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茼蒿叶部病害发生及绿色防治技术

来源 :西北园艺·蔬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茼蒿叶斑病
  1.1 发病症状 只危害叶片,病斑呈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微有轮纹,边缘紫褐色,外围具变色而未死的寄主组织,潮湿时病斑表面有黑色霉状物,后期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
  1.2 发病特点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靠雨水溅射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棚内高湿,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棚内反复重茬栽培,通风透光不良,种植过密,浇水过多,偏施氮肥,发病重。
  1.3 防治方法
  1)健身栽培。与瓜类、茄果类、十字花科类、豆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可有效降低叶斑病发病率。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条播种植,保证植株密度均匀合理,以利通风。重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喷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和生长势。选择晴天膜下浇水,防止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加强棚室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带出棚外销毁处理。
  2)药剂防治。发病初喷施6.5%甲霉灵粉尘剂,每亩每次用1kg,每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防效显著,也可用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液600倍液等喷雾防治,7天1次,防治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喷药。
  2 茼蒿叶枯病
  2.1 发病症状 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淡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正背面和正面有黑色霉状物,后期病斑愈合成片,致叶片枯死。
  2.2 发病特点 病菌在病叶上越冬,以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该病害在棚内湿度大时容易发生。棚内温差大,叶片结露时间长,易发病。重茬栽培,发病重。管理粗放,种植密度大,浇水次数过多,偏施氮肥,植株生长旺时发病重。
  2.3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2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重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多次少量浇水,防止大水漫灌,降低棚内湿度。棚室及时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交替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3 茼蒿炭疽病
  3.1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黄白色至黄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不定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边缘稍隆起,直径为2~5mm。茎发病时出现纵裂、稍凹陷,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溢出红褐色物质。
  3.2 发病特点 病原菌在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灌溉水、棚室内的滴水及昆虫活动传播蔓延。棚内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时发病重,相对湿度低于80%时发病轻。棚内温差大,叶片上露水多,或遇雾霾阴雨天气长,发病重。重茬,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易发病。棚内通风不良发病重。
  3.3 防治方法
  1)健身栽培。与非菊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合理密植,膜下小水浇灌,防止大水漫灌,防治棚内湿度过大。施用腐熟的堆肥或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喷肥,提高茼蒿抗病能力。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抑制病害的发生。及时摘除田间病株。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可每亩使用1kg的5%百菌清粉尘剂、6.5%甲霉灵粉尘剂喷粉防治。或用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利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4 茼蒿褐斑病
  4.1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圆形至椭圆形,有时不规则,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色至褐色,有的病斑颜色由外向内深浅交替,略显宽轮纹状。空气湿度高时病斑正背面均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后期病斑相互连接成片,致叶片枯死。严重时全株发病,较短时期内病株枯死。
  4.2 发病特点 该病原菌随病残体越冬,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田间作业传播,可进行多次侵染发病。棚内湿度大,植株生长茂密,容易发病。雾霾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棚内温差大,结露重,发病较重。
  4.3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及时通风排湿,科学施用肥水,合理密植。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首先选用粉尘剂或烟雾剂进行防治,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6.5%甲霜灵粉尘剂1kg,亩喷粉防治,也可选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5 茼蒿灰霉病
  5.1 发病症状 苗期发病,多引起死苗烂棵,在病苗上产生许多灰霉。成株期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形成水渍状不规则形腐烂,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即可致成片植株发病坏死,并在其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
  5.2 发病特点 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和再侵染。棚内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湿度高,该病发生普遍且迅速。雾霾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棚室湿度大,也易诱发该病的流行。管理粗放,植株密度大、浇水过多过大、偏施氮肥、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导致植株生长弱,也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5.3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用肥水。及时摘除病叶病残体。
  2)生态防控。调节棚内小气候,使其处于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温湿度环境,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雾霾阴雨天气及时短时间通风降湿。晴天条件下,封闭大棚提升棚温。小水膜下浇灌,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硼内空气湿度,控制发病条件出现。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首选用烟剂或粉尘剂,可傍晚每亩施速克灵烟剂0.25kg,点燃后密闭,次日早晨通风,效果较好,也可用每亩用1kg的2.5%灭可粉尘剂、6.5%甲霉灵粉尘剂喷粉防治,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施加乐悬浮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连喷2~3次。
  6 茼蒿霜霉病
  6.1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一般由基部老叶向中上部蔓延,初期病斑为浅黄绿色圆形至不规则形,边缘界限不清晰。随病害发展病斑逐渐枯黄,病叶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病害严重时叶片背面布满霜状霉层,随即黄化枯死。
  6.2 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该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棚内温度在15℃左右,湿度在85%以上,发病严重。棚内温差大,结露时间长或雾霾阴雨天气长,易发病。种植密度大,氮肥施用过量,植株生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病害发病均重。
  6.3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选择与非菊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集中妥善处理,以减少菌源。
  2)健身栽培。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适当稀植,避免密度过大。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有条件的采用滴灌,浇灌后要及时放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可较好地控制病害。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喷肥,防止植株徒长,提高植株抗病力和产量。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每亩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1kg喷粉,或45%百菌清烟剂0.5kg熏烟防治,效果显著。也可选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喷药。
其他文献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一个组织或者单位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档案的信息能够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文书档案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
通过笔者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实操经验,在Excel的帮助下,用自创的方法来完人事档案整理的分类、排列、编号、编目等一系列的工作,改变传统的人事档案的整理操作方式,大大提高
期刊
期刊
博物馆展览教育主要的方法有举办展览、人工讲解、机器解说、图书及多媒体资料、知识讲座、巡回展览、互动节目等,每种方法只要能够使每位观众能够了解到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诸多行业提供了新的动力.对于文案管理工作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使得档
期刊
期刊
目的 分析细节管理用于口腔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消毒供应室的180件口腔医疗器械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