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国是公认的体育强国,通过对原东西德以及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特点的分析, 认为原东德的“举国体制”和原西德的“俱乐部体制”分别具有“高效”和“均衡”的特点 ,统一后的德国沿用了原西德的体制,对夏季奥运会项目和冬季奥运会项目分别产生了不同 的影响。统一后的德国在基本保证竞技体育水平的前提下使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经验值得我 国借鉴。
关键词:德国; 竞技体育; 举国体制; 俱乐部体制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10-0025-04
Investigation on the Characters and Trend of Competitive Sportsbefore and after the Unite of Germany
LIU B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 China)
Abstract: Germany is a well-known powerful nation in sports By analyze of the d evelopment characters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EastGermany),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West Germany) and united Germany, the aut hor consider that the “whole-nation system” in East Germany and the “sports c lub system” in West Germany ea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icient” and“balanced” respectively The system in united Germany is as same as that of W e st Germany, which affected the events in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 Games differe ntly The experience of united Germany to balanced development while maintainin g general competitive sports level may be a good reference for China
Key words: Germany; competitive sports; the whole-nation system; the spo rts club system
德国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在竞技体育(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成绩)、群众体育 (体育人口比例)和体育产业(GDSP即国内体育产业总值占GDP的比例)等几个“体育强国 至少应当满足的必要条件”上,都达到或大大超过了相应的标准,[1]在学校体育 、体育设 施建设、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也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因此研究德国的体育,对于我国体 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后奥运时期如何在保持竞技体育水平的前提下向“体育强国”迈 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统一前东西德的竞技体育
1.1 原东德的竞技体育 二战之后,东德未参加1948年和1952年的奥运会,1956年到1964年的三届奥运会是和西 德联合参赛,从1968年开始东德独立参加了5届夏季奥运会和6届冬季奥运会。作为一个只有 16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东德在奥运会的竞争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夏季奥运会上很 快进入第一集团并始终保持奖牌榜第二名的水平,田径和游泳成为东德的代表项目;在冬季 奥运会上的成绩更为突出,1次金牌总数第一和4次第二的成绩使东德成为冬季项目传统强国 (表1)。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政府对竞技体育的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
东德政府和执政党统一社会党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这种指导思想甚至 写入宪法中,在德国历史上第一次把体育运动通过宪法规定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使竞技体 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对巩固政党的领导有着重要的意义。[2,3]东德政府 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以1988年为例,体育经费的投入为15亿德国马克,占当年东德国民 收入的0.56%,其中60%分配给群众体育,40%分配给竞技体育,但实际上分配给群众体育的 经费中用在支持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部分也间接的为竞技体育服务。[3]正是这种高 度重视和大投入给东德竞技体育带来了高回报,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起到了为政治服务的作用 。
表1 德国统一前奥运奖牌榜名次一览
年份夏季奥运会西德东德冬季奥运会西德东德1988528219843未参加811980未参加2122197642521972436219688581119644(联队)6(联队)19604(联队)2(联队)19567(联队)9(联队)195228(德国)未参加4(德国)未参加1948未参加未参加
投稿日期:2010-03-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项目号:08ATY001)。
作者简介:刘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体育管理学。 东德的竞技体育体制是名副其实的“举国体制”,即以政党主管、国家投入、统一选材 、重视科研和集中训练为特色的竞技体育体制。图1为东德竞技体育体制的示意图,从图中 可以看出东德的竞技体育的最高领导机构为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和其下设的中央竞技体育 委员会,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在政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其中中央竞技体育委员会下设的体 育运动秘书处主要负责科研和场馆建设投资;几个相关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学校体育(其中 选材与竞技体育有关)、警察和军队体育;而作为社会团体的东德体育联合会则负责体育俱 乐部、行业体育协会、体校、训练中心和东德奥委会。
图1 东德竞技体育体制示意图[4] 东德的竞技体育体制是一种效率极高的体制,作为一个“人口小国”,能够在奥运舞台 上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就是最好的说明。在德国统一之前东德的竞技体育影响很大,其 政党主管、国家投入、统一选材、重视科研和集中训练的“举国体制”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 竞技体育发展体制。但竞技体育的快速膨胀导致了东德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此外东德被 认为曾经有计划、有组织的给运动员服用兴奋剂,[5]这些都给东德辉煌的竞技体 育蒙上了阴影,也导致德国统一后其竞技体育体制完全被西德的体制所取代。
1.2 原西德的竞技体育西德单独组队共参加了六届夏季奥运会和七届冬季奥运会,其夏季奥运会奖牌榜排名基 本保持在第四至第五名左右,始终没有进入第一集团,只有1984年因为苏联和东德等社会主 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才获得第三名。而冬季奥运会的排名更差一些,最好只获得过一次 第四名,因此其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只能用较好来形容(表1)。但西德以足球、曲棍球和 手球为代表的球类集体项目水平较高,西德足球队曾在1954年、1974年和1990年三次获得世 界杯冠军;西德男子和女子曲棍球队在1990年之前参加的世界杯比赛中分别有4次和6次获得 前三名;男子手球获得世锦赛冠军和亚军各1次。因此,西德虽然在奥运会的成绩不是很突 出,但其球类集体项目水平较高,以俱乐部为基础的体育管理体制保证了其体育事业的协调 发展,而且举办过一次夏季奥运会(1972年)和一次足球世界杯(1974年),使西德的竞技 体育在世界范围内有比较大的影响。
西德的竞技体育体制建立在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之上,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培养,到 国家级运动员的管理、训练都通过俱乐部体制来实现,所需经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俱乐 部的投入。这种体制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保证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由于竞技体育的管理主要 由社会团体性质的德国体育联合会(DSB)来完成,政府部门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政策和提供 经费支持,因此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被过度放大,体育事业的其它方面如学校体育和 大众体育也可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除此之外,俱乐部体制可以保证(职业)运动员有 较好的收入并缓解退役运动员就业的矛盾,从而促进竞技体育运动良好发展。但西德的竞技 体育体制由于缺少宏观调控使弱势项目的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会造成个别项目发 展的不稳定,这也在客观上限制了西德竞技体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6]
2 德国统一后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2.1 夏季奥运会项目:东德优势项目水平下降、西德优势项目基本保持 1990年10月德国重新统一,由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东德和西德分别排在奖牌榜第2名 和第5名,其奖牌总和(142枚)甚至超过了排在奖牌榜首位的前苏联(132枚),人们对统 一后德国的竞技体育充满了期待。1992年统一的德国开始参加奥运会,但其夏季奥运会成绩 并没有向预期的那样赶超美国和俄罗斯,近年来甚至被中国、澳大利亚和日本超过,2004年 在雅典奥运会奖牌榜上已经滑落到第六位(表2)。因此,德国统一后在夏季奥运上的表 现并没有实现“强强联合”,这其中有外部因素,比如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崛起,也有 自身内部因素,比如随着原东德一些著名运动员的退役和兴奋剂丑闻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 于体制的原因,俱乐部体制的特点是越普及的项目越容易保持高水平,而不太普及的项目则 无法有效的提高水平,因此原东德的绝对强项田径和游泳在德国统一后优势一再减弱,目前 优势已不复存在。相对来讲,原西德的优势项目如赛艇、皮划艇、马术、射击、自行车和击 剑等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表3),也就保证了德国的整体水平在夏季奥运会上处于第二集 团。在九十年代初,我国的学者也针对夏季奥运会对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和展望,比较准确的预言了实现统一后“德国体育会更强大”的目标有比较大的困难,但一 定时期内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不会有大幅下降。[7]
表2 德国统一后历届夏季奥运会奖牌数及奖牌榜名次
年份198819921996200020042008奖牌数142(东德102; 西德40)8265564841名次2(东德)5(西德)33565表3 1992-2008德国夏季奥运奖牌数前十名项目统计
项目1968-1988奖牌数合计东德 西德1992-20008奖牌数合计德国2008奖牌数德国皮划艇3011458游泳9222343赛艇4814262田径10943251自行车1614253马术25255射击1611144柔道48131击剑116132拳击13611 2.2 冬季奥运会项目:东德和西德的优势项目基本得到提高或保持 统一后德国在冬季奥运会上的表现则实现了“德国体育更强大”的目标,统一之前东德 的水平远高于西德,而合并之后德国的冰雪项目更是在奥运会上一枝独秀,在参加的6次冬 奥会中,除1994年获得第三和2010年获得第二外,另外四次均获得奖牌榜第一名,而且奖牌 数也基本维持在统一前东西德奖牌数相加的水平(表4)。在冬季奥运会上实现了夏季奥 运会上没有实现的目标,主要是因为冰雪项目在德国非常受欢迎,开展也很普及。在原西德 的竞技体育体制下,越是开展普及和受欢迎的项目越能够保持高水平,因此在冬季项目上, 原东德的训练手段与科研方法以及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和西德的管理体制很好的融 合,无论是两个国家都有的优势项目如冬季两项、雪橇、北欧两项,还是西德传统的强项如 高山滑雪和东德的强项如速滑、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都始终保持了世界较高甚至最高水平 (表5)。
表4 德国统一后历届冬季奥运会奖牌数及奖牌榜名次
年份1988 199219941998200220062010奖牌数33(东德25; 西德8)262429352930名次2(东德)8(西德)131112 表5 1992-2006德国冬季奥运奖牌数前十名项目统计
项目1968-1988奖牌数合计东德 西德1992-20008奖牌数合计德国2008奖牌数德国冬季两项1153811雪橇/雪车/冰橇4216367速滑293343高山滑雪912越野滑雪484跳台滑雪76北欧两项6243单板滑雪31 2.3 集体球类项目:西德的优势项目得到保持或提高除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奖牌榜之外,球类集体项目由于影响力大,其成绩也是衡量一个国 家竞技运动水平的标志。原西德有代表性的球类集体项目是足球(男队获3次世界杯冠军) 、曲棍球(男女队多次进入世界杯前三名)和手球(男队获世锦赛冠亚军各1次),统一后 的德国在这三个项目上依然保持了高水平。德国统一后虽然没有再次获得男足世界杯,但也 收获1次亚军(2002年)和1次第三名(2006年),而德国女队则在2003年和2007年的女足世 界杯上2次夺冠;从1992年到2008年德国男子曲棍球队在奥运会上获得2次冠军和1次第三名 ,女队则获得奥运会冠军和亚军各1次;德国男子手球队则在2004年奥运会和2007年世锦赛 均夺得冠军。这些成绩都显示了德国在集体球类项目上的强大实力。
因此,统一后的德国除在夏季奥运会上的成绩有所下降之外,在冬季项目上、在影响较 大的球类集体项目如足球、曲棍球和手球等项目上,均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2006年德国成 功的第二次举办世界杯足球赛,进一步扩大了德国竞技体育的影响。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统一后的德国是名副其实的竞技体育强国。
3 德国统一后竞技体育管理及发展趋势分析
3.1 竞技体育管理机构德国重新统一后,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社会制度、经济制度都保留了西德的模式,东德 几乎被西德完全“吞并”,体育管理制度也不例外。统一后德国的竞技体育管理基本延用了 原西德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原东德的竞技体育管理机构中只保留了“体育运动科研所”、 “体育器材研究和发展中心”以及兴奋剂实验室等科研机构。[3]
统一后德国的体育管理机构分为两类,即官方机构与非官方机构。在官方的管理机构中 ,国家层面(内务部)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竞技体育和军队体育等,同时给德国奥林匹克 体育联合会(DOSB)提供经费和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联邦州层面则要全面负责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只是其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而地区和城市的政府部门 (体育局)主要负责对大众体育俱乐部的支持和场馆建设。因此,并不是所有与体育相关的 政府部门都主管竞技体育,而且总的趋势是政府级别越低管的越少。在非官方机构中,竞技 体育主要是由德国奥林匹克联合会(DOSB)及其下属的各专项协会来管理,2006年以前德国 体育联合会(DSB)和德国奥委会(NOK)还是两个独立的组织,2006年5月合并为德国奥林 匹克体育联合会,成为管理竞技体育的唯一最高组织。[8]因此德国竞技体 育系统的构 成是在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领导和管理下,各单项体育协会、联邦州体育联合会积和联 邦国防军体育管理机构极参与,依托奥林匹克训练基地、青少年训练基地和大众体育俱乐部 ,通过教练员培训和体育科学研究,共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图2)。
图2 德国竞技体育系统构成示意图3.2 竞技体育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统一后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基本沿用了原西德的俱乐部体制,这种体制具有体育事业平 衡发展、运动员收入较好和就业矛盾不突出等优点,在俱乐部体制下,由于主要依靠市场调 节,缺乏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因此越是开展普及的项目越容易保持较高水平,而一些弱势 项目的水平则无法有效的得到提升。因此统一后德国在不同的项目上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 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原西德的优势项目基本得到保持,将来还会继续良性发展。例如夏季奥运会项目 的马术和击剑以及足球、曲棍球和手球等球类集体项目。马术一直是西德的传统强项,在19 68-1988的5届奥运会当中西德共获得25枚奖牌,而东德未获任何奖牌,统一后的德国在5届 奥运会中同样获得25枚奖牌,使德国的马术始终保持奥运赛场的统治力。这主要得益于德国 参加马术训练的人口众多,根据DOSB的最新统计,德国2009年共有马术俱乐部7 165个,会 员 74.9万人,[9]这是其它国家不能比拟的,广泛的群众基础保证了德国马术水平的 良性发展 。足球在德国是最受欢迎的项目,2009年德国共有25 726个足球俱乐部,会员668.4万人, [ 9]这些足球俱乐部的6万多支代表队在多达十几个级别的职业和业余联赛中通过竞赛不断 维持着德国人足球的血脉,使德国足球无论男队还是女队始终站在世界的最高舞台。
其次是原东德的部分优势项目基本丧失优势,将来很难重现辉煌。例如夏季奥运会项目 的田径、游泳和冬季奥运会项目的速度滑冰。田径和游泳是原东德的绝对强项,在东德单独 参加的5届奥运会中,田径和游泳项目所获奖牌几乎占东德奖牌总数的一半,而统一后德国 在5届奥运会中田径和游泳奖牌所占的比例大大下降,优势减弱,2008年奥运会上田径和游 泳项目已不能算德国的优势项目,所获奖牌还不到奖牌总数的1/10(表6)。与之情 况类似的还有冬季奥运会的速滑项目,东德在1984和1988年奥运会上共获得24枚速滑奖牌, 占这2届冬奥会奖牌总数的48.98%,而统一后德国参加冬奥会所获奖牌中速滑只占23.77% , 2006年冬奥会速滑奖牌的比例更是下滑到10.34%。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原东德主要依靠 集 中选材、集中训练、集中管理的“举国体制”催生出来的高水平项目,随着德国统一后竞技 体育体制的改变,高效的机制已经不复存在,尽管田径、游泳和速滑在德国属于比较普及的 项目,通过俱乐部体制可以保证一定的参与人数和较高的竞技水平,但想恢复到以前东德的 水平,重现东德的辉煌基本上没有可能。
表6 原东德与统一后德国田径、游泳项目奥运奖牌数比较
田径游泳奖牌总数田径游泳所占百分比原东德5届奥运会合计1099240949.14%德国5届奥运会合计253429220.21%德国2008年奥运会13419.76%第三是原东德的部分优势项目实现了“强强联合”,将继续良性发展。例如夏季奥运会 的皮划艇、自行车项目和冬季奥运会的冬季两项、雪橇项目。皮划艇和自行车是德国的传统 强项,统一前的5届奥运会东西德共获得41枚皮划艇奖牌和30枚自行车奖牌,统一后德国在 这两个项目上分别获得了45枚和25枚奖牌;冬季奥运会上冬季两项和雪橇(雪车、冰橇)是 德国的夺金大项,统一前5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分别为16枚和58枚,统一后分别为38枚和3 6枚。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无论是夏季奥运会的皮划艇和自行车,还是冬季奥运会的冬季 两项和雪橇(雪车、冰橇),都达到了“强强联合”的目的,这其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尽管东德的水平略高于西德,但此类项目在统一前的东西德都属于优势项目,这也为“ 强强联合”提供了发展基础;2)此类项目在德国开展比较普及。德国共有皮划艇俱乐部1318个,会员11.4万人,自行车俱乐部2 505个,会员13.4万人。[9]冰雪项目在 德国更是最 受欢迎的项目,德国共有滑雪俱乐部会员59.4万人,冬季德国电视一台的黄金时间几乎全 是冰雪项目比赛的直播。这些都为此类项目的“强强联合”提供了群众基础;3)在管理上 此类项目一般采取了“特殊措施”。例如皮划艇项目吸收了原东德的一些教练和著名运动员 以及管理体制上的优点,带有“举国体制”特色的选材、训练和管理使德国皮划艇运动始终 保持世界最高水平。[10]又如冬季两项的运动员都属于联邦国防军的成员,将冬季 两项交 由军队体育管理即符合项目特点,又能做到集中训练,保证训练条件和时间,使冬季两项成 为德国冬奥会上的标志项目。
4 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
虽然在夏季奥运会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我国的竞技体育目前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 题:1)夏季奥运会奖牌中田径、游泳两个基础项目和足、篮、排“三大球”五个项目中 奖牌较少,表现出奥运奖牌的质量差异;2)冬季奥运会成绩明显落后于体育发达国家如 美国、德国、俄罗斯;3)奥运之外的其它世界大赛竞争力较低,如足球世界杯、篮球世 锦赛、田径黄金联赛和网球职业巡回赛等;4)职业体育市场还不完善,缺乏如美国四大 体育联盟(篮球、冰球、棒球、橄榄球)和欧洲五大足球联赛(英超、意甲、西甲、德甲、 法甲)等著名职业体育赛事。因此我国目前只能算“奥运强国”,还不是“竞技体育强国” 。[11]
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体制为“举国体制”,一般认为“举国体制”存在动力源不足、多 种利益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严重、运动员出口不畅等方面的弊端,[12]因此改革甚 至彻底 改变“举国体制”的呼声很高。但根据对德国统一前后竞技体育发展特点及趋势的分析研究 不难发现,如果完全放弃“举国体制”,必然会造成部分项目水平的急剧下滑,尤其是在我 国开展并不普及、群众基础较差的一些优势项目如举重、跳水、体操和射击等。因此从竞技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首先应该继续坚持“举国体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开展普及的项目 通过“俱乐部体制”或职业化来提高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为:完善“举国体制”,优化发展模式。继 续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主要是针对夏季奥运会的基础项目和冬季奥运会项目水平的改善 和提高。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已经充分证明“举国体制”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上 的优越性,而德国统一后田径和游泳水平的大幅下降从反面证明,开展不够普及的基础项目 离开“举国体制”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因此只有继续坚持“举国体制”,才能使开展不够 普及的夏季奥运会项目以及冬季项目水平逐渐得到提升,从而使我国在奥运会上的优势项目 更加均衡。优化发展模式主要针对球类集体项目的提高和体育市场的完善。对于一些开展比 较普及的球类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通过职业联赛不但能 够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同时可以开拓市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坚持这个发展思路将有效 改善我国竞技体育目前存在的四个问题,使我国从“奥运强国”逐渐转变为“竞技体育强国 ”,从而达到“体育强国”在竞技体育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爱光.“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J].体育学刊,2009,1 6(11):1-4.
[2] 张时.民主德国的竞技体育运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9(1):14,38-40.
[3] Frank Reichelt. Das System des Leistungssport in der DDR[M].Marburg,20 06:52,143.
[4] Karlheinz G. Das Leitung-und Leistungs-System der K?rperkultur in der DDR [J]. Sportwissenschaft,1983.
[5] Giselher S. Ist das DDR-Doping ein nachhaltiges Modell? In: Doping im Spo rt[C]. Tübingen,2002:166-191.
[6] 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28(6):6 5-69.
[7] 柳伯力.德国统一后的竞技体育动态[J]. 体育与科学, 1991.03: 12-14.
[8] Ommo G.;Michaeal K. Einführung in die Sportp?dagogik[M].Schorndorf,1 997:171.
[9] DOSB Bestandserhebung 2009[EB/OL]. http://www.dosb.de/de/service/stat istiken(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2009年统计年表).
[10] 徐菊生.德国皮划艇运动的管理体制和特点(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 2):102-104.
[11] 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8 .
[12] 杨桦,孙淑惠,等.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2004,27(5):577-582.第33卷 第10期
关键词:德国; 竞技体育; 举国体制; 俱乐部体制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10-0025-04
Investigation on the Characters and Trend of Competitive Sportsbefore and after the Unite of Germany
LIU B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 China)
Abstract: Germany is a well-known powerful nation in sports By analyze of the d evelopment characters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EastGermany),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West Germany) and united Germany, the aut hor consider that the “whole-nation system” in East Germany and the “sports c lub system” in West Germany ea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icient” and“balanced” respectively The system in united Germany is as same as that of W e st Germany, which affected the events in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 Games differe ntly The experience of united Germany to balanced development while maintainin g general competitive sports level may be a good reference for China
Key words: Germany; competitive sports; the whole-nation system; the spo rts club system
德国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在竞技体育(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成绩)、群众体育 (体育人口比例)和体育产业(GDSP即国内体育产业总值占GDP的比例)等几个“体育强国 至少应当满足的必要条件”上,都达到或大大超过了相应的标准,[1]在学校体育 、体育设 施建设、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也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因此研究德国的体育,对于我国体 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后奥运时期如何在保持竞技体育水平的前提下向“体育强国”迈 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统一前东西德的竞技体育
1.1 原东德的竞技体育 二战之后,东德未参加1948年和1952年的奥运会,1956年到1964年的三届奥运会是和西 德联合参赛,从1968年开始东德独立参加了5届夏季奥运会和6届冬季奥运会。作为一个只有 16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东德在奥运会的竞争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夏季奥运会上很 快进入第一集团并始终保持奖牌榜第二名的水平,田径和游泳成为东德的代表项目;在冬季 奥运会上的成绩更为突出,1次金牌总数第一和4次第二的成绩使东德成为冬季项目传统强国 (表1)。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政府对竞技体育的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
东德政府和执政党统一社会党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这种指导思想甚至 写入宪法中,在德国历史上第一次把体育运动通过宪法规定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使竞技体 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对巩固政党的领导有着重要的意义。[2,3]东德政府 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以1988年为例,体育经费的投入为15亿德国马克,占当年东德国民 收入的0.56%,其中60%分配给群众体育,40%分配给竞技体育,但实际上分配给群众体育的 经费中用在支持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部分也间接的为竞技体育服务。[3]正是这种高 度重视和大投入给东德竞技体育带来了高回报,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起到了为政治服务的作用 。
表1 德国统一前奥运奖牌榜名次一览
年份夏季奥运会西德东德冬季奥运会西德东德1988528219843未参加811980未参加2122197642521972436219688581119644(联队)6(联队)19604(联队)2(联队)19567(联队)9(联队)195228(德国)未参加4(德国)未参加1948未参加未参加
投稿日期:2010-03-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项目号:08ATY001)。
作者简介:刘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体育管理学。 东德的竞技体育体制是名副其实的“举国体制”,即以政党主管、国家投入、统一选材 、重视科研和集中训练为特色的竞技体育体制。图1为东德竞技体育体制的示意图,从图中 可以看出东德的竞技体育的最高领导机构为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和其下设的中央竞技体育 委员会,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在政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其中中央竞技体育委员会下设的体 育运动秘书处主要负责科研和场馆建设投资;几个相关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学校体育(其中 选材与竞技体育有关)、警察和军队体育;而作为社会团体的东德体育联合会则负责体育俱 乐部、行业体育协会、体校、训练中心和东德奥委会。
图1 东德竞技体育体制示意图[4] 东德的竞技体育体制是一种效率极高的体制,作为一个“人口小国”,能够在奥运舞台 上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就是最好的说明。在德国统一之前东德的竞技体育影响很大,其 政党主管、国家投入、统一选材、重视科研和集中训练的“举国体制”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 竞技体育发展体制。但竞技体育的快速膨胀导致了东德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此外东德被 认为曾经有计划、有组织的给运动员服用兴奋剂,[5]这些都给东德辉煌的竞技体 育蒙上了阴影,也导致德国统一后其竞技体育体制完全被西德的体制所取代。
1.2 原西德的竞技体育西德单独组队共参加了六届夏季奥运会和七届冬季奥运会,其夏季奥运会奖牌榜排名基 本保持在第四至第五名左右,始终没有进入第一集团,只有1984年因为苏联和东德等社会主 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才获得第三名。而冬季奥运会的排名更差一些,最好只获得过一次 第四名,因此其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只能用较好来形容(表1)。但西德以足球、曲棍球和 手球为代表的球类集体项目水平较高,西德足球队曾在1954年、1974年和1990年三次获得世 界杯冠军;西德男子和女子曲棍球队在1990年之前参加的世界杯比赛中分别有4次和6次获得 前三名;男子手球获得世锦赛冠军和亚军各1次。因此,西德虽然在奥运会的成绩不是很突 出,但其球类集体项目水平较高,以俱乐部为基础的体育管理体制保证了其体育事业的协调 发展,而且举办过一次夏季奥运会(1972年)和一次足球世界杯(1974年),使西德的竞技 体育在世界范围内有比较大的影响。
西德的竞技体育体制建立在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之上,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培养,到 国家级运动员的管理、训练都通过俱乐部体制来实现,所需经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俱乐 部的投入。这种体制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保证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由于竞技体育的管理主要 由社会团体性质的德国体育联合会(DSB)来完成,政府部门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政策和提供 经费支持,因此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被过度放大,体育事业的其它方面如学校体育和 大众体育也可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除此之外,俱乐部体制可以保证(职业)运动员有 较好的收入并缓解退役运动员就业的矛盾,从而促进竞技体育运动良好发展。但西德的竞技 体育体制由于缺少宏观调控使弱势项目的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会造成个别项目发 展的不稳定,这也在客观上限制了西德竞技体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6]
2 德国统一后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2.1 夏季奥运会项目:东德优势项目水平下降、西德优势项目基本保持 1990年10月德国重新统一,由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东德和西德分别排在奖牌榜第2名 和第5名,其奖牌总和(142枚)甚至超过了排在奖牌榜首位的前苏联(132枚),人们对统 一后德国的竞技体育充满了期待。1992年统一的德国开始参加奥运会,但其夏季奥运会成绩 并没有向预期的那样赶超美国和俄罗斯,近年来甚至被中国、澳大利亚和日本超过,2004年 在雅典奥运会奖牌榜上已经滑落到第六位(表2)。因此,德国统一后在夏季奥运上的表 现并没有实现“强强联合”,这其中有外部因素,比如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崛起,也有 自身内部因素,比如随着原东德一些著名运动员的退役和兴奋剂丑闻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 于体制的原因,俱乐部体制的特点是越普及的项目越容易保持高水平,而不太普及的项目则 无法有效的提高水平,因此原东德的绝对强项田径和游泳在德国统一后优势一再减弱,目前 优势已不复存在。相对来讲,原西德的优势项目如赛艇、皮划艇、马术、射击、自行车和击 剑等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表3),也就保证了德国的整体水平在夏季奥运会上处于第二集 团。在九十年代初,我国的学者也针对夏季奥运会对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和展望,比较准确的预言了实现统一后“德国体育会更强大”的目标有比较大的困难,但一 定时期内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不会有大幅下降。[7]
表2 德国统一后历届夏季奥运会奖牌数及奖牌榜名次
年份198819921996200020042008奖牌数142(东德102; 西德40)8265564841名次2(东德)5(西德)33565表3 1992-2008德国夏季奥运奖牌数前十名项目统计
项目1968-1988奖牌数合计东德 西德1992-20008奖牌数合计德国2008奖牌数德国皮划艇3011458游泳9222343赛艇4814262田径10943251自行车1614253马术25255射击1611144柔道48131击剑116132拳击13611 2.2 冬季奥运会项目:东德和西德的优势项目基本得到提高或保持 统一后德国在冬季奥运会上的表现则实现了“德国体育更强大”的目标,统一之前东德 的水平远高于西德,而合并之后德国的冰雪项目更是在奥运会上一枝独秀,在参加的6次冬 奥会中,除1994年获得第三和2010年获得第二外,另外四次均获得奖牌榜第一名,而且奖牌 数也基本维持在统一前东西德奖牌数相加的水平(表4)。在冬季奥运会上实现了夏季奥 运会上没有实现的目标,主要是因为冰雪项目在德国非常受欢迎,开展也很普及。在原西德 的竞技体育体制下,越是开展普及和受欢迎的项目越能够保持高水平,因此在冬季项目上, 原东德的训练手段与科研方法以及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和西德的管理体制很好的融 合,无论是两个国家都有的优势项目如冬季两项、雪橇、北欧两项,还是西德传统的强项如 高山滑雪和东德的强项如速滑、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都始终保持了世界较高甚至最高水平 (表5)。
表4 德国统一后历届冬季奥运会奖牌数及奖牌榜名次
年份1988 199219941998200220062010奖牌数33(东德25; 西德8)262429352930名次2(东德)8(西德)131112 表5 1992-2006德国冬季奥运奖牌数前十名项目统计
项目1968-1988奖牌数合计东德 西德1992-20008奖牌数合计德国2008奖牌数德国冬季两项1153811雪橇/雪车/冰橇4216367速滑293343高山滑雪912越野滑雪484跳台滑雪76北欧两项6243单板滑雪31 2.3 集体球类项目:西德的优势项目得到保持或提高除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奖牌榜之外,球类集体项目由于影响力大,其成绩也是衡量一个国 家竞技运动水平的标志。原西德有代表性的球类集体项目是足球(男队获3次世界杯冠军) 、曲棍球(男女队多次进入世界杯前三名)和手球(男队获世锦赛冠亚军各1次),统一后 的德国在这三个项目上依然保持了高水平。德国统一后虽然没有再次获得男足世界杯,但也 收获1次亚军(2002年)和1次第三名(2006年),而德国女队则在2003年和2007年的女足世 界杯上2次夺冠;从1992年到2008年德国男子曲棍球队在奥运会上获得2次冠军和1次第三名 ,女队则获得奥运会冠军和亚军各1次;德国男子手球队则在2004年奥运会和2007年世锦赛 均夺得冠军。这些成绩都显示了德国在集体球类项目上的强大实力。
因此,统一后的德国除在夏季奥运会上的成绩有所下降之外,在冬季项目上、在影响较 大的球类集体项目如足球、曲棍球和手球等项目上,均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2006年德国成 功的第二次举办世界杯足球赛,进一步扩大了德国竞技体育的影响。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统一后的德国是名副其实的竞技体育强国。
3 德国统一后竞技体育管理及发展趋势分析
3.1 竞技体育管理机构德国重新统一后,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社会制度、经济制度都保留了西德的模式,东德 几乎被西德完全“吞并”,体育管理制度也不例外。统一后德国的竞技体育管理基本延用了 原西德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原东德的竞技体育管理机构中只保留了“体育运动科研所”、 “体育器材研究和发展中心”以及兴奋剂实验室等科研机构。[3]
统一后德国的体育管理机构分为两类,即官方机构与非官方机构。在官方的管理机构中 ,国家层面(内务部)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竞技体育和军队体育等,同时给德国奥林匹克 体育联合会(DOSB)提供经费和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联邦州层面则要全面负责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只是其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而地区和城市的政府部门 (体育局)主要负责对大众体育俱乐部的支持和场馆建设。因此,并不是所有与体育相关的 政府部门都主管竞技体育,而且总的趋势是政府级别越低管的越少。在非官方机构中,竞技 体育主要是由德国奥林匹克联合会(DOSB)及其下属的各专项协会来管理,2006年以前德国 体育联合会(DSB)和德国奥委会(NOK)还是两个独立的组织,2006年5月合并为德国奥林 匹克体育联合会,成为管理竞技体育的唯一最高组织。[8]因此德国竞技体 育系统的构 成是在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领导和管理下,各单项体育协会、联邦州体育联合会积和联 邦国防军体育管理机构极参与,依托奥林匹克训练基地、青少年训练基地和大众体育俱乐部 ,通过教练员培训和体育科学研究,共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图2)。
图2 德国竞技体育系统构成示意图3.2 竞技体育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统一后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基本沿用了原西德的俱乐部体制,这种体制具有体育事业平 衡发展、运动员收入较好和就业矛盾不突出等优点,在俱乐部体制下,由于主要依靠市场调 节,缺乏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因此越是开展普及的项目越容易保持较高水平,而一些弱势 项目的水平则无法有效的得到提升。因此统一后德国在不同的项目上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 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原西德的优势项目基本得到保持,将来还会继续良性发展。例如夏季奥运会项目 的马术和击剑以及足球、曲棍球和手球等球类集体项目。马术一直是西德的传统强项,在19 68-1988的5届奥运会当中西德共获得25枚奖牌,而东德未获任何奖牌,统一后的德国在5届 奥运会中同样获得25枚奖牌,使德国的马术始终保持奥运赛场的统治力。这主要得益于德国 参加马术训练的人口众多,根据DOSB的最新统计,德国2009年共有马术俱乐部7 165个,会 员 74.9万人,[9]这是其它国家不能比拟的,广泛的群众基础保证了德国马术水平的 良性发展 。足球在德国是最受欢迎的项目,2009年德国共有25 726个足球俱乐部,会员668.4万人, [ 9]这些足球俱乐部的6万多支代表队在多达十几个级别的职业和业余联赛中通过竞赛不断 维持着德国人足球的血脉,使德国足球无论男队还是女队始终站在世界的最高舞台。
其次是原东德的部分优势项目基本丧失优势,将来很难重现辉煌。例如夏季奥运会项目 的田径、游泳和冬季奥运会项目的速度滑冰。田径和游泳是原东德的绝对强项,在东德单独 参加的5届奥运会中,田径和游泳项目所获奖牌几乎占东德奖牌总数的一半,而统一后德国 在5届奥运会中田径和游泳奖牌所占的比例大大下降,优势减弱,2008年奥运会上田径和游 泳项目已不能算德国的优势项目,所获奖牌还不到奖牌总数的1/10(表6)。与之情 况类似的还有冬季奥运会的速滑项目,东德在1984和1988年奥运会上共获得24枚速滑奖牌, 占这2届冬奥会奖牌总数的48.98%,而统一后德国参加冬奥会所获奖牌中速滑只占23.77% , 2006年冬奥会速滑奖牌的比例更是下滑到10.34%。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原东德主要依靠 集 中选材、集中训练、集中管理的“举国体制”催生出来的高水平项目,随着德国统一后竞技 体育体制的改变,高效的机制已经不复存在,尽管田径、游泳和速滑在德国属于比较普及的 项目,通过俱乐部体制可以保证一定的参与人数和较高的竞技水平,但想恢复到以前东德的 水平,重现东德的辉煌基本上没有可能。
表6 原东德与统一后德国田径、游泳项目奥运奖牌数比较
田径游泳奖牌总数田径游泳所占百分比原东德5届奥运会合计1099240949.14%德国5届奥运会合计253429220.21%德国2008年奥运会13419.76%第三是原东德的部分优势项目实现了“强强联合”,将继续良性发展。例如夏季奥运会 的皮划艇、自行车项目和冬季奥运会的冬季两项、雪橇项目。皮划艇和自行车是德国的传统 强项,统一前的5届奥运会东西德共获得41枚皮划艇奖牌和30枚自行车奖牌,统一后德国在 这两个项目上分别获得了45枚和25枚奖牌;冬季奥运会上冬季两项和雪橇(雪车、冰橇)是 德国的夺金大项,统一前5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分别为16枚和58枚,统一后分别为38枚和3 6枚。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无论是夏季奥运会的皮划艇和自行车,还是冬季奥运会的冬季 两项和雪橇(雪车、冰橇),都达到了“强强联合”的目的,这其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尽管东德的水平略高于西德,但此类项目在统一前的东西德都属于优势项目,这也为“ 强强联合”提供了发展基础;2)此类项目在德国开展比较普及。德国共有皮划艇俱乐部1318个,会员11.4万人,自行车俱乐部2 505个,会员13.4万人。[9]冰雪项目在 德国更是最 受欢迎的项目,德国共有滑雪俱乐部会员59.4万人,冬季德国电视一台的黄金时间几乎全 是冰雪项目比赛的直播。这些都为此类项目的“强强联合”提供了群众基础;3)在管理上 此类项目一般采取了“特殊措施”。例如皮划艇项目吸收了原东德的一些教练和著名运动员 以及管理体制上的优点,带有“举国体制”特色的选材、训练和管理使德国皮划艇运动始终 保持世界最高水平。[10]又如冬季两项的运动员都属于联邦国防军的成员,将冬季 两项交 由军队体育管理即符合项目特点,又能做到集中训练,保证训练条件和时间,使冬季两项成 为德国冬奥会上的标志项目。
4 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
虽然在夏季奥运会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我国的竞技体育目前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 题:1)夏季奥运会奖牌中田径、游泳两个基础项目和足、篮、排“三大球”五个项目中 奖牌较少,表现出奥运奖牌的质量差异;2)冬季奥运会成绩明显落后于体育发达国家如 美国、德国、俄罗斯;3)奥运之外的其它世界大赛竞争力较低,如足球世界杯、篮球世 锦赛、田径黄金联赛和网球职业巡回赛等;4)职业体育市场还不完善,缺乏如美国四大 体育联盟(篮球、冰球、棒球、橄榄球)和欧洲五大足球联赛(英超、意甲、西甲、德甲、 法甲)等著名职业体育赛事。因此我国目前只能算“奥运强国”,还不是“竞技体育强国” 。[11]
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体制为“举国体制”,一般认为“举国体制”存在动力源不足、多 种利益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严重、运动员出口不畅等方面的弊端,[12]因此改革甚 至彻底 改变“举国体制”的呼声很高。但根据对德国统一前后竞技体育发展特点及趋势的分析研究 不难发现,如果完全放弃“举国体制”,必然会造成部分项目水平的急剧下滑,尤其是在我 国开展并不普及、群众基础较差的一些优势项目如举重、跳水、体操和射击等。因此从竞技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首先应该继续坚持“举国体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开展普及的项目 通过“俱乐部体制”或职业化来提高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为:完善“举国体制”,优化发展模式。继 续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主要是针对夏季奥运会的基础项目和冬季奥运会项目水平的改善 和提高。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已经充分证明“举国体制”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上 的优越性,而德国统一后田径和游泳水平的大幅下降从反面证明,开展不够普及的基础项目 离开“举国体制”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因此只有继续坚持“举国体制”,才能使开展不够 普及的夏季奥运会项目以及冬季项目水平逐渐得到提升,从而使我国在奥运会上的优势项目 更加均衡。优化发展模式主要针对球类集体项目的提高和体育市场的完善。对于一些开展比 较普及的球类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通过职业联赛不但能 够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同时可以开拓市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坚持这个发展思路将有效 改善我国竞技体育目前存在的四个问题,使我国从“奥运强国”逐渐转变为“竞技体育强国 ”,从而达到“体育强国”在竞技体育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爱光.“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J].体育学刊,2009,1 6(11):1-4.
[2] 张时.民主德国的竞技体育运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9(1):14,38-40.
[3] Frank Reichelt. Das System des Leistungssport in der DDR[M].Marburg,20 06:52,143.
[4] Karlheinz G. Das Leitung-und Leistungs-System der K?rperkultur in der DDR [J]. Sportwissenschaft,1983.
[5] Giselher S. Ist das DDR-Doping ein nachhaltiges Modell? In: Doping im Spo rt[C]. Tübingen,2002:166-191.
[6] 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28(6):6 5-69.
[7] 柳伯力.德国统一后的竞技体育动态[J]. 体育与科学, 1991.03: 12-14.
[8] Ommo G.;Michaeal K. Einführung in die Sportp?dagogik[M].Schorndorf,1 997:171.
[9] DOSB Bestandserhebung 2009[EB/OL]. http://www.dosb.de/de/service/stat istiken(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2009年统计年表).
[10] 徐菊生.德国皮划艇运动的管理体制和特点(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 2):102-104.
[11] 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8 .
[12] 杨桦,孙淑惠,等.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2004,27(5):577-582.第33卷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