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精度对小米张杂谷6号营养成分的影响

来源 :作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iij9ijw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分析加工精度对小米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扎鲁特旗种植的小米张杂谷6号为材料,比较分析粗加工和精加工处理小米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加工精度对小米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及维生素等均具有影响.与粗加工相比,精加工处理的小米多种营养成分含量下降.其中,主要营养成分中的脂肪酸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9.63%和7.41%;钙含量下降7.44%;亚油酸和硬酯酸含量分别降低12.10%和12.50%;维生素E含量下降26.06%.因此,生产上应减少小米加工精细程度,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
其他文献
为分析阿克苏地区苹果树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滴灌单次灌水量99.0、148.5、198 m3·hm-2,分别标记为W1、W2、W3)茎流变化规律和气象因子对其的影响,以红肉苹果树(红色之爱119/06)为试验材料,2020年6—9月通过TDP插针式茎流仪连续观测苹果树茎流速率,用HOBO小型气象站自动获取气象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条件下苹果树茎流速率均呈昼高夜低的变化趋势,夜间茎流速率变化平稳.苹果树日均茎流速率排序为W3>W2>W1.瞬时间尺度下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茎流速率的关键影响
为解决黑水虻在畜禽粪便处理后续分离环节中应用筛分机械作业难、缺乏准确离散元仿真模型等问题,以黑水虻为研究对象,基于EDEM仿真软件模拟,选取系统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以堆积角为评价指标,对黑水虻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进行研究.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对黑水虻堆积有显著影响的3个参数项(黑水虻剪切模量、黑水虻间静摩擦系数、黑水虻间滚动摩擦系数);然后,结合抽板法堆积物理试验,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区域;最后,进一步以堆积角为响应值,
NAC(NAM-ATAF1/2-CUC2)是植物特有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激素信号应答与器官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桃NAC蛋白(PpNAC)及其在桃低温胁迫过程中的响应,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qRT-PCR系统分析了桃NAC家族基因的成员、结构、功能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桃NAC家族共有119个成员,命名为PpNAC001~PpNAC119.PpNACs的氨基酸长度在68~862 aa,平均氨基酸长度为352 aa,分子量为7.2~96.1 ku,等电点为4
针对中国西北地区胡麻的收获方式和作物性状,研制全喂入胡麻脱粒清选机.其中,脱粒装置采用纹杆+刀齿组合型的脱粒滚筒与栅格凹板,清选装置采用振动筛+吸杂风机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筛选+风选+筛选对组成复杂的胡麻脱粒物料进行清选.基于对胡麻物料生物特性的测定,确定全喂入胡麻脱粒清选机关键部件参数,并应用流场分析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样机试验结果表明:作业样机的脱净率为97.27%,含杂率为2.74%,破碎率为1.86%,损失率为3.25%,可满足胡麻脱粒清选作业的性能要求.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起,颁布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并不断依据国土、人口资源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其进行完善与修改,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成为全球土壤污染防治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基于土壤污染防治交易成本的角度,研究比较日本针对点源和非点源土壤污染采用不同政策工具而产生的搜索成本、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研究发现:日本对点源土壤污染实现有效防治的策略在于综合运用政策规制、经济工具和教育工具;而对于非点源土壤污染地区来说,污染源头不易监察,搜索成本巨大,命令性政策规制的效果不佳,有效的防治策
盐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经过长期的进化,植物已形成了一套响应盐胁迫的调控机制.转录组学可以从植物mRNA整体转录水平揭示植物响应盐胁迫的调控机制,对研究植物抗盐、耐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转录组学在植物响应盐胁迫调控机制中的研究,简述了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渗透调节、内源激素合成、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次生代谢与细胞壁合成、转录因子等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从转录水平上分析了植物的耐盐机制,为今后植物抗逆分子研究提供参考.
蛋鸡产蛋性能指标包括产蛋率和合格鸡蛋的平均蛋重,该性能受蛋鸡个体、饲养管理、养殖环境、疫病等诸多因素影响.研究各因素对产蛋性能的影响及其时延效果对蛋鸡养殖过程管理十分重要.将蛋鸡的采食、饮水、环境温度和湿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ve,VAR)模型,实现了产蛋率的中短期预测,预测准确率达98.6%.在该模型基础上,分析得出对产蛋率影响最大的是环境温度,影响持续3~4 d,并在第1天达到高峰;采食量对平均蛋重影响最大,影响持续4~5 d,也是在第1天达到高峰
为筛选适宜在冀东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系,对所选取的14个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和抗寒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间最高茎数、成穗数与千粒质量变异系数较大,依次为17.22%、14.15%、13.74%;成穗数与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23;品系2、7、8、11产量较高,均达到7886.4 kg/hm2以上;品系2、7、11、12成穗数较高,达782.0万/hm2以上,并显著高于其他品系;产量与越冬率和枯叶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9和-0.508,与冻害等级呈极显著相关,相
以小偃15为对照,选用商麦5226等3个旱地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大田条件下测定旗叶光合参数、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分析旱地条件下小麦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参试品种的开花期净光合速率高于灌浆期、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低于灌浆期,蒸腾速率因品种而异;商麦5226、商麦1619和10-16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2)商麦5226和商麦1619产量显著高于对照7.63%和5.13%;小偃15穗数最多,显著高于10-16和商
为了研究陕垦224在黄淮南部麦区的适应性,提高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使优良品种得到推广应用,分别在安徽、江苏、河南3省的小麦主产区进行多点引种试验.结果显示:陕垦224在黄淮地区3省的各试验点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与对照相差较小或者优于对照品种.江苏省平均产量为7174.9 kg/hm2,增产幅度最大,较平均对照增产6.3%;河南省10个试验点均增产,平均产量为6841.1 kg/hm2,较平均对照增产4.8%;安徽省5个试验点增产,2个试验点减产,平均产量为6672.0 kg/hm2,较平均对照增