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你以为她在怀念爱情,其实她在纪念母亲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这部小说,虽以“情人”为题,核心却是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忆母亲,向母亲致敬。母亲是一个为了生活,竭尽全力的女人。
  一、一个绝望的母亲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政府鼓励下,怀着对殖民地的好奇和向往,一些法国人来到印度支那。但这里的热带传染病,很快让很多家庭失去亲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父母,就是这样一对鳏夫和寡妇的结合。母亲的生活基调是灰色的。她经历两个丈夫的去世,拖着三个孩子,在法国和殖民地之间来回奔波。四十七岁的时候,又被调往一个叫永隆的穷乡僻壤教书。杜拉斯曾说“我没有过父亲。”在《情人》中,“我”也只有母亲。杜拉斯写到:“在我四岁时的照片上,母亲已经露出生活的疲惫。”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竭尽全力,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母亲在一个偏僻的学校教书,未来补贴家用,还出去做家教,她生性节俭,把省下来的钱拿去投资。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听从政府建议,在海边租了块地,想种水稻。可那里经常遭受大浪侵袭,根本无法开垦。母亲又借高利贷,试图筑起防波堤。但在盐碱地上的任何努力,终归都是徒劳。母亲的投资血本无归。
  母亲的绝望还来自三个不省心的孩子。母亲最喜欢大儿子,让他在法国本土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大儿子不学无术,赌博抽大烟却很在行,还动不动就动武。二儿子长在大哥的阴影下,学习成绩和大哥一样糟糕。小女儿成绩最好,可小小年纪就和一个中国男人约会。为此一家人丢尽了脸面。这些都是《情人》中的记述。
  一个年过半百的母亲女人,除了三个不听话的孩子,谁会帮助她,孤立无援让母亲经常陷入消沉忧郁 的状态。
  杜拉斯的母亲时而狂躁,时而忧郁。用现在的话说,她是一个躁郁症患者。
  这就是杜拉斯成长的家庭环境。父亲缺失、母亲焦躁、孩子失控。这些问题也是现代许多家庭的问题。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会持续一生。
  二、一个始终充满希望和爱的母亲
  “尽管绝望是那么彻底,向往生活的幸福依然那么强烈。”尽管生活拮据,母亲仍会打造幸福的仪式感。“她抱怨照相定价很贵,但还是要拿出钱去拍家庭照。”
  母亲看照片非常仔细,试图从那些照片中,来确认孩子们都在健康成长。
  母亲坚持,房子可以简陋,但必须是干干净净的。母亲经常组织大扫除,全家一齐动手,把房子里里外外彻底冲洗一遍。每当那个时候,家里的气氛就非常好。被肥皂水冲洗过的地板散发出好闻的香味,母亲也流露出少有的天真。“在冲洗房屋这样的时刻,可能与母亲所祈求的幸福欢悦最为协调,她会弹钢琴,也会唱,还笑,有时还站起来边歌边舞。”
  在《情人》中,我们看到的母亲,似乎特别偏向那个不争气的大儿子。实际上,杜拉斯的母亲对三个孩子全都竭尽全力。
  对始终无所事事的大儿子,母亲终生供养,从不抱怨。她十年省吃俭用买的房子,被大儿子一夜之间输掉,她也没有怨言。直到晚年,母亲还养鸡养羊,希望能帮到儿子。二儿子学习不好,母亲就让他学门技术,好自食其力。对于学业优秀的女儿,母亲则要她接受最好的教育。
  在西贡,母亲给女儿注册了最好的中学。高三,母亲把女儿送到法国一所时髦的私立学校,那是当地富人们都趋之若鹜的学校。这些学校花费高昂,要上学就必须节衣缩食。但同学们都是富家子弟。強烈对比给杜拉斯留下了深刻的贫穷记忆。
  接下来,杜拉斯在法国读大学,退休后母亲还停不下来,又在当地开办一所学校,继续挣钱。
  母亲的汇票让杜拉斯生活无忧。她在20岁的时候,就买了一辆福特敞篷轿车。她是当时唯一一个有轿车的女孩,一时出尽了风头。
  杜拉斯的母亲就是一个超级CEO,顽强,细致,倾其所有。她得到的回报不是薪水,而是爱。
  三、母亲的努力,换来女儿的爱
  母亲暴躁忧郁的脾气,的确会给孩子留下糟糕的回忆,不过早杜拉斯的书里,很少能感觉到恨。
  在《情人》里,当得知女儿恋爱后,除了一次打骂,母亲还有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她不用女儿开口,主动给女儿解开感情的迷惑。为什么不能在殖民地结婚?怎么判断两个人真正相爱?
  当中国情人说想把她带走时,她说:“母亲如果在,我是不能离开她的。”在和情人的相处中,“我”也会突然想到母亲,“想到不能改变世事,不能让母亲生前得到快乐,不能把害母亲的人都杀死,会因为愤恨而哭泣。”母亲在哪,家就在哪,爱就在哪,女儿眼中的母亲始终是美好的。
  母亲去世前几个月,杜拉斯去看望母亲。此时的母亲,“有着容颜无法表现出来的青春和幸福感。她曾经是很美的,现在也很美,但现在的美不在她的容貌,而在她幸福的神态。”女儿心中的母亲,始终都是美的,幸福的。
  四、母亲深刻影响了杜拉斯的创作
  现实中,杜拉斯早已完成了对原生家庭的超越,但无法摆脱自己身上明显的家庭烙印。
  童年拮据的生活状况,使杜拉斯一生都像母亲那样节俭,总觉得钱不够用。杜拉斯会频繁和出版社交涉,催着加印,催着付版税。她说她需要钱。她曾经长时间声讨电影,可还是把《情人》的电影版权卖掉,拿了版税去买房子。
  杜拉斯中年酗酒,买的都是整箱整箱的劣质便宜酒。有朋友回忆说,即使杜拉斯在家里招待朋友,餐桌上摆的也不是香槟和鹅肝,而是苹果酒和馅饼。这都是她少年时代,家庭物质贫乏带给她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还是精神上的。谈到酗酒,杜拉斯说,她是在用酗酒来抵抗绝望。而绝望就是母亲生活的基调。
  母亲的史诗从1934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到1984年的《情人》,贯穿了杜拉斯创作生涯的始终。“威严,粗暴,穿着大口袋一样的裙子。”母亲的形象在杜拉斯的作品里,无所不在。杜拉斯不仅把母亲写进小说,还把母亲的形象搬上电影和舞台。
  杜拉斯不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尽了母亲,还把母亲的爱,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
  爱的延续,让生命更美好。
其他文献
打碗花是一束束开得像碗口一般形状的花,早先是一棵小芽,随着阳光、雨露,以及日月光辉的恩泽,渐渐地长成了一支藤。  打碗花的藤不单是一个个体,在一支藤旁必定会有另一支藤,或者是更多支藤,它们互相缠绕着,在一棵树,一棵长着根茎的草上,甚至是家前屋后,低矮的房舍上攀爬着,都是打碗花藤蔓拥挤的身影。  不过,对于一个不懂农事的外乡人来说,在打碗花还没开出花系时,平常的时日,你是很难辩清哪些是打碗花。打碗花
期刊
“松烟”两个字真幽朴。  近乎绝情的孤恋,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这两个字在我心里存了好几年,舍不得写出。想想松烟真像一个隐居在深山大雪中的中年男子,他有过荣华富贵,却瞬间了悟,索性遁了灵道,把自己活成松烟。也只能是中年男子,心里盛过千里江山万里江河,山河之中,尽是他的不动声色了。扛得住春江花月夜,也能日日蹉跎与消磨。  松烟不再食人间烟火,不再关心红尘中来来往往,它是一人与山间明月秋风共饮,是浮云吹
期刊
“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湖面/水中寒月如雪/指尖輕点融解/断桥是否下过雪/又想起你的脸/若是无缘再见/白堤柳帘垂泪好几遍……”  听着这首曲调古典,曲风别具一格,音韵轻洒脱俗,充满怀旧气息的歌曲,眼前不禁浮现起画卷般的湖面,诗意般的意境。漫步断桥,望着茫茫西湖水,心境顿然开阔。思索着功名利禄的虚妄,物是人非的苍凉,感受着那远离故人与故乡的怅惘。我的眼前,浮现出断桥上的一个身影,一个纯净如水的男孩—
期刊
老师曾问我们:“为什么华侨大学的简称是‘华大’而非‘侨大’?”我个人认为,“华大”更有世界华夏儿女同根同心之感。虽然华大招生以境内生为主,境外生的比例不大,但是“华侨”之名,不仅体现在招生上,更体现在教学理念和学校建设上。  回顾在华大多年的学习生活,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所地处侨乡的高等学府,将华夏文明与世界相容。母校的爱我们心中所刻,不仅是立身之德智,更有浓浓故乡情。无论走多远,华大都是我们心中永
期刊
1987 年,中国为意大利著名导演贝托鲁奇打开快速通道,《末代皇帝》成为第一部获得中国政府全力配合,并被允许进入故宫实地拍摄的西方电影,而这部电影的镜头,更是对准了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贝托鲁奇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讲述了溥仪这个东方人所经历的时代动荡,塑造了一个虽生在帝王家,却难逃命运桎梏的悲情人物形象。这是贝托鲁奇献给他热爱的东方文化的礼物,时至今日,影片台前幕后的故事依旧传奇。  
期刊
一朵纯洁的百合开在圣山脚下,一朵华丽的牡丹开在关中平原,一股圣洁的雪水趟过山麓间,流过草原的风,高原的尘,被黄土高坡染成炎黄子孙的肤色。“海气团云白,江风吹浪寒。飞鸿离塞远,独鹤唳更阑。慷慨论时事,羁栖笑楚冠。萧萧黄叶下,回首望长安”。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经我的家乡,它的波浪唱着雄壮的歌,吟着艳丽的词,念着优美的诗,跨越历史的千年,奔腾而来。  滔滔黄水,呼啸、翻滚,一泻千里;水鸟飞翔,啼叫。
期刊
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遙想当年,从填志愿到被录取的整个过程中,我表面上仿佛稳操胜券,实则心中对于会计学一点概念也没有。我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中适合女生读的就是它了。这传说中就业范围极广,就业率高的“万金油”专业。  会计学,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桥梁。初学会计,老师除了介绍会计的要素之外,强调得最多的基本原理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是整个会计世界观的
期刊
2005年冬天,我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骑着单车穿过小城的街道时,心底有忽明忽暗的恐慌,以及无以言说的忧伤。  我清楚地知道焦虑之所在。  喏,看到了吗?街头那个卖水果的姐姐,住我家楼下,曾经弹得一手好钢琴哩。每次看到她,总有几分惋惜爬上心头;年少时的堂哥,多仗义多侠骨柔情啊,可那天,有朋友来借钱应急,我亲眼看到他拒绝得轻松自在……  那年十八岁的我,很想问问他们,你们喜欢这样的自己吗?我特别害怕,
期刊
他是生命繁星中最灰暗的那一颗,他是六等星,不璀璨,不耀眼,也不会陨落,他用自己微弱的那一道星光来证明自己。只要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他比一等星还要亮丽多彩!  每每去外婆家,总会听到“嗞,嗞,嗞”的烧电焊声。我总会好奇地问妈妈:“就他这样,有力气电焊吗?”他身材矮小,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却只有五六岁的身高。妈妈告诉我,这位电焊大叔患了侏儒症,腿脚也不好,只能大部分时间坐在小凳子上。一瞬间,我从心底里
期刊
我曾经真的很害怕有人不喜欢我。  年幼的时候,我主动承担起班里中午吃完饭洗碗的工作,然后把餐具一个一个放在大家名字相对应的位置;我会帮每一个同学擦完桌子,检查好教室门窗是否关上,然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在合影的时候,看到边上一个因没有入镜大哭的同学,就主动让出位置,还笑着和老师说:“没关系,我不拍也行。”我并不计较每一次评优的时候,最后都落选,我好像更介意的是,老师和同学会不会都喜欢我。  我会拿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