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传统教学的弊端
教材内容较少反映近年来电子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未突出技能的培训和工程的应用,针对性和灵活性较差,不能体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实践能力培训的特色;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弹性较小,不利于分层次教学和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知识、轻专业需要和知识应用。
2 课程改革的举措
2.1 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职高学生大都学习目标不明确,个人学习品德不健全,因此专业思想教育、创业意识教育等显得很重要,要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电子线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技能培训和考取技能合格证书,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成立校园家电修理服务部,为师生修理电子产品,组织多种模拟实践等,这样一来就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达到既发挥自身潜能,又为社会作贡献的目的。
2.2 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建立科学的体系结构
一个好的课程体系,不仅要符合初学者的认识规律,而且应当注意经典理论与先进科技的适当结合。从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问世起,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集成电路块的种类愈来愈多,功能愈来愈强,在许多电子设备中已经改变了用分离元件组装电子线路的传统作法。这就给电子技术人员的培训方法及要求带来新的要求,过去要求技术人员根据输入和输出条件逐级分配指标、逐级设计的传统方法,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正确选择和使用集成电路块及其附加电路和接口电路等。因此,电子线路课程应在确保基础的前提下,跟踪电子技术的发展,建立以集成电路为主干的新课程体系,用较多的时间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3 在教学内容上要实现结构更新
适当降低理论深度,突出物理概念,着眼行业领先技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内容和体系更好地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当前电子技术革命的现实,着重体现电子技术的应用。因此,在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四个增加”:1)增加集成电路的分析;2)增加器件外部特性和应用方面的分析;3)增加单元电路与系统模块相互接口的分析;4)增加对数字电子线路的分析。
2.4 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创新
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突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创新功能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电子线路课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电子技术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知识更新迅猛,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采用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转变,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多提问,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现在的许多书上在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时,往往只教人采用测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在教学上如果完全按照书上所说方法照搬,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往往只比较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因为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实际操作只要用仪器检查几个关键引脚的信号的波形、幅度或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即可说明电路工作正常与否,既简单又快捷准确,而不采用这种不但耗时而且费力的方法。
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对同一问题应有相应较优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有限,学生离开学校后主要依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在碰到新情况时才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才能举一反三,开拓思维。
3 小结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线路课程要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更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改革应朝着“新”(新知识)、“用”(重应用)、“浅”(浅理论)、“宽”(宽基础)、“活”(活模块)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职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准。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教材内容较少反映近年来电子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未突出技能的培训和工程的应用,针对性和灵活性较差,不能体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实践能力培训的特色;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弹性较小,不利于分层次教学和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知识、轻专业需要和知识应用。
2 课程改革的举措
2.1 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职高学生大都学习目标不明确,个人学习品德不健全,因此专业思想教育、创业意识教育等显得很重要,要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电子线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技能培训和考取技能合格证书,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成立校园家电修理服务部,为师生修理电子产品,组织多种模拟实践等,这样一来就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达到既发挥自身潜能,又为社会作贡献的目的。
2.2 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建立科学的体系结构
一个好的课程体系,不仅要符合初学者的认识规律,而且应当注意经典理论与先进科技的适当结合。从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问世起,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集成电路块的种类愈来愈多,功能愈来愈强,在许多电子设备中已经改变了用分离元件组装电子线路的传统作法。这就给电子技术人员的培训方法及要求带来新的要求,过去要求技术人员根据输入和输出条件逐级分配指标、逐级设计的传统方法,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正确选择和使用集成电路块及其附加电路和接口电路等。因此,电子线路课程应在确保基础的前提下,跟踪电子技术的发展,建立以集成电路为主干的新课程体系,用较多的时间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3 在教学内容上要实现结构更新
适当降低理论深度,突出物理概念,着眼行业领先技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内容和体系更好地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当前电子技术革命的现实,着重体现电子技术的应用。因此,在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四个增加”:1)增加集成电路的分析;2)增加器件外部特性和应用方面的分析;3)增加单元电路与系统模块相互接口的分析;4)增加对数字电子线路的分析。
2.4 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创新
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突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创新功能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电子线路课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电子技术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知识更新迅猛,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采用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转变,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多提问,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现在的许多书上在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时,往往只教人采用测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在教学上如果完全按照书上所说方法照搬,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往往只比较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因为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实际操作只要用仪器检查几个关键引脚的信号的波形、幅度或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即可说明电路工作正常与否,既简单又快捷准确,而不采用这种不但耗时而且费力的方法。
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对同一问题应有相应较优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有限,学生离开学校后主要依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在碰到新情况时才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才能举一反三,开拓思维。
3 小结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线路课程要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更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改革应朝着“新”(新知识)、“用”(重应用)、“浅”(浅理论)、“宽”(宽基础)、“活”(活模块)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职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准。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