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耕地休耕时空配置的实践及研究进展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立足于探索中国耕地休耕时空配置的关键问题,沿着"典型国家及地区实践→理论成果提炼→关键问题探讨"的逻辑思路,从地理学、农学、土地科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采用文献法、对比法、归纳法和实地调查法,对耕地休耕时空配置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典型国家及地区的耕地休耕时空配置主要有4种类型:目标导向型时空配置、执行方式导向型时空配置、多条件约束导向型时空配置和技术导向型时空配置。2)耕地休耕时空配置的内涵本质就是实现对休耕地"定位、定量、定时"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了休耕目标、休耕空间(休耕区域和休耕规模)布局和休耕时间(休耕时序和休耕时长)安排;耕地休耕时空配置过程为"休耕目标→约束条件→空间布局→时间安排",各个环节之间又相互联系,其中,约束条件主要包括粮食市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耕地质量和社会经济。3)中国耕地休耕时空配置需解决的2个关键问题是不同空间尺度的耕地休耕空间布局和不同区域的耕地休耕时间安排,而构建综合模型或评价指标体系和划分评价等级标准是解决这2个关键问题的难点和重点。
其他文献
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分为短期和长期分别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企业偿债
李白有着尚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这表现在他一系列以"清"为主要审美尺度的审美活动中;这些审美活动有以清论人、以清论物、以清论文艺等。李白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与尚"清"
<正>2016年5月25日至6月30日,国际知名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在伦敦维多利亚·米罗画廊(Victoria Miro Gallery)展出自己的新作。本次展览是她自2012年在泰特现代
在多元文化冲突背景下,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加以整合,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生,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提升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激活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功
历史从来都是合力的结果。作为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走向现代的起点,与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选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体现在:第一,作为一次
人类思想史、文学史上有一个挥之不去、萦绕不休的乌托邦情结。从西方文学的两大渊源“二希”文化(如古代希伯来文化中的先知文学和古希腊爱琴海文化中哲人柏拉图的《理想国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微课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微课概念进行了介绍,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开发及其教学进行了浅谈。
从商周时代起 ,岭南地区的南越文化就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秦汉统一岭南以后更为强烈。中原汉文化的传入 ,加快了南越的开发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密切了中原汉族人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生态法治建设的力度,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还存在生态法治建设体系不够优化、生态环境执法
教育中的"儿童观"危机有诸多表现,其中之一是包括教师在内的成人没有树立"向儿童学习"的教育信念。"儿童"世界实际上是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价值以及其满足需要的行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