各种遭遇,无论是生活的苦与酸,都要欣然接受并想办法去扭转,更要体会生活的甜与辣,这才是多姿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陈奇佳《“悲剧”的命名及其后果—略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起源》,《江海学刊》2012年第6期。
  [2] 乔德文《中西悲剧观探异》,《戏剧艺术》1982年第4期。
  (鲍树柏,男,汉族,文学硕士,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奋斗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比赛要求:六强选手需在成语达人中选择一位达人,组成搭档进行比赛,嘉宾描述,选手猜成语。在描述过程中不能出现成语中的字,每位选手有2次“过”的机会,在90秒规定时间内猜出成语越多的选手得分越高,分数排名前四的选手晋级。  评分标准:猜出一个成语计1分,分数排名前四的选手晋级。  賽题解析: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简洁精辟,多由四字组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化的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也随之进行一系列的优化,注重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以往陈旧的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合理运用评价语,使学生在认识到自身优缺点的同时,愿意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学习幸福感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24  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
儿童诗是写给儿童阅读、吟诵的诗歌,不仅儿童写,成人也写。金波曾说:“童真与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确实,成人尚且内心深藏一份童真,更何况十一二岁的少年?高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加上青春初期的情感萌芽,开始有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情怀。如果能引导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感悟生活,把他们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他们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那将是情感的一次美丽的绽放。这是多么有意义的尝试!  经过几次
摘 要:学困生,从字面上看,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实际是指学习成绩差、思想不积极、纪律散漫等有许多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学生。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困生 转化工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66  如何对待学困生?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一线教师,以我从事教育的体
摘 要:步入高中阶段,语文阅读学习的难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了,相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简单的单篇阅读而言,高中生需要更加系统化地学习语文阅读体系的知识,这就需要他们对于每一种类型的文章进行集中化和学习和解读,掌握其阅读规律,在摸索的过程中学会群文阅读的技巧,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本文从群文阅读的概念及其学习特点、当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对于群文阅读教
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高考政策,采取新的“3 3”模式,语文是历年高考的第一门考试科目,语文考试出现了7大变化:其一,语文试题的题量会加大,题型将更加注重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考生必须加快答题速度;其二,命题范围将大大扩展,因此考生需要加大课外阅读量;其三,试题内容重在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其四,加强对课外阅读的考查,包括经典阅读、阅读广
现代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文学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使学生在文学知识上获得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上的体悟。然而现代诗歌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却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其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甚至还岌岌可危,可谓任重道远。审慎静心分析,从教师方面看,原因主要是:教师关于诗歌的知识层面不宽;诗歌品析鉴赏的能力层次不高;关于诗歌的教学设计缺乏诗味与艺术性,这就导致了诗
一、案例背景  “核心素养”一词在21世纪初就引起了国际社会和组织的多方关注,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结合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工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好随文练笔工作,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促进,使学生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其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推行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阅读教学 随文练
本研究从五年间(2012—2016)搜集到的中考试卷中选取北京、浙江宁波等22个省市的试卷作为研究样本卷,对2012—2016年中考写作试题的宏观变化情况进行解释分析,以便提炼中考写作试题的特点,探讨中考写作命题的基本走势。本研究中的“测试内容”是指根据测试目的和《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相关的政策文件所确定的考查范围及考查层次,即试题评价的能力点和知识点。测试内容,主要阐释“考什么”的问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