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喜爱的情境学习中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主动去探索、求知,达到发展思维的效果。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设置来源于生活的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教学活动情境。如一年级《统计》一节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我从“说、做、玩、问”四个方面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说语言化的数学问题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依相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语言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一:
师: 幻灯片播放图1。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猴有5只,小猪有3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
生3:我看出了小猪比小狗和小猴都少。
生4:我看出了小猪最少,小猴最多。
生5:我还看出了小狗和小猴一共有9只。
生6:我还知道了大象家一共来了有12个客人。
……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从这个简单的统计图中,同学们得出这么多结论,真了不起。看来在生活中,统计图的用处可真大,学会看图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多帮助。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他们的观点。他们从前一阶段“找”的过程中找到了“知识”的“源”,从而有感而说,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断。学生在说话训练过程中,从非计算性的直观的卡通图形中,把比多、比少等问题直观化,最后使问题简单化,由此而实现了数学问题语言化,为更深一层的探究学习作好了准备。
二、做活动化的数学问题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的,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二:
师:大家看,小客人是不是送了很多鲜花给大象作生日礼物?
生:是啊,好漂亮!
师:你们想知道有些什么花,各有几朵吗?
生:想。这些花中有黄花、红花、紫花、绿花等。
师:现在,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剪刀等工具进行剪纸活动。
学生分小组进行剪纸花活动,然后按颜色分类贴一贴,贴好后,同组员之间相互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丰富了感性认识,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从而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在“剪一剪,贴一贴,说一说”过程中,对简单的统计图表有了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在实践与探究中学会了学习,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做”数学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维的空间与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
三、玩情趣化的数学问题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努力创造玩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情促知,以境促思。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情知互动的愉悦氛围中,把枯燥的数学变为趣味数学,可以点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玩的学习中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活动三:(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水果树图片剪纸)
1. 师:同学们,教室前面有苹果、雪梨、草莓、西瓜、香蕉等水果,请你们分组上去摘水果,每人只能摘你自己最爱吃的一种水果中的一个,然后把摘下来的水果贴在水果统计图表中(课前准备好纸板图表)。贴好后,组内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尽可能多地提出不同问题。
2.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枯燥的统计问题被学生带进了一个趣味性很浓的摘水果活动中,学生从“我要玩到我要说再到我要知道”,一环扣一环,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从表象到抽象去探索求知,达到了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问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学中,要做到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观察、从思考中发现问题,并尽量展示学生思维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活动四:
教师总结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作用后,让全班学生质疑且思考:下课后,你想用统计的方法去统计什么呢?
生1:我想统计今天来听课的教师人数,男、女老师各有几人。
生2:我想统计一下我们班男、女同学各有几人。
生3:我想统计我班同学中最喜欢吃苹果的人数。
……
师:同学们都很棒,懂得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片断中,学生通过几个环节的学习,不仅弄清了什么叫“统计”及“统计”的妙处,而且知道了如何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问题,使所学的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也就实现了从表象到抽象再到表象的转化,其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又一次飞跃。
从生活问题入手,从学生喜爱的情景切入,引导学生从“说,做,玩,问”四个环节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实现课堂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的自主探究过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情感距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说语言化的数学问题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依相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语言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一:
师: 幻灯片播放图1。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猴有5只,小猪有3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
生3:我看出了小猪比小狗和小猴都少。
生4:我看出了小猪最少,小猴最多。
生5:我还看出了小狗和小猴一共有9只。
生6:我还知道了大象家一共来了有12个客人。
……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从这个简单的统计图中,同学们得出这么多结论,真了不起。看来在生活中,统计图的用处可真大,学会看图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多帮助。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他们的观点。他们从前一阶段“找”的过程中找到了“知识”的“源”,从而有感而说,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断。学生在说话训练过程中,从非计算性的直观的卡通图形中,把比多、比少等问题直观化,最后使问题简单化,由此而实现了数学问题语言化,为更深一层的探究学习作好了准备。
二、做活动化的数学问题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的,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二:
师:大家看,小客人是不是送了很多鲜花给大象作生日礼物?
生:是啊,好漂亮!
师:你们想知道有些什么花,各有几朵吗?
生:想。这些花中有黄花、红花、紫花、绿花等。
师:现在,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剪刀等工具进行剪纸活动。
学生分小组进行剪纸花活动,然后按颜色分类贴一贴,贴好后,同组员之间相互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丰富了感性认识,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从而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在“剪一剪,贴一贴,说一说”过程中,对简单的统计图表有了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在实践与探究中学会了学习,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做”数学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维的空间与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
三、玩情趣化的数学问题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努力创造玩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情促知,以境促思。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情知互动的愉悦氛围中,把枯燥的数学变为趣味数学,可以点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玩的学习中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活动三:(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水果树图片剪纸)
1. 师:同学们,教室前面有苹果、雪梨、草莓、西瓜、香蕉等水果,请你们分组上去摘水果,每人只能摘你自己最爱吃的一种水果中的一个,然后把摘下来的水果贴在水果统计图表中(课前准备好纸板图表)。贴好后,组内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尽可能多地提出不同问题。
2.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枯燥的统计问题被学生带进了一个趣味性很浓的摘水果活动中,学生从“我要玩到我要说再到我要知道”,一环扣一环,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从表象到抽象去探索求知,达到了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问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学中,要做到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观察、从思考中发现问题,并尽量展示学生思维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活动四:
教师总结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作用后,让全班学生质疑且思考:下课后,你想用统计的方法去统计什么呢?
生1:我想统计今天来听课的教师人数,男、女老师各有几人。
生2:我想统计一下我们班男、女同学各有几人。
生3:我想统计我班同学中最喜欢吃苹果的人数。
……
师:同学们都很棒,懂得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片断中,学生通过几个环节的学习,不仅弄清了什么叫“统计”及“统计”的妙处,而且知道了如何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问题,使所学的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也就实现了从表象到抽象再到表象的转化,其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又一次飞跃。
从生活问题入手,从学生喜爱的情景切入,引导学生从“说,做,玩,问”四个环节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实现课堂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的自主探究过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情感距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