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本性都是善良的。学习也许有些辛苦,工作也许有些劳累,生活也许有些艰辛,但只要留住心中的那一份善良,这个世间就会变得无比温暖,无比美好……
西瓜熟了
我家种的西瓜熟了,一个个滚圆滚圆的惹人喜爱。妈妈可忙坏了,天天没事就去地里数西瓜。她盘算着等卖了西瓜,一定要给我添件新衣服,因为过了暑假我就要去县城上初中了。
有一天,她回来就对爸爸说:“靠河边的地方少了一个西瓜,今晚你去看瓜吧,一定要抓住偷瓜贼。”下午,爸爸就开始忙活起来,在瓜地里搭了个“人”字形棚子,我也吵着跟着爸爸去看瓜。
夜里的西瓜地一片安静,微风吹过,送来丝丝凉意。将军寺沟的河水像玉带一样绕着西瓜地,河水映照着点点繁星,非常迷人。我躺在瓜棚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到了半夜,爸爸要起床,我问爸爸怎么回事,爸爸说:“河边有动静,我去看看。”我也想一探究竟,就赶紧从床上爬起来。爸爸把电灯打开,沟边的树影下出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妇女,四十多岁的样子,怀里抱着一个西瓜,灯光下她低着头,默默不语。
“爸,小偷,小偷……”我大声地喊叫着,声音有点激动,生怕爸爸没有发现。这时,爸爸却把电灯关了,静静地对我说:“孩子,赶紧回去吧。”黑夜再次吞噬我们。
我对爸爸说:“爸爸,我看见了,是村西头的疯子,咱们去抓住她……”
“别说了,别说了,孩子,赶紧回去。”爸爸说。我不解地跟在爸爸的屁股后面,满脸不悦地回到了瓜棚,那一夜,我翻来覆去,没怎么睡好。
天亮的时候,妈妈给我们送饭,又开始数起西瓜来。她问爸爸:“西瓜怎么又少了一个呢?你们还是没有发现是谁偷的吗?” 爸爸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我看爸爸没说话,赶紧对妈妈说:“妈,我看见了,是咱村西头的疯子。”
“咦?是老邢?咋是她?”妈妈很吃惊。
“是啊,怎么是她呢?”爸爸放下旱烟也说。
“前几天老邢来问我西瓜怎么卖,她说她家的孩子想吃。我告诉她说用麦子换的话是斤对斤,她嫌有点贵就要走。我本来给她一个,让她带回家,她却执意不要,可是,没想到她竟然夜里偷……不过,说真的,她一个人带孩子也真不容易,真可怜。”
我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喊她疯子?”
“你老邢婶以前其实并不疯,她可有本事了。有一年,将军寺沟的河水疯涨,到了夏天很多人在河里游泳,她的丈夫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被淹死了,留下了不满一岁的孩子,后来她就说话做事不正常了……不过,她对孩子特别好,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自己也舍不得吃鸡蛋,都让孩子吃……”
我静静地听着,不禁有点同情老邢婶了。
晚上,爸爸和妈妈一前一后地到了瓜地,摘了两个最大的绿皮西瓜,趁着夜色来到了老邢婶家门口,悄悄地放在了那里。爸爸对妈妈说:“西瓜不用去看了,以后不会有人再去偷了。”“是啊,谁还会去偷呢?”妈妈也说。
第二天,爸爸妈妈起床后,打开门一看,门口放着一篮子鸡蛋,足足有二三十个,在朝霞下泛着金光……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9期,有删节)
这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常被称作为小说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来欣赏这篇文章:
一、生动的人物形象
对一篇小说来说,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确定它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即小说的第一角色,对推动情节发展和表现主题思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然,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爸爸”:他是看瓜的主角,决定着故事的发展方向;他吃苦耐劳,晚上还得到瓜地里去防小偷;他机警果断,瓜地里有一点动静,他都能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他心地善良,得饶人处且饶人,并注意保护别人的尊严;他富有同情心,给予了不幸者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不善言辞,却是一个让人敬重的父亲形象。其他次要人物,如充满好奇心而有些自作聪明的“我”,精打细算而不失善良的妈妈,精神有些不正常却爱惜面子的老邢婶,都个性鲜明,跃然纸上。
二、完整的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常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非常完整:①序幕(第1段):西瓜熟了,妈妈天天数瓜。②开端(第2段):爸爸搭棚看瓜。③发展(第3~6段):爸爸放过“偷瓜贼”,让“我”不解,也让读者心生狐疑:“爸爸”究竟是在唱哪一出戏?④高潮(第7~13段):揭开“偷瓜贼”的秘密。老邢婶为什么会偷瓜?因为孩子想吃瓜,她想买嫌贵,又不肯接受别人赠予,以致有了晚上偷瓜的糊涂行为。可见她行事的确有些“不正常”,难怪会被大家视为“疯子”。她怎么会变得这样呢?妈妈告诉“我”:丈夫救人而死,老邢婶独自照料幼小的孩子,在悲痛的折磨与生活的重压下,她变得有些“不正常”了。这是多么善良却又多么不幸的一家啊!⑤结局(第14段):晚上送瓜。爸爸妈妈为抚慰受惊的老邢婶,趁着夜色把两个西瓜送到了她家门口,并决定从此不再守瓜。⑥尾声(第15段):老邢婶送蛋。第二天,在“我”家门口,发现了老邢婶送来的鸡蛋,“在朝霞下泛着金光”。那“泛着金光”的,其实不只是鸡蛋,更是爸爸、妈妈乃至老邢婶善良的心灵!
三、具体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即景物描写)。本文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对人物生活状态的刻画:“我”家生活拮据,“添件新衣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邢婶家更是生活艰难,连一个西瓜也舍不得买。纵然如此,他们还是乐于助人,懂得感恩,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同时,小说也不乏景物描写,如第三段开头,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夏夜瓜地图,烘托出“我”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惬意之情,并为即将上演的感人故事设置了一个“迷人”的背景。掩卷之余,我们不由感叹:这里的景美,人更美! 1.开篇“一个个滚圆滚圆的惹人喜爱”一句可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那个“偷”西瓜的人,“我”对她有过哪些称呼?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不能删掉。描写一句,让表达更形象生动,同时流露出丰收的喜悦之情,为下文看瓜做好了铺垫。
2.“我”发现是她在偷瓜,自然叫她“小偷”;因为看清了她是被大家称作“疯子”的人,也这样称呼她,流露出鄙夷厌恶之意;最后了解了她的不幸遭遇,心生同情,所以改称她为“老邢婶”。
3.不是。“我”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爸爸”才是主人公,正是通过对他描写,表现了要善待不幸者这一主题。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愿你能够留住心里善良的模样,不要被这个世界同化得不剩一点闪光”。留住心中那份善良,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留住心中那份善良,当自己身处逆境时,我们会坦然接受别人的关心;留住心中那份善良,我们会发现人们很和善、世间很美好、未来充满希望……请以“留住心中那份善良”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一、关于立意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善良”仅点明了立意的方向,“留住”二字才是题眼所在,所以我们要紧扣这个动词细挖细掘,确立主题:①用帮助别人的实际行动,来留住心中的那份善良;②用接受别人关心的坦然心态,来留住心中的那份善良;③用对别人的信任、对世间的赞美、对未来的希望,来留住心中的那份善良……也可推而广之,从其他角度立意。
二、关于文体
第一,写记叙文。可以采用第一人称,再现一段经历,回忆几件往事,来表现自己是如何“留住心中那份善良”的;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写身边的人或者历史人物、当代明星恪守善良的故事;还可以虚构故事,编写寓言或童话来表现主题。第二,写小剧本,内容与记叙文相似,但在表达上采用“人物台词+舞台提示”的形式组织全篇。第三,写议论文,先提出主张,然后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论证。
三、关于结构
为了让作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我们一般采用“总-分-总”这类结构,虽缺少变化,却相对稳妥。此外,也可尝试采用“起承转合”或“层层深入”等形式的结构。
西瓜熟了
我家种的西瓜熟了,一个个滚圆滚圆的惹人喜爱。妈妈可忙坏了,天天没事就去地里数西瓜。她盘算着等卖了西瓜,一定要给我添件新衣服,因为过了暑假我就要去县城上初中了。
有一天,她回来就对爸爸说:“靠河边的地方少了一个西瓜,今晚你去看瓜吧,一定要抓住偷瓜贼。”下午,爸爸就开始忙活起来,在瓜地里搭了个“人”字形棚子,我也吵着跟着爸爸去看瓜。
夜里的西瓜地一片安静,微风吹过,送来丝丝凉意。将军寺沟的河水像玉带一样绕着西瓜地,河水映照着点点繁星,非常迷人。我躺在瓜棚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到了半夜,爸爸要起床,我问爸爸怎么回事,爸爸说:“河边有动静,我去看看。”我也想一探究竟,就赶紧从床上爬起来。爸爸把电灯打开,沟边的树影下出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妇女,四十多岁的样子,怀里抱着一个西瓜,灯光下她低着头,默默不语。
“爸,小偷,小偷……”我大声地喊叫着,声音有点激动,生怕爸爸没有发现。这时,爸爸却把电灯关了,静静地对我说:“孩子,赶紧回去吧。”黑夜再次吞噬我们。
我对爸爸说:“爸爸,我看见了,是村西头的疯子,咱们去抓住她……”
“别说了,别说了,孩子,赶紧回去。”爸爸说。我不解地跟在爸爸的屁股后面,满脸不悦地回到了瓜棚,那一夜,我翻来覆去,没怎么睡好。
天亮的时候,妈妈给我们送饭,又开始数起西瓜来。她问爸爸:“西瓜怎么又少了一个呢?你们还是没有发现是谁偷的吗?” 爸爸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我看爸爸没说话,赶紧对妈妈说:“妈,我看见了,是咱村西头的疯子。”
“咦?是老邢?咋是她?”妈妈很吃惊。
“是啊,怎么是她呢?”爸爸放下旱烟也说。
“前几天老邢来问我西瓜怎么卖,她说她家的孩子想吃。我告诉她说用麦子换的话是斤对斤,她嫌有点贵就要走。我本来给她一个,让她带回家,她却执意不要,可是,没想到她竟然夜里偷……不过,说真的,她一个人带孩子也真不容易,真可怜。”
我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喊她疯子?”
“你老邢婶以前其实并不疯,她可有本事了。有一年,将军寺沟的河水疯涨,到了夏天很多人在河里游泳,她的丈夫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被淹死了,留下了不满一岁的孩子,后来她就说话做事不正常了……不过,她对孩子特别好,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自己也舍不得吃鸡蛋,都让孩子吃……”
我静静地听着,不禁有点同情老邢婶了。
晚上,爸爸和妈妈一前一后地到了瓜地,摘了两个最大的绿皮西瓜,趁着夜色来到了老邢婶家门口,悄悄地放在了那里。爸爸对妈妈说:“西瓜不用去看了,以后不会有人再去偷了。”“是啊,谁还会去偷呢?”妈妈也说。
第二天,爸爸妈妈起床后,打开门一看,门口放着一篮子鸡蛋,足足有二三十个,在朝霞下泛着金光……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9期,有删节)
这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常被称作为小说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来欣赏这篇文章:
一、生动的人物形象
对一篇小说来说,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确定它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即小说的第一角色,对推动情节发展和表现主题思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然,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爸爸”:他是看瓜的主角,决定着故事的发展方向;他吃苦耐劳,晚上还得到瓜地里去防小偷;他机警果断,瓜地里有一点动静,他都能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他心地善良,得饶人处且饶人,并注意保护别人的尊严;他富有同情心,给予了不幸者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不善言辞,却是一个让人敬重的父亲形象。其他次要人物,如充满好奇心而有些自作聪明的“我”,精打细算而不失善良的妈妈,精神有些不正常却爱惜面子的老邢婶,都个性鲜明,跃然纸上。
二、完整的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常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非常完整:①序幕(第1段):西瓜熟了,妈妈天天数瓜。②开端(第2段):爸爸搭棚看瓜。③发展(第3~6段):爸爸放过“偷瓜贼”,让“我”不解,也让读者心生狐疑:“爸爸”究竟是在唱哪一出戏?④高潮(第7~13段):揭开“偷瓜贼”的秘密。老邢婶为什么会偷瓜?因为孩子想吃瓜,她想买嫌贵,又不肯接受别人赠予,以致有了晚上偷瓜的糊涂行为。可见她行事的确有些“不正常”,难怪会被大家视为“疯子”。她怎么会变得这样呢?妈妈告诉“我”:丈夫救人而死,老邢婶独自照料幼小的孩子,在悲痛的折磨与生活的重压下,她变得有些“不正常”了。这是多么善良却又多么不幸的一家啊!⑤结局(第14段):晚上送瓜。爸爸妈妈为抚慰受惊的老邢婶,趁着夜色把两个西瓜送到了她家门口,并决定从此不再守瓜。⑥尾声(第15段):老邢婶送蛋。第二天,在“我”家门口,发现了老邢婶送来的鸡蛋,“在朝霞下泛着金光”。那“泛着金光”的,其实不只是鸡蛋,更是爸爸、妈妈乃至老邢婶善良的心灵!
三、具体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即景物描写)。本文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对人物生活状态的刻画:“我”家生活拮据,“添件新衣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邢婶家更是生活艰难,连一个西瓜也舍不得买。纵然如此,他们还是乐于助人,懂得感恩,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同时,小说也不乏景物描写,如第三段开头,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夏夜瓜地图,烘托出“我”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惬意之情,并为即将上演的感人故事设置了一个“迷人”的背景。掩卷之余,我们不由感叹:这里的景美,人更美! 1.开篇“一个个滚圆滚圆的惹人喜爱”一句可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那个“偷”西瓜的人,“我”对她有过哪些称呼?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不能删掉。描写一句,让表达更形象生动,同时流露出丰收的喜悦之情,为下文看瓜做好了铺垫。
2.“我”发现是她在偷瓜,自然叫她“小偷”;因为看清了她是被大家称作“疯子”的人,也这样称呼她,流露出鄙夷厌恶之意;最后了解了她的不幸遭遇,心生同情,所以改称她为“老邢婶”。
3.不是。“我”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爸爸”才是主人公,正是通过对他描写,表现了要善待不幸者这一主题。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愿你能够留住心里善良的模样,不要被这个世界同化得不剩一点闪光”。留住心中那份善良,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留住心中那份善良,当自己身处逆境时,我们会坦然接受别人的关心;留住心中那份善良,我们会发现人们很和善、世间很美好、未来充满希望……请以“留住心中那份善良”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一、关于立意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善良”仅点明了立意的方向,“留住”二字才是题眼所在,所以我们要紧扣这个动词细挖细掘,确立主题:①用帮助别人的实际行动,来留住心中的那份善良;②用接受别人关心的坦然心态,来留住心中的那份善良;③用对别人的信任、对世间的赞美、对未来的希望,来留住心中的那份善良……也可推而广之,从其他角度立意。
二、关于文体
第一,写记叙文。可以采用第一人称,再现一段经历,回忆几件往事,来表现自己是如何“留住心中那份善良”的;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写身边的人或者历史人物、当代明星恪守善良的故事;还可以虚构故事,编写寓言或童话来表现主题。第二,写小剧本,内容与记叙文相似,但在表达上采用“人物台词+舞台提示”的形式组织全篇。第三,写议论文,先提出主张,然后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论证。
三、关于结构
为了让作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我们一般采用“总-分-总”这类结构,虽缺少变化,却相对稳妥。此外,也可尝试采用“起承转合”或“层层深入”等形式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